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8803

主题

滨州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复制链接] 查看:9957 | 回复:2
发表于 2017-3-15 09:5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一飞户外故事》第四章第一回 |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久闻崂山美

群峰含笑举金杯

未饮人先醉

林中流泉唱

山间瀑布垂

如情似梦画中游

更喜春相随

山花红嫩珠翠

鸟忘回林人忘归

春光心中留梦中再相会

——《崂山美》


这首《崂山美》的歌曲,总会让人想到一幅背山靠海、林中流泉、山间瀑垂的美丽画面,崂山之美,山抱着海,海依着山,让人想起宋代诗人翁卷的《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本章一飞户外故事将为您讲述一飞眼中的崂山别样的美。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2013年的9月13日,嘟嘟带队去了新疆博格达峰、喀纳斯以及自驾天山南北,人员包括济南青岛的朋友。

“那就去崂山聚一下,权当是一周年的纪念。”嘟嘟提议。

9月12日17:30,嘟嘟去淄博火车站接上从济南坐动车过来的侯侯,后又接上我和蒙龙,一路高速向崂山驶去。

早就通知了青岛的无边无际,约定13日早上7:00在崂山流清河集合。

车上济青高速转青银高速,辽河路右转,到崂山区沙子口镇找一小店停车,蒙龙点上了大虾、鳕鱼、牡蛎:“今晚腐败一下,明天路餐,集中精力爬山。”这一带小饭店的招牌全是“啤酒”,“一厂出的,二厂出的,四厂出的”,不知道是哪厂出的,反正喝着都新鲜。

当地人说,青岛啤酒共有5个厂,一厂就是很牛的登州路56号,二厂在崂山,三厂在平度,四厂在李沧区,五厂其实跟青啤无关,主打产品是崂山啤酒,这啤酒不一个生产线出来的,肯定味道不一样了,一厂口味被更多的人认可。

酒足后,去流清河大海边的草坪上扎营。这里有大片的沙滩,成片的草地,浓密的松林,是传统的露营地。2011年青岛帐篷节,这一带就是主营地。那一次,三棵树带着嘟嘟、天使听琴、云山山妮、阿甘和我一起参加,因参加的人多,我们的帐篷扎到了海岸边步行石道上,支上小木桌,包起了馄饨,人来人往,无不羡慕,凡从此过,皆留人尝鲜,无比自豪一把。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后每次去崂山,只要是轻装穿越的话,大多从这里露营,除了风景优美适合露营外,主要是从此登山,道路比较发达,不出500米半径,有三条传统路线上山。

先是从西麦窑上山,到马鞍子水库,右可去大流顶方向,左可去“天地醇和”景区门口,进入崂山腹地。后是从东麦窑上山,有两条线,可走将军槽,上到南天门,也可从天门涧上到南天门,进入崂山腹地。再是从鲍鱼岛上山,可去南天门。

另外在此露营的话,第二天还可以从大河东村上山,线路随机“混搭”,坐公交车也就两站地行程。时值月圆后几天,月牙儿高升,海边不黑,周围只剩下眼前的海涛声,背山靠海,二者近在咫尺,亲密无间,山抱着海,海依着山,突然想起了宋代诗人翁卷的《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近零点,还不觉困,喊上蒙龙海滩边散步。朦朦胧胧间,看见沙滩上一大片营地,有的帐篷里还亮着灯。有值夜的驴友打着手势,示意别再靠近,这个时间点也的确不适合说话聊天。

营地安置很专业,沙子堆起一个平台,周围还挂起了“警戒线”,安排了值夜的人员,从架势上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驴。看着夜景,听听涛声,回到帐篷,迟迟睡不着。脑海里还想起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哼哼着歌词,人睡去了,波涛还在响。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9月13日早晨,东麦窑村口。7:30,青岛的无边无际和光明磊落两人驾车赶来集合。

