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复制链接] 查看:184144 | 回复:499
发表于 2015-6-17 18:02 11 只看该作者
十、D3翻垭口爽嗨了(9月29日,万花池至新果牛场)
驴行的美妙在于,不知在哪个未知的前方,总有惊喜等着你。这些惊喜,比你预想的更多。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08 12 只看该作者
十一、D4转山之旅(9月30日,新果牛场至蛇湖营地)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前方,就是远方,如果我们没有选择远方,怎能在身后留下一路跋涉而来的脚印?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08 13 只看该作者
十二、再见洛克线(10月1日,蛇湖营地至亚丁稻城)
远方,一无所有;远方,应有尽有。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17 18:10 14 只看该作者
十三、艰辛的车程•下(兼出行攻略)
一次甘之如饴的驴行,虽数载过去,仍历久弥新、回味绵长。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么?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11 15 只看该作者
十四、后记
喜欢,专注,持之以恒。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22 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15-6-17 18:24 编辑

    一、缘起

    初识洛克线,是通过驴友守静笃的帖子《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探秘雄鹰谷。该帖篇幅较长,内容详实,构思精巧,文笔隽秀,诙谐耐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驴行游记。通过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讲故事般将旅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让我记住了神山,人畜合住的藏民居,不服管教爱捣蛋的马帮骡队,还有那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路痴型傻走自虐驴”女驴友简单。

    如果条件允许,我也很想拥有这样的一次经历。背起大包,在大山深处,和三两好友,走走停停,不求速度,不赶时间,也没有既定的目标。兴之所至,走哪是哪,与明月清风作伴,随高山流水而行,可以干粮果腹,可以煮酒品茶,更可以观云听风数星星。

    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很远,但有时候又离我们很近。

    每个十一前夕,于大多数驴友而言,都较为特别,积攒了一年的假期,出行计划即将实现,或胸有成竹信心满满,或举棋不定左右摇摆,或翘首以盼期待出行的日子早点到来,或焦灼不安眼瞅别人即将出行自己假期还没有落实,各种心态,众皆有之。和去年一样,早在今年八月初,好友阳光之驴便向我发出热忱邀请,要我十一和他去走洛克线,为了鼓捣我同行,阳光之驴不惜大费口舌,一再在我面前夸耀吹嘘洛克线的风景是如何原始如何瑰丽如何壮美,又许诺给我一半人员指标,为迁就我的时间甚至将出行日期数度提前。我依旧不为所动,端着架子,故作姿态,一番拿捏后,在阳光之驴满口应承了我的种种苛求下才回了他的准信。

    尽管和阳光之驴相识已久,私交也甚好,但阳光之驴还是没有戳中我的软肋,其实他只要来上一句“驰茵,这条线很虐的”,我就会二话不说,屁颠屁颠地跟着他走了,如果阳光之驴再多说一句“洛克线海拔很高”,我肯定会想着法儿请他吃饭,央求他一定捎上我。

    是的,洛克线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正是它的海拔高度——最高垭口近4800M,多个营地在4000M以上。重装穿越,难度和希望并存,风险与诱惑相伴,喜欢找虐的驴子自然心向往之。

    但,洛克线归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海拔高度。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上图自左至右分别为驰茵、2075、琦峰、云展云抒、爱美的鱼、小天、稻草人、烟、丽云、一一、星星、百草集、大度看世界、阳光之驴、给力。贴文借用同行队友2075、大度看世界、云展云抒照片数张,在此一并谢过。

发表于 2015-6-17 18:28 17 只看该作者
    二、洛克线


    “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蓬前面,面对着藏民们称为夏诺多吉的巨大的山峦。此时云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象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瑟夫•洛克


    木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端,北邻稻城、理塘,西连云南的中甸、丽江,东靠九龙,南壤盐源。木里县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县内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


