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4522

主题

安康

太白山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6547 | 回复:3
发表于 2007-1-8 11:33 1 只看该作者
太白山游记<br />作者:junshanshi 时间:2006-6-3 13:31:13 <br /><br />从红河谷上下板寺<br />2001年8月11日清晨7时30分, 我和先生从家出发,踏上了奔向太白山的旅程。这时正值三伏天,虽然刚刚立秋,天高云淡,但依然烈日当空,酷热未消,是攀登高山的大好时节。<br /><br />早在1998年10月我们就从太白山森林公园登过一次太白山,那一次因为天气不好,未能登上顶峰拔仙台,从此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象是有一件大事没有完成一样,一直眷恋着太白山,苦苦追寻着它的踪迹,决心登上神秘的拔仙台,一睹太白积雪那诱人的壮美风光。据王安泉所著《太白山》一书介绍,登山共有7条路线,其中西坡是登山的古道,从营头步行上山,坡缓路长。南坡是最险峻的地方,近年来太白山在南坡吞噬了数条年轻的生命,几天前还有一个南开大学的学生落下悬崖遇难。先生在研究了有关资料后决定从营头登山,沿着古人的足迹,体味古人的情怀,然后从南坡下山。我们8时到达丰庆路汽车站,那里有许多拉客的人,情景着实可怕。他们见你过来,不问你去哪里,就拽着你的包,拉着你的胳臂,把你推向他的车门口。我们不得不声明哪里也不去,挤过了车托们的包围,恰好看见有一辆开往眉县的车上坐了许多人,已经驶上了路,在车主的吆喝声中,我们上了车,车随即启动了。汽车缓缓爬行,每到人多的地方,就飞下去三四个人,东张西望好象在捕捉猎物,就这样沿途收了不少乘客,直到过了王寺,上了周至公路汽车才提起速度向西奔去。<br /><br />此时晴空万里,心情格外舒畅。但当售票员站到面前时,我们马上想起上次在周至县城,遇见汽车卖客的事,为此我们一再问他们,他们信誓旦旦,说绝不会卖客。为了防止在周至久停,我们还是先买到周至的票。到周至后车继续向西前进,让你觉得汽车到达眉县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了。我们松了一口气,满心高兴地把票补到眉县,以为可以一路不停地直奔营头了。可坐在旁边的一个人却告诉我们,此车一定不会开到眉县,如果在哑柏不卖,在青化一定会卖客。因为青化是周至和眉县的分界,周至的车是不能越过青化进入眉县的。对他的话我们半信半疑,汽车过了哑柏,似乎一切都很正常。这时日近中午,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不禁想起中学时地理书上说的“黄河流域秋高气爽”。正当我们庆幸没有被卖掉时,车突然停了,青化已经到了。车主叫我们赶快下车,上到旁边一辆破旧的中巴车上。车上一个年轻的女子在给他们付钱,原来她就是买主。她从哑柏就上了车。我们果然被卖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向我袭来,我们抄下了车号,表示要投诉。车主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掉头准备回去了。中巴车上很热,那种天高气爽的感觉顿然消失。车稍停即开离了青化,却开得很慢,每到一地,那年轻女子就要下车,坐在冷饮摊的大伞下,直到看见后面的车过来时,才又上车继续前进。听旁边的一位小伙子说,他每次都坐宝鸡一运司的车,从来没有被卖过。原来坐车时要看好车号,去眉县不能坐周至的车。<br /><br />下午一点半到达河底,我们一下车就换上了去营头的车,在营头经讨价还价花了4元钱坐蹦蹦车到达红河谷门口,这时已经下午2点半了。到售票处一问才知道,这里没有上下板寺的车,上去要包车,去红河谷度假村却有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从红河谷度假村没有车到下板寺。一个女的过来说,如果需要她可以用电话联系一辆车,但至少要花150元。我们觉得太贵了,两个人的门票还得花66元呢。于是我们就坐在那里等去下板寺的车,想直接去下板寺。等到三点半,还没有车的影子,我们有些着急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要么前进到度假村去,要么后退回西安。我们决定到度假村去玩玩,没有车就走进去吧,反正是7公里的路。我们买了门票,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起来了,看着四周的景色,吸着清新的山风,闻着青草的芳香,听着流水的音响,刚才的沮丧心情一扫而光。<br /><br />走过了莲花洞,后面过来一辆昌河车,倏地停在我们面前,叫我们上车,说要把我们送到度假村去。我们游兴才起,不愿意失去欣赏自然美景的大好时机,便谢绝了他。不料才走了几步,他又追了上来,硬要把我们带上去,我们也便上了车。车上还坐了一个年轻女子,手里提了个大蛋糕。她说她随歌舞团从西藏来,在度假村演出,每年的旅游旺季都在这里。今天是她的生日,她下山去买了个蛋糕,晚上伙伴们为她庆贺生日。看起来她只有十几岁,汉话却说得很好,脸上洋溢着幸福。沿途风景的确很美,沟深林密,山回路转。于是我们又向司机询问上下板寺的事。司机很热情,说他的车没有加油,否则他就可以上去了。不过,他可以帮我们找一个车,要120—150元,但最好是明天早上上去,他可以加满油用车送我们上去。度假村很快就到了,他收了我们20元车钱。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售货亭里买了一张旅游图,准备就在度假村玩玩,第二天回西安算了。这时是下午五点钟,如果能赶到下板寺,我们就能如期完成游览计划了。先生在在周围找车,我顺便向店主打听现在这里有没有上下板寺的车,没想到因此改变了被动局面,小店店主帮我们找了一部中巴车。原先说的是120元,但车主说不行,路很难走,坡度很大弯道很急,路面尽是石子,所以必须150元。我们急于上山,又找不到其它车,在车主承诺天黑以前送到下板寺,而且住宿优惠的情况下,只好忍痛挨宰,继续前行。