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19

主题

其他

八叔的摩托日记

[复制链接] 查看:3896 | 回复:5
发表于 2016-11-30 20:1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6-11-30 20:16 编辑


    距上一次发贴,已经四年有余。因为我的网名叫八千里路,那会儿大家都叫我八哥。现在不一样了,八哥已然混成了八叔。


    其实,我总觉得“八叔”这个名字不仅有点占人便宜的嫌疑,而且还显老。但既然大家都这么叫,就是看得起我,那八叔就八叔吧,我也只好虚心接受了。


    其实我不想成为八叔,因为无论你是几叔,终究是跨进了大叔的行列。真的是弹指一挥间,就已经到了为人叔的年纪。


    进入正题之前,总是免不了要磨叽几句,这就是所谓的前言或者“序”吧。论坛里的高人们都说,一个好的帖子,一定要有一个又臭又长的序。我贴子写不好,所以就不敢又臭又长的序。虽不敢有又臭又长的序,但内心总还是想厚着脸皮瞎扯几句,否则对不起后面又臭又长的贴子。再说,万一就真成好贴子了呢!?


    借一句被人用烂了的话说:世界那么大,总得有人去看看。于是我去了,去得有些晚。

    这些年,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


    一个朋友评价我说,之所以选择骑自行车,只是因为它比走路要快。是的,我今天选择摩托车,也是因为它比自行车效率更高。


    我当年第一次去西藏的自行车600多块钱,如今的摩托车也就5000多块钱。使用如此简陋而且有些寒掺的装备,我大概算不上骑友,也算不上摩友,充其量就是一个旅行者,或者穷游者。


    选择什么样的工具不是特别重要,走出去才是关键,我自己一直这样认为。


    这些年不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在卫星地图上设计线路,同时用不同的地理角度去研究它们的地形地貌,努力的幻想沿途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行程结束后,写游记时再对照卫星地图,用记忆从新旅行一次。最后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的有限,路上的一切与想像总是相差甚远。


    世界那么大,去看看才知道,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多姿多彩。


    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诱惑。这种带着一点点探索成分的“去看看”,可能也是我这么多年以来旅行的原动力。


    能给人带来震撼的风景不会常有,但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和事,也许对于我的旅行来说会更为重要。


    两年前,我产生了骑摩托车旅行的念头,终于在几个月后付之于行动。


    2014年夏天,我已经在新疆混了一年多,每天过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子。之所以是自己照顾自己,是因为每天的工作除了自己照顾自己的一日三餐外,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可以做,闲的哪儿哪儿都疼。2012年的克里雅之行,在普鲁河谷与一个勘探队偶遇,后来就成了这家金矿的一员,混口饭吃,随便再攒点路费。由于各种离奇的原因,到2014年的时候,公司一大帮人就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同事驻守于田县,其余的人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我成了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人。


    想想觉得神奇,很多事情,它的结局完全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曾预料的。一场盛宴,菜还没上完,人就已经走光,只剩一个连配角也算不上的人还傻傻的端坐着。


    顶着沙漠里的烈日,重新出发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跟我唯一的一个同事(严格的说他也不能算作是同事,重要的是没多久他也走了,后来就剩我自己一个人)说,我想骑摩托车环中国。同事不假思索的表示信了,我只好很无奈的也表示信了。这一年的8月,我离开呆过一年多的矿业公司,回到老家买了摩托车。


    那时规划的路线是从老家往东北方向,到达辽宁丹东,从那里开始逆时针方向由东三省到内蒙,再从新疆到西藏,最后经云南广西,在海南结束行程。


    诸事不顺,办理摩托车驾驶证、摩托车上牌,均是一波多折。折腾就绪,已经是九月。从老家沿108国道翻越秦岭,经西安到了晋中,在晋中一个叫介休的小城市住了一晚酒店(之前住的全是20块的旅馆)之后,我放弃了行程。后来我一直思索这个问题,是不是温暖舒适的酒店瓦解了我的意志?


