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17

主题

淮南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复制链接] 查看:21512 | 回复:109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1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2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3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4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5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6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7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8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19:57 29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20:00 30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穿越鳌太

写在踏上秦岭穿越之行前的心语:

一、关于秦岭

穿越秦岭是每个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梦想的旅程,自然我也不列外;早在六、七年前就向往之。不知道是内心的恐惧,还是对秦岭的敬畏,一直没有成行;但是,在内心的深处一直有个声音不停呼唤着、呼唤着,来吧,大秦岭欢迎你。

每每看着网上的关于秦岭穿越的文章都很激动,不论是春季的、夏季的、秋季的、还是冬季的,那种风情万种的自然美令人无限的向往;那些惊心动魄的气象变化,那些蔓延几公里的石海,无尽延伸的山脉,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的云海,满山盛开着五彩斑斓的杜鹃,新奇独有的动物;每段感人的文字,每个故事都令我兴奋和神往。

对我来说,旅行只是一个生活的态度,在路上没有挑战、没有征服,没有登顶的狂妄,没有失败的沮丧;有的只是我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我每次旅行,每次登山,就像我去拜访远方的亲戚和朋友一样,他们每次都是那么的热情,张开臂膀欢迎我的到来。看的关于秦岭的故事多了,慢慢的,那些有关秦岭精彩的记述,把我一点点的拉扯了进去…….原来除了青藏高原那高耸的雪山,中国还有这等不平凡的大好山水!于是,秦岭悄悄的在我心里挤占了一块地方,不再离去。

“鳌山-太白山”穿越是国内近年来的一条热点探险路线。鳌山位于秦岭主山脉太白山以西,也叫西太白,是太白山的一部分,海拔最高点3475米,是陕西的第三高峰。穿越路线中间经过第二高峰太白梁,海拔3523米,最后到达太白山第一高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海拔3400米以上的刃脊乱石构成的山峰连绵百公里,同太白山最高峰“拔仙台”一样,有着迷人的风景,但道路更加艰险,强度更大。

看过中国地理频道有关秦岭的节目,终于知道了秦岭的概貌;秦岭的地形地貌复杂,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山体,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气候变幻无常,令人猝不及防。鳌山-太白穿越在地图上直线距离是46公里,整个穿越行程约150公里左右,一般需要7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天气恶劣则需要更长时间。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首屈一指,长时间穿越无人区得不到补给,全部行程中所需生活物资全靠个人自己背负,中间全部为无人区。需翻越10多座海拔在3400米以上如同刀刃的山峰。气候多变,常能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主要山峰大部分时间被浓雾笼罩,难见山体真面目,线路复杂。鳌太穿越之所以被称之为秦岭山区最为原始和最为自虐的穿越线路、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关键的一点就是山上气候的瞬息万变,时不时地在一天之内让你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风、雾、雨、雪、冰雹,说来就来,让人防不胜防。即便同样的人、同样的线路、同一季节,在不同的时间段、因天气的不一样去穿越鳌太,其难度、强度和危险度都是不一样的。穿越秦岭最怕的是持续大雾,小雨不断,高反和迷路。你能一次安全地走完全程,并不代表你下次也能,这就是鳌太线穿越的魅力所在。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

秦岭,这座横亘在中国版图中央的庞大山系,西起甘肃临遥,东抵河南鲁山,东西绵延800公里,南北纵深200公里,如波浪起伏,连绵不绝。如果你不走进去,就无从感受秦岭的博大宽厚和灵动,它不仅造就了中国南北迥异的自然生态,也成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地,成就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

秦岭主峰太白山以其“高、美、峻、秀”著称于世,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苏东坡视为:“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雕塑”。原来这千姿百态、奇妙绝伦的地貌风光,竟是,冰雪时而融化,时而冰冻反复所塑,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韩愈有首诗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里面广为传诵的秦岭,是我们这次要穿越的主角;而蓝关其实就在广东的坪石附近,知道的人也许不多......这里也有李白笔下描写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大秦岭的雄大,的确给于人们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事件,成就了一个大汉民族的一段辉煌。秦岭虽险,却隔不断人们的争斗;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广为流传。无法想象韩信穿越秦岭,要到何方,那块萧韩坐过,屈膝长谈的青石板是否长满青苔?秦岭那边发现的蓝田古人比北京猿人要早几百年,秦岭这边,广汉三星堆代表了五千年前的文明;秦岭那边是十数朝古都西安,这边是富庶的四川盆地;秦岭那边是黄河,这边是长江,巍巍的秦岭啊,你横卧中原,多少年来,你是多少人做梦都想翻越的那座山。

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交通,飞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现在的人们可以轻松穿越秦岭的东西南北,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始终会有座山,就象人总会做梦一样,你也许会为家人忧心,为爱情痛苦,还有会感到自己技术不精,能力不及,事业难成,......我们经历的每个问题就象一座大山,压在我们心头,穿越它好难好难。其实,有大山压着也不一定不好,对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激发创造力。

人在旅途,走过万水千山,品味着艰辛、困苦,享受着欢乐、幸福——穿越秦岭之路难道不就是人生之路吗?

浩荡延绵的秦岭,被誉为华夏广袤大地的“中央公园”。行走其间,不论是秦岭中段的“中央东路”,还是太白山的南南线,抑或是东秦岭的草链岭,都会让你感受到秦岭万千群峰的变幻魅力;沿着褒斜道、傥骆道等古道穿越秦岭,更犹如行走在古老文明的时光隧道上;而在浩瀚的秦岭山间,深入到终南隐士、太白药人中间,更会发现一个无比隐秘而多彩的世界。就是这个神秘的世界,让我向往之,探索之。

有人说穿越秦岭就是穿越中国,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它的真正的含义。但是,这让我知道了秦岭的重要性。中国有许多的山,虽然很有名,但大多数名山假如从不存在,我想对中国也没什么影响,可是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能称其为——中国。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终于,科学家们给出了一致的认定,以秦岭、淮河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

地理学家认为秦岭和淮河把中国分成南方与北方,但站在淮河边上,你很难看出两岸景观有南北之分,因为淮河作为分界线是中国南北过渡带之间的一条虚拟线(就分界而言,可以认为淮河只不过是秦岭的延长线而已,有没有淮河,对分界影响不大,但对表述有意义),但秦岭就不同了,在中国的中心和中部,秦岭这座大山东西这么一横,山南山北的景观就骤然变了。其实南北景观的分界,并不是从秦岭山顶的脊线开始的,因为高山能使气温降低,因此北方的植被等景观在秦岭南坡的某一海拔高度就开始出现了,因此有的地理学家主张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不应划在秦岭的山脊上,而应划在秦岭南坡的某一自然带上,当然这是地理学家之间争论的事,作为非专业者,笼统地把秦岭看作南北分界线也就可以了。

中国地理杂志对秦岭是这样介绍的:【秦岭的主体在陕西。陕西的自然环境可以由秦岭为界划为三大区域。秦岭以南为陕南,秦岭北面是由渭河冲积而成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再向北,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陕北。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寒流,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据气象学家林之光研究:在冬季,每当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把霜冻区一直推进到位于热带南海之滨的广东时,由于秦岭的屏蔽,远在广东之北800多公里的四川盆地竟可以无霜无冻,因此秦岭使四川盆地成了一个远离霜冻之害的比南方更南方的大暖盆,这就是秦岭的贡献。假如没有秦岭,黄土高原将南扩,四川盆地将被黄土所填满;假如没有秦岭,就没有天府之国——四川。

如果仅从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文化的统一性,尤其是从行政管理的效率考虑,陕西与四川的省界以秦岭的山脊为界,最为合理,但历代统治者偏偏让陕西的南界跨过秦岭,把自然和文化性质属于南方的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划归陕西。如果说陕西的版图像一个跪射的兵马俑,那么陕南的汉中就像是兵马俑伸进四川的一只脚。这只脚很有说法,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划分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原则:用犬牙交错的边界防止地方割据和独立。四川盆地四周大山围合,盆地内土地膏腴、资源丰富,极易脱离中央而独立,自古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如果以秦岭山脊为界划分陕西与四川的边界,无疑有助于蜀的割据,因此历代的统治者都要跨过秦岭,让陕西向四川伸进一只脚。尽管越过秦岭,管理秦岭之南的汉中,行政成本很高,但统治者也不愿把它交给蜀来管理。