这是一辆从营头到度假村的16座客车,又脏又破,在蜿蜒的山间土路上颠簸,司机心情愉快,说没有骗你们吧,你看这路,特别伤车。这是一条林场小路,一直伸向山林深处。忽然,前面有三个行走的妇女,约莫50岁左右,背着大包提着小包,当车行到她们跟前时,她们请求车把她们捎上。司机不愿意,要她们每人给60元才能上车。她们说我们是去下板寺进香的,哪里有钱。于是司机便让一个年长的上了车,满不情愿地让她们放了一个大包到车上。至此坡更陡了弯更急了,而车更是不断地熄火,不断地停,司机不断地打开引擎盖子,修理发动机。眼看着天色渐晚,步行的妇女一次次赶上并超过汽车,司机有些着急了。我们心里更急,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在深山老林里,要是上不去,叫我们怎么办?车又一次熄火了,司机又打开了引擎盖,步行的妇女就在5米开外,她们在那里烧了一些纸以后就又背着东西向上走了。车又一次发动起来了,当走到那两个妇女跟前时,司机让她们上了车。我想,司机一定认为是因为他没有让她们这样虔诚的朝山者上车,还问她们要钱,车才不断的熄火。说也奇怪,此后车再也没有熄火,一直开到了下板寺。<br /><br />下板寺是上山的第一站,海拔2800米。无论是在地图上,还是在收集的太白山的所有资料里,都找不到下板寺这个地方,我们不知道下板寺的具体方位,它距顶峰有多远,只知道汽车只能开到这里。乘车从西汤峪上山也好,从营头红河谷上山也好,终点都是下板寺。但是,从红河谷上山的终点在太白森林公园下板寺站的上面。在下板寺,司机如约让我们住进了每人每晚30元的旅店。这是二人间,有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一盏电灯,不过还干净。在店里吃了点面条后,我们到索道的下站看了看,那里有一个卖场,经销像太白茶那样的山货,经过整修的平台比较宽敞,许多游人在其上散步观景,兴致很高。缆车还在运行,还有人上山,如果现在我们上山的话,明天就可以早些向拔仙台进发,至少可以赢得两个小时的时间。但不知上板寺有没有地方住,记得上次在上板寺没有看到有住的地方,还是住在下板寺,明天再走吧。从索道口向下看,一排排的汽车停在哪儿,那就是我们上次住的地方。<br /><br />这时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太白冷杉显得格外挺拔伟岸,我们赶快拿出照相机,想留下这无限好的夕阳。西面是索道,五颜六色的缆车在夕照中闪光。东边小山坡上有两个小庙,我们漫步上去。在王母庙里,年轻的道人说上个香吧。过去,我去庙里从来不磕头不烧香,我不迷信。但在这神秘、庄严、雄伟的太白山前,一种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下子虔诚起来,我在暮色中双手捧着点燃的三柱香,恭恭敬敬地向王母娘娘鞠了三个躬,磕了三个头,祈祷上苍保佑我的家人平安、健康;祈求太白山神保佑我们成功登顶。道士送给我们一个青苹果为我们祈福,说拿回去给孩子们吃了会消灾免难平平安安。此时夜色已浓,猛抬眼发现天就在头顶上,是那样的低,那样的清朗,我一下想起了“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诗句。天上繁星点点,银河横贯其中,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北斗七星闪闪发光。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灿烂的星空,从来没有感到这么贴近苍穹。太白山啊太白山,明天我们又要穿过茫茫林海,滚滚石河,迎着扑面寒风,顶着烈日骄阳,去攀登极顶拔仙台。太白山神啊,请撩开你的面纱,让我们一睹你神秘的真容吧。<br /><br />上板寺的晨<br />下板寺的游人比较多,夜晚比较冷,有人穿上租来的棉衣或羽绒服,年轻人成群结队,中年人挈妇携子,举家出动。下板寺的夜是静谧的,黑魆魆的群山和森林增添了神秘感,气氛友善和谐,使人感到有一种舒缓压力的轻松,自我解脱的愉悦,投身大自然的欢欣。<br /><br />第二天清晨5点30分起床,晨曦中东山泛红,群山披上了金色的阳光,太白红松林间穿过一条条如烟的光路,红松显得更伟岸挺拔了,透过林间看太阳,那感觉简直美极了。6点半我们乘上第一部缆车,20分钟后到达海拔3200米的索道上站上板寺站,这里又买吃的。前一天从红河谷步行上山的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五颜六色的帐篷占满地面间隙,他们正在早餐。和我们一起乘缆车上来的杨凌瑞森制药的年轻员工,跑着跳着向前去了。先生背负重包,里面装的是水、厚衣服和干粮,我们一步一步地迈着坚实的步子,缓慢向上攀登。<br /> 这一带布满了太白冷杉和太白红松,它们都是太白山珍稀树种,林间有木板铺就的弯曲向上小路,太阳洒满了林间小路,鸟儿在鸣唱,景色非常的迷人。这里山势平缓,视野比较宽,山间有飘忽的云朵,但没有看见云海,当地人说,在雨过初晴时,云海异常壮观。一拨一拨的人赶上并超过了我们,还不时碰到从山上下来的人,还有十来岁的孩子,和一些中年人,大家兴致都很高,相互鼓励着。记得上次登太白是在“十一”,从大爷海回来走到这里时,冷风呼呼,细雨蒙蒙,天黑路滑,又冷又累,为赶在缆车停运以前到达索道上站,我们跌跌撞撞,慌不择路,快到18点时,我们一边跑一边喊,想让索道站的人知道还有人下山。时过三年,我们沐浴着山风和阳光又走在这条小路上。<br /><br />其实,从索道上板寺站到上板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途中经过拜仙台,那里有巨石临渊,颇有风光。许多游人走到这里大多流连不前,拍照之后就打道回府了,能继续向前的是那些勇于攀登的年轻人。在去上板寺的路上越走越热,身上都出汗了,一旦脱了衣服,你又会感到寒气袭人,不得不再把衣服穿上,解开扣子敞开衣襟继续前进。上板寺是森林和高山灌丛的分界线,处于森林的边缘,视野比较开阔,是观云海的好地方。上板寺正在旧岩基上重建寺庙,下面还有一较大的屋基平台,我们站在那里呼吸林间清新空气,欣赏山间薄云淡雾,享受清晨迷人风光。当我们极目眺望时,惊讶地发现一座兰色的简易房屋,屋上一块硕大的牌匾上“上板寺旅社”五个大字格外醒目,里面有几十个铺位,据说住一晚需要60元。