一行六人集合完毕,从天门涧出发。嘟嘟和光明走在前面,嘟嘟在今年清明节去浙江天目山穿越中伤了脚,5个多月没有出山,一直在休养,只是最近才恢复早上跑步,这次崂山之行,也是为了检验一下脚伤是否恢复,可根据情况来安排国庆出行事宜。

“看嘟嘟这速度,脚应该没有问题了。”“尽矫情,跑得这么快,还说没恢复。”

“残疾人都这么快,要不受伤的话,哪能跟得上。”

落在后面的四个人叽叽喳喳,聊着八卦,顺便对跑得快的人“羡慕嫉妒着”。

天门涧涧深林密,涧为东北西南走向,长6公里,两坡水丰土沃、黑松密布、刺槐满坡、葛藤缠绕、杂草丛生。涧底有一水库,原来是敞开的,现被封闭起来,是流清河村的主要水源地。

在天门涧中段有一平洼,相传曾有一秀才在此建房垦田,读书修行,后人遂将此处称为“书房洼”,现仍有遗址依稀可见。

在天门涧穿行,陪伴你的是山上蜿蜒流下的潺潺溪水。汩汩不停的溪流,如绢如丝。上山来,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走累了,捧一把清水喝下,清冽甘甜。沿野径小道向山上攀登,不由得心旷神怡,满目的绿色让人心境一下子变得幽静、舒畅、旷远,惊叹起大自然的神奇。天门涧不短,耗时约1个小时,等赶到山脊南天门时,嘟嘟的上衣挂在树杈上都快晾干了。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几拨人,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交流。

原来他们碰到了大名鼎鼎的老驴王大爷。老王今年76岁,1939年生人,四方机床厂退休,三十年来热衷于爬崂山,每周两次,一长一短,雷打不动。

“崂山的地形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你们说上哪,我马上就可以画出地图。”老王一只手伸出五个手指比划着,另一只手抓着一根木头,在地上扎来扎去。

“有人说爬山伤膝盖,我不知道伤不伤,反正我是没有伤,还越来越觉得有劲了。”说着他还伸了伸腿。“像我这个年龄的同事,有的已经走了,人生苦短,真的要学会锻炼身体,不能当等死队啊。”

“我建议你们走山脊,去大流顶,去鸡石口。”他说得很带劲,“那样才能看到崂山腹地好风景,走沟也能行得通,这个季节林浓树密什么也看不见。”

老王的建议正如我们心意。从这里去大流顶,十分不好走,有几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那还得小心翼翼。

正在艰难爬时,一回头,王大爷又赶了上来,还不时提醒侯侯:“不要回头看,用手抓牢了,集中精力。”大流顶,上不容易,下也不简单,有一个地方几乎无路,需要上面有人拉着,下面有人托着,才能从石崖上下来。“要胆壮,心细,不要慌。”王大爷提醒,“我一个人时都下过,无非是更加小心罢了。”

穿越大流顶这段,天气状况很好,可谓秋高气爽,四处眺望,崂山一目了然。山下大海波澜壮阔,海上渔船点点,山上石头滚滚,每块石头都自成风景。看够风景,下到垭口,就是著名的“鸡石口”。

鸡石口实际上是一个“十字路口”,向北可以去烟袋锅子,东去化化浪子,西去马鞍子水库。

“你们可从化化浪子去仰口,我就是随便溜达溜达,从马鞍子水库出去了。”王大爷在此就和我们别过,他向西南,我们向东南。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据说后来一飞等从鸡石口去化化浪子,是一路下撤,几乎把爬上来的高度又全部降了下去。这个过程一直在丛林中穿越,一飞走得比较谨慎,时不时用登山杖划拉着,目的是“打草惊蛇”。据说崂山有种蛇,学名叫蝮蛇,当地人叫土灰蛇,剧毒,每年都有人被咬伤。一飞他们会遇到蛇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17-3-15 09:57 2 只看该作者
《一飞户外故事》第四章第二回 | 登山杖先行打草惊蛇 野猕猴挡路疑从天降

