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6928

主题

【重庆古镇资料集合】

[复制链接] 查看:19456 | 回复:46
发表于 2010-3-14 16:10 11 只看该作者
11.瓷器口古镇
历史:1000多年
地点:重庆沙坪坝瓷器口
饮食:毛血旺,麻花等


瓷器口简介  磁器口古镇是位于重庆市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始建于宋代,面积1.18平方公里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名称由来  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白日里千人拱


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古称龙隐镇。


瓷器口历史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隐避于宝轮寺,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的磁器口,被美誉为“小重庆”。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已有1800年,孕育了古镇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美食三绝中,首数的便是古镇麻花。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其与众不同的品质,早已备受好评。其中以古镇陈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镇陈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从此在巴渝大地流传开来;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瓷器口文化  磁器口文化底蕴丰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誉为“古镇三宝”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享誉四方。“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瓷器口发展  中共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古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瓷器口荣誉  1998年瓷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重庆磁器口赋  昂昂乎!白岩灵山,隆然高耸,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烟雨。清水小街,两腋潆回;金碧凤凰,双峰拱卫。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上仰无极,下临不测。有吞天噬日之象,万劫不羁之势。如龙巡四海,马跃中天。夫以一川两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镇是也。


  闻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县首场。概华村而至井口,揽歌乐而携河浜。水陆交汇,通达万方。竹掩双涧,桥连三冈。聚千般业,兴百日场。莲花荡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马鞍山造化形胜,寨扎营张。金沙滩上,棚房无数;石板路旁,贷栈千厢。但见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风行百货,云集万商。一时昌期景运,泰象高骧。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数不清银号米市,豆铺绸庄。陶搪竹木,赌馆栈房。五花八门,成派结帮。莫测镇中之生意,几同海上之洋场。况尔一旦水枯,河滩火爆,万众喧喧,三街浩浩。道不尽商贾心机,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阵方斯下矣,上河图焉足道哉!沙坪窑驰誉三千里;聚森茂味颐百万坊。烩片花生毛血旺,号曰三宝;生丝刺绣明扬瓷,总称三纲。数里酒楼,红霞映日月,春意满壶觞,恨不鱼皆两首,蛋尽三黄;百家茶馆,甘泉翻雀舌,活水跃龙芒,长将星移曙色,梦续残红。听评书,一语神飞,满堂颠狂;看川戏,五音已歇,举座引吭。论文韬,鲤鱼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看武略,龙舟坞一将有号令,五彪并冠军。九宫十八庙,终老多少心。镇以古称,俗以民传;元宵满街花灯,一路旱船;清明九冈放鹞,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驱邪,众浆争先。中秋合家团聚,三川月圆;春节通街响炮,户户春联。庙会龙腾大地,梅开凤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庆声名传四海,龙隐场气概贯千年。


  至若抗战伊始,移营重庆,磁镇乃令邸中枢,将帏帅帐。俊杰精英,令倭胆丧。韬奋疾呼,恩来演讲。悲鸿写马上挥戈,临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扬名,林森三山绝响。最是林园会晤,全民激赏。伟绩丰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无故态。昔日胜景,而今安在?胡为乎交通一变,遂成世外。何期仅离半纪,零落衰迈。颓垒残墙,朽楼残寨。入怀易老,著心无奈。且犹时下薰风俗雨,几欲臣服;鹅眼孔方,俨然主宰。德之时义远矣哉!盖一镇之潇潇,系天下之风云;非一人之耿耿,披万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传誉不孤。古韵千秋尚叹,淳风一缕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语,尽是当初。沙磁文化,义蜚华夏;宝轮真龙,光动陪都。梦里佳境,何曾须臾生疏!每见老街弈手,挟残子而争雌雄,羁愁全释,郁闷顿通,知我族之志未穷,信乎断无长隐之龙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绝斯村!磁器月在,宁愁人心不古,白岩尘空,又迎历史回春。方今政府领衔,民众一心。爰修镇志,巧运斧斤。旅游热点,指日可成。吁嚱,一举之得,千万人之得也。指望繁华,还如昨昔;要知辉煌,当在今朝。一赋未安,庙会声喧,文不足观,添为一千,以贺建镇千年之禧也:


