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5

主题

太原

清明小长假游忻州芦芽山之石门悬棺栈道

[复制链接] 查看:3732 | 回复:38
发表于 2015-8-4 18:02 21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3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2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5-8-4 18:02 30 只看该作者
  芦芽山一带的民间是盛行土葬的,而悬棺,当地人称之为石葬,可能是一种异常的葬俗,据专家分析,其安葬的人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当地人对长辈的孝顺,长辈去世后,置于悬棺,意即升天。
  其二:在疆场上战死的士卒。宁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百战楼烦地"的别称。战争后,当地人不忍死者 暴骨遗骸,用松木制棺,予以妥善安葬,将棺木置于石洞之中。

  其三:是圆寂后的僧人。这类僧侣尚未修行到筑塔碹葬的程度和果位,多由僧侣及乡民共同制棺安葬,置于寺庙附近的石洞中。
  其四:是没有子裔的孤寡老人。由村民共同料理后事,制棺安置于村外石壁之下或石洞之中。
  其五:是外地商客及无子女的侨迁者。当地人厚道而淳朴,慈善助人之心浓厚,遇客死异乡者,必以石葬之俗安置。
  其六:是特殊年代的异常石葬。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施行过细菌战,山里人外出将菌毒传染病带入深山老林,有的几乎全家遭殃,存活者只有十之一二。死后,村人唯恐传染病蔓延,无人敢助理安葬,最后,尸体腐烂,只好由幸存家人将尸体抬至离村很远的石崖石洞中安葬。
  石葬悬棺虽不按坟莹风水等土葬程序,但也并非草率从事。尤为上待厚葬的是疆场上战死的 士卒。一般安置石洞距地面较高以慰在天之灵。僧侣的安葬规格也很高。总之,石葬悬棺体现出当地人善良、淳朴及仁爱之心。据说,石葬年代并不久远,远至明朝中叶,近至民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宋代则多以火葬代之,今宁化一带发掘出的火葬陶罐足以证明这一点。
  至于这些悬棺的年代起始,至今还仍是个谜团,但据推测,这些悬棺的年代并不久远,远至明代中叶,近至清代或民国。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