    事后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放弃行程,我的回答是:不想去了。


    是的,不想去了就回来,就像不想呆了就要走一样。


    春节后(2015年3月),我准备再次展开旅程。路线是从四川往南,沿云南边境到达广西,经广东福建北上,走完所有海岸线到达丹东,再沿去年计划的路线从云南回家。


    每次出门前都不想出门,没有兴奋,也没有愉悦。能说得出来的,就只有焦虑。临行前的焦虑,总是如影随形。以为自己身经百战,其实不然。这种焦虑似乎成了为旅行的一部分,成为必经的程序,绕不过去。


    我总是在想,我如此焦虑到底为哪般?也许,这种焦虑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对前途的迷惘。一个人的漫漫几万公里,也许真的不是一件可以让人兴奋不已的事情。


    尽管焦虑,但这时似乎还存在着另外一个自己,他不停的怂恿教唆我说:同去同去。

    于是一同去了。

发表于 2016-11-30 20:18 2 只看该作者
      开始之前,再三啰嗦几句。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真是难坏了我。本想取一个既清新脱俗,又意义深远,还标新立异的题目,冥思苦想很久之后觉得这不是我能干得了的事情。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摩托日记》,尽管内容已经记得不是很清,但还大概记得两个男人骑一辆破摩托车,一路状况百出,最后摩托车成了一堆废铁。电影里是别人的摩托日记,现在我要写的是我(八叔)的摩托日记,那就叫《八叔的摩托日记》吧。

      还有,长途旅行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大多数时候都是枯燥无味的。所以,要把枯燥无味的东西写得很有意思,是件很难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说,我要开始记流水帐了。
发表于 2016-11-30 20:20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6-11-30 20:26 编辑

D1  3月24日  江油——成都        行程152Km/总里程152Km   
      无论用多长的时间来准备,最终都会在临行前丢三落四的顾此失彼。行李装上摩托车已经十点半,磨磨蹭蹭的出发。一切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内心充着满焦虑和不安。

      一旦出发,焦虑就会立即缓解。我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缘由。

      152公里,到达新都,这一路却实没啥值得一提的事。阳春三月的阳光很舒适,但也容易让人萎靡不振,我在德阳的某个草坪上似睡非睡的躺了很久。由此可见,舒适并非总是好事,困境往往催人奋发。忽然想起我新兵班长常常咬牙切齿说的那句话:不能让你们这些王八羔子太舒坦!

      老家到新都的这段路的大部分都在108国道上。这条国道对于我来说意义有些特殊,我的旅行生涯第一站就与它有关。而去年(2014年)我北上也全程走的108国道,这次南下也要在108国道上走好几天。
新都离成都不远,算是成都的郊区。因为摩托车无法进入成都市区,所以就决定在新都住下,正好也算是看看朋友。

      因为我突然造访,所以就不那么赶巧(总觉得这句话在逻辑上有点什么问题,但总弄不明白问题在哪,这似乎说明我的逻辑思维已经有问题)。朋友把我迎进门,然后就自己去外地吃酒席去了。我在朋友家里自己做着饭吃,自己看着电视,自己悠哉乐哉,一切似乎又回到我一个人在自己家的日子。这足以说明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随便的人。


发表于 2016-11-30 20:22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6-11-30 20:23 编辑

D2  3月25日  停留在成都

    也许因为走在路上没有闲功夫想东想西,一旦停下来就又开始焦虑。本来打算一早离开成都往雅安方向进发,但朋友说晚上要回来,见个面再走。纠结了很久决定在成都停留一天,顺便去采购些东西,再顺道去看看另一个成都的朋友。


    早上睡到九点多。好几年没有按部就班作息,睡觉也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情。很多年前,总觉得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睡到自然醒,如今已经不觉得多睡会儿觉就是境界。


    起来自己做了早饭,吃完饭出门去成都数码城。逛了半天,走得腿脚发软,结果什么都没买,因为价格比起网上贵出很多,有的价格翻倍。


    这个时候特别怀念某宝,没有办法想像,如果我们离开了网购,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可能我们已经无法再回到没有网购的时代,就像我们很难再回到没有手机的日子。


    下午,去了成都一个多年前的老友家。


    这个老友曾哥,算是在十年前相识。我和他的故事,说来说去话都很长,在此略过,只说重点。重点是我六年前骑车川藏线时,我的第一晚就住在他家。从江油到他家(玉林路,就是那首《成都》里的玉林路),170多公里,从天亮骑到天黑。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一天骑了那么遥远,还驮着几大包行李,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是觉得有点鬼使神差。


    当年骑到新都的时候,曾萌发过放弃的念头。记得那时新都在修路,遍地碎石,骑不动不说,本来屁股就已经磨破了皮,再加上剧烈的颠簸,那种折磨,那种懊恼,那种崩溃,想死的心都有了。还好,那时年轻,不怎么容易死。如果那次真的放弃,我的人生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人生没有如果,也不能假设。一切发生过的事情,结局都不会因为如果和假设而改变。


    再说重点的重点。我当年骑行到泸定,遇到川大一帮骑车的孩子,见我大包小包的那么多行李,觉得好奇,非要给我排查排查。结果,就搜出一大包非必须品。他们觉得这些东西用不着,会是累赘,于是主动提出帮我带回成都。后来,我让曾哥去川大取回去放在他家,等我从西藏回来就去拿。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这包行李在曾哥家一放就是六年。