  好将一丸补苍穹,古镇复兴贯日虹。


  千载风高谁抖擞,群巅回荡万年钟。
发表于 2010-3-14 16:12 12 只看该作者
12.走马古镇
历史:700多年
地点:重庆九龙坡走马镇
交通:重庆沙坪坝石碾盘——走马,票价5元
饮食:水井豆花
看点:那里的上千亩桃花

简介
  
   走马古镇位于九龙坡区,处于巴渝中心地带,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经之地。来往的行人把各种新鲜事也带到了走马古镇,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故事也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


  如今,走马古镇尚存的古驿道遗址、古街区、铁匠铺、老茶馆、明清建筑古戏楼和孙家大院,慈云寺遗址等。2008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专家组对其做进一步调研,筹备开发工作。


  历史


  走马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明代中叶开始鼎盛起来。因其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往来商贾、力夫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巴县志》记载的“(重庆)正西陆路八十里至走马岗交璧山县界,系赴成都驿路”,重现了走马镇的古驿道。“‘走马岗’事实上就是走马场的别称。”,因走马古镇修筑于一座形似奔马的山岗之上,自古以来,又被当地人称为“走马岗”。
民间文学
   走马古镇自古盛行说故事,喝茶,看川剧的习俗,文学气息尤为浓烈,街上随时能看见的老茶馆里围坐在一起,喝茶讲故事。


  1990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文学之乡”;


  1992年,工农村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故事村”;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魏显德“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


  2007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遗产同时进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马观花”节  走马桃花节是重庆市生态旅游的品牌节,每年春季三月份举行,历时十余天,有数十万人参与。截止2009年走马桃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桃花节期间皆有国内艺人、民间艺术爱好者前往。


  第九届桃花节香港著名影星、金马影帝任达华与市民共赏桃花。


  第十一届 桃花节马来西亚的著名歌手阿牛等艺人为桃花节助兴。


  桃花节庆活动的票价为周一至周四15元/人,其余时间为25元/人,团体购票有较大幅度优惠。当地农家乐可容纳1万人吃住。
发表于 2010-3-14 16:13 13 只看该作者
13.松溉古镇
地点:重庆永川松溉镇
历史:1000多年
交通:重庆——永川,16元,永川——松溉,7元
住宿:20一晚上
饮食:盐白菜,高粱酒,松溉醋,长江鱼,盐花生

 松溉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部,东接江津区朱扬镇,南临长江,与江津区石蟆镇隔江相望,西靠朱沱镇,北邻何埂镇。镇政府所在地距永川城区40公里,位于北纬29°08′,东经105°33′,年均气温18.5°。2006年,全镇面积34.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村,94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人口2万余人。


  清光绪《永川县志·舆地·山川》记载:“松子溉,邑之雄镇也。商旅云集,设有水塘汛,查缉奸盗。又下曰东岳沱,深数十丈,石刻‘澄江如练’四字(郡守陈邦器书)。沱上北岸,有后溪水来注之。东岳沱之前,曰哑巴溉,水最险恶,往来舟子不敢作欸乃声,故此以名。其下流有巨石立江边,形如虾蟆。水涨及虾蟆口,船无敢上下者。过此为大矶硇滩,江流至彼,乃入江津界。”以境内松子山、溉(jì)水取名松子溉,简称松溉。