统治者出于控制蜀的意愿将陕西的省界推到了秦岭之南。但这一举措客观上造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陕西一省之内包容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两种不同的景色。

同样是河流,秦岭之南的汉江因两岸植被繁茂,土地侵蚀弱,泥沙含量小,因此水碧若玉,装入瓶中,可直接做矿泉水饮用,因此南水北调要调汉江的水去北京,这一带已成为北京的水源区。而秦岭之北的渭河却浊流滚滚,胜似黄河,这是秦岭南北河的差异。

秦岭南北的动物差异更大。秦岭之南,有专吃竹叶的大熊猫、有离不开水田的珍稀鸟类朱鹮、还有羚牛和金丝猴,而秦岭之北,却见不到这些动物的踪影。

陕南多茶园、橘园、稻田,而陕北则多苹果园、枣园、麦田……人们所说的中国人的南北差异:譬如在饮食上南稻北麦、在交通上南船北马等现象的确在秦岭南北存在。

因此,中国之内没有哪个省能像陕西那样集南北景观于一身。在中国,你想体会南方与北方的不同、看南方与北方景观的差异,那么到陕西去,更具体地说,穿越秦岭去。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了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秦人,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前往秦岭之前,总想搞点文学气氛,查阅各种资料时,发现这段李太白的诗《蜀道难》中对秦岭的描写:“噫吁戯,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山之险峻,在心里便埋下了很深的伏笔。这是大诗人李白对蜀道难的感叹,如果没有在西部大山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很难体会这种感受,山外还有绵延不断的座座大山,而且都壁立千仞。两山之间,一座山上的人可以和另外一座山的人说话,但他们要见面估计得要大半天。而游过了太白山之后便发现,其山给人的惊喜不仅仅是险峻。还有鳌太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第一次的鳌太穿越

向往久了,自然要去实现;在8264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征求路友、山友,很快的就有来至合肥的驴友响应。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于712号成行,合肥至宝鸡,宝鸡至太白县,计划从太白县的唐口村五组登山至汤峪的下板寺下山;前半程是按计划行走的,很顺利,后半程因迷路和队友走散,为寻找同伴而错失太白顶拔仙台;再回家之后,总觉得这次失败的穿越很窝囊,随决定再走鳌太线。

第二次再征鳌太

721号在8264再次发帖征集路友、山友,时间不长,得到杭州的驴友的响应,但是他们是85五号出发,已经有五人决定成行;还有一位河南信阳的驴友。为了本次能安全顺利的完成全程穿越计划,随决定和他们组队;并在第一时间及时购买了85T112蚌埠到宝鸡的列车车票。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的队伍里陆续的因病和有事退出了两位,83号杭州队组织者告知因8678号有雨,这时登山不安全,决定放弃此次计划。没有办法,现在只剩我和信阳的驴友“朝阳”两位了;于是,我们依然决定继续前往宝鸡,完成穿越计划。朝阳因为想逛古城西安,提前三天就到达了西安;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再此之前他们河南信阳的一个队伍也在这个时候组织了鳌太穿越,只不过比我们提前了一天;我让朝阳跟着信阳的队伍先上山,我在后面追他们;于是约好路上的行程路线、时间和第一天第二天的露营地点。

一人独行鳌山,遇雨山中露营

86 第一天  唐口——2900营地

86号凌晨7点,T112准点到达宝鸡;坐4路公交到宝鸡公交东站,转乘宝鸡至太白的专线车;每20分钟一班,很方便。中午11点,在塘口下车,沿塘口村五组的乡村公路向南,直奔登山处;穿过村庄,沿机耕道向南,面向大山一直走。登山口在村子南面的大山脚下,从公路边徒步需要近一个小时左右,我用了40多分钟,到达山脚下,此时天开始阴暗了下来,估计今天会有雨;心里一直在祈祷着山上一定不要下雨,或者下点小雨最好。天上浓浓的厚云一直笼罩着鳌山;回望村庄,鳌山脚下大片的甜菜园,一直延伸至公路边;远处蜿蜒起伏的山峦犹如飘浮在云雾之上,群山怀抱下的村庄笼罩在云雾之中,如梦如幻,面对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叹。

沿小路向着大山走一段,虽会有些岔路,但只要向上对着山走总不会错,走一两百米又会走到一条机耕道上,沿机耕道一路缓缓上坡三百余米,机耕道走到尽头,会见到一处废弃的小型采石场,碧绿的青山因采石山体仿佛被撕开一道口子,对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我们刚才走的机耕道,原来,是用来运石块用的;当然,现在已经不允许采石了,采石场于是成了登山口前最明显的标志。在采石场前几十米,左侧,隐隐约约有两条小路在丛林中直指山梁,山体陡峭,灌木浓密,两条小路相距不过二、三十米,这两条小路其实都是登山口。这条登山口是鳌太穿越的经典路线,在千百位驴友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大名鼎鼎的鳌太线穿越点,其登山口竟然表现的如此低调。具当地人说,这片大山沟叫花沟。第一条上山的小路,很陡的一边就是练驴坡,在它前面的第二条上山小路,要平缓一点。我前面第一次穿越秦岭走过这段路,所以,再次选择了走练驴坡,这样可以快点;今天按照相对高度计算,要拔高1200余米。为了追赶前面的队伍,毫不犹豫的一头“钻进”丛林掩映的登山小路,爬上小陡坡,马上看到几乎直立的小路曲折向上,要攀登约一百多米;下面就是在森林里的穿越了。登上练驴坡就上到了一处脊线,此处有另一条从山下上来的路于此回合,估计这就是登山口的第一条小路。再前行,开始沿着山腰线上缓坡横切。路迹明显,小道一直在丛林中穿越,茂密的深林中的小道显得幽深静谧,虽然登山有强度,一路上有山有水的,没有了酷暑的施虐,到也很惬意。

鳌太线确实是全国驴友心中一条非常神圣、经典的线路,所以走的人特别多,据说,每逢端午、中秋、国庆等比较长的节假日,每天都有三、五百人走在这条线路上;每年在这条路上魂撒鳌太的山友也不少。所以,现在的鳌太线既是一条危险等级很高的线路,也是一条成熟的线路,稍微注意你会发现沿路的记号也比较多;所以,走错路的可能性好像并不大。

路,一直在穿溪过沟,在密林中缓缓而上。沿途有很多路段都是走在乱石上,溪流中的石块略显湿滑,走起来有一点难度,要非常小心,谨防摔跤。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陡坡拔高,我知道快要上到大梁了。很快的就看到了景区登山告示牌;在山林间你会见到路边林中竖立着一块足有2米多长、1米多高蓝色的警示牌,牌下是一块不大的平地,这里是一处理想的休息点,足可以搭下两、三顶帐篷。警示牌蓝底白字十分醒目,是20123月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的免责声明和罚款告示。免责是指没有经过批准的游客禁止入内;否则,发生任何意外与他们无关。反过来说,是不是经他们批准的发生意外他们是负责的?那我们又应该到哪儿递交申请呢?自行穿越的驴友,如发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经发现,罚款数额是100元—10000元。在这里罚款是要看心情的,不知到现在罚到了多少钱了?

过了警告牌,爬上一段小山脊,沿山脊走,一会儿就上到了山垭口。鳌太线上的山脊线分为山脊和山梁,山脊窄而短,山梁宽而长;所以,就有了东、西跑马梁,就有了陡峭无比的麦秸岭、飞机梁、金字塔等磨人的山脊穿越线路。再上行,终于上到花沟梁。景色变化明显,站在悬崖峭壁上,可远眺蓝天白云下的巍峨群山,远处平整的山顶,彰显出秦岭山脉的宽厚胸怀。回头俯视山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太白县城全貌。继续前行,路边太白松高大挺拔,枝上挂满松籽,个大饱满,比南方松树籽大很了多。