    去曾哥家,嫂子兰姐第一件事就是拎出我当年的那包东西,由此扯开了叙旧的话题。


    包里有一床踏花被,一条用塑料彩条布缝制而成的大袋子。把被子放进大袋子,帐篷睡袋都有了。那时尚不知道世界上有睡袋这么一样东西,帐篷在我的印象里也似乎只有救灾用的那种,比如像5.12地震的时候那种一顶帐篷能住下一家子人。


    给被子加个防水的外套,一个超级帐篷加睡袋就此诞生。我很佩服自己的创意,佩服的都有点崇拜了。


    打开包,翻开包里当年的那些非必须品,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那个多雨的秋天。


    时过境迁,如今再也不可能有勇气带着那样的装备上路。那时尚不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被人们归类为“装备”。
   

发表于 2016-11-30 20:25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6-11-30 20:26 编辑

D3  3月26日  成都——荥经  

    行程212Km/总里程364Km

   

    早上起来,又是边焦虑边磨蹭,收拾好已经快十二点。为了让自己少焦虑一会儿,没顾得上吃饭就毅然出发。


    已经研究过很多次成都地图,走三环上108国道是最佳路线。来到三环边上,到处都是摩托车禁行的标志。斗胆冲上三环,但走了没几公里,终究因为心虚又拐了下来。


    正犹豫还要不要上的时候,滚滚车流里冲出来一辆快要飞起来的摩托车。这摩托车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的古董,在耀眼的阳光下都没有一点闪亮的东西;发动机带着浓烈的破铜烂铁声,掩盖了其它所有汽车的声响,真有点气吞山河的架式;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两只老母鸡,不时的有鸡毛被刮得掉下来,在空中旋转、飘荡。转瞬间,这辆摩托车便带着鸡和少量的鸡毛消失在车流里。


    尽管受了这么雄伟的鼓舞,但因为我胆小,还是不敢冲进车流,只好扶着墙根走。


    很多坏事,本来大部分人是不敢做的,但一旦有人带头,随后马就会有人响应,似乎几个人一起就不会被处罚,或者比起一个人被单独处罚,心理上和面子上都更容易接受些。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吧。


    从三环上下来,拐到去双流县的路上,这才如释重负。


    经双流,新津,邛崃到达雅安。


    一路上遇到几拨骑自行车走川藏的骑友。遇到骑友,总是莫名的激动,也不由的感慨。骑行川藏线,需要的不仅仅是出发前的决心。每一个走完川藏线的骑行者,不能说可以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多大影响,但至少在当时来说算是一种磨砺,人生里不可多得的磨砺。


    本想住在雅安,但觉得时间尚早,想往前赶赶。再者,去城乡结合部或者镇里面住宿也便宜些。


    这一走,结果就到了荥经。在到达荥经县之前有一座不知名的山,不算矮。在快到山顶的时候遇到广东的行者阿罗和他的同伴,他们已经出来七个月。他们到成都之前是背包客,在成都买了自行车准备骑行至丽江。他和同伴头一天就从成都奔到了雅安,阿罗的同伴还是个女孩子。第一天就一百好几十公里,同伴中途摔了一次车,磕到了膝盖,落下不会很快痊愈的伤。


    山顶有一处废弃的房子,原先应该是一处旅游景点的接待处。估计是某领导当年拍脑袋的结果,最后留下了这些专门用来半夜闹鬼的建筑。我本想在此挑一间最大的房子,过一把住景区别墅的瘾。犹豫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跟阿罗他们去荥经县城。


    下山的路,我和阿罗他们一起走了一段,后来觉得用自行车的速度行驶太费油,就自己先走了,告诉阿罗在县城等他们。


    还没到县城,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才能到县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我开始担心阿罗他们没有照明设备,于是停下来等他们。等到他们赶上来,发现真的如我所料。后来到县城的这段路,我走在最后面用摩托车车灯为他们照明。


    其实,我给阿罗他们照照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举手之劳而已。不过,阿罗却把它放在了心上,晚上一定要请我吃饭,以表感谢。


    记住旅途里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并心存感激,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也许,只有经历过了磨难的人,才真正会学会感恩。


    因为同伴的伤,阿罗他们放弃了荥经到泸沽湖之间的骑行行程。祝他们旅途愉快、平安。

发表于 2016-11-30 20:30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KKm 于 2016-11-30 20:32 编辑