  松溉镇始建时间,无史籍可考。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字少南,与苏东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被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此设馆教学。可知当时松溉已有场镇。清乾隆《永川县志》记述的“乡甲旧里”中的“松子里”,即指此处。松溉玉皇观内明朝万历年间知县徐先登德政碑文记载,县治曾移此。清光绪《永川县志》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赵国显也设县治于此,招抚流亡。康熙四年(1665年)县治迁回县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曾于此设总爷衙门,与县城一样修有城隍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设把总。民国初年,名松溉场。民国22年(1933年),名松溉乡。民国24年名松溉联保。民国27年10月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在此设立纺织实验区,名松溉实验乡,实行厂乡合一,厂长兼乡长。民国29年,名松溉镇,直至永川县解放。解放初,成立镇人民政府,1951年划出镇属农村部分建立松江乡,1953年松江乡划为松江、新华两个乡,1956年两乡合并仍为松江乡。1958年镇乡合并建镇江公社。1963年镇社分开。1978年合并为松溉公社。1980年分为松溉镇和松溉公社。1983年松溉公社改为乡。1986年,镇乡合并建松溉镇,至1992年,均属何埂区。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松溉镇与聚美乡合并组建松溉镇,属永川市管辖。1994年1月恢复聚美乡。2003年11月,撤销聚美镇,将原聚美镇保胜、鱼岭、打鱼三个行政村划归松溉镇。
发表于 2010-3-14 16:14 14 只看该作者
14.白沙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白沙镇
历史:1700多年
交通:重庆——江津14元,1.5小时,江津到白沙,8元,车程1小时
住宿:10元每人
饮食:菊花火锅

白沙位于长江边,据说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自古也是交通要阜,繁华一时


  白沙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北部,与开平市一河之隔,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近5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6万多人,是台山市著名侨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白沙镇的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已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的格局,1985年被定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1986年被评为首批重点工业卫星镇,2002年被定为台山金沙工业园白沙投资示范区。


  白沙镇投资环境优越,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它位于台山市规划建设五大重点工业园之一“金沙工业园”的中心地带.....
发表于 2010-3-14 16:15 15 只看该作者
15.江津塘河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塘河镇
历史:600多年
交通:重庆到江津17元,江津到塘河镇11元
住宿:10元一晚上
特产:顺发麻花,米花糖

简介  塘河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这座古朴苍劲的小集镇,以其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风光如画的优雅环境,成为第三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理位置   


  塘河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市西南渝川结合地带,重庆市(省级)风景名胜区黑石山----滚子坪境内,东北面与白沙镇毗邻,紧靠成渝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西南面与四川合江接壤。规划中的渝滇大通道穿境而过,距江津65公里,重庆112公里。


历史沿革  塘河古镇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明朝自建王爷庙开始,陆续建房成为集镇,至清朝乾隆时期趋于兴盛,因塘河绕场而过得名。塘河一直为江津所辖,清代属思善里,民国十年属十全镇,民国三十年建乡,解放后仍为乡,属永兴区所管,1994年撤区并乡,塘河建镇。2001年江津再次调整乡镇规模,塘河仍设镇,辖6个村1个居,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


现状情况  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塘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沉淀着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


  塘河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群近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为塘河古街区、石龙门庄园、廷重祠三大部分。


  塘河古街区占地2.8公顷,现存明清以来不同时代特征风格的古建筑15000多平方米。古镇街道依山而建,从河畔码头起呈阶梯状蜿蜒上扬。约长600米的主街连接着横街子、庙巷子两条小街,由三道寨门把持着。拾级而上沿街建筑多以青石为基、砖木为墙、奇檐斗拱、雕梁画柱、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在古镇重重叠叠的房宇间,几栋巴渝罕见的徽派风格建筑间插其中,让人称奇叫绝。建造于明代的王爷庙,至今还保持着原貌。正殿和戏楼均为飞檐画壁,戏楼台额上犹存的松、竹、梅和篆楷文字更显当年卓越风姿。


  王爷庙街对面的龙门号是古时塘河撑船人休闲聚会之地,马头山墙、卷棚斗拱、撑弓雀替、结构之精巧、工艺之精湛、足见作为船帮会馆的龙门号当时胜极之至。


  在塘河古镇制高点处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庙宇,它就是建于清光绪13年的清源宫,可惜至今只保留了宫墙旧迹。