<br /><br />上板寺有一路标,标明这里距文公庙冰川石河石阵1公里,距大爷海至主峰11公里。我们按路标指引方向继续前行,路比较平缓。森林渐渐离我们远去,小路在山腰盘旋,穿行在杜鹃丛中。后来灌木丛消失了,我们走进了漫无边际的石海。进入了高山草甸区后,只见野花遍地,苔藓地衣布满巨石,偶尔还能看到石缝中长出的珍贵的太白茶,说明这里的海拔已超过了3300米。当绕过一座山梁时,就看到一栋简易房,还有几个用编织布搭的窝棚。我们刚要从房头经过时,一个年轻人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把贴在墙上的收费批文指给我们看,叫我们买票。他告诉我们说这里叫小文公庙,海拔3480米,是太白山森林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界,要想继续前行就得买票,票价是20元。同时对我们勇于攀登的精神表示钦佩,我乘机开玩笑说你们应该鼓励表扬我们,给我们20元才对呢。听说他们是从厚畛子来的,在买了门票以后,就向他们打听南坡的情况。他们听说我们要从南坡下山,先是连连摇头,说是太危险了,山路难走,极易迷路,前几天还摔死了一个南开大学的学生呢。我们非常关心路标的事,问他下山有没有路标指引,他说路标倒是刚刷新的,非常清楚。后来,他见我们态度坚决,就建议我们到拔仙台后去问问庙里的道姑,从南坡下山的路具体怎么走,今天天黑以前可以走到南天门,在那里住一晚上,每人30元,第二天再下山就没有什么危险了。<br /><br />文公庙<br />我们拿着门票继续前进,艰难枯燥的跋涉自此便开始了。自从进入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扑面而来的是滚滚石流茫茫石海,石流从山顶泻落到山脚,铺天盖地,绵延不断。硕大无比的石头表面光溜溜的,没有尖锐的棱角,这大概是冰蚀的结果吧。长达数小时行走在灰白世界里,不免使人感到景色单调,接踵而来的是高山缺氧,腹饥口渴,人困腿乏,大汗淋漓。在行走中,上次走到这里的情景不断地浮现在脑海。记得那天天气变得越来越坏,阴云密布,寒风呼啸,游人寥寥无几,我们顶着寒风,艰难地挪着步子,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大爷海还有多远?但是我们还是不停地向前走去,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到达大爷海。而这一次天气晴和,阳光普照,微风习习,登山游人络绎不绝。由于坐了缆车,节约了能量,我们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信心十足,保持节奏不紧不慢地走着。路上我们遇到一些朝山者,太白山香客,身背重物相互帮助,这些人大多是中老年妇女,其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已经年过八旬,看起来神清气爽心淡如水。他们是自沣峪口上的山,从厚畛子登南坡上来的,已走了三天了,但是精神还是那么好,兴致还是那么高。无论是他们的言谈话语,还是神情举止,无不使人感到一股清流涤荡尘埃,一抹芳香沁人心脾。交谈中感受到她们对太白山无比的虔诚,她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苦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以更坚定的步伐跋涉在浩淼的石海石河中。<br /><br />文公庙还很遥远,由花岗岩组成的冰川遗迹就在我们脚下,路在山腰上蜿蜒盘旋,缓缓向上伸展,绕过了一山又一山,转过了一弯又一弯,无边无际的灰色的由花岗岩组成的石海,石河,其上斑斑点点地覆盖着绿绿的苔藓地衣,山坡上石缝中长满了密密的青草,黄的紫的小花在风中摇曳,我们进入了高山草甸区。从大爷海过来的人中有的打着伞,有的用毛巾包着头,说是紫外线太厉害了,晒得他们脸疼。我们走啊走啊,气温并不高,身上却在出汗,衣服又不敢脱,只好不断地喝水,枯燥地走着,盼望一拐弯就能看到平地。我们知道下一站是文公庙,那是一块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br /><br />终于在拐过一个弯道时,我们看到了平地,文公庙到了!文公是韩愈,三间石砌的残屋里面供奉有文公的铁像。我们看到了披红挂绿的铁人和立在当中的那通铁碑,碑上铸有捐资人的姓名和银两,比起上次来,多了几个破烂的窝棚和一个年轻的道人。文公庙因此有了香火,因此晚上可以住宿,因此在方便了游客的同时,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和神秘,倒有了几分妖气和俗气。天色近午,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想吃东西又吃不下。这里有一堵一米多高30米长的石墙,可以想见当年文公庙的规模相当的大。站起来向西望去,山腰上一条小路清晰可辨,那就是从通往平安寺的古道。要不是到达营头太晚,我们也许就会从这条路来到这里,然后登山。文公庙是眉县、周至、太白三县的交点,海拔3660米。从文公庙前行,要爬一段山路,这是登太白山旅途中的最长的陡坡,坡上满布石头阵,说那是登太白的人们祈福而为。在石海中攀登,在石林中穿行,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这是名副其实的爬山。爬过了这一段险峻的山梁,当我们登上高一级台地时,路边巨石上红漆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距大爷海拔仙台4公里”!我们离顶峰近了,希望就在前方,顿时感到胜利在望,浑身又来了劲。<br /><br />太白极顶拔仙台<br />山上风云变幻莫测,如纱入雾的浮云,飘忽不定的游曳,不时地遮住前面的山头。太白山神啊,请不要让浮云挡住我们的视线,不要再一次让我们的汗白流,不要再一次让我们抱憾而归吧;请揭开你那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堵你的真容体味你的伟大吧!