D4  327  荥经——西昌

       行程329Km/总里程693Km


    前一天晚上阿罗请吃饭,觉得过意不去,我提议A一下,阿罗死活不肯。本想早上请阿罗他们俩吃早饭,算是礼尚往来。但我走的太早,他们还没起床,吃早饭的事就不了了之。


    出门不久就碰到一队去牛背山的徒步者,我这才知道原来著名的牛背山就在离这不远的地方。过了去往牛背山的岔路口,就开始翻越泥巴山。2300多米的海拔,不算矮也不算高。上到1500就开始进入雾中,雾很浓,能见度不到二十米,雾里裹着浓密的牛毛细雨,有人把这种雨叫做雾烟雨。


    穿行在雾中,仿佛整个人都掉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牛奶桶。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是在挣扎着从牛奶里爬出去。即使对向的来车开着防雾灯和大灯,也要在很近的距离才能发现对方,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种雾烟雨也很要命,片刻工夫头盔的面罩就成了毛玻璃。推开面罩,眼镜很快也成了毛玻璃。最后不得不推开面罩,摘了眼镜,以极慢的速度,如履薄冰的前行。本来能见度就不好,又摘掉了眼镜,这让自己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翻过泥巴山的制高点,开始下坡。由于大雾和雾烟雨,下山的路依然充满危险。胆颤心惊的走出雨雾,前面便是一大片车厘子的花海。这里已经是汉源的地盘。


    此时正是车厘子开花的季节。漫山遍野开满了车厘子花,像春天刚刚开始融化的积雪,偶尔露出一片土地来。我努力的幻想车厘挂满技头的景象,但无法想象那将会是一副多么壮美的画面。


    最后想到的是:车厘子卖的还是蛮贵的。


    一路下到汉源县城,原来大渡河由此经过。大渡河,多么熟悉的名字,走近它时却觉得无比陌生。


    汉源到石棉之间,一路橘子花香。有一种橘子在春天成熟,边开花边收获。这样的品种应该还是比较少见,我想它的经济效益一定也不错。


    最后想到的是:这橘子估计也不会便宜。我想,我大概也就这点出息了。


八叔的摩托日记

    路过到处都是挂满果并开满花的橘子园,内心一直充满着想要去摘下来吃的欲望,但始终都没有去摘过一个。


    没有经人允许的采摘,就是偷。如果我以其他身份,保不准我会去“偷”一两个来吃,但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坚决不会,我说不清是为什么。也许,红柳滩的那两个西红柿,已经在我心中成为永远的痛,我将永远为它赎罪。


    过了石棉县,开始爬拖乌山之前,路过小店吃了个炒饭。10块钱,物价开始上涨。那里人说话也开始有点听不懂,让人觉得已经离开了四川。


    语言上的隔阂,让人顿时产生距离感。


    旅程开始一步步走向陌生,心里开始莫名的惆怅。


    从吃饭的小镇出发,不久便能看到雅西高速公路最为壮观的一段。高速公路在这里开始剧烈爬升,需要在很短的距离内爬升上千米的高程。拖乌山,不能简单的看成一座山,因为爬上山顶便是类似高原的地貌,一直缓慢的延伸至西昌,想要打一条穿山的隧道,并不现实。


    高速路上180度的拐弯不实现,高速公路想要实现S形的爬升也就几乎不可能,所以公路的设计者采用了螺旋爬升的设计。高速公路如何螺旋爬升,是我们难以想像的。公路以一定的坡度斜插向山体,进入隧道。进入隧道后,又沿一定的坡度,以一定半径的圆弧爬升后再转出山体。


    因为工程施工的技术原因,整个螺旋体不可能全部在山体内部完成。所以螺旋的另外一半便是雄伟的高架桥。也就是说这个螺旋体的一半在山体的隧道中,另一半在山体外的高架桥上。


    对于这段高速路的描述,来自于我自己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也不知别人是否能看懂我的描述。

    拖乌山,2500多米海拔,上到山顶,让人误以为到了川西高原。


    太阳看似火辣,一阵阵不紧不慢的风,带走了它所有的温度,让人感觉到怪异的寒气。开阔的荒原上,植被稀疏。远处的一处湿地边上,长着一排还没有发芽的树,特别显眼。湿地里一小块一小块的水面上,泛着它们的影子。


    一路下坡,冲到西昌,中间经过了冕宁县。这一路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由于之前有联系倪姐,她说她们可能会在西昌。倪姐是我老家的一个朋友,国企提前退休,来西昌的布拖县支教过一学期,这个时节再回学校看看,然后开始云游四海。


    一打电话,她们刚从布拖县回来,正在去西昌学院附近公益组织办事处的住处。晚饭和住宿都有着落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