话说上回赶到山脊南天门时一飞等碰到了大名鼎鼎的老驴王大爷。王大爷建议一飞走山脊,去大流顶,去鸡石口。他的建议正如一飞心意。穿越大流顶这段较为顺利,天气状况很好,四处眺望,崂山一目了然。山下大海波澜壮阔,海上渔船点点,山上石头滚滚,每块石头都自成风景。然而从鸡石口去化化浪子,是一路下撤,几乎把爬上来的高度又全部降了下去。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这个过程一直在丛林中穿越。我走得比较谨慎,时不时用登山杖划拉着,目的是打草惊蛇。

爬山防蛇是户外重要的课程,但在北方的山上一般没有危险,除了崂山。崂山有种蛇,学名叫蝮蛇,当地人叫土灰蛇,剧毒,每年都有人被咬伤。这种蛇有三个特点,一是较难辨认,它长得颜色非常接近崂山的地面颜色,和竹子同色类似竹叶青,极易保护自己;二是喜阴,特别喜欢湖滨阴凉的地方;三是有攻击性,大多数蛇受到惊吓就跑,而它一听有动静,竖起头来主动攻击。

而化化浪子,又是崂山水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也是蝮蛇最喜欢的地方,每次从这里过,防蛇是第一要务,所以我特意穿了雪套,眼睛高度紧张。

我们到时,有人正值煮水斗茶,休闲聊天,还带着大小桶,那是下山带水用的,有人讲:“这里的水是崂山最好的水。”

上次来的时候,正值盛夏,我和嘟嘟、无边无际在此就餐,旁边就是刻有“化化浪子”的山崖。化化浪子是八水河上游的一处由两条山涧河流汇集而成的山水相映的景区,河流交汇处的西面峭壁上刻有作为“太清宫界”的“化化浪子”。从刻石的字体看来,与长春真人题刻的“南天门”有颇多相似之处。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刻有“化化浪子”峭壁的一面,是长长的石面斜坡,夏季雨水丰沛,从山间的沟沟壑壑溢出的泉水飞流而下,形成了顺石面流淌着的倾斜的瀑布。秋天的红叶,夏天的浪花,冬天的冰瀑,春天的鲜花,内心的感动会让你超然物外。秋天化化浪子是最美的,山上的红叶黄叶绿叶交织一起,如画家随意将色彩泼撒在沟崖,流水从天而降,让所有的河流倒映出山的影子。化化浪子为四周的崇山峻岭所遮挡,反而衬托出这里与世隔绝的幽静,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场所。可以想象当年邱处机等来此修炼,坐而论道的风流与安静。

化化浪子语出《文子》。在“九守”中的“守真”一节中说: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淡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益于治天下也,故圣人不失所守。”化化浪子的“化化”即出自《文子》中的这段话。后人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对此进一步阐释说:“愚迷之人不知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以生为乐,以死为哀,畏死贪生,故养生过分,希生乖其道,则反丧其生。”这里的“化化”有“造化”之意。

化化浪子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造化的胜景,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首先在于不同的去往化化浪子的登山线路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享受,在于去化化浪子有多种选择,从马鞍子水库山涧经鸡石口即可顺利到达化化浪子,也可沿将军槽经北天门到达化化浪子,也可以沿鲍鱼涧经南天门、先天庵到达,当然也可以沿八水河一路上行。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跨过化化浪子的河道,下一个目标是天泉,我们要赶到那里吃午餐。

由此去天泉,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河对岸约30米处,左侧上山;另一条是一直前行,然后沿先天庵方向去天泉。第一条路难行,第二条路好走,我们选择了难走的路。

先是在河道右岸的崖上前行,路因走得人少,已被灌木覆盖,许多枝条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先是翻过一条沟,后是爬过一道坡,再是走到另一条山脊上,转来转去,突然就看不见路了,前后左右寻找,才发现路在河的对岸,沿着河中的石头跳过去,路在对岸又清晰起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都闷着头走,天气变得也闷热起来,似乎要下雨的样子。闷热无聊之时,突然听到树林中传来口哨声。“噢,可能马上到了,听见有人的声音。”