  沿街而筑的朱家洋楼更是别具一格,它将中西方建筑技艺巧妙融合为一体,把西方的建筑文化插进这重重叠叠的中式建筑中,在这边远的山区能见证中西文化碰撞这一结晶,怎不叫人称奇叫绝。


  距古镇街区2公里的石龙门庄园建造于清乾隆初年,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建有房屋520多间,因其规模之宏大,气宇之非凡而被江津市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庄园设计精巧,匠心独运,气势恢宏。穿堂叠殿,九道中门九道关,形成阴森恐怖“龙门阵”;两厢十八天井珠联璧合为“八阵图”,蔚为壮观。进入庄园,穿房越院,重重叠叠,犹如进入“八卦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


  沿重祠又名孙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江津乃至重庆都相当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此外,散落在塘河古镇四周的千担岩汉墓群、红岩硐寨群、天台寺白云寺和滚子坪山寨,也都存留着许多自西汉以来的历史遗迹,是研究巴蜀历史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


  千百年来,古镇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民俗民风。每逢佳节赶庙会、唱大戏、祭神灵,热热闹闹。蓑衣斗笠店、街边刺绣房,受编竹席屋、火红的铁匠铺,守旧的茶房酒馆,比比皆是。川剧座唱、石刻技艺、结婚坐花轿、塘河放竹排,渔舟荡悠悠,好一派悠闲的生活画卷。


  走进塘河,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融入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致和传统历史文化的感招中。古镇境内雄伟壮观的滚子坪,茂密的森林,险绝的崖洞,沿河青青的翠竹,原始古老的桫椤群落,与丰富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古镇平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使之成为国家正抓紧开发建设的渝川黔金三角旅游线上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


风貌特征及价值特色  塘河古镇风貌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风情独特、原始野趣。“历史悠久”:西汉就有人类聚居,明代建场,兴盛于清。“环境优美”:饶场而过的塘河两岸翠竹葱茂,青山叠叠,绿水悠悠。“文物古迹众多”:明清古建筑群、寺庙、碑刻、庄园、祠堂、会馆、寨门、栈道、古桥等18处市、镇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闻名全国的32111钻井队英雄纪念馆。“风情独特”:传统老街区、传统民风、民俗、民情构成独特风情画。“原始野趣”:重庆市最大的原始桫椤群落勾起人们对远古神话的追寻。


  塘河镇有省级风景区滚子坪、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塘河古镇和重庆市最大的原始桫椤群落,自然风光旖旎多姿,民俗民风古老淳朴,历史文化遗产绚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发表于 2010-3-14 16:16 16 只看该作者
16.石蟆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石蟆镇
历史:600多年
交通:朝天门12点的班车到古镇25元,时间3个小时多

石蟆古镇地处江津市西部边陲、渝、川、黔三省(市)结合地,距江津市区84公里,距重庆市区80公里、合江县城20余公里。东临江津的白沙镇,北接朱杨镇,西南与永川的朱沱和松溉隔江相望,南靠四川合江的白鹿镇,全镇幅员16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3000人,其中城镇人口13000多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公路纵横交、自成网络,规划中的西南大通道(重庆到昆明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村级公路总长480公里,村村社社通公路;长江黄金水道流经32公里,有长江码头7个。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现已形成古场、新区相协调显得“三纵三横”、“七路一街”的格局,占地1.2平方公里。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和“重庆市卫生镇”。