    稻城县亚丁村的三座神山由北峰仙乃日(观音菩萨,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峰夏朗多吉(金刚手菩萨,海拔5958米)三座雪峰组成,三座山峰终年白雪皑皑,洁白无瑕,遥相呼应,直逼云天,慑人心魄,据佛教典籍记载,世界佛教二十四神山,它排名十一,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


    1928年3月,约瑟夫•洛克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地区。1933年4月,詹姆斯•希尔顿以约瑟夫•洛克在滇川西北探险时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的系列文章和照片资料作为素材,尤其是以贡嘎岭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的探险经历,创作了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问世以来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将小说中所描述雪山、峡谷、森林、草原、寺庙的“世外桃源”称之为“香格里拉”。当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热潮的时候,洛克也随之在中国声名鹊起。洛克当年从木里穿越到亚丁的线路,就成为了著名的洛克线。


    洛克线是中国众多徒步爱好者热衷垂涎的一条线路,它深入穿行在香格里拉山区腹地,近距离接触亚丁地区藏传佛教三座神山——央迈勇、仙乃日、夏洛多吉,海拔从2400米上升到最高4800米,途中多次翻越高山,沿途领略河谷、原始森林、高原牧场、草甸、垭口、海子、雪山等各种地形地貌。高原美丽风光以及世所罕见的腹地景色使得多数徒步爱好者对这条神秘而又闻名遐迩的线路充满憧憬和幻想,每年5月到10月,来自全国各大论坛的不少队伍都会相继踏上从木里或者泸沽湖穿越至亚丁的道路。

    通过网络,不难了解洛克线现在已是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线路。无论是选择尼汝作为徒步起点,还是从木里开始穿越至亚丁,依靠马帮的协助,大多数驴子都可以轻松穿越全程。或许是因为木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条高海拔的经典徒步线路至今尚待字闺中,不为世人所知,甚至许多老驴都鲜有听闻,加之洛克线近年来少有户外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它的知名度远不如鳌太、狼塔。很多驴友的驴行游记也大多把洛克线定位为海拔高、路况好、风景优美的徒步转山线路,将其与贡嘎转山、七藏沟等户外经典长线相媲美,而很少提到穿越这条线路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由于缺乏必要的提醒和警示,又过度依赖、相信了马帮的无所不能,很多新驴对洛克线也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穿越队伍正纷至沓来,涌入木里,这不禁让我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忧。


    9月30日晚上,此次穿越的第四天,我们在风光旖旎的蛇湖边上扎营,营地海拔4500多米,傍晚时分,气温骤降,凛冽的寒风吹刮得让人直打哆嗦。此时大多数队友都已进帐休息,团队精神极强的陕西驴友2075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起为大伙烧火做饭重任,我和阳光之驴则在一旁陪着他拉呱唠嗑。想着明天就可以顺利结束穿越,三人心情大好,天南地北胡侃一通,相互交流起以往各自带队的经历和感受。聊着聊着,话题自然扯到连日来的徒步穿越上,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觉得洛克线尽管名气不大,其实难强度等级甚高,如遇恶劣天气,极易受困,特别是从万花池牛场至新果牛场及新果牛场至蛇湖营地这两天线路路程过长,路况也不甚理想,若是穿越人员出现身体状况,很难及时安全下撤。另外马帮也有不靠谱之处,一行人中只有个别马夫熟悉线路,且带队经验不足,没有应急处理预案,所带食物干粮满打满算,不留余量,将牲口又看得极重,对骑马女队员的照顾自然不甚周到。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得不到改善的话,随着穿越队伍的日趋庞杂,发生户外安全事故那只是迟早的事。阳光之驴和2075对我的观点极为认同,觉得这次组队没有很好地控制人数,确有冒失之处,好在老天爷照顾,好天气一直伴我们走完全程,队伍才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变故,以后带队要分外小心了。


    当时我们三人谁也没有想到,我随口而出的话竟然一语成谶。两天后,一位年仅38岁的自贡驴友穿越至此,因高反症状严重,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

