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天镇“新平堡”行

[复制链接] 查看:14462 | 回复:109
发表于 2017-3-8 10:17 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24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爬在门上向里偷窥的小神
发表于 2017-3-8 10:17 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26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看上去年久失修的精美建筑
发表于 2017-3-8 10:17 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7:58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叫了半天门没有人出来,门又没上锁我们就推门走了进去,没想到里面东西方向还各有一大门,小狗又叫的非常凶,我们只好退了出来。
发表于 2017-3-8 10:17 24 只看该作者
天镇“新平堡”行

发表于 2017-3-8 10:17 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30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座落在古堡东南角的村委会
    我们继续沿着东城墙内侧,由南向北前行。
发表于 2017-3-8 10:17 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07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进 士 第
    座落在东街北面,咸丰十年(1861年)殷开周拔贡,次年盖面阔三间的二层阁楼一座,门前立旗杆,一八九零年,开周之子殷世祺拔贡,门前再立旗杆,并赠皇赐匾额,上书“父子选元”四个大字。从此,新平堡殷家成了北方有名的书香门弟。遇有新县官上任,必来进士第拜访。
    衙  门
    分东、西衙门。各占地约,东衙做过人民政府所在地。西衙后院房屋依然。(见图片资料)东街为参将暑衙,西街为守备暑衙,均建于明朝,衙门宽丈余高八尺,外面蹲石吼,迎门有照壁,门外有上马石、下马石,旗杆脚耳石等。现已不存。
    三 英 祠
    在迎思门瓮城北墙下,祠内塑明朝山西副总兵周尚文,新平路参将麻禄,大同府总兵郭琥像。均为纪念他们的英烈事迹,现已不存。
    药 王 庙
    南街东巷有过街药王庙一座,为二层建筑,下面可通车,座西向东,名医刘二霓父亲所建(年代不祥)。相传刘二霓父亲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与贾步迟齐名,堡内开有刘药铺,每年七、八月间,刘亲自到南北两山采药,黄芪、柴胡、麻黄等,从药王庙下经过,药味大增。药王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毁。贾步迟乃新平堡名医,在张家口开有药铺,经营参茸,其子贾开泰,早年就业于北京同仁堂,传同仁堂为其独资经营(待考),新中国后旅居香港。


发表于 2017-3-8 10:17 27 只看该作者
天镇“新平堡”行

发表于 2017-3-8 10:17 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31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古堡东北角的民居
发表于 2017-3-8 10:17 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6:33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整座古城,残留的唯一北城门。看上去也快不保,这是有关部门加固后的样子。
    关 公 庙
    位于镇虏门上方,庙内五尊塑像,中间为关公,左手捻须,右手叉腰,目眺远方,其余四位站班分别为:关平(托印)、周仓(扛刀)、庞德(    )、    (    )。并有二百斤重大铁刀一把,下落不明,现庙宇不存。
发表于 2017-3-8 10:17 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3-8 15:01 编辑

天镇“新平堡”行
    早在战国、秦、汉时代为代郡延陵,北魏称倚城。迤北为山戎、林胡民族居地,自北齐以后战火逐渐平息,一度旷废。到了明代隶属九边重镇大同,因与蒙古部落战争频繁,修长城、筑堡障,设新平路参将。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廷在大同得胜口、新平、守口三堡开设马市;新平堡先后设有东马市(平远头)和西马市(古城村)两市。在这里不仅是明廷同蒙古各部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人民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所以通称为马市。马市的发展以隆庆和议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一时期是明蒙之间官办的朝贡优赏贸易(也夹杂着战争掠夺贸易),后一时期马市性质发生变化,朝贡贸易发展为互市贸易,官市过渡到民市,在更大规模的民族贸易市场上,民间自相往来、有无互通的市易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但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也是明廷遏制游牧部族一种军事手段,对游牧民族采取战、守的策略,完全是边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镇戍制度的产物。所以"宣、大二边外之虏,地无他产,汉人与款市,止以弭患,无所利也"。 从而形成以无对有的战争掠夺贸易,但也给明王朝埋下了可怕的祸根。逐渐导致明朝毁灭原因之一。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