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4

主题

阳泉

又见西岭(20161106)

[复制链接] 查看:6616 | 回复:39
发表于 2016-12-9 08:3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步凌波子 于 2016-12-9 08:37 编辑

又见西岭(20161106)

又见西岭(20161106)

     2016年11月6日,礼拜天,晴。
     
明天立冬,今天气温已从昨天的20度陡降到9度,一早起来已经真正感觉到寒意。立冬,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也就是说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意味着冬季的来临。但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从立冬”开始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
连续十天气温低于10度,即可视为真正天寒地冻的冬季的开始。随着立冬的到来,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
    立冬之后,对我们城市的气候特点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街小巷的黄黄的杨树叶、梧桐树叶哗哗地飘落在路面,辛勤的环卫人清扫落叶的速度赶不上黄叶飘落的频率。

    早晨,和“风行者”、“小草”一行七人直奔西岭。

    西岭,隶属于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因其坐落于连庄西面的山岭之上,故名。西岭又是平定和郊区的接壤处,紧挨着西岭村的“高垴庄中心学校”大门上有一副楹联,“两庄两岭两县区 同心同德同育英”,楹联直接反映了这一带,县区交融、村庄相连的地理状况。
    西岭就是其中的“两岭”之一。
    这几年,来西岭好多次了。我们从杨家庄进入西岭,首先来到东文化苑。进入你眼帘的是高高的和谐塔。通往和谐塔有个双柱单门一层石门,石门两边正面的楹联是我市书法大家要守文典型的“要式行书”——“龙门峻拨云皆松  山路高搴斗柄悬”。背面的楹联也是
要守文这几年潜心钻研的篆书,古色古香,很搭套。
    栏杆、台阶是清一色的
大理台阶分三阶,每一阶三十三个,三三见九共九十九个台阶。而每一个台阶又是由三块大理石拼接而成,每一阶三十三个,三三见九这样的话,每一阶由九十九块小大理石组成。

    九九而上,来到和谐塔下。地势平坦宽阔,这里是西岭村的最高点,可以俯瞰周边的村庄。塔的基座东边是“24节气”石刻、西边是“二十四孝”石刻,中间用中华传统文化石刻图组成的“回音壁”相连,巍巍的塔矗立在中心。我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拾级而下,进入喜临门。山瓦、山砖、磨盘,随意堆放,一个不一样的景致。
    “喜”——你喜我喜人人喜,天喜地喜处处喜。
    人生在世,有喜事,也有烦心事。我们要活的糊涂一点,遇上烦心事,不要回避,不要隐藏。要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尽可能早一点化解烦恼。自己活的喜庆一点,即要知足常乐,也要自得其乐,还要知足常乐。
    双“囍”之下——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洪迈在《容斋笔》里的一段话。
    古人很聪明,把人生最重要的几件事,简单明了化,二十个字高度浓缩。这四件事更多的是说在以前科举制下,学子们的身心状态的变化和需求。
    而在当下,“久旱逢甘雨”,我们要感恩老天;“他乡遇故知”,我们要感恩朋友;“洞房花烛夜”,我们要感恩爱人;“金榜题名时,我们要感恩父母。
     拐个弯弯,沿着马路进入西文化园。这里主要是“福”、“禄”、“寿”三碑亭。亭角阁楼,好像在小花园。曲径通幽处,庭院弯弯里。
   
我们自古就一直讲究福、禄、寿。一切美好的祝福和远景都在里面。
每个字都有很深的意义,耐人琢磨、回味。有砖雕、有石刻,而且因地就宜。
“禄”壁面呈三面而立,对应三个方向。三个禄壁相连,很自然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民居布局影壁的结构和涵义。
    “寿”庭深藏不露。百寿各有特色。
    “福”壁中规中矩,对称而建,百福院巧妙地建在一户农家的房顶上面,平平坦坦,整整齐齐。既是一种装饰建筑,有对农户房顶进行了防护处理。
    在村落西边,有一处规规矩矩的三合院。是一座石制三合院,院子正面是七孔窑洞,坐北朝南。东西各有厢房一件,全部是青石建筑。
    窑洞内的装饰风格以中式为主。内容比较丰富。即有传统的窑洞风格,又有新现代窑洞风格,简约中不乏创新。处处秉承着传统的对称唯美的建筑风格。
     在体现传统的同时,又将剪纸、纸贴等传统手工艺与书法结合在一起,给人另外一种冲击。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框,将阳光分块洒落在洁白的墙壁上,穿过壁灯、透过国画。。。
    村边的这两个文化园区相互映衬,相互铺垫。   

    从村口的石阙进入又一个庭院。阙然为道,阙的构造为中央没有门扇,是一个直接通道。这种结构很少见。
    庭院对面正对的是一面砖雕影壁。
    亭台走廊,绿树环抱。还有各式各样、各种结构的房屋。
    有以前富裕大户人家的土豪成设、有贫群农户的简单陋舍、有蒙古包的帐篷、有现代简约的一目了然。。。
    沿着阙间通道直接进入村里面。
    村子不是很大,村民们住的房子阶梯状分布在西北部,呈一个圆弧状依岭而建。东边低洼处是一个小湖,有水的地方总是让人心情舒畅。村子里面不乏一些有意思而又细致的建筑,古老中还透着一点现代。
    村边的山神庙、湖边的三道庙,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青石墙上石刻的“奋发图强”一直激励着这里居住的村民。
    全程用时3.5小时,徒步4公里。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2-9 08:40 2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0 3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0 4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0 5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0 6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1 7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1 8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1 9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发表于 2016-12-9 08:42 10 只看该作者
又见西岭(20161106)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