正说着话,就碰上了人,只有一人,“还真是的,崂山里常见独行客。”来人一听就笑了,“山熟了,一个人走得方便,独来独往,天马行空。”

想来,一个人孤独吗?未必。

两个人反而有时是孤独的,因为通常有了言语而感觉到的心的距离。

我问:“从何而来?”答曰:“烟袋锅子过来的。”

他问:“你们去哪里?”我答:“到天泉吃午饭,下午去仰口雕龙嘴住宿。”

他又答:“前去十多米,是个岔路,左去烟袋锅子,右去天泉,顶多还有半小时。”

又是烟袋锅子?崂山的路还真是像迷宫一样,仅是一个烟袋锅子就不知道牵连着多少条路?粗略一数,也得十条左右。

果然,又走了不到半个小时,看到了两处废房子。“天泉到了。”嘟嘟喊,“那两个字呢?”我喊着蒙龙去照相。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吃饭石桌早已有人占了,一对男女正在烧水煮饭,互相打个招呼,这才发现石桌上摆着各色东西,有蟹子。他们随身带的,正煮着吃,休闲得很。真开了眼界,这是多少年来第一次在山里见有人煮蟹子吃。“没什么奇怪的,今年蟹子便宜的很,养殖户蟹苗放多了,螃蟹丰收,台东批发市场整筐(50个)买的话,低的5元/斤,高的8元/斤。如果喜欢可以去批发一筐,几个人一分,不是很好吗?”

石桌上还有很多蘑蘑,黄色的,丑丑的,湿漉漉的。“这是山里的蘑蘑,好得很呢。”“山里的蘑蘑有无数,但得会分辨,否则,真的很危险。”“有什么危险的,我们从小从崂山里长大,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分得可清楚呢!就这种黄的,丑的,其它都不行,这还不好认吗?”我拿起一棵,看了看,又随手扔到袋子里,脏乎乎的。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我走在后面,突然在一块石头边发现了一枚野生猕猴桃,拿起来放在手心,追上蒙龙喊:“你看这是不是猕猴桃?”他接过去一下子放进嘴里嚼了。“当然是了,你从哪里发现的?”我俩又倒回去,在捡到的地方,上下左右检查一遍又一遍,也没有再找到。“这可奇怪了,难道这一个是天上掉下来的?”

仔细琢磨,我俩总结没有找到的理由:“主要是咱们没见过猕猴桃树长什么样?”

“这是什么?”突然又看到一些类似栗子大小的东西。男子答:“你捏开看看像什么?这就是野猕猴桃。”捏开一看,还真是的,放到嘴里一尝,比人工种的猕猴桃好吃多了。大家靠上来每人抢一个,吃了都说好。“这怎么找?”“说了也没用,你又不认识树,就不好找了。”

爬山这么久,竟不知野猕猴桃长什么样子。

午餐吃得简单,嘟嘟问大家的体力,判断从哪里出山。“出山有两条路可选,一长一短,长的5个小时,短的3个小时,走哪条?”

短的那条,就是到长岭村,该村一分为二,北长岭和南长岭。

“那就去长岭村吧。”嘟嘟决定。

离开天泉,先到了桑石屋,这里过去应该是个林场。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到了林场,什么东西让大家兴奋起来,甚至一度忘记了爬山路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17-3-15 10:01 3 只看该作者
《一飞户外故事》第四章第三回 | 野松蘑徒引攀登路 刺猬井染就崂山绿

过桑石屋不远,有岔路,左上是去天茶顶,中间路过营房。那是当年的兵营,小石屋内还有好多登山朋友的留言。右上是长岭方向。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前行半小时,是个垭口。从垭口向下,便是一条沟,走起来没完没了。中间碰上一老乡,扛着镢头正上山。“去修水管子。