我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左前方的云雾散开了,山顶的房屋隐约可见,这就是主峰拔仙台!我们终于看到你了!远眺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感到它威武而又雄壮,凝重而又深沉,粗狂而又豪放,伟大而又坚强。登临太白山,远眺拔仙台是人生升之一大幸,此时此刻感到无比自豪,我们赶快拿出照相机留下这珍贵的一刻,留下秦岭主峰拔仙台的雄姿。<br /><br />不一会儿,云又过来了,拔仙台又隐去了。我们继续前行,脚步似乎轻快了许多,从前面过来的一个小伙子说,拔仙台美极了,就是路很难走,有的地方几乎没有路。三年前的金秋十月,我们曾经走在这4公里路上,不见游人的旅途,布满阴霾的天空,使人心灰意冷,漫长的石路,枯燥地行走,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只觉得路怎么这么漫长啊?当峰回路转,猛抬头看见前方出现明镜般的水面时,那种欣喜是无以名状的,及下到水边,看见湖边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镌刻着的“大爷海”三个大字时,我们知道大爷海终于到了。没有来得及照相,先生就不顾一切地奔进屋里,端起热水就喝,累坏了,渴坏了从天不亮到此时我们已经不停歇的走了七个小时了。这是大爷海边的一间木质小屋,大概是太白庙吧,里面有道人,药工、游客多在此休息,晚上可在这里住宿。屋内虽黑,但那口大锅里的滚滚开水却是免费提供的。当出得屋来,湖面已被浓雾锁住,周围什么也看不清了,我们装了两瓶湖水,取走了大爷海的纯洁,留下了大爷海的神秘。药工说快下雪了,如果下雪就要封山,路就更难走了。看不到太白山的顶峰,不知道拔仙台在什么方位,我们决定下山了。这一次却不同,天气晴好,体力正旺,心里有数,只等令人惊喜的那一刻的出现。这一刻果然出现了,我们低眼看见了处于海拔3550米的大爷海,这是太白山诸湖中最深的湖,足有20米深。历代县官都要到这里来祭拜太白神,祈雨求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说乾隆三十九年,关中春旱,陕西巡抚毕沅在西安太白庙祈雨,遣同知汪皋鹤福太白山大爷海取水,果然天降甘霖,乾隆加封太白山为灵普润福应网。大爷海的面积缩小了,镌有大爷海三个大字的巨石已离开了水边。岸边的石堤清晰可见,远处的崖壁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颇有气势。许多游人以大爷海为登山的终点,他们在水边嬉戏游玩,欣赏美景,以为已经到达太白山顶峰,不再继续攀登拔仙台。为了节约体力,这一次我们没有下到大爷海,而是转身攀登拔仙台。这哪里有路,纯粹是在花岗石中爬行,其陡峭艰险的程度,是来路之最。正如王安泉所著《太白山》中说,拔仙台附近石阵称八卦阵,“阵中石柱似人似兽,似鬼似仙,似战士舞戈,似神女舒袖,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疏或密,似军阵在云海中浮现,似激战在薄雾中进行。……”沿途彩旗飞扬,小花点头微笑,我们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步地向顶峰攀去。13点30分,我们到达了太白山拔仙台太白庙,门前屋基巨石上拔仙台三个红漆大字十分醒目。到了,我们到了,在经历了长达七个小时的攀爬跋涉后,我们终于登上了秦岭主峰——太白山拔仙台。大太白庙高踞八仙台上,虽然前殿已毁,地上散满了铁瓦,但就尚存的殿基来看,仍不失为山上最大的太白庙。庙里供奉的是太白金星,殿后有姜子牙斩将封神台,供奉的是姜太公。拔仙台背临峭壁,面向缓坡,喝风饮雪,披星戴月,沐浴骄阳,俯瞰三海。神秘使人向往,兴趣催人探索,雄伟令人崇敬,寂静产生庄严。在人迹罕至的拔仙台上,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拾级而上,恭恭敬敬地走进了太白庙,上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心中默默地祈祷:“太白山神啊,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吧!保佑我们明天能够顺利下山。”庙里的道姑为我们敲了钟,钟声清亮悠远,气氛肃穆庄严。在道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庙后,站在峭立的绝壁上,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和衣裳,送来了丝丝的寒意,脚下是万丈深渊,一只苍鹰在翱翔。极目远望,如临大海,烟波浩淼,群山如浩瀚海洋中的仙岛,气势磅礴,一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象。拔仙台上全是巨大的花岗石,色泽灰白质地坚硬,这是一座石山,古朴苍劲巍峨,气势雄浑磅礴。他雄踞群山之巅,有包容世间万物的气魄和胸怀,他那君临天下的气概,象征我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这一个天高气爽的初秋,再次考验了我们的意志,毅力,信念。从下板寺开始,我们用了6个小时,克服了精力和体力方面的诸多困难,终于登上了秦岭主峰太白山拔仙台,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我们向自我挑战,向自然挑战获得了成功,今后还有什么挑战不能迎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高山不能攀登呢?<br /><br />高山明珠黑河源<br />在拔仙台前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北坡的大爷海、位于南坡的二爷海和三爷海,他们是镶嵌在太白山的三颗明珠。我们坐在太白庙前的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不想吃东西,喝了些水,开始打听从南坡下山的路。