搜索

24533

主题

安康

蜂蛰52小时(野外工作不幸遭遇土蜂围攻记录,有图有真相有科普!)

[复制链接] 查看:41208 | 回复:53
发表于 2014-9-8 23:0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那年的话 于 2021-11-25 13:49 编辑

     本来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苦并快乐的工作。5年一期。每期要对上期的固定样地做精确复位和测量。游走在野山荒岭之间,对于一个喜欢山和水的人来说,融工作与爱好是非常幸运的事,只是在8月7日正式启动我们全组20余个样地调查工作开始,本小组队员就遭遇了俗称长腿蜂的攻击,在密林中失手扯动了藏在树枝下面的蜂巢,两名队员轻度蛰伤,当场用苔藓做了处理,不治而愈。
      61056号样地,是属于在1:5万地图上的加密样地,纵横公里网坐标为某4*8公里处,位于陕鄂交界的野人山一侧,海拔1700米左右。距离公路水平距离8公里。

     9月6日我们自8公里外的6088号样地徒步进入野人山,此地主要林相为天然更新30余年的次生森林。树木平均胸径在30公分左右。主要分布有鹅耳枥、四照花、海桐、白玉兰、青荚、毛梾等乔木,苦竹为主要下木,草本以蕨类、菊科、地被苔藓地衣等。坡度为43-45度,按照平缓斜陡险急的坡度划分,接近坡度的极限,多处都是十几米或者几十米高的悬崖。需要手脚并用甚至技术装备保障安全。在如此茂密的丛林里,我们需要非常小心的辨认看似有植被的岩石,避免滑下悬崖。使用GPS系统寻找到上期在该公里网交汇处埋设的水泥桩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关键任务,然后以此桩为原点沿正北、正东、正南、正西测量800平米的的周界,并对周界内所有上期测量过的树木每株复位是核心。经常不可避免的要披荆斩棘、翻越岩石。鉴于此样地的特殊性,我们使用了两名民工为我们开路和背负测量器材。因为工作完成的十分顺利,头天在6088号样地完成作业后,连夜赶到海拔1200米处扎营,次日早8点出发,11点半寻找到目标,16点完成全部作业开始下撤。
      下撤时同组的小邱觉得坡度太急,认为心里没底,把他装有部分器材的红背包转给我背,我装有急救药品的黑背包由民工背负下撤,第一段下撤的距离是苦竹林,高达2米的苦竹和密林中看不到太阳,为了避免遮阳帽丢失,我装进了背包。下撤100米左右钻出了苦竹林,面前是一段岩壁下的险坡,钻出竹林看见亮脚扒的心情当时是非常兴奋,小邱放开脚步出处溜溜的下去,我跟随其后,突然子啊岩壁一侧感觉手部刺痛,本来做我们这个工作手臂被刺灌扎伤和拉伤是常事,没在意,就留心观察是不是手上被诸如金刚刺之列藤本挂住,谁料头部、手臂连续出现刺痛,这才发现自己被蜂群围攻(事后才知道是小邱下滑蹬翻了蜂窝,他被刺伤数口后快速逃离,而我却正好钻进了炸窝的蜂群),按照常理,我立马蹲下,用衣领护住颈部和后脑,但是蜂群依旧围攻不止,尤其从收口的迷彩裤腿大量进入并施蛰,然后我立即意识到是背后的红色背包吸引了蜂群,又多路狂奔十余米倒在林子里,大声呼叫前面逃跑的民工把我装有蛇药的背包带回来。此时我不再做反抗和躲闪,也许是离开了蜂巢,蜂群没有再做凶狠的围堵和追击,十余只蜂环绕后渐渐飞去,而我也立即吞服了十余粒蛇药,并化开几粒蛇药涂抹伤口。
      此时是下午16点30分,这种蜂在岩缝或者地下垒巢的当地俗称土蜂,个体较蜜蜂大,比胡蜂小,稀被毛,尾部黄与黑色交互,查阅资料锁定在蜜蜂科熊蜂和胡蜂科短尾胡蜂两类之间(经与动植物分类前辈讨论,应为地黄蜂也叫裤裆蜂)。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 那年的话 经与秦岭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同仁交流,最终确定为地黄蜂,黄腰地黄蜂,也叫裤裆蜂,生活在岩缝或者地下,嗜好钻进裤腿蛰裤裆,难怪我收口的迷彩裤里面都钻了那么多进去,突然觉得我下山前戴上了我的护膝是神来之笔啊, ... 2014-9-9 16:47
  • 榆沙 支持分享,节日快乐! 2014-9-9 09:39
发表于 2014-9-8 23:2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那年的话 于 2014-9-10 21:44 编辑

