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03

主题

承德

海岛金山寺

[复制链接] 查看:3204 | 回复:48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1 只看该作者
居士开的旅馆干净而价钱低。寺中摆放各种规格的香,众菩萨可随意使用。种福田众菩萨们可自愿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2 只看该作者
寺内的卫生间,摆放着拖鞋。众菩萨们入内,是要自觉换鞋的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3 只看该作者
玄奘在金山寺长至13岁,恰值隋朝政府在洛阳考选和尚,被破格录取。后因其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经典,被赐号三藏法师,又称唐三藏。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西行天竺取经,历时17年,于贞观十九年经西域返回长安,受到唐太宗的召见。经过20年的努力,他和译员们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与辩机和尚编写了《大唐西域记》。664年,玄奘在陕西省宜君县玉华寺圆寂(网络)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4 只看该作者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巨大发展。佛教的盛行,造成了寺院经济和僧侣地位的恶性膨胀,到了唐末,土地兼并加剧,赋役繁苛,人民相继流亡,许多人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以避征役。众多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劳力,剥夺了相当多的官府所控制的纳税人口和财政收入。对此,朝廷中有的大臣深感忧虑。唐武宗即位后,愤然指出:“穷吾天下者,佛也!”(网络)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5 只看该作者
佛教与唐王朝在经济利益上矛盾愈发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武宗大规模的禁佛毁寺事件。会昌五年七月,武宗颁发诏令,禁佛毁寺。除保留极少部分寺庙,压缩僧侣“编制”外,其余全部限期拆毁,僧尼一律还俗;田产没收,铜像钟磬熔铸钱币,铁像熔铸农器。武宗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监督禁佛毁寺的法令执行。许多寺院僧徒平日作威作福,贫苦百姓十分憎恨,闻朝廷诏令,便纷纷涌入寺院,各地寺庙拆毁一光(网络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6 只看该作者
此事件毁大寺院4600余所、中小寺院4万多所,勒令26万僧尼还俗,15万奴婢改充两税户,没收良田数千万亩,史称“会昌废佛”。在唐王朝这一大规模的禁佛毁寺行动中,原海岛金山寺是很难幸免的,《金史·地理志》关于金山寺墟址“瓦砾山积”的记述,恰恰佐证了这一点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7 只看该作者
名为海岛,缘何无海?庆云县正在恢复兴建的海岛金山寺仍然沿用了原寺的称谓,那么,原海岛金山寺区域真的靠海吗?若果真如此,如今为何无海了呢?这一历史变迁,用沧海桑田一词来形容或许并不为过。据考证,原海岛金山寺靠海一说,是黄河无数次改道冲击所致。由于黄河多沙易淤,故决徙改道十分频繁,即使是处于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历史上都曾有多次变迁,更何况处于黄河最下游的庆云一带区域。黄河决徙改道见于历史记载的粗略统计约达一千五六百多次,绝大多数集中在中下游。从黄河改道迁徙留下的遗迹看,下游故道略呈折扇形,最北经由今河北霸县、天津海河入渤海,称之为“北流”,最南经由泗水、汴水、颍水、涡水,途经江苏徐州夺淮河入黄海,称之为“南流”。也就是说,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而庆云几乎正处一折扇形的平分线上,而且是最下游的末端,因此历史上该县频遭黄河泛滥之苦。
庆云县遭受黄河决徙改道之苦最严重的,还是黄河“东流”,即黄河决徙改道由无棣、利津、滨州、滨县等处入海;大水过后,该县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黄河频频决徙,有的村庄由于地势低洼逐渐被黄河裹挟的泥沙所吞没,有的地方堆起了大小不等的土山,县境内的老乌山、卧龙岗其实就是黄河留下的杰作 (网络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8 只看该作者
就目前而言,海岛金山寺(位居城北)东距渤海的直线距离不足40公里,庆云县地势海拔高度只有几米,最高处也不过十几米左右,那么黄河历经千余年频繁决徙改道,而使金山寺曾经靠海,而今又不再靠海,就不足为奇了(网络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19 只看该作者
是寺院正处于施工后期的缘故吧,部分地方杂草遍地。让内心无法平静


海岛金山寺
发表于 2015-9-10 09:52 20 只看该作者
庆云县地处鲁北地区,历史悠久,夏属兖州,西周属齐国,秦属齐郡,明洪武六年置庆云县。城东有一卧龙岗,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云雾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海岛金山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