    逝去的驴友用年轻的生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驴行,没有比生命更美丽的风景,一次次户外安全事故过后,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会什么?洛克线,教会了我很多。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7 18:31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15-6-30 16:59 编辑

    三、藏族少年启尔•上

    走完洛克线,我的第一感受不是终于得偿所愿,能够重装完成穿越,也没有因和队友们一起按时安全出山而感到如释重负。由于天气晴好的缘故,此次穿越全程,自己的内心始终是轻松和平静的。

    在洛绒牛场,与陪伴我们四天多时间的马帮分别,准备乘车返程时,我内心更多的是留恋和不舍。秋季的洛克线色彩斑斓,景色怡人,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而与几天来朝夕相处的藏族少年呷绒启尔挥手再见,更是让我感到莫名的怅然和伤感。

    毫不吝啬地说,洛克线的风景的确很美。雄浑庄肃的雪山,柔美静逸的牧场,淡蓝清澈的溪水,如梦似幻的海子,洛克线具备了高海拔徒步线路的所有美感。和一帮相知相交的队友穿行其中,顿感天地壮阔,群山静谧,让人心旌摇曳,如醉如痴,感觉无比美好。

    可洛克线归来,长时间在我脑海里盘旋萦绕的不是奔放灵动的白水河,风光旖旎的藏别牛场,也不是深邃幽静的蛇湖,圣洁俊美的三怙主神山,而是那个身躯瘦小,脸庞黝黑,步姿轻盈,略带几分羞涩的藏族追风少年呷绒启尔。

    电影《地狱神探》最后,康斯坦丁说了一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和呷绒启尔的缘分好像也是这样。刚到嘟噜村,我们首先结识的是马帮首领杜基的一双儿女苏朗降初和呷绒拉初,降初是哥哥,拉初是妹妹。拉初年纪虽小,可一点儿也不怕生,普通话说得特别标准,据说得益于北京来水洛乡支教的语文老师。小姑娘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热情地围着远方来的客人转个不停,时不时地斟茶递水,给大家打下手,并耐心回答各种提问,很讨大家喜欢。相比之下,降初则要腼腆含蓄很多,总是一个人躲在一旁,安安静静,只有我们主动招呼他的时候,才会上前搭话。

    9月27日一早,我们从嘟噜村乘车去水洛金矿,以节省两小时的徒步路程。我和琦峰、云展云抒三人坐进已被各种大小背包塞得满满的皮卡车后斗里,这时一个肤色较黑,上穿黑色皮夹克,下着牛仔裤,脚上一双单鞋,头发长且凌乱的藏族少年在杜基的安排下,有些“不合时宜”地挤了上来,使原本空间就不大的车斗变得更加拥挤。我们很是诧异,少年这是要搭车去哪里?经过攀谈,得知少年名叫呷绒启尔,是降初的表哥,今年读小学六年级。细一问之,原来随着杜基在驴友圈的名气越来越大,找杜基联系马帮的队伍络绎不绝,光十一期间就有十多支队伍前来嘟噜村,杜基分身无术,便把带路差事分派给自家各亲戚和同村中关系处得较近的村民。呷绒启尔没出过远门,这次准备趁着放假,跟随父亲鲁茸和降初、降初的妈妈等人一道同走亚丁。此时我和呷绒启尔谁也没有想到,此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俩会越走越近,越处越亲,到最后甚至彼此都无法离开对方了。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36 19 只看该作者
    四、藏族少年启尔•中


    在经历第一天马帮失联风波后,从第二天开始,呷绒启尔和降初便始终陪伴在我们前队的左右。相比降初的矜持,呷绒启尔要大气许多,也很健谈,虽然普通话半准不准,有时要重复数遍我们才听得懂,但通过他我们还是了解了很多当地的人情世故和藏民的一些日常生活情况。呷绒启尔是第一次走洛克线,一路上显得十分兴奋,精力也特别旺盛,时而和降初快走一阵,把我们远远甩在身后,时而趁着等人的间隙,用棍子在路旁敲敲打打,好像能从地里淘着宝贝似的,再不然就是虔诚地往前人堆砌的玛尼堆上码放石块,嘴里不忘夸耀一番,自己挑选的石头是多么的精美,有时还会主动接过小天的小包背上一阵。山路崎岖,我和队友们背着重包走起来有些费力,可呷绒启尔和降初一路蹦蹦跳跳,时快时慢,如闲庭信步般轻松,我们不禁感叹他俩就像珠峰下的夏尔巴人,天生就是走洛克线的主儿。