      被蛰的感觉首先是,太疼了,全身腿部、手部、头部、背部均被蛰伤,长袖迷彩均被刺透,手部和头部少量残余带有肠肚的蜂针(怀疑是扑打后带落)。服用蛇药后,我开始对身体蛰伤部位涂擦处理,无奈此民工远视,看不到细处无法辨认和帮我拔出头部和背部的是否有的余刺。
      16点50左右,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头部沉重,部分严重伤口开始肿胀,整个头部如同被铁箍箍住,眼皮有发沉的感觉。考虑到此处距离公路还有8公里,决定立即下山。
      17点-17点半,伤口刺痛不断,几乎布满全身相关经络,头部持续麻胀痛意识轻微模糊喉咙有发硬感觉,此时行进到野人山的正沟边,大量碎石布满青苔,为了防止滑到只能慢步行进。
      18点左右,步行撤退到扎营的院子,症状有持续加重的倾向,立即又服用了10粒蛇药,继续做涂抹处理,民工帮我挤出部分余刺(事实是根本没有,而这种挤压也是不正确的,本打算使用碱水或者食醋涂抹,鉴于不能辨认蜂种,没有使用,碱水适宜于蜜蜂科乃至部分其他蜂种蛰伤多次验证无误食醋适宜于胡蜂科蛰伤未经过验证)。
      18点半左右,步行撤退到龙门坎子附近,这期间出现口干,呼吸不畅症状,头部依然昏沉模糊,如同醉酒感觉,身体无力。喉咙依旧发硬。蛰中的指关节、头部、太阳穴、腿部足三里等穴位肿胀和痛感尤为严重。不能急行,微微出汗就有不适。
      19点左右,终于撤退到公路尽头,以上感觉依旧,但背部有凉气或者麻气下窜(怀疑是蛇药在发挥效果)。在车上细数伤口,保守估计38处蛰伤。明显肿胀的尚十余处。
      20点半左右进入人民医院,症状有所减轻,尤其进了医院,心态变好了,不担心了,但是依旧有昏沉感,21点入院开始处理,自16开始到21点无尿意,开始大量饮水,医院立即进行脱敏治疗并吸氧和心电监护,显示除心跳从平时的51升至72外(因痛所至),其余较正常。当晚抽血化验各种指标,次日显示结果为中性粒细胞指标较高,“心肌”指标略高。挂吊瓶直到次日6点,共计9瓶,到23点尿了,尿色正常,医生放下心来。只是痛感依旧。
      D2,继续做蛇药涂抹处理伤口,并每6小时口服10粒蛇药,各种检查化验,早上传来被蛰5口小邱的消息,因没有注意和处理,几处伤口肿胀至鸡蛋大小,下午开始挂水8瓶。此日头昏沉感渐渐消失。痛感依旧,少数伤口微微肿胀。
      D3,继续做蛇药涂抹处理,以及上午口服蛇药,下午挂水8瓶。身体蛰伤部位转为奇痒无比,一经抓挠立即肿胀,无奈多次涂抹蛇药(蛇药涂抹伤口一定要捏碎化水,化的浓的像稀泥巴一样)。
      发稿前,22点,蛰伤52小时,基本清醒,除伤口余痒以外无大碍,52小时内挂水累计25瓶,打了我二十年都没有这么多的吊针。。。。