继续爬坡,上到水晶梁。水晶梁的标识是在转弯的路边有两株高大挺拔的松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雷劈后,焦黑焦黑的立于路的两旁,如黑旋风李逵般为驴友站岗放哨、指引道路。上到梁上,开阔的视野可以远远的望见远处仿佛触手可及并横在眼前的鳌山大梁。这里已经是花沟的最高点了,再往前开始有点缓下坡,10余分钟,进入山腰线横切,景色再变,此处整个山坡没有一颗大树,满眼都是低矮的小灌木丛,令人眼前一亮,也倍感惊奇。据说,这个地方以前统称为水晶梁,2010年,因雷击松树引燃一场大火,周边的树木全部化为灰烬,幸亏大火烧了半天就被随后的大雨浇灭了。第二年茅草和小灌木开始占据这块地方,有草木灰做肥料,生长的格外茂盛,后来大家都将此处叫做火烧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周边已经开始有幼小的松树开始发芽生长了,这快空旷的地盘再过若干年,大自然会修复这块火烧的伤疤。在火烧坡,山坡上生长着一种低矮的小灌木,高山野茶;后来在白起庙遇到两位药农,他们说,这种茶就是药王茶。药王茶可以清暑热,健胃化湿,益脑清心,明目、调经。用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心烦及软化血管等,可长期代茶饮;这是后话。十几分钟就横切过了火烧坡,来到两山之间的山腰拗口,一股小溪自山上潺潺流下,在路边汪成一处水源地,清澈见底。这里的海拔是2793米,所以这里也叫2700营地。一般早上从塘口村出发的驴友,都会赶到此处吃中餐。

略微休息继续出发,重新进入茂密的森林,这里除了药农、驴友,已是人迹罕至了。约一个小时,路边一块平地上见到二根直径约40公分的粗壮木梁,说明这里曾经有过一栋规模较大的房子,据说这里就是当年的药棚架,也是一处营地。但是垃圾遍地,污染严重。路上经常能够看到一种动物拉的粪便,黑黑的、有毛发,应该是大型动物的杰作。这段途中小溪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水,省去了我们背负过多水的重量,省了不少气力,这段路是鳌太穿越最惬意的一段,再往后就没有这么幸福的时光了。穿溪越涧,经常要踩着湿滑的泥地前行或干脆躲不开踩入溪水中前行,幸亏溪水不深,影响不大。到2900营地的路迹格外清晰,左边高山,右边远处山沟有溪流哗哗的水声。满眼都是高大的太白红杉。太白红杉是松科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落叶乔木,高达815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仅于海拔26003600米的秦岭中部高山地带有成片纯林或小块天然林,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并抗风。因高寒地带,立地条件差,所以生长缓慢。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为中国特有树种,是秦岭山区唯一生存的落叶松属植物。

四点四十分到达2900营地。因为这条前一段时间走过,轻车熟路,自然走起来没有那么辛苦;感觉和平时爬山没什么两样。2900营地不是一般的大,坡度平缓,足足能够扎下几十顶帐篷。有些地方还被人仔细平整过,四周高大的树木挡住疾风吹袭,除了没有手机信号,堪称五星级营地。为了追赶前面的河南信阳的队伍,我不打算在此扎营。取出水袋、水瓶开始装水,稍事休息准备继续上路。当我刚装满水袋水瓶,天开始下起了雨点,眼看着大雨将至;想了一下 不敢冒险继续前行了。因我知道前面不远就是上鳌山大梁的陡坡;如果雨真下大了,此时开始登山很辛苦;于是决定放弃追赶前面的队伍,就地扎营;先躲过这阵大雨再说;迅速的打开背包 先搭起帐篷,把所有的装备放在帐篷里;自己也一头扎进帐篷,先睡一觉再说。

外面雨越下越大,现在我只祈祷今天的雨下大点,把明天的雨也下光,好让我明天可以顺利的追上信阳的驴友们。迷迷糊糊的睡到了七点;起来烧了一锅热水,吃点干粮;继续睡觉。

由于,下午睡了一觉,加上雨点打在帐篷上噼里啪啦的,也无法入睡;夜间,时不时的还有小动物在帐篷边走过,不由得担心起会不会有其它的大型动物来侵扰。鳌太线上,很多驴友会将多余的食物丢弃在营地,久而久之,动物们就养成了到营地寻找食物,改善伙食的习惯;大约晚上十点左右,雨像瓢泼似的哗哗的倾泻而下,不时地还伴随着阵阵的雷声;不由得心里打起了鼓。(后来听说不是雷声,是太白县气象局发射的人工降雨炮弹,在进行人工降雨)不会太白山神不眷顾我吧,他们不喜欢我吗?为什么两次拜访都这么的不给面子;是要考验我的决心和毅力吗?特别是后半夜起风后,起了风;阵阵的山风拍打着帐篷,呼呼啦啦的声音根本无法安睡,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按说玩户外这么多年,总是一个人在一边搭帐篷都是倒头就睡,为什么昨晚会睡不着呢?难道确实是担心鳌太线上的野兽吗?难道是高原反应吗?难道是下雨导致的心烦意乱吗?估计三者兼而有之。其次,最让我痛苦的是孤独和寂寞。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帐篷里,什么事也干不了。干熬的滋味确实难受,一直到凌晨一两点,就是看着帐篷顶上的雨滴如何一滴一滴的滑落下来,手机为省电也不敢开机打游戏、看小说,如此干熬着,比坐牢还要难受。如果明天还是这种天气怎么办?难道要在这困两三天吗?雨季的鳌太线真是让人痛苦不堪!在无所事事中胡思乱想了一通,把无数个可能都想到了,把无数个结果都想好了;就是没有想过回撤的念头,全是往前走会发生什么情况,会遇到什么难题;每天能不能走完计划路线;等等!!!迷迷糊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巧遇信阳驴友,雨中迷路分手

第二天 87 2900营地——水窝子营地(实际扎营荞麦梁)

清晨,一阵话语声从远处传来;这么早就有人登山到了这里?钻出帐篷,发现不是上山的驴友,是从山上下来的,手里拎着许多的瓶子,估计是从上面下来取水的。和山上下来的两位驴友打招呼;原来他们就扎营在上面不远的地方,两位是下来取水烧饭的。一聊才知道他们就是河南信阳的驴友小王子和狙击手,就在2900营地前方两三百米的地方扎了营。朝阳就在他们队伍中;这倒好了,终于和他们会合了,省去了我明天狂追的过程。于是匆匆的收拾好营帐,等两位取好水,与两位驴友一同赶往他们的营地。

2900营地是一个很不错的营地,因住过这里,相对的还是比较熟悉,这是一片相对平坦的草地,周围是高大的松林,能扎十几顶帐蓬,水源很近,水质也不错。只是营地的环境被登山的驴友留下的垃圾糟蹋的脏乱不堪,看着真的很心痛,但也无能为力,但一定要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不再给秦岭增加垃圾。

走出松林,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林,眼前出现一片高山草甸;远远的看见了他们的营地;一队人很惊诧望着出去打水的两人,回来时却变成了三个;只听到一个人喊道:你是四海吗?一句热情的问候,立马让从未谋面的两个陌生人,变成了仿佛相识了几十年的老友重见面一样的热烈;我们热情的拥抱在一起,问候着。

信阳的队伍一行七人,五男两女;我们到达时,他们正在收拾营地,准备埋锅造饭呢。他们在家估计是研究过的,每个人都分配有自己的工作;收拾营地的收拾营地,烧饭的烧饭;各自忙着自己的份内工作;不慌乱,又有效率。很快的,热乎乎的油茶、胡辣汤就烧好了;匆匆的吃过早饭收拾营地,打扫卫生;真是一群好驴子;赞一个。

在他们收拾营地、埋锅造饭期间,我沿着山脊溜达,远望着群山;清晨中的群山在迷茫的雾中,时隐时现。山谷间,浓浓的云雾上下翻滚、瞬息万变;远处的太白群峰,像是沉浮在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时而冒出个尖尖,时而隐入云中;刚刚还是大雾弥漫的群山,一阵风吹过,横岭侧峰的群山瞬间展现在我们面前。雨后的群山像翡翠般苍翠欲滴,令人望去心旷神怡。我们被瞬间出现的美景惊呆了,很久很久,突然的爆发出一片欢呼,人们争相恐后的奔向山岩边,望着山谷,发出阵阵的惊呼,此时所有的语言都变得苍白,只有惊叹声。所有的相机、手机纷纷出手,不停得拍着,惊叹着,拍着,惊叹着。美女们马上冲到前面,摆出十连拍的Paosi;不停得要求拍着,一张又一张。惊天的美景在五分钟后就在大雾中瞬间的隐去,激动的心情却在不停得蔓延;估计今天是个好兆头,愿我们一路都有好心情。