    在藏别牛场,呷绒启尔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我。我因独自深入牛场腹地探路脱离小分队,受河流的阻隔,很难绕回正确路迹又不甘回撤时,呷绒启尔和降初始终在对面的河道中与我隔河相伴。为了帮我找到合适的渡河点,呷绒启尔不顾自身安危,四下探寻,没想到他一不留神将脚下石头踩翻,一只脚被河水全部浸湿。先前我就注意到,已是秋分时节,呷绒启尔仍光着脚未穿袜子,这下鞋子浸水后,河水刺骨的冷,我很是懊恼自己的冒失举动,可又别无良策弥补自己的过失,只得嘱咐降初陪着呷绒启尔留在原地,待马帮跟进后,让呷绒启尔骑马前行,并通过对讲机呼叫向领队阳光之驴及时告知了这一情况。接下来的行程里,我一直有些闷闷不乐,直到在万花池牛场与呷绒启尔再次聚首。


    在万花池营地的整个下午,呷绒启尔都和我们小分队呆在一起,小家伙很能干,帮着我们收拾营地,打水捡柴,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受呷绒启尔热情劲的感染,我们做什么事都喜欢喊上他,有好吃的也和他一道分享,大家一个个启尔长启尔短的,叫得甭提有多亲切了,启尔俨然成了我们小分队的一位小队员,和大家相处的亲密无间,片刻也分离不得。而上午过河时发生的那段小插曲,使我和启尔的关系自然最为亲昵,启尔也非常听我的话,总是围在我身旁打转,我走哪他跟哪,我干什么他也帮着搭把手,有时不用我使唤,只需一个眼神他就明白我的意思,有着无比的默契。或许是亲自试过我背包的重量,或许是见我一路脚程甚快,或许是瞅我总能变魔术般从小包里掏出各种美味的零食,我老觉得启尔看我的眼神隐隐有种崇敬之情在里面。


    通过几天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启尔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纯朴热忱,爽朗大方,活力四溢,为人仗义的孩子,比同龄人要懂事很多。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启尔没怎么见过世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如何为人处世。同行期间,启尔不仅手脚勤快,嘴巴也甜,无论谁支唤他,都乐颠颠地满口应承下来,从不推辞,更无怨言,干活舍得卖力气,脏活苦活抢着干,着实讨人喜欢。另外启尔还是队里的开心果,小家伙憨实的外表下,透着几分机智和幽默,一口蹩脚的普通话风趣得很,我们时常模仿他讲话的口气,没事就拿他调侃逗乐,启尔从不气恼,多是憨憨地嘿嘿一笑。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启尔和我们小分队的关系也日益加深,每天我们都是一同早早出发,在前面领路,将大队人马远远甩在身后,途中只路餐时才分开一小会儿。下午抵达营地后,启尔总会热心地帮我们小分队挑选合适的扎营地,协助我们搭帐,去水源地打水,收拾营地四周的垃圾,捡驴友废弃的气罐给我们烧,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启尔都会很愉快地参与进来并努力把它做好。


    因为启尔和降初的加入,我们的穿越开始变得无比美妙起来,这真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发表于 2015-6-17 18:38 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15-6-30 17:04 编辑

    五、藏族少年•下


    启尔一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藏民,父亲鲁茸受杜基的指派,成为这次给我们带队的马帮临时首领。鲁茸是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蓄着短须,外形邋遢,不修边幅,拮据的生活让鲁茸看上去很是憔悴,满脸的沧桑感则透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鲁茸走过洛克线多次,这次特意带启尔来体验马帮生活,在我想来,也有培养启尔成为马帮接班人的深意在里面。


