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6

主题

向大家求助!

[复制链接] 查看:2050 | 回复:8
发表于 2006-9-25 12:0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向大家求助!<br />各位朋友,我的老师翻译出版了一本书,《世界探险史》。<br />《世界探险史》,海南出版社于2006年8月出版,定价:68.00元 。 <br />全书共768页,另配有20页彩页。全书共九大部分、95章。装帧精美,印刷质量很好。<br /><br />感兴趣的朋友请和我联系,9折销售(62元,包邮寄)。因为是自己买的选题、自己翻译、自办发行,所以压力很大,实在是没有能力便宜很多。请大家谅解。<br /><br /><br /><br />

探险1.JPG

发表于 2006-9-25 12:03 2 只看该作者
作者简介:<br />  约瑟夫·彼得罗维奇·马吉多维奇(1889~1976), 苏联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曾在莫斯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任教,教授《地球人口》、《不列颠帝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非洲》、《南亚与东南亚》等课程。他著述甚丰,出版过多种地理学著作,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部《世界探险史》。除了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卓有成就之外,马吉多维奇还是一位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br />  本书原名《地理发现史纲》,是历史地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br />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作序推荐<br />  苏联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约·彼·马吉多维奇撰写的《世界探险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地理探险通史,它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横跨两千余年的两百多次探险活动,其中包括古代、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地理发现。<br />  这部历史地理学名著提供给读者的,除了相关历史地理学知识以及一千多名探险家—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白令、库克、阿蒙森、塔斯曼,等等—的探险经历之外,它还弘扬了探险精神,并且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br /><br /><br />  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约瑟夫·彼得罗维奇·马吉多维奇所著《世界探险史》(原名《地理发现史纲》)出版至今虽已近半个世纪,但还是影响最大的同类著作之一。<br />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br /><br /><br />  《世界探险史》是历史地理学方面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对地理学史、探险史、旅行史、航海史、地理发现史感兴趣的读者和学者,阅读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会油然感到开卷有益。<br />  张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r /><br /><br />   人类的探险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才有今天的文明。……探险,是人类对神秘大自然的近处领略;读一本《世界探险史》,让我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意义。 <br />  徐永平(翻译家、编审) <br />
发表于 2006-9-25 12:03 3 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世界探险史》再版序<br /><br /><br />人类早期的探险活动大多出于生存的需要,但也与某些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进步,人类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而是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上更大的享受,进而达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目的,这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和人力,历史上的重大探险成就,或地理大发现,无不是从这些目的出发的,也因这些目的而成功。<br /><br />人类的起源,无论是一元说还是多元说,即无论认为仅起源于东非,还是认为同时起源于包括今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若干地点,都只是地球上的极小部分。是无数次的迁移才将人类送往世界各地,最终形成现在的人口分布格局。出于生存目的的迁移,特别是早期的迁移,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具有临遇而安的特点,人们会在完全不了解外界情况时就外迁,进入能够生存的地方后就定居下来,一旦人口增加。或生存环境恶化,就会继续这样的迁移。出于发展目的迁移就不同,一般都是发生在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后,是为了追求更理想的自然或人文环境。这类迁移往往会以对某一地区的调查考察为前提,尽管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留下文字纪录。<br /><br />与此同时,人类天性的好奇和某些个人的特殊情趣,驱使一些人临时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去体验外界的生活,享受旅行的乐趣,探索自然的奥秘。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特别是在现代科学形成以后,自觉的科学考察和探险应运而生。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完全出于人文精神的探险成为可能。<br /><br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人群向外界开拓的需求是不同的。越是生存条件差的地方,当地人越具有外向开拓的意识,也具有更强的探险精神。相反,地理环境优越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当他们的生产方式适应自然环境时,往往安土重迁,缺乏向外探险和开拓的精神与实践。外部条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在当时可能到达的距离和范围内无法找到更合适的生存环境,开拓者不得不改变方向,甚至放弃新的努力。纯粹的探险者或许乐此不疲,功利的探险者却会铩羽而归。<br /><br />东亚大陆为中国早期历史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蒙古高原、欧亚草原、戈壁沙漠、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太平洋、印度洋既形成了天然的地理障碍,也成为广阔的回旋余地。所以从总体上说,古代中国人缺少外向发展的需要和动力,但在局部地区和特殊条件下,却不乏探险和开拓精神。而在中国内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始终存在的人口压力使大批开拓者和探险家应运而生。相传黄帝为首的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活动范围已经很大,早期的大小国家都经过多次迁移,夏、商以经常性的迁都对付天灾人祸,“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为先民探险和开拓的真实写照和可贵传统。可以肯定,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探险家,只是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载。<br /><br />不容否认,一部分探险家的活动完全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贪欲,出于某一人群的私利,是为侵略、扩张、殖民、掠夺等罪恶目的服务的。但在客观上还是导致了新的地理发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尽管也使人类付出了过大的代价。<br /><br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探险家为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绝大多数探险活动已经作为开拓和发展史的一部分而难以区别,绝大多数探险家本来就是无名英雄,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正因为如此,要编写出一部人类探险史实属不易,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br /><br />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约瑟夫·彼特洛维奇·马吉多维奇所著《世界探险史》(原名《地理发现史》)出版至今虽已近半个世纪,但还是影响最大的同类著作之一。正如译者指出的,这本书也有夸大俄罗斯人在地理探险和发现中的作用,粉饰沙皇俄国对别国的侵略和掠夺的缺点,而对其他国家的一些著名探险家和旅行家则有所忽略,如对中国的郑和、徐霞客居然毫无涉及,其他遗漏的就更多,如中国历史上对黄河源的探索等。这固然是作者受到俄罗斯至上和西方中心观念的影响,但也与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有限有关。总的说来,这还是一本值得读的世界探险史。在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此书的再版实属必要。<br /><br />不过我还是希望,中国探险史能早日问世。到那时,无论由谁来写世界探险史,其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必定更加丰富正确。这本《世界探险史》的再版,也是一次推动<br />
发表于 2006-9-25 12:05 4 只看该作者
袁副主席: 支持一下。<br />
发表于 2006-9-25 12:11 5 只看该作者
应该来支持
发表于 2006-9-25 12:14 6 只看该作者
谢谢!<br />我的QQ20136474<br />订购者请留言
发表于 2006-9-25 12:25 7 只看该作者
“翻开厚厚的一本《世界探险史》,洋洋洒洒的九十五章中,只有第一章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挤满世界探路者的路上,张骞、班超、法显、玄奘和义净的单薄身影淹没在金发碧眼们的熙熙攘攘中。从公元七世纪后的十几个世纪里,中国人走在探险者路上的只有郑和及徐霞客的数次孤鸿,而这时西方探险家则走荒漠、穿峡谷、闯极地”......<br /><br />                                 摘自沈爱民—《足迹和生命连成的圆》
发表于 2006-9-25 15:12 8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
发表于 2006-9-25 16:44 9 只看该作者
有需要的朋友请在后面跟贴即可,请说明数量、姓名、邮寄地址。发到QQ也行。<br />现在正在印刷,十一后可以拿书。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