说是8点出发,收拾来收拾去的就快九点了;终于,出发了。今天我混迹在队伍中,有了主心骨;队伍中年纪大的五十多岁了,小的是九零后;前进的路要向上穿过一片小树林,小路在深深的草甸中清晰地蜿蜒而上,或急或缓的一直在上坡。这个山坡叫“里面坡”。据说,上山的人走到这里才算是走到秦岭里面了,也就是说我们上山已经一天了,现在还没上到秦岭的主梁,秦岭山脉可真大啊!随身而至的大雾使能见度不足30米,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景色。我们穿着冲锋衣、冲锋裤,再套上雨衣,基本上阻挡了狂风雾水的进攻,高山的寒冷已经使雾成了雨,打在脸上,迷糊了眼镜,干脆将眼镜摘了,模糊着眼睛跟着队伍走。此时,代购的外贸登山鞋经受住了考研,丝毫没有进水的迹象。

坡爬了约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一个山梁,四周有很多一人多高的小松树,这些松树,据说每一棵都有200多年的历史,可惜很多因多年前的一场罕见的干旱而枯死。光秃秃的枝干曲折盘旋,疏密有致,婀娜多姿,巧夺天工,胜似盆景,所以这个山梁就叫“盆景园”。或许是因雾阻隔了视线,我们没有见到更多盆景园内千奇百怪的枯松奇观。快上到梁顶,急速的攀爬让两个老革命的体力跟不上了;就地休息。此时的海拔已经到了3400多米了,这个高度,除了一些冷松和高山矮柳,就是满山的绿草、鲜花铺地,再也找不出其它的灌木,稍事休息,就继续赶路。

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来到海拔近2900米的山顶——西跑马梁。此时的场景就像换了一个世界:远处群峰叠嶂,偌大的旷野上布满高原草甸和一丛丛的高原杜鹃,偶尔几株或枯或茂的松树孤独地挺立在山冈上。此时,远离城市喧嚣来到如仙境一般的大自然中,心境变得也无拘无束,。

浓浓的大雾在风的作用下如幕布般向两边徐徐拉开,远处的山峰在缥缥缈缈中羞答答地若隐若现,云海从山谷深处涌到我们身边。一层层的云鳞闪耀,一波波的云浪翻滚,似万马奔腾,如仙女下凡。一阵山风吹过,近处的淡云打着卷随风飘动,碰到山石上顷刻间化为乌有,露出山腰间茂密的松林,配合着阵阵松涛,又似置身海边。

  上到梁顶,眼前豁然开阔,平坦的高山草甸,一簇簇的遍布高山矮柳、高山杜鹃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等,像是穿行在空中花园一样。穿过草甸中央时,见到路边直立有一根约2米高的树桩,上面缠绕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布条,如果是晴天,应该能成为穿越高山草甸的最佳路标,或许雨雾使能见度太低,我们看见的景物和晴天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没办法,一叶障目,不见秦岭。穿出草甸,站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能够收到飘忽不定的手机信号,墨迹天气显示,今天小雨,明天大雨,后天晴,不管天气怎么说,路还是要走的,既然决定了要穿越秦岭,就当是大秦岭对我们的考验吧!为此,我们决定继续往前赶路到下一个营地,顺利的话到水窝子扎营。

过草甸后,仿佛进入了由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冰川石与草甸构成的游步道上行走,几乎感觉不到坡度,四周都是形态各异的冰川石堆,石头之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闲花野草,非常漂亮,我们就当是在雾中漫步了。走着走着就到了白起庙,路边见到一处石砌的三面墙体,无顶,这就是白起庙。白起大将军一生战功卓著,为秦国一统大业立下不朽功勋,他同王翦、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将,这个庙就是为纪念他而建。遥想当年的长平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大破赵括统领的赵国军队,杀戮45万赵国军民,大获全胜。但,作为战国时期四大战将之首的白起,为秦国掠城夺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终因功高盖世被谗言和秦王逼迫致死,其下场可惜、可悲、可叹!如今,作为赵国的后人,站在白起庙前,应该作何感想呢?

原来的白起庙香火旺盛,神像因年代久远,几辈人供奉早已变成文物级了,10几年前被附近的文物贩子偷走,现在的白起庙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孤零零的立于这荒郊野岭,任凭风吹雨淋,估计若干年后,白起庙也是仅剩地名而已。在白起庙巧遇两个药农,他们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者山里的情况和我们要走的路线、方位距离;虽然,很多的时候听不懂,只好半听半猜的听着。


过了白起庙后,小路开始慢慢爬高。这段路人称“石梯子”,形容向上爬一层,马上接着再上一层,如梯子般上个没完。这段路虽然坡度不大,偶尔还会有几段小小的下坡,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却也拔高了150多米。如果仅从今天的路程来看,从2900营地到药王庙营地,应该算是整个鳌太线的穿越路程中最轻松的一段路程。但由于我们九点钟才开始出发,又是大雾天气。所以难度就比平时大了好多,雾水和汗水早已湿透全身,高山上气温只有5-8℃左右,稍一停顿,立刻冰冷刺骨,仿佛要丢失体温一般。路边不时能看到驴友在路边垒砌的玛尼堆,不光是祈福,在这里还起到了路标的作用,我们一路走来,很多时候都是把玛尼堆当路标来指引前进方向的。

来到一片完全由冰川碎石构成的陡坡脚下,人称“楼上楼”,意为石梯子走完后又要上的一层楼。这是我们在鳌太线上第一个要翻越的冰川石海陡坡,虽然和后面我们翻越的荞麦岭、飞机梁、九重石海等冰川石陡坡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但当第一眼看见如此壮观的冰川石山坡时,还是被它的雄伟气势震撼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川巨石布满整个山坡,山坡上除了巨大的冰川石海,没有任何其它的树木、杂草。见过黄山、三清山、天柱山的冰川石地貌,但与秦岭山脉的冰川石规模比起来,真的是如沧海一栗。因此,人们将秦岭山脉满山遍野的冰川石坡叫做“石海”, 即石头的海洋;确实,名至实归。攀登石海,也是鳌太线上的驴友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验。在石海面前,我们只能回到远古祖先走路的摸样,手脚并用,匍匐攀爬。石海也是鳌太线上比较容易迷路的路段,它不像草地或泥路,都有明显的路迹,石海上没有一点路迹,而且遇到大块的石头,你只能绕它而上,绕来绕去,你就离开路迹很远了,特别是在雨雾天气,没有参照物,十有八九就要迷路。我们只好认准了方向勇往直前了。据说以前有驴友从太白向鳌山反向穿越,就是在“楼上楼”这个地方下错了方向,结果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爬了半个来小时,上到顶端,就明显感到是一个新高度,视线开阔,在雨雾中目力所及的都是高山草甸,杂乱的石头混杂其中,我们已经行走在鳌山西跑马梁上了。导航架隐藏在浓浓的大雾中不见了身影,这是在晴天,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右前方孤傲挺立的鳌山导航架了。

西跑马梁上的小路清晰地在草丛中蜿蜒前伸,鳌山的最高点,也就是导航架还在小路的右侧几百米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离开清晰的小路,向右前方草丛中寻找依稀可辨的、前往导航架的小路。

鳌山大梁为什么又叫西跑马梁?“西”是相对太白山而言,螯山处在太白山的西面,所以也叫西太白,是秦岭第二高峰。太白山大梁叫东跑马梁,所以鳌山大梁就叫西跑马梁。“跑马”形容鳌山山脊的宽大、平坦、气势恢宏。有人说,在西跑马梁上,百余匹骏马并排飞奔一个小时都没有问题,可见秦岭山脉是何等的雄伟壮阔。

穿过雾海,我们终于登上了鳌山最高点,见到了那直指苍穹独特的木架“鳌山导航架”。鳌山,是秦岭山脉最为原始的区域,这里人迹罕至、石海遗迹遍布,因其海拔高、攀登难度大,无人区范围广、穿越线路长、风景秀丽独特而成为众多登山徒步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鳌山如同一位冷傲的天女,默默地隐居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不愿向世人展示。

鳌山的最高点是一块高山台地,在我们能见度不足30米的范围内看就是一块很大的平顶,导航架实际上就是几根粗壮的木头支撑起来的一个航标,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军的飞机做导航标记的。在鳌山之巅屹立了几十年的塔身,木柱大多已经腐朽,几根外围支撑柱也已彻底断裂,但仍有几根木柱坚强的挺立着,直指苍穹,就像秦岭山里人不屈的性格。现在已经实现了GPS、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所以这些导航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侵略的英勇精神却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脊梁之上。在太白山顶也有一处这样的导航架,叫东导航架,所以这里也叫西导航架。不过在这气候多变,高寒冰冻,估计若干年后的哪天,狂风会将它吹倒,导航架也就会仅剩地名了。导航架下石头上有人用红漆标出此地高度为3477米。浓浓的雾中,我们没有见到那块鳌山的标志物,形似鳌头的巨石,这让我们感到些许的遗憾。