适逢7、8个中年人从南坡上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兴致勃勃,是从南天门过来的。他们说沿途风景很好,路标很清楚,有一段路很难走,有一公里的草甸很美,天黑前走到南天门是不成问题的;还说从南天门下山有两条路,老路长,比较好走,新路比较难走,要过7、8座独木桥,但用的时间少。听他们这样一说,心里有了些底,我们从大爷海爬上了拔仙台,还有什么路比这一段更难走?对太白山多年的关注和研究表明,只要沿着路标走就不会迷路,这使我们对安全充满信心;成功地登上了拔仙台,证实了我们的意志和能力,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使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对南坡浓烈的兴趣,诱使我们决定走南坡下山,从厚畛子返回西安。<br /><br />于是,在一片赞叹和鼓励声中,我们毅然踏上了充满探险意味的旅程,沿着他们上来的路朝二爷海走下去。这时是下午1点半,陌生的、神秘的、孤独的、从未经历过的太白山南坡之行就此开始了。一下山坡就发现了路标,路标把我们引向嶙峋的石海中。下山和上山有很大的不同,上山时呼吸困难,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下山则是小腿酸疼,心情紧张,不知所往。我们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怎样,危险随时可能出现,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太白山发生的几起游人伤亡失踪事件,都是由于偏离了登山路线,迷了路而发生的。二爷海海拔3650米,是太白山最高的湖泊,也是黑河的源头,湖水自地下渗入三爷海,湖面极不规则,面积不大,周边的石块说明它的在缩小。湖边有散落的铁瓦,这是二太白庙的遗迹。薄雾轻纱般的浮云忽地飘过来,遮住了湖面,忽地过去了,它又露出来了。据说这变幻莫测的浮云,是高山深谷的特色。走这几步路就下降了100余米,可以想见南坡之陡,山路之险,前途之艰。无论是在拔仙台,还是在二爷海都可以看见三爷海,它是太白三海中最大的,但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因为从二爷海下行之后就没有看到它,我们甚至以为已经绕过了它。然而峰回路转,一棵只有一米多高的,太白红松映入眼睑,这棵风型红松,任凭风狂雪骤,天寒地冻,它都不屈不挠,傲然挺立在三爷海畔,透过红松我们看见了一汪湖水随着雾来雾去时隐时现。地面散落的明清铁瓦,湖边矗立的记事铁碑,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盛景。啊!随处可见的崇拜太白山的文化,无时不在的太白山神的身影!有几个肩扛木料的山民在此休息,他们证实这就是三爷海。这几个人是我们下山以来遇见的第一拨人,他们扛着木头上拔仙台,是要重修被大火焚毁的太白庙前殿。在得知我们打算从南坡下山时,他们表示愿帮我们找向导,我们拒绝了,同时对他们负重上山的这种吃苦耐劳精神表示钦佩。<br /><br />为了节省体力,我们没有下到湖边去取水,而是沿着路标转头向下前行。路标把我们带到乱石堆中,巨大的石块铺天盖地,漫山遍野。我们在其中看到了涓涓细流,听到了潺潺水声,这为我们寂寞的旅程增添了不少的声色。这就是来自二爷海,流经三爷海的黑河,是滋养西安人的黑河,自从引黑河水进西安后,西安的缺水时代就暂时结束了。流水时隐时现,但丁冬的水声不绝于耳,从位于海拔3485米的三爷海一直跌落到3370米的玉皇池,在这落差115米的行程中,我们几乎是在石海中垂直下落,路程虽短却异常难走,可以想见上山人的攀登是多么的艰难。玉皇池是太白山上最大的高山湖,形状园整,湖水清澈,微波粼粼,周边草甸之中已出现挺立的红松。池对岸有较大的房子,还有香火,是玉皇池太白庙。湖边有人走动,这是在南坡遇见的第一个可住宿的地方。我们依然没有下到庙里去,而是沿着山腰上的石路继续向前赶路,一定要在天黑以前到达南天门。<br /><br />奔向南天门<br />从拔仙台南坡下山,经过二爷海、三爷海下到玉皇池,垂直落差400米,由此进入高山草甸区。<br /><br />这里的路比起北坡来简直不能叫路,除了石头上红漆路标表示引导外,几乎没有经过整理。如果没有路标,山外游人走在其中难免会迷路。天气没有早上那么晴朗,山风阵阵,浮云不时蔽日,果然如山民所说,下午山上天气可能变坏。玉皇池渐渐远离我们而去,虽然还是在石头中走,但路变得比较平缓,它绕着山腰蜿蜒逶迤向下伸展。这里毕竟是南坡,巨石不象北坡那样灰白,表面覆盖着绿绿的苔藓,石缝中可见湿的地衣,小花小草更加斑斓。空气中有了几分湿润,虽是八月天,依然感到丝丝的凉意。这时是下午两点半,我们已经不停地走了八个小时,脚下开始出现打滑现象,腿显得有些僵硬,变得不太听话了。正当我们坐在路边休息时,前方过来几个人,急匆匆地从我们面前过去,还对我们说,不要歇,坚持往前走。听了他们的话,我想起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吴运铎写的《挑山工》,里面说走山路时不要歇,因为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走不动。这几个人是从厚畛子上来的朝山人,他们在天黑前要赶到拔仙台,我们被他们那种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的样子鼓舞,增添了走到南天门的勇气。从后面赶来一个小伙子,他是我们在拔仙台遇见的那批游客的向导,他说他下午六点就可以回到厚畛子。接着他表示愿意为我们下山作向导,保证晚上八点能够到达厚畛子,或者陪我们在南天门住一晚,第二天再送我们下山。他告诉我们说下山的新路难走,要过七、八个独木桥,老路的路标又不清楚,容易迷路。我们婉言谢绝了他,因为他走得太快了,我们不可能赶得上他。我们研究了南坡的路,自信只要跟着路标走,是绝对迷不了路的。我们顺便问他到南天门还要走多久,他说他要半小时,我们再有一个小时就可以走到了,说完他飞快地向前跑去,转眼就不见了。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一小时的路,真是小菜一碟。