发表于 2014-9-8 23:41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那年的话 于 2014-9-9 00:38 编辑

      此次遭遇的是当地俗称土蜂的蜂种,毒性较蜜蜂大,比胡蜂小,但是38处蛰伤也忒tm多了,在单位上见过胡蜂无数,也参与过胡蜂防治的一些工作,却不料自己这次中招凶狠。
     总体感觉,伤势和症状较严重,现场处理及时是保命或者保证内脏不被伤害的关键。此季节在巴山区域各种蜂类已经活动旺盛。我地医院已经陆续接诊胡蜂蛰伤病例,多半是三五口就导致昏迷或者休克,甚至一口致命的。因此请各位驴友出行一定要做好防护设施,长袖衣服、帽子、头巾等尽量避免皮肤裸露,不要使用有芳香气息的任何化妆品,避免使用鲜艳颜色尤其是和环境明显对比的颜色的服装。随身携带季德胜或者南通蛇药。我系统已经出现数例野外工作被蜂多处蛰伤,但是服用蛇药保命的例子。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关于被蜂群围攻怎么办?是蹲下还是逃跑,我觉得,对于地窝蜂来说,你就地蹲下就是把自己送给蜂群当目标,要逃到离开蜂巢的地方趴下避免追击,而对于悬挂在树上的胡蜂。凶横的胡蜂一定会倾巢追击。蹲下保护自己裸露皮肤才是上策。

     同时俗称葫芦包的胡蜂,大家所说的大黄蜂、气死牛、马蜂都是胡蜂科。只是生境和外观不同,有在地下生存的,有挂在树上的,有钻进房子或者竹子的。。胡蜂是不采花的,只吃采花的蜜蜂或者其他昆虫,对森林有益处的是典故中“螟铃义子”的出处蜾蠃,也是胡蜂科,俗称长腿闹。毒性比上诉几种都小。可怕是俗称气死牛的黑尾胡蜂或者大黄蜂的金环胡蜂,是蜜蜂的天敌,许是蜜蜂长期使用带有农药的花粉,又被胡蜂扑食,因此目前胡蜂毒性较十余年前猛增了几倍,成为了真正的“杀人蜂”!过敏体质甚至一针呜呼。
1人点评 收起
  • 瘦马 我曾被当地山民叫做--人头蜂滴群殴俺15个大包,当时是酱紫处理的:把蜂刺,挤出蜂毒,穿上所有的衣服背上大包跑了1个多小时,不停滴抽烟哦,到营地支起帐篷钻进睡袋。。。晚上九点喝酒、篝火晚会嗨起~ 你比俺还悲催 ... 2014-9-9 14:06
发表于 2014-9-8 23:43 4 只看该作者
以下开始各种图解。
我们这本来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看了风景,练了身体。走了路。
图片摄于6088号样地途中,



发表于 2014-9-8 23:44 5 只看该作者
工作之余,可以恣意的摆上POSS,留下风景





发表于 2014-9-8 23:46 6 只看该作者
或者望着一树野梅子还有偶遇的村姑止渴





发表于 2014-9-8 23:47 7 只看该作者
还有大量的猕猴桃、八月炸、五味子,以及我们的野餐。






发表于 2014-9-8 23:50 8 只看该作者
耍宝图快乐,也是必须的。手里的桩是要不断的延续栽在样地的每个角。而我们寻找的就是5年或者乃至十五年前的那个水泥印记。

下图,羊是在吃我的背包带。。摆拍。


发表于 2014-9-8 23:51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那年的话 于 2014-9-10 21:46 编辑

偶遇的野生菌类,拍完之后收入囊中,本来是要回家下酒,无奈蜂蛰没有口福了。说明:此菌类叫梨树鸡,补气血的山珍,不大容易遇到。



发表于 2014-9-8 23:52 10 只看该作者
工作在野地里其实很开心。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