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770

主题

连云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复制链接] 查看:5829 | 回复:116
发表于 2015-9-28 11:2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48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 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48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庐山,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49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49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49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50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50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50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50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28 11:22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2 于 2015-9-28 11:53 编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呤庐山
       沿着门前石阶步入“庐山会议”旧址大门,迎面可见正门门头上嵌有仿毛体“庐山人民剧院”六个红色大字。一楼的展厅内,展示着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活动的图文资料。一部纪录片——《庐山烟云》,将三次“庐山会议”剪辑汇编,在大厅里循环放映,给大伙以身临其境之感。
4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