<br /><br />我们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尽管还是在石海中穿行,但植被却慢慢地丰富起来,路也渐渐地成了形,向前伸向灌丛,伸向草甸。我们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踏得很实,我们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腿和脚,这不仅仅是因为疲劳,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只要腿和脚不受伤,天黑前就能走到南天门。这里地势比较平缓,冷杉和红松多了起来,树下有葱郁的杜鹃丛,这说明我们已经下到3300米以下了。当走出杜鹃丛时,眼前为之一亮,一大片草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在浓密的青草间,蓝天上飘着朵朵的白云,一派开阔平坦的草原风光。在这满是灰白色巨石的险峻的太白深山里行走了八个多小时后,突然看到了大片的绿色草地,突然走在石块铺就的平川小路上,那种欣喜的心情,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无法溢于言表的。时间已过下午三点,南天门还没有一点迹象,腿脚却是实在的,我们感到越来越难控制他了,同时路标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一阵兴奋过后,虽然这里是游玩休憩的好地方,但我们还是不敢停留去欣赏美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低头看路继续往前走。穿过草地我们就进入密林之中,这里的红松和冷杉高大挺拔冷峻伟岸,令人肃然起敬。林间的灌丛和蔓草明显的比北坡多,有些地方几乎遮住了小路,林中光线很暗,使人感到黄昏将至。我们不知道前面将会遇见什么?南天门还有多远?心情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树木变稀了,我们以为已经快到南天门了,及至出了林子才知道我们所在的地方是药王殿,这里是到南天门的必经之地。在药王殿附近我们又遇到了几个中年男女,这是我们当天在路上遇见的最后一批人。他们衣着朴素,神态平和,翻着石头,采摘野草,是虔诚的朝山客,正要到三清池去。他们并告诉我们说大太白叫伯夷、二太白叫叔齐、三太白叫李白,三爷海叫石头,把石头叫湖姬(音),走路就不会垫脚了。药王殿只有一间木板房,里面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的塑像,殿内空间很大,光线却很暗,屋顶铺的是铁瓦,这和山上其它建筑是一样的。殿面木板上写有标语,落款是厚畛子乡。厚畛子啊,我们终于捕捉到你的信息了!看着天色不早,我们朝着他们指明的方向继续向南天门奔去,以为很快就可以到达南天门了,先生预计四点钟可到。谁知道我们又走进了无边无际的森林,路上的草又深又密,空气又凉又湿,光线又昏又暗,仿佛夜即将降临。疲劳袭了上来,腿越发感到沉重,先生提议再歇一歇。我说都四点多钟了,南天门还不知道在哪里,万一天黑看不见路标就麻烦了,在这荒无人迹的森林里叫我们怎么办?能坚持就坚持走吧,慢一点没有关系。我们跟随着路标前进,发现是在向上走,心情不免有些发慌,为什么又往上爬了呢?光线更暗了,突然我们听到了喊叫声,一声,两声,更多声从前方传来,从森林上空传来,那么空旷飘渺遥远,有了声音便意味着有了人,我们猜测大概快到南天门了。山回路转猛抬头我们看到了隐在森林中的房屋建筑,南天门果然到了。我们顿时来了精神,快步走向南天门大殿。门前有三个小伙子,是从南坡上来的四医大的研究生,刚才就是他们在呼叫,为的是让后面几个从南坡上来的人听见叫声,以免迷路。这时的时间是17点30分,小伙子走30分钟的路程我们整整走了三个小时。从清晨离开下板寺至此马不停蹄地走了十一个小时。<br /><br />夜宿南天门<br />到南天门后我们喝了好多的水,但吃不下什么东西,腿很困乏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庆幸能够如期到达南天门。正当我们脚跟还没站稳时,四周起了大雾,浓密的云气从地面升起,笼罩了山峰和森林,瞬间什么也看不见了,能见度大概只有五米。南天门只有一座铁瓦顶木板房子,面阔三间,屋檐高跷,是南天门太白庙。屋内昏暗,没有窗子,大殿当中供着太白金星,两旁有两个大炕,是游客住宿的地方。门外木板墙上用油漆写着“南天门3120米”。南天门由后畛子一户人家承包了,夫妇俩有一儿一女,这天一家四口都在山上,还有女儿的两个同学也在这里玩,她们明天要上拔仙台。店主的儿子在周至县城里读初三,十分顽皮好动。我们一停下来就感到有了饿意,然而女主人不愿意给我们煮稀饭,说是他们已经喝过稀饭了,要是下面条的话,既没有葱也没有菜,而且还是挂面。水他们倒是供应的,我们只好咽下对稀饭的渴望,吃随身带的点心和咸菜,喝免费供应的热水。我发现桌子底下有一包干草,女孩子告诉我们说那是在山上采集的柴胡。柴胡是一种草药,制成针剂用来治伤风感冒颇有效果。柴胡草高20~30厘米,茎粗1~2毫米,独枝小叶,枝顶开了一圈小黄花,在小男孩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太白山的柴胡,还有极毒的铁棒槌。我们在南天门前的山坡上找寻到几棵柴胡,带到西安以作纪念。四医大的学生是第三次上太白山,第一次因为天气不好没有上顶,第二次从北坡登上拔仙台,这一次要从南坡攀登直达拔仙台。他们请了向导,走的是老路,花了八个小时到达南天门。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几个人,因为不想请向导,所以落在了后面,估计这些人应该到了。这时大雾弥漫,这几个学生还在不时地叫喊,希望后面的人能够听见。待不多时从浓雾中走来五个年轻人,他们疲惫不堪,一上来就说明天要回去,不再往前走了。