离开导航架,向东寻找草甸中的小路继续赶路。导航架四周水窝子密布,路两边到处都是驴友堆砌的玛尼堆,当然,其中也有上次我们堆砌的巨大的玛尼堆。我们基本上是在平坦的西跑马梁上最右边行走,此时,雾已散去,但是雨开始下了起来。很快的很多人的全身基本上就湿透,一停下来立刻感到透心的冷。虽然能见度不好,但右侧深深的大沟里云海翻涌,宽阔的大梁更显浑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秦岭山脉不愧为“中华龙脊”的称号。

大雾、小雨和寒冷让队伍渐渐的沉默了下来;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只顾着埋头赶路。突然间,我们的右侧,雨雾瞬间散开,露出了远方逶迤的群山。山谷间涌满了浓浓云雾,如海水般向远方漫延;远处群山耸立,显现出壮观的云海以及秦岭大沟的广阔宽度和无底深邃,气势磅礴,如梦如幻。远远望去连绵的山峦就是“23公里处”上山的必经之路。几分钟后,雨雾又重新涌来,布满四周,能见度迅速降到十几二十几米,好像我们刚才看到的一切,仿佛是一种幻觉似的,转眼,散失的无影无踪。但不管怎么说,老天爷还算是开眼了,总算让我们目睹了秦岭山脉西跑马梁上壮美的景色。

小路很清晰,继续前进,路一直沿着跑马梁的右侧延伸;一个多小时后,小路开始向右斜,插下山梁;按时间算来,我们应该到药王庙了;可是此时药王庙的影子始终也没有出现在我们视线之中;远远的发现一座巨石的山崖,估计就是药王庙了;于是我和几个年轻人加快脚步赶了过去;以为这里就是药王庙,等到了眼前,却发现就是一个小山脊,更本不是药王庙。突然的,我们发现迷路了!!!马上拿出GPS,核对方位,发现本来应该向东的方向的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一直在向南走。此时,我们已经偏离轨迹约两公里左右了;突然的迷路让本来就很疲惫的队伍倍受打击;立马像泄了气的皮球,意志立刻垮了下来,怨言四起,牢骚满腹。没有办法只好回头,好在只走了不到两公里,马上原路返回,一个多小时后回到跑马梁;因阴雨大雾,GPS轨迹飘移的很厉害;此时,怎么也找不到回到轨迹上的小路了;队伍出现了慌乱迹象;大家满山的寻找着路迹;此时,信阳的两位年纪大的领队,因浑身湿透了,出现了低温现象,浑身打颤;于是,领队决定不找路迹了,就地扎营;先让身体暖和起来再说。由于,先前因为找路我和领队的意见始终不统一;我坚持向东北回到GPS轨迹上,他坚持要回到导航架的原路上;而闹的不愉快。现在才是中午两点多一点,此时扎营的话会失去五个小时的时间,既不划算,也不合适。看见他们要露营,我一气之下一个人离开了队伍,继续向东北方向寻找路迹,独自一人踏上鳌太之旅。(后来发现,这是错误的,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啊!)

雨一直在不紧不慢的下着;向东北方向走1百多米,很快的就走到了GPS轨迹上;一路向东奔向药王庙。走着走着,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宽阔的山梁无边的铺开;远远的望见几堵巨大的岩石出现在远方的地平线,估计前面就是药王庙。于是,加快了脚步赶了过去。走到近前,一堵10几米高的巨石像座小山一样的出现在眼前,在这平坦的高山草甸上十分显眼,药王庙终于到了。只见其中一座岩石上,离地2米多高的中部,用石块砌了个高、宽、深均约1米多的佛龛,里面的药王神却不见踪影,这,就是药王庙。药王庙下面地面平整,三面巨石怀抱挡住了狂风,是最佳搭帐篷之地。四周岩石缝里有了很多的水窝子,此时可以作为水源补充。

由于,雨一直在下着,匆匆的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药王庙;小路在药王庙正对面偏右手方向。小路穿行在岩石和小草相间的地面,不是很明显,需要小心查看。前行约200余米,又见巨石阵突兀在高山平顶之上,小路就从石山左面绕过。这一路走来,一马平川,路上有很多新鲜的羚牛脚印和粪便,估计昨天或者今天的早上有成群的羚牛走过,不知道我有没有运气见到只有大秦岭才有的山中精灵。其实,鳌太穿越路线,也是羚牛和山羊的通道,不知道这条通道首先是人走出来的,还是羚牛或者山里的动物走出来的。特别是有许多路段,由于脊线两边山势陡峭,翻山越岭只有脊线唯一通道,所以,我们穿越的线路和羚牛的线路不可避免的重合到一起,这让我们这些驴们不踩着牛、羊粪前进。前面应该是要翻越麦秸岭了,这时候浓雾又上来了,能见度已不足百米,但愿今天不要有大雾,否则就迷路的危险了。。。。。。

继续前进,渐渐的远方出现了山脊,前方一座高耸入云的苍劲大山横卧在白云中间,远看山脊窄似刀刃,两侧是悬崖峭壁,这就是鳌太路上令人生畏的路途之一海拔3490米的麦秸岭。

来到麦秸岭,小路一直沿山脊线下方十几米的山腰上行走,小路在石海中时隐时现,难寻踪迹。雨后的山体石块陡峭、湿滑,放眼望去,整个山腰上被铺上一层小规模的石海。踏上石块,开始翻越麦秸岭了,石块上痕迹很难观察的到,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线;鳌太线真正的考验拉开了序幕。陡峭的山坡,让我这个有着恐高症的人有点不知所措,好在,现在雾很大,使得深深的峡谷显得不那么陡峭险峻;视线之内,只见大大小小的冰川巨石密密麻麻地铺满整个山坡,宽阔陡峭、高耸入云的山坡上,巨大的石海仿佛是奔腾着要从山顶上呼啸而下的巨浪,滚滚而下,直抵山涧;气势犹如千军万马,洪水倾泄,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人隐没在石海中如沧海一栗,显得那样渺小和无助。远远地就看到离麦积岭顶峰仅三十余米的山腰上,有一处高大的岩石突出斜坡线,形成一个宽不足十米的“凹”口,凹口中间迎风飘扬着一面红旗,成为一个醒目的路标;要横切向上攀登,从那凹口切过麦秸岭。举头看着陡峭的大石坡都令人头晕目眩,精神崩溃。负重登山本来就很吃力,虽然是横切,但依然要在陡峭的石海上拔高,有的石头一、两米多高,非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去,更叫人担心的是有的石头并不牢固,脚踩上去晃晃悠悠,甚至像跷跷板一样,马上闪一个趔趄,吓得人心惊肉跳,必须费尽全力保持平衡,人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看看前方,石海没完没了;看看后边,感到并没有走多少路;再想想以后几天,麦秸岭只是最初的考验,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艰难的攀登在等着我,估计这时有一些体力稍差或毅力不够的驴友就要回头下撤了。据说前不久有个女驴友就是在翻越麦秸岭时失踪的,至今也没有找到,想想刚才独自离开队伍真的是不理智的,开始有点后怕了。

经过艰难的摸爬滚打,石海横切拔高,终于通过了腰线凹口;此时已是傍晚六点半了;继续,在山岩上攀登,路迹越来越不明显。随着天渐渐的暗下来,本来就不明显的路标,现在更难发现,时常的走错路,无法前进,要返回重新寻找路迹;雨又开始下了,越下越大,大雾也随着弥漫了整个山谷,路迹再也寻找不到了,摸索着向前走了一百多米,突然的,路消失了;眼前是一道笔直的山崖横挡在眼前,走不通了;只好原路返回到有路迹的地方,重新寻找路迹,而此时整个山谷已经被浓雾笼罩,再也看不到任何路迹。不敢再走;找了一块稍大的石缝,勉强的够帐篷大小的地点;勉强的扎下帐篷,就地露营,明天再说。

