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9979

主题

鞍山

探寻地下神秘宫殿

[复制链接] 查看:17879 | 回复:821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纵横—嬉皮士 于 2015-11-25 19:11 编辑

户外探洞,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黑暗和丧失方向感是绝大多数人从未体验过的,黑暗、幽闭给人的紧张和恐惧远远大于人对洞穴本来奇形怪状风光的认识。探洞正是这样一种挑战。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步会看见什么,会发现什么,能满足你无限的想象,不断探索的欲望。
日常中的探洞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水洞的探险指洞内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发育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发育的历史较长,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彩多姿的钟乳石所装饰。
洞穴探险的业余爱好者应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洞穴的基本地理地质常识、进行探洞技能的训练、以及购买探洞的基础设备等。由于探洞是进入一个黑暗的未知世界,因此,探洞者还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包括克服恐惧感、队员间相互合作、对洞穴的科学认识等。探洞者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黑暗而超静的地下环境,以及艰难的洞穴探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入洞前需访问当地居民中的知情者,以作到心中有数,但由于他们的描述往往带有迷信色彩,所以不可以完全相信。离家前应把要去的地方、同去的人数、进出洞口的时间等信息告诉家人,同样的信息还应写在一张纸上,放在进入的洞口旁或交给当地的居民,以便一旦遇到不测,外界可以及时组织救援。

探洞的基础设备大致有坐具、胸具、下降器、上升器、足绳与压紧器、牛尾绳、各类金属环、头盔、乙炔罐瓶、透气的探洞服、装备包等,还有共用的设备——尼龙绳(探洞专用硬绳)。
此外,进洞时别忘了带少量的饮水、食物、及少量外伤用药和胶布。进洞的背包一般不要超过10公斤,以可以单手传递为标准,外挂系统越少越好。最好带上笔记本和简单的测量用具。
最基本的安全人数是3人同行,千万不要单独行动。在洞内行进时不要跑跳,以慢速为宜。各人行进的步伐也要依身材大小而定,不一定非要踩着前人的脚印走。对于陌生的细小的支洞一定不要钻进去,因为很有可能就钻不出来了。
为了避免迷路,可以采取测绘草图或用可移动的地物作标记的办法,或者也可拉线绳。最该禁止的是用铅笔或油漆在洞壁上作标记的作法,因为尚无统一的符号系统在洞壁上作标记的作法,先后入洞的队伍所作的标记有可能相互混淆,反而增加了迷路的危险。
洞中一旦迷路,首先不要惊慌,不要乱撞,不要分头探路,这样更容易走失。应该把全队的人召集到一起, 稳定情绪,尽量做最坏的打算,节约饮水和食物。每个队员都努力探索来时的地貌特征,从最初迷路的地点开始做充分的标记,并以这一点为大本营,分别探索每个人想出的可能路径,不成功时再回到这一点。如果照明工具损坏了,千万不要摸黑探路,这时除了等待救援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如果发现乙炔火焰闪烁,表明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含量已达3%,这时要特别注意,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0%时乙炔灯熄灭,会迅速致命。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多。目前我国只在云南发现个别洞穴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还有,入洞最好避免雨季,以防暴雨水流切断出洞道路。还要避免水洞,因为我国的探洞水平远未达到探水洞的标准,十次洞穴事故就有九次发生在水洞。
我国是公认的全球最适宜喀斯特作用的地质—气候带之一特别是云、川、鄂、湘、桂等省区,分布着典型、大面积的石灰岩。它们形成了桂林山水三峡风光、黄果树瀑布等绮丽的景色,也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大小洞穴。我国尚无全面统计数字,有人估计,起码也有数十万个大小溶洞,其中大多数尚未探察。

4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2 只看该作者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3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4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5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6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7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8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9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5 18:15 10 只看该作者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