大家都来鼓励他们,上山的三分之二的路都走过了,最艰难的攀登都过去了,明天上顶是没有问题的,北坡山势比较平缓,路比较好走,从北坡下当天就可以回到西安;如果返回后畛子,恐怕赶不上当天到周至的汽车了,这样第二天才能回到西安;何况行百里九十者半,凡事不可半途而废,只要我们坚持前进,就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我想明天他们一定会爬上拔仙台的。四医大的学生自带了帐篷和小锅,正在砖搭的小灶上煮方便面。他们兴致勃勃,说话充满信心,做事有条不紊,和刚才上来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毕竟是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毕竟是文化造诣较深,思想修养较高的人。这几个学生一方面对我们表示敬佩,一方面告诉我们出外旅行时要带一些维生素类的药品和糖类食物,用以补充体力、营养和能量的消耗,如果没有带的话,回去以后可以服用复合维生素B。回到西安后,我们的嘴上起了许多大泡,我们按照这位医学研究生说的服用了复合维生素B,泡很快就下去了。<br /><br />我们向店主咨询下山的路,他们建议我们走老路,并说路标是他们才涂的,十分清楚。雾还是那么浓,男孩说可能会下雨,我很担心,一旦下雨就容易失去路标,在这陌生的南坡密林里迷路可不是好玩的。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既来之,则安之。”“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吧。在这里住宿每人每晚上30元,店主把同一拨人放在一起,不分男女统统睡在大通铺上。床板凹凸不平,好象是用棍子搭的,睡在上面硌得慌。屋里四壁透风,阴暗湿冷,我和先生被安排到墙边,发给一床褥子和两床被子。没有什么事可干,6点钟我们就和衣钻进了被窝,人很困乏,但睡不着,感觉得到身下的棍子,听得见外面的动静。先生钻进了他的被窝,转侧几许后说这是他有生以来住得最差的地方。我呢?也有同感。上学时曾到农村劳动,也住过大通铺,但绝没有不分男女的事,也不需要和衣而卧,更不会因为没有灯让你身处黑暗中。不过,在这人迹罕至的太白山深处能在房子里歇息,使自身的体能得到一些恢复,应该感到满足才是,还是入乡随俗吧。从板缝中透进的光渐渐的暗淡了,唱歌声说话声渐渐的微弱了,店主在确认不会有人再来后插上了门,所有的人都各就其位,开始了漫漫长夜的休眠。这一晚睡得很不塌实,不时地醒来,一直看到板壁上的光缝逐渐地增多,逐渐地清晰起来,天快亮了。5点30分我们走出了大殿,雾霭已经消散,晨曦满布南天门,东边天际现出鱼肚白,云间透出淡淡的霞光。这时我们才看见原来南天门背靠太白山主峰,面向后畛子谷地,漫山遍野森林密布,浮云飘逸气象万千,黑黝黝的山峦起伏,一派秀美壮丽景象。朦胧中的大殿和它门前的一棵古松相映成趣,这棵古松伸开遒劲的枝杈,用它那挺拔的身躯迎接着每一个勇于攀登的人。经过一夜的休息,腿部肌肉似乎得到一些放松,于是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开始了富有探索意味的新的旅程,我们不知道前面道路怎样,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风险,但我们坚信只要有路标就一定能够走出森林,走出深山,走到后畛子。然而后来的事实表明,我们一出发就走错了路,路上有人丢弃的胶卷盒,是它迷惑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错觉,在没有见到路标的情况下还继续往前走,直到走投无路为止。我们沿着山脊下行,左边是万丈悬崖,右边是枇杷林,小路忽然没有了。脚下踩着厚厚的枇杷落叶,心立刻紧张起来,忐忑不安,生怕迷了路。我们深知迷路的后果,甚至产生请向导的念头。我们当机立断,马上沿原路返回。当又能看见南天门时,天已大亮了,门前有人在走动,岔路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右边的路稍大些,路旁树上挂着诸如衣物、绳索、红线一类的东西,很显然下山的路在那里。这一错浪费了40分钟的时间,尽管南天门的清晨很美,我们也无暇欣赏。转上右边小路,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寻找路标,以免再出差错。很快就发现了路标,路标用红漆划在树枝或石头上,非常好找,这回是走对了路。<br /><br />穿越原始森林<br />我们先是穿行在万亩金背枇杷灌木林中,据说这种枇杷树是不结果的,枇杷叶却可以作药治疗感冒,10公里枇杷林可产鲜枇杷叶几十吨。枇杷树干不粗,曲里拐弯,枝条婀娜多姿,和那高大的冷杉截然相反。路沿着山腰蜿蜒逶迤缓缓向下,我们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不时听见小鸟悦耳的啼鸣,闻见小草散发的阵阵清香,发现地面石上留下的动物粪便。多么美好的清晨,多么愉快的旅行!在枇杷林中走了2个小时后,高大的冷杉和红桦出现了,当进入混生林时,我们也进入了陡坡。路标不时出现在树干或石头上,路时而跨过小溪,时而落向谷底,我们有时走在湿滑的石头中,有时下落在光滑的陡坡上,树枝是攀扶物,双手辅助行走。毕竟第一天走了十一个小时,腿很快显出疲态,我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脚,这哪里是在下坡走路,纯粹是在跌落,在陡坡上往下跌。但下山毕竟比上山容易一些,上山时呼吸困难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下山时虽然腿受累,但体力消耗小,呼吸平稳,受累程度要小一些。在这遮天蔽日的森林里,随处可见数人合抱的冷杉,枝干青苔密布,枯藤倒挂枝头,地面盘根错节,灌木杂生其间,箭竹随风摇曳,野草异彩纷呈,野花争奇斗艳,一派原始森林景象。我们穿过太白冷杉林,红松林,穿过以红桦白桦为主的混生林,走到了间有桦木栎木的阔叶林,走进了箭竹林中,但没有遇见熊猫,也没有发现羚牛,只看见几只在林间坡地上走动的呱呱鸡。过了一山又一山,下了一坡又一坡,“凉水井”的提示标一再地出现,但就是不知道哪里是“凉水井”,也不知道“凉水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先生说在王安泉的书里有“凉水井”这个地方,好象是个村子。