独行麦秸岭峰,巧遇北京五友

第三天 88 麦秸岭——水窝子营地

清晨,七点多在一阵呼啸的山风中醒来;匆匆地收拾好帐篷,也不吃早饭了,继续翻越麦秸岭;通过了腰线凹口,来到了麦秸岭横切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下坡。而此处离麦秸岭顶峰其实也就二十几米的高度。走着走着,远远看到不知道是哪位驴友的恶作剧,把一副粉红色的胸罩挂在高高的两块对立的岩石上,远远的望去很显眼,这到成了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成了一个非常抢眼的指路标。麦秸岭最高点就是一堆冰川石堆起来的一座山峰,面积不大,犹如带了一顶尖草帽;绕过乳罩的路标,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登上了峰顶;昨天要是努力一点很容易就可以到达峰顶了。

登上峰顶,放眼望去就是一片平坦的高山草甸,前面是一片较开阔、平坦的山梁,山梁上的石头中夹杂着成片青翠的草地走起来是非常舒适。就在刚上山顶处的一堆石块边,三顶帐篷扎在其中;这里是一个不错的营地。我真的很冤枉啊,昨天,只要在坚持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这块平坦的营地,舒服的扎营休息,而不用在石缝中熬过哪艰苦的一夜。有时候人生也是如此,遇到困难时,只要你多坚持一分钟,就有可能走向成功,从而改变你的人生。

上前,和营地的驴友打个招呼,互相的介绍,原来这是一个北京来的小分队,五个人,四男一女,也是临时组队的队伍,一个家庭队父亲、母亲、儿子;两个帅哥。由于,昨天翻越麦秸岭的痛苦经历,令我心惊胆颤,后怕不已;于是,我决定和他们临时组成一个队伍搭伴而走,我一直在等他们收拾完帐篷,到出发时又是接近九点了。在等他们收拾营地的闲暇之时四处瞭望,站在峰顶,向东望去,可见整个秦岭山脉宛若巨龙,至西向东逶迤的横卧在中原大地。向东南方向看群山绵绵,冰川石海密布,一直延伸到天际云端,这就是以后几天要穿越的路,看上去确实令人恐怖。

离开麦积岭,路就开始下坡。麦秸岭下坡后,继续沿东南方向斜着横切;路始终在山脊上转折;不过一路向下走,到是不费力气;由于,上午没有吃东西,再加上这两天一直和雨打交道,没有好好的烧饭吃;一路走来尤其是下山,腿一直发软,极其的艰苦;在陡峭的山石上翻越,有点危险;在翻过一座叫独扇子的小山包后,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天空不知道是因为被我们感动了,还是它认为应该给我们一点好处;此时,太阳悄悄的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这也是我这次登山两天来第一次见到太阳;于是,大伙决定就地休息,晒衣服、睡袋等;顺便吃路餐。

时间到了一点二十分时,天开始阴了起来,我们赶紧的收拾晾晒的衣物,装包;趁天还好继续赶路。路还是下坡;走了二十分钟,又开始下起了雨;偏偏在此时,我和另外一个北京的驴友PS的轨迹都出现了偏差,常常迷失在漫山遍野的石海中,无法前进;东走西窜,就是没有路迹,怎么都找不到上飞机梁的路了。我和另外一个驴友,一直拿着GPS在山上的大石海中到处寻找路迹,找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找到正确的路迹;雨却越下越大。此时的雨已经可以用瓢泼大雨来形容了,队伍中的那个娘俩已经被淋的浑身湿透了,背包也没有罩着都是湿透了的;实在不能再折腾了。于是,队伍只好沿着小道向下走,到水窝子营地,就地扎营再说了。不到三点我们就已经支好帐篷,由于,雨水沿着腿淋进鞋子里,此时的登山鞋已经变成水桶;脚趾泡的很疼,加上衣服也湿透了,我又没有换的衣服;所以必须烤干衣服,否则就要靠身体焐干,那样就太痛苦了;于是决定生火。冒着大雨,到位于营地西北方向的松树林里收集木材。很快的就收集到许多的木材,在大雨中无法起火,我又把地席抽出来,做了个简易天幕,顾不得节约了,用气罐点火烤树枝,烤了很久也点不着潮湿的树枝。最后发现营地有以前驴友烧烤后的炭化的大树枝,砍了一些,放在气化炉上烤,很快的就有了一点点的木炭被点燃;由于湿气太重,必须不停得吹才能保证星星之火不会熄灭;一开始还有一个人在帮着吹,很快的他们觉得没有希望了就放弃了吹火,纷纷的都躲进了帐篷。我需要烤火,所以一直在坚持着,不停的在加木材,不停得吹。终于在三个多小时后燃起了熊熊的烈火,于是大声的喊队友们出来烤火;漫山遍野的枯枝断木,捡拾很方便,有了无穷的松枝的加入,大火越烧越旺;慢慢的烤干了我的湿衣服、睡袋等物品。(中间又去林中寻找木材,回来后发现鞋子烤化了,把我心疼的啊,想哭的心都有。才在海外代购的,第一次穿啊,鳌太线这才开始走,没有了鞋子后面的路怎么办啊!拿起来看看,又放心了不少;不是我崇洋媚外啊,这款鞋子的质量就是好,虽然鞋帮的橡胶烤化了,鞋子也有点变形,但是依然不进水,防水的效果没有受到影响,只是外观不好看了而已。这在后来的穿越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哪北京的一家子从进帐篷后再也没有出来,我们三个人边烤着火,边聊着天,一直到晚上九点多,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空气中更加的湿冷。前面烤着火,热,后面淋着雨,凉,实在太难受了;两位北京的驴友躲进帐篷做美梦去了,直到十点多我也受不了了,躲进帐篷找周公去了。

从下午扎营开始,就发现山上有队伍,喊叫声,唱歌声不断;以为他们很快就会下来,一直等到深夜这支队伍也没有下来。估计他们和我们一样找不到路迹,就地扎营了;他们离我们很近,可以断断续续的听他们讨论的声音,就是见不到人,只好等明天看能不能汇合到一起了。

再遇信阳驴友,夜行2800营地

第四天 89 水窝子营地——2800营地

清晨,雨停了;但是天还是没有晴,阴阴的天空,见不到一点蓝天;远处的群山笼罩在浓浓的云雾里,不见踪影。水窝子营地地势开阔平坦,草甸茂盛,水源充足,高远而平坦的飞机梁就在我们东面,一直笼罩在云雾里,神秘莫测。到现在才发现,我们眼前的山坡就是一片松树林,再往上就是一片大石海,从半山坡处一直蔓延到山顶。路迹也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水窝子营地正对面的山坡上;营地里驴友用许多的废气罐排了一个大大的箭头标志,直指登山的小路,非常的明显。昨天因大雨,到处的找路迹,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现在明显的指示就大大方方的摆在眼前。在我起火的时候,北京的一位山友已经上去探过路了,认为这就是上飞机梁的路迹,现在更加确认了路迹。听说在以后的梁一到梁三都没有水;我在水窝子就装了七升的水带着。鉴于,目前我们行进的速度,估计我们今天只能走到飞机梁二峰和梁三峰之间、众多小山的某一个垭口扎营,而梁一峰到梁三峰之间都没有水源,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带足今晚到明天中午的用水。

收拾好帐篷,也不打算生火做饭了,大伙只是吃了点干粮,匆匆的就踏上了前途未知的旅程。当我们刚登上第一个石坡,就听到昨天在我们上面露营的那拨人也拔营开始了登山;听着声音离我们大约有一、两里路的样子,他们大声的喊叫、唱歌,我们都可以听的很清楚,由于有雾或者巨大的乱石坡的阻挡,始终没有看到他们的队伍出现在我们视线里。

我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像一面墙似的石海陡坡,几乎垂直地攀爬岩石直到到顶端,爬上一段石坡,发现这仅仅是上到一处平台而已,面前又是一个陡坡横亘在眼前,高不可攀的样子,没办法,只有继续努力攀登,手脚并用的往上爬。此时,云海从东面像汹涌的大海一样涌过来;一阵风过后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分钟后又一波云起云涌,把我们淹没;又一阵风过,云雾尽散,又是茫茫的石海,如梦如幻。起起落落的经过四个平台不断的拔高,终于我们登上了飞机梁。飞机梁,也是一个宽阔的高山草甸大梁,号称是可以起降飞机的大平台。我们一登上飞机梁,立即就看到了远处一大片的草甸,仿佛我们是在走武功山的感觉。

沿着飞机梁上的小路一直往前走,风景非常优美,可惜大雾弥漫看不太远;我们加快步伐快速前行。渐渐地,开阔、平坦的山梁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窄窄的山脊,老天开始下起小雨来。沿途翻过了几个山包,你千万不要看到一个高点的山包,就以为是梁一峰,从飞机梁走到梁一峰的路程,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由于,增加了七升的水,背包陡然加重,使得本来就很重的登山包显得更加的沉重,没别的办法,驼起背来,坚毅的一点一点的往前走吧。经过一段比较长的下坡,终于下到了梁一峰的垭口,这时候雨也停了,令人高兴。这几天,除了千辛万苦的爬坡,就是忍着右膝盖的剧痛下坡。当好不容易下到山垭的时候,又开始攀登;我已经非常的惧怕攀登了,腿受不了;下山也是,膝盖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十分的疼痛;总觉得刚才的上坡就有点白上了,所以下坡就下的心也疼,早知要下这么长的坡,刚才为什么要上坡呢?真是极度的自虐啊!