  现有各种规模的乡镇企业67家,峡溪酒厂是江津市第二大白酒生产厂家,峡溪牌纯高粱白酒荣获重庆市首届酒类行业评比金奖。该镇素有粮仓之称。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形成了10000亩甘蔗、2000亩蚕桑、30000亩青果的农业结构新格局。石蟆是重庆市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有建于元代现保存完好的老街1000余米,有始建于明正德5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宫,有刘伯承元帅泸县起义后避难的柿子园程宅,有江津唯一的石窟佛像(长江入渝第一佛------望江大佛),还有望江古幕群、古挲陀国国王墓葬等,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地貌为平坝兼浅丘类型,海拔190米至420米之间,土壤属棕紫泥亚区,PH值在4.5—6.5之间,土层较厚。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8℃,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340天,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全镇辖22个村,两个街道居委会,151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82885人,其中农业人口78093人,农村劳动力39046人,有耕地面积71746亩。
发表于 2010-3-14 16:16 17 只看该作者
17.中山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中山古镇
历史:1000多年
交通:菜园坝——江津,19元,江津——古镇,9.5元
住宿:10元一晚上
饮食:笋鱼,石板糍粑,烟熏豆腐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区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以前,三合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川黔山区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题刻共82字,记叙李脊用、鱼子仙等泛舟游览一事,境内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古镇现居有209户人家,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此刻,晚冬的暖阳斜照着射进狭窄的老街,给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镀上一抹金黄,古镇顿时有了勃勃生气。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穿场而过的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铁匠铺里飞溅的炉火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合谐得竟有一种不需雕琢的艺术风味,而街畔屋檐下那剃头的白发老翁,安闲而自在,像一幅油画,烘托出古镇风韵独有的安居乐业图。 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境内,是重庆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条长三公里的狭窄老巷。两旁以清朝建筑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古老和谐的感觉。


  离古镇3.5公里处有一水库,名为龙洞水库,是当地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水质一般,不宽但是比较长。离岸边不远出的水很浅,河沙也十分柔软,非常适合游泳和休闲。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区南部山区笋溪河畔,地处川、渝、黔三省交界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1′150″--106°25′40″,北纬28°47′45″,北距江津市区62.4公里,渝东二级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重庆100分钟车程,西距合江13公里,南到四面山21公里,境内有通往各村的镇级公路75公里,海拔为365米至1291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300天,年内有一定时期的积雪期。


  中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有江津市级文物保护点: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三合场有可考历史为853年。清康熙33年,这里就设有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有无数现存的岩墓(又称蛮子洞)按史学考证为汉墓,更证明其历史之亘古,1892年张东岩、王元和书刻的****可佐证"三合场"是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三个场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又与嘉乐乡合建为现在的中山镇,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委员会。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是从2000年6月开始组建领导班子筹划进行保护性开发,2001年9月开始测试规划,制作申报国家立项保护的文本资料,9月底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龙洞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贸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光绪13年的"木帮公罚"等碑刻榜文可证明当时每场米都在万人以上。可想象其当时的繁荣景象,场上尚存有锅厂、铧厂、银铺、铁匠铺、机房、染房等小手工艺作坊,和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等传统小吃。老酒馆、老茶馆、老药铺等老店现仍存在。


  中山传统民俗建筑老街区,是中山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代表作,当地人称三合老街,又称龙洞场,整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一条龙延伸,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有铺面453间,全长1586米,现保存完好的铺面有307间,长1132米。整条老街以青石版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3-5米不等,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合岸树木桩采用吊角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整条老街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被来镇考察的民居建筑专家评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


  中山古镇是端庄质朴的民居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的集中地,以枣子坪庄园、龙塘庄园为代表的古庄园9处,以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10余处,以朝天嘴古寨、大岩山古寨为代表的古寨古堡3处。