    启尔是藏历马年十月出生的,今年十二岁,读小学六年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启尔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由于所在的村子交通十分不便,除了务农,父母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偶尔给外地驴友带路穿越洛克线赚点向导费也是近几年的事。不知是不是藏民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启尔说他从小到大,都没人给他过过生日,更谈不上有生日礼物,甚至连自己的出生日期他也说不上来。启尔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很平静,好像这样的遭遇对他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在一旁听着却唏嘘不已,联想到有时候我们递给启尔带包装的零食,启尔舍不得吃,转过身把它们悄悄装进衣服里带回去,不免替他感到一阵心酸和难过。后来我从鲁茸的口里再次得到印证,连他也记不起来儿子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只知道大概的月份,这让我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有这么粗心的父亲。


    启尔比降初只大一岁,但举手投足之间比降初显得老成持重很多,有时候启尔还会在我们面前炫耀,表弟降初就是他的小跟班,他让干什么降初就得干什么。队友们就拿这话打趣,说启尔是我的小跟班,我让他往东就不会往西,让他赶狗就不会撵鸡,启尔听了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和我的关系又近了一些,更加地黏我了。启尔和降初这次跟队,马帮没有给他们安排具体任务,他俩也不用照顾马匹,只是跟大人出来长长见识。启尔和降初的脚力都不错,降初是独行侠,倘若他闷起头卯足劲赶路,一会儿工夫就能把我们甩开老远,启尔很少发足狂飙,多是尽责地陪伴在我们小分队左右,翻垭口时小天如果偶尔跟马帮落在队伍后面,启尔也会自觉地停下来等她,看是否需要帮忙背包。


    由于领队分组时的照顾,大部分时间里,我和启尔、降初都是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和往次徒步穿越不同,没有了收队一职的羁绊,也不用时刻牵挂队友的安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进,想快就快,想慢则慢,想走就走,想歇当歇,视自己的状态控制徒步速度和休息时间。不夸张地说,这次洛克线是我走得最痛快最过瘾的一次长线,尽管是重装穿越,全程都不觉得太累,特别是每每翻越让人生畏的垭口,一鼓作气、咬牙坚持冲上坡顶后,那种酣畅淋漓、苦尽甘来的感觉甭提有多带劲了。而启尔的贴心,也为我的这趟远行增色不少,经过前面的磨合,我和启尔之间的配合愈加默契,行进中,小家伙始终和我如影随形,不离左右,我走他也动,我停他就歇,一路上我俩有说有笑,互相打气,互相鼓劲,艰苦的旅途也不觉得那么累了。趁着等人的间隙,我还教会了启尔简单的摄影,此后,他便成了我的专职摄影师,只要我想给自己留点印记,他都会停下来帮我拍照,随时随地,不厌其烦,那态度好到让一旁的队友绝对眼红。


    马帮的14匹马中有两匹是启尔家的,每天启尔都会热忱地邀请我骑一骑他家的马,我总推说路上不骑,到了营地后再骑,可等到了营地又忙着扎营烧水去了,始终没有骑成,这多少让启尔感到有些遗憾。尽管知道我有过骑马的经历,启尔还是执拗地再三邀请,我懂得启尔的这份情意,对小小年纪的他来说,让我骑马是他所能想到的表达友好的最佳方式。其实骑不骑马都不重要,启尔给予我的已经够多了,从万花池牛场至蛇湖营地,这段漫长的山道,见证了我和这个藏族追风少年的纯洁友情,这是一段甘甜如饴、回味无穷的美好时光。


    驴行的意义,于我而言,不在于当时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而是这些对内心产生的影响要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显露出来。我想,启尔的感受一定也是如此。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洛克线与藏族少年的故事——从木里嘟噜村徒步穿越至亚丁纪实(攻略轨迹见464、465楼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