原来以为过梁一峰是要登顶后翻过去的,现在却是在山顶的腰处横切,但峰顶就在头顶,也省不了多少高度。考验接踵而至,有一段横切完全是在石海上攀爬,由于构成这段石海的冰川石块大多比较巨大,山体又特别陡峭,所以攀爬起来特别惊险、费力。继续前行,小路在悬崖上延伸,梁一峰主峰在小路的右侧,左侧是绝壁悬崖,一些绝壁需要攀岩而上,这里已经能够见到松树在绝壁上顽强生长。这时,我们在松树下的草丛中、岩石上,不时发现一种野鸡,个头比南方丘陵地带的野鸡还大,看见人也不惊慌,只是向松林深处移动少许距离,瞪着圆圆的眼睛在观察着我们,见我们靠得实在太近,才极不情愿的钻入树丛中不见踪影。后来才知道这些野鸡叫松花鸡,并不会飞,只是行走速度超快,吃松籽和小虫,肉质鲜美、细腻,从梁一峰到2800营地这段路经常能够见到。松花鸡体型大,显得笨拙,要捉住它们很容易。不由得想到了叫花鸡、荷叶烤鸡、板栗烧鸡,那种滋味。。。。。。说的我们口水直流,想入非非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北京的哪一家三口,始终走的很慢,走走停停。女的一路上也不吃不喝。我们都把自己好吃的给她吃,也不吃,最后我把自己放在保温壶里的一公升配制的功能性饮料,热的维生素西洋参茶给了她。每过一处乱石坡或者爬坡,她开始走走停停,我们一直在等着她,非常的耗费时间;中午11点半了,在一处山坡上,天晴了;阳光难得的漏出了笑脸;于是我们决定休息一会吃点东西;休整了一个多小时;看着阳光又消失在厚厚的云层里,担心有雨,于是赶紧出发。下到山谷后,由于昨天下了一场雨,发现大石头上有一处水源,赶紧的用我的吸水器给他们的水壶装水;这一路上北京的三口之家带的水太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缺水状态,这一直是我的担忧。

正在给他们补水的过程中,后面那只始终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队伍,终于追上了我们;当见到第一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驴友时,发现他们就是信阳的驴友;首当其冲的是小王子和狙击手;当他们一一出现在我眼前时,再次的相逢使我们就像老友相逢一般,热情激动的又是握手又是拥抱的,庆祝我们的重逢。稍事休息,大伙鼓足勇气开始翻越梁二峰的征程。

翻过了两座小山包,突然的,路边出现一块不锈钢的标志牌;旁边飞舞着一面咧咧飘扬的五星红旗;来到跟前,才发现,上面刻着:鳌山——太白山友遇难纪念碑。这是一块为纪念勇闯鳌太逝去的山友而立的纪念碑;在这样的极端环境的高山上行走,本身就是对人意志和体力的一种摧残,同时也是对人们体力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你会在这无尽的穿越中感受到恐惧、孤独、绝望乃至茫然无助,感受到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死亡之地和生命禁区的威胁。人站在这里,你会有整个秦岭就是你自己的感觉,天地之间唯你至尊;可很快你就会发现,在大自然里自己是多么的卑微,你常常会找不到方向,感觉自己就像那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大海里一叶扁舟,随时会被吞没或被掩埋;但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会身在何处。其实我们时刻都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来登山,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始终都是那么的渺小和卑微……

过了纪念碑,横切,很快的来到了梁二峰的面前,仰望高大雄浑的梁二峰,石海遍布,高耸入云。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巨大的压力让人感觉要哭的心都有,想到进入秦岭山脉这么多天,还没走到一半的路程,还没有见到最艰难的挑战。如果这个时候有个翅膀估计99%的人都会选择直接飞到山下,哪怕摔断胳膊摔断腿,都在所不惜。这让我们一群人想起了张家界的翼装飞行,真羡慕他们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此时我们也有一副飞翼多好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北京的哪一家三口,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个小伙子始终跟着我们的队伍在走。

翻过梁一峰,就到了一处垭口,垭口的右侧山脊小山包上是一排巨石,挡住了高山狂风,下面正好有三块比较平缓一点的草地,这里是一块适合露营的营地;在山顶的背风处,我们稍事休息,准备午餐;北京的小伙子,不愿停留,匆匆的踏上了穿越梁二峰的旅程。我们也是匆匆的烧了油茶、和胡辣汤,我又烧了很多的开水分给大家,吃过路餐,稍事休整,继续翻越梁二峰。

转过巨石,前面就是梁二峰;路迹分上山脊的和沿左手山腰横切的;狙击手首当其冲的走向了横切的路线;走着走着,发现横切的这条路不是常规的穿越路线;就是药农和羚牛走的路,我们更本无法走,陡峭的山崖,更本没有办法行走,只有手脚并用的往前挪;一不小心脚下打滑的话,就会滑下几千米深的峡谷中粉身碎骨,魂消魄散。反而是小王子一开始就往山下走,误打误撞的找到了一条比较平缓的小道;于是,我们山上的人开始冒着滑下山谷的危险直线下切,到达小王子走的这条相对平缓的小道上。沿着小道攀爬到一处岩石关口,右侧是悬崖峭壁,峭壁上两块巨大的岩石相对而立,形成一个关口,我们必须攀岩翻过这个关口,这就是鳌太线上的一处有名的景点和难点“猴舌”,意思是这里只有猴子才能爬过去,而我们是要从猴子的舌尖上翻过去,可见,有相当大的难度和风险,尤其是我这个有恐高症的伪驴子,简直就是一个极限的挑战。过“猴舌”后下一小段坡便到了梁二峰的哑口,从此开始梁二峰的翻越路程。从哑口上坡,到梁二峰的右侧,不久开始在大石海上的拔高,石海拔高比石海横切强度更大,所以负重登顶梁二峰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看着就两座小山,我们却花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上到了离梁二峰顶点还有三、四十米高度的山腰线,从这里转到山坡的另一面,不需登顶,开始沿山腰线下切。

现在是下午16点半,由于到2800营地还要四、五个小时。和朝阳他们商量是否继续前进,赶到2800营地,还是就地扎营;和信阳的领队商量,因在导航架和水窝子已经各耽误了半天,使我们失去了一天的时间了,大家一致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按计划赶到2800营地;意见统一了,大家立刻启程,开始了今天最艰苦的旅程。站在转折点上看前面乱石峥嵘的梁三峰,又是一个更加巨大的高峰,艰巨的考验还在等待着我们,这就是鳌太,熬人肯定是真的。

翻过了一座小山脊,以为就可以上梁三了,谁知道一转弯,前面还有连续的几座山峰并列的排在眼前,让我们的意志力几近崩溃。几经磨难,终于来到了梁三峰的面前。面对高入云端的梁三峰,满山石海偶尔铺上一点绿色,山势陡峭,令人无比崩溃。梁三峰的强度明显比梁二峰还要大,是今天最难的一个考验,过梁三峰要从梁二峰后的哑口往梁三峰背后的石海斜向上爬,右侧是深深的山涧大沟,头顶是满山的石海和三峰顶峰。山顶下方几十米有一颗枯死的松树,可以作为路标。经过连续不断的拔高,终于登上了梁三峰下面的二、三十米的山腰绕切的转折点上,眼前豁然开朗,从此一路下坡,都是高山草甸山梁,从这里向前方看,沿着山脊线一路下坡,遥见远方垭口两端都是茂密丛林,而最低处的哑口却是一大片平缓的草坡,那就是鳌太线上著名的“2800营地”。说它著名,是因为2800营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鳌太线穿越的中间点。也就是说,到达2800营地,路程终于完成了一半。视线越过2800营地,遥远的东方,只见宽厚、雄浑的金字塔峰直立我们面前,巨大的三角形的山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