  枣子坪庄园,始建于清朝末年,距老街850米,占地4000㎡,土木结构,配有花厅、天井、鱼缸、花台、戏楼等;妙用花厅将左右厢房内既连续又把整个庄园形成封闭的空间。花厅、窗棱全为深浅木质浮雕或镂空雕,图案多具故事清洁或古装古戏。龙塘庄园,又名余家大院,距老街900米,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为中山政府驻地,建筑面积3500㎡,建有天井、鱼缸、花园、青瓦白墙、柱础撑弓、斗拱、顶梁全是雕花。前院排场雄伟壮观,除碉楼被拆一个半外,其余保存极为完好。庄园四周为葱绿的林荫,每日早晚成千上万的白鹤、白鹭飞舞在林中,一年四季与人为友,形成一幅天伦共享的风景画。朝天嘴古寨,位于常乐村南1200米,始建于明甲子8年,为防躲匪盗而建的军事要塞。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牺牲17名战士和一名排长为代价,苦战三天三夜才歼灭400余名土匪,至今,此地仍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活教材。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双峰寺村驻地,始建于何年没有确证,但凭碑刻记载,大约建于唐代,清康熙、道光年相继维修,为我市现少寸的保护完好的复式四合院寺庙。正殿为土木结构,硬山式顶,并施以弓形翘角风火墙。梁架结构用五柱,前为乳拊搭牵,中用二拱梁,以驼峰为支柱,后用五横梁四支柱,柱未落地,并置于蟾蜍脊背上。寺内共有方园大小****30余座,形式各异,刻工精湛,在江津境内较为少见。据寺内碑刻记载曾拥有武僧500人,曾与江津朱杨寺构成江津两大古寺庙,在朱杨寺毁后而独自存在。
发表于 2010-3-14 16:17 18 只看该作者
18:东溪古镇
地点:重庆綦江东溪镇
历史:2000多年
交通:重庆——綦江,25元,
住宿:8元

溪古镇原名万寿场,唐高祖设丹溪县,唐太宗改为东溪镇,建镇1300多年,建场2200多年。


  古镇历史悠久,景观独特。明朝成化年间的川黔青石板古道穿场而过,3000余棵枝繁叶茂的黄角树和明清穿逗结构吊脚楼民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景地,一直是美院师生的写生地,曾是电视剧《傻儿师长》的外景的。两碑、三宫、三瀑布、四桥、六院、九市让人流连忘返,琵琶古寨、贞节牌坊、太平古渡、摩岩石刻,精妙木雕令人叹为观止,川剧评书、龙灯舞狮、唢呐字画、秧歌腰鼓让游人拍手叫绝
发表于 2010-3-14 16:18 19 只看该作者
19后溪古镇
地点:重庆酉阳后溪
历史:1000多年
交通:重庆菜园坝汽车站和朝天门长途汽车站每隔2个小时就有开往酉阳的客车,车程约10个小时,票价130元左右,酉阳到后溪车很多,票价12左右
住宿:20元一晚上
饮食:米豆腐,连刀肉,角角鱼,油茶汤等等

后溪古镇位于在酉水河边,酉水河又名北河,曾是川湘要道,。酉水河在酉阳县境内流长70余公里。短短的70多公里,当年曾有4个码头;酉酬,后溪,大溪,龙潭。 后溪古镇位于酉水河畔,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原汁原味的土家摆手舞、悠扬动听的木叶情歌和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原生态民族文化。
发表于 2010-3-14 16:22 20 只看该作者
20.丰盛古镇
地点:重庆巴南丰盛
历史:300多年
交通:重庆南坪——丰盛,20左右
住宿:10元一晚上
饮食:鸽子汤,豆花饭

丰盛古镇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陲,明末清初始建场镇,曾经是重庆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古镇老街两侧均为2~3层全木质穿斗结构的店铺。铺后多为青砖黑瓦四合院,其檐额,堂额、门窗等,多饰以戏文故事、鱼虫鸟兽,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这一特点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不多见的。
游览丰盛古镇,一定要细细的走街串户,深入民居才会有收获,当地的老乡异常的好客,在游客随意参观拍照之时还会有茶水奉上,或者是拉游客进堂屋,坐下来慢慢聊述人情旧事。不过丰盛古镇真正的魅力之处,却在于长寿之乡、碉楼古寨、潮洞奇观和紫云响石。交通线路:从南坪汽车站有班车直达丰盛,票价20元左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