后来,我们走到了标明“羊台”的地方,这是一块小平台,大约有三米见方,在这里发现了已经熄灭的火堆,还有一些羊粪蛋。这些动物粪便还很湿,看样子这些野羊不久前还在这里。回想刚才经过一处搭有棚架的较大的平台,那可能就是凉水井。那些棚架上可能搭过蓬布,曾经有游人在这里休息住宿。<br /><br />又过去了两个小时,我们把剩的火腿肠吃光了,喝了些山水。这些水是从山上溪流中装进瓶的,口味很好,十分甜美,喝了以后只觉神清气爽,解渴解乏。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脚下不断地打滑,我们走路也不得不更加小心,处处都要用手帮忙,拉着身边的枝条,防止摔倒,保护好脚对走出大山是至关重要的。另一个重要的是不能迷路,尽管路标很醒目,但我们还是不断地通过路标来确认所走的路是否正确,只要走五、六米不见路标心里就会发毛。在森林里我们无暇顾及周围的美景和头顶的天空,到处是陡坡、巨石、溪流横路。下山的路几乎伴着黑河下行,越来越宽,时而远离,时而跨越,时而接近。当遇见跨河独木桥时,我们觉得难以控制自己的脚来掌握身体平衡,此时我们走在桥下的石头上,扶着独木桥过河。好在这时河水很少,河床裸露,桥近水面,虽宽无妨。正当在这无穷无尽的森林中渴望尽头时,天上出现一团乌云,我们走进了大雨之中,我用手帕做了个帽子,先生则穿上了从黄山带回来的雨衣。在后畛子曾听人说过,山里经常遇见过山雨,雨随云来又会随云而去的,果然转过了几个山后,地面突然是干的,雨倏然没有了。坡越来越缓,石越来越少,树越来越稀,路越来越宽,难道这预示即将走出太白深山?我们渴望到达的厚畛子在望?一条满是灰白石头的大河横在眼前,我们踏着河面的木板过了河,看到了房子和在高大的铁甲树下下棋的林场职工,他们兼收进山的门票。这就是铁甲树山庄。<br /><br />回望太白路<br />从早上5点半钟离开南天门至此我们以平均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下山,整整走了八个小时,途中没有遇见一个人,几乎没有吃东西。南坡十分陡峭,要穿越原始森林,要数次跨过河流,要经过壁立的瀑布群,还有可能遭遇凶猛的羚牛。如果没有向导或者失去路标,都有可能迷路,其后果不堪设想。无怪乎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从北坡上山,只有药工、猎手才在南坡活动。下山尚且如此,更何况上山!先生一路都在感慨从南坡登山之难,叹服从南坡登太白山的人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br /><br />这一次太白山之行,从西安出发由眉县营头镇红河谷森林公园乘车进山到达下板寺,休息一晚,第二天坐缆车上上板寺站,然后步行穿越第四纪冰川遗迹,经上板寺、文公庙、大爷海登上拔仙台。然后从南坡下山,经过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药王庙,当晚住在南天门,第三天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经过凉水井、羊台、铁甲树直达周至厚畛子,晚上由后畛子回到西安。这次旅行历时三天,近九十个小时,连续十一个小时不间断地攀登之后,又连续九个小时不喘气地行走下山,这二十个小时大多是走在石海石河和原始森林中。北坡较缓,路比较明显,比较好走,游人也比较多,而且在上、下板寺大、小文公庙、大爷海等处都可以住宿,旅行是十分安全的。南坡却异常险峻、崎岖,小路时常跨过溪河。人在乱石堆中行走,几乎全是靠路标指引方向。自玉皇池往下就进入了高山草甸和茂密的森林,没有人家,也少有游人,对迷路的担心和遇见猛兽的恐惧使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那里几乎没有旅游设施,只有南天门一个地方可住宿。旅游的开发可能破坏原始的生态环境,南坡不是登太白山的最佳路径,不宜发展南坡旅游。我们以为那里极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应提倡开展多学科的科学考察活动。自沙梁子始,108国道便伴着黑河蜿蜒北行,河水明显减少,河面退缩三分之一,河床裸露,巨石随处可见。保护森林植被,优化生态环境,涵养黑河水源,已经刻不容缓。要想安全完成太白山之旅,除了选择登山路径外,选择适宜的登山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太白山风云变幻莫测,一般来说有连续三天晴天就可以出发了。<br /><br />太白山之旅是深刻的,它是一次艰苦攀登,这次旅行的最大意义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给了我们无比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挑战。我们时时想起雄踞天下的太白山和神秘的极顶拔仙台,心想拔仙台都上去了,南坡都下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的?也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在伟大的自然世界中得到一片自我的天地、放松的精神和恬静的心灵。<br /><br />太白山是伟大的,永恒的,你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br />摘自:古城茶秀
发表于 2007-1-8 17:03 2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游记,如果配上图片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7-1-27 20:37 3 只看该作者
太白山是伟大的,永恒的,你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发表于 2007-2-2 22:26 4 只看该作者
8错8错,一定要去一次!:)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