这里是上山以来第二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大伙抓紧时间的赶路。傍晚十分,群山如黛,云海如涛;世界仿佛突然的睡着了似的,万籁寂静;群山静默,静的令人心颤。站在梁三的山顶远望太白群峰,被浓浓的云海拥抱着,仿佛如海市盛楼般的奇幻莫测。

鳌太线上的梁一、二、三峰中以二号峰最为巨大,那高耸的山峰寸草不生,仿佛是月球表面般的荒凉,让人看着顿生绝望。这些山峰都需要在峭壁上碎石里的小路上穿越,说是小路,其实就是人走多了,有条淡淡的印记罢了;背着40斤左右的大包,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悬崖峭壁上行走,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技巧才能完成。脚下那些令人窒息的大石海,令我至今我也想不通,为啥会有这么多的大石海,无边无际的横在我们面前,阻碍着前进的道路;我在想这是不是玉皇大帝随手扔下的垃圾,正巧的全扔在了秦岭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形成了鳌山和太白;暗自窃笑,原来玉皇大帝也有不可爱的时候,它也制造垃圾,他也有犯错的时候,原谅他一下吧;但他的错误却留下了这段绝美的景观,让我们惊叹、让我们神往。当然,整个秦岭的这些大石海奇迹,其实是第四季冰川的遗留痕迹,于玉皇大帝没有任何关系。

19点我们终于过了梁三,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夜晚很快的就要降临,看着2800营地很近,我们知道还不知要走多少时间才可以到达;而且,这一段路全是穿行在浓密的松树林中,极容易迷失方向;一旦走错方向后果不堪设想。

离开梁三峰,站在脊线上往前方看,左侧北方的云层想通过山脊线压向右侧,但被右侧南面吹来的强风阻挡,在山脊线形成一堵云墙。但见山脊北侧云海翻涌,群山不见,山脊南侧晴空万里,峡谷尽显。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在这里再一次非常直观地展现出来。下坡不久,进入针叶松林,来到了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山脊小哑口,长仅四、五十米,宽不足十余米的,平坦的哑口山脊线范围内,仅有绿草,没有一颗松树。这一小段山脊线其貌不扬,但却是大名鼎鼎的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中间点。能够站在这个人迹罕至的中间点,一脚踏着南北,看北云南阻的奇观,足以令人自豪和兴奋。自豪地是我们走过秦岭山脉线的中点,感受这里一脚踏南北的惊奇经历;兴奋的是我们的穿越路程已经完成了一半,这让我们有了更大信心战胜以后的艰难困苦。

身形矫健的狙击手,一马当先的冲在了前,很快的消失在松林中没有了踪影;由于连续的穿越,两位年纪大的领队,此时体力明显的跟不上了,慢慢的出现了体力透支的现象,越走越慢。过了小山头,再次进入松林,继续下坡,小路就深深的扎进了密林。在一块开阔的草地上,我们发现了狙击手的登山包放在路边,人却不见了踪影;估计是上厕所去了;喊了几声没有回音。山里的夜晚来得很快,渐渐的天已经完全的黑了下来,因体力的原因,两位年级稍大的领队,体力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办法快速行进。过了一会儿,看到了狙击手从山上下来;原来他是把此地当做了2800营地,发现又不像,就自己爬到了山顶观察去了;据他说到2800应还有一段路程,问是不是继续前行;经短暂的磋商,朝阳又查询了GPS数据,2800营地就离我们几百米的地方,随决定由狙击手、小王子、我先行,先到营地找水、烧饭和扎营,朝阳和另外两位女士陪着老人家和领队慢慢走;于是队伍分成两队,一位女士也和我们一队迅速的进入林中,急速的赶往营地;透过树林的缝隙,皎洁的月光,洒在了林间小道上斑驳淋漓,让小道比较容易的就可以识别。望着皎洁的月光,突然的我们产生了无数的遐想。。。。。。

在快到2800营地前,会有一些分叉路,随便怎么走,只要对着2800营地方向,趟着深深的草甸往下走就是了。狙击手是退伍军人,武警,在昏暗的密林里依然身手矫健,健步如飞,飞快的冲下山去,眨眼的功夫见不到了踪影;高声的呼喊,也没有回音了。现在只有我和小王子陪着另一位女士,加快了脚步,迅速的往山下赶去;由于速度很快,常常的被脚下的树枝,藤条、树根绊倒,摔了无数次的屁墩;还好有厚厚的草甸、树叶,倒也没有伤着筋骨;

在昏暗的密林里穿行了一个半小时,近21点,我们终于到了2800营地。

走出了松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很大一片的哑口草原平地。2800这个营地是整个鳌太线穿越过程中海拔最低点,整个营地足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地处梁三峰和金字塔峰之间的哑口。营地地势开阔平缓,周边的山坡上都是茂密的松树林,只有哑口营地是一片厚厚的高山草甸,当五六月份的时候,这里鲜花盛开,就像自己家的后花园,繁花似锦,灿烂无比。夜晚的草甸,一阵风吹过,散发着浓浓的草药味,其中夹带着阵阵的清香,深深的呼、吸一次,身心仿佛被重新洗礼了一遍,浑身都显得轻松了许多。此处就是南北气候分界线,这里如果南北都有云时,云层对流就意味着老天要下雨,今天,这里只有左侧的山谷充满厚厚的云层,右侧无云,明天估计不会有雨了。

在营地的中央有几棵松树,树下堆了无数驴友丢弃的气罐,令人汗颜;这也成为了营地标志性的景观,真希望这样的景观见到的越少越好。水源地就在面向南天门金字塔方向右侧偏后下缓坡100米的地方,一条小溪从山坡草丛中泪泪流下,清彻甘甜。趁着明亮的月光普照,为了减轻明天的强度,为翻越金字塔及塔一、塔二、塔三,三座山峰做好准备,赶快的打来泉水,回到营地开始烧水做饭。小王子开始点篝火,我又跑到树林深处捡拾了很多的枯树枝;和小王子燃起了熊熊的篝火,为后来的驴友取暖做准备。等了有十几二十几分钟,没有见到后面的队伍下来,有点着急;我决定去接他们,帮着老革命们背一下包;当我刚走到树林边,就看到后面的队伍走出了树林,也到达了2800营地,全体队伍,虽然艰苦,却全部安全的到达,这是很万幸的事情。

埋锅造饭,很快的一顿丰盛的晚餐就烧好了,有土豆烧肉,牛肉烧白菜,烧鸡炖汤,火腿炒洋葱,胡辣汤,油茶等,在秦岭这些美味不亚于五星级饭店的大餐。尤其是热乎乎的油茶,那个香味令我永生难忘。这也是我进入秦岭以来的四天里第一次吃到热腾腾的米饭,真香啊。。。。。。。(此处所有的肉类都是由我提供,他们信阳的驴友买的肉类食品在来的时候,都丢给火车上的旅客了,几天来他们一直吃素来着)嘿嘿!!!为此,信阳户外的秦岭穿越能够顺利完成,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时,又赶来一个北京那队里的一个小伙,其他人不知去向?真担心北京的这个队伍能不能顺利的走出秦岭!!!

吃完晚饭,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本来女士们说今天有肉吃,要给我们表演歌舞的,由于前面艰苦的行程,折磨的不成样子,再也没有力气和兴致来唱歌跳舞了。抓紧时间烤干衣服、睡袋,早早的睡下,明天还有跟艰苦的旅程等着我们。金字塔和九重石海这两个鬼门关艰苦的程度,在各个攻略里都被表现成不可战胜的样子,介于今天队伍的表现,令我们非常的担心明天的行程,期待着我们有个好运气。

2人点评 收起
  • 云游四海BG6A 勇闯金字三塔,雾阻九重石海 第五天 8月10号2800营地——东塬(实际我们扎营在西塬九重石海的脚下) 清晨六点,领队就喊起了所有队员;为了能够顺利的走完今天的计划路程,要求今天早早的拔营赶路;抓紧时间烧 ... 2014-9-16 20:02
  • 云游四海BG6A 楼主说的太精彩了,快来点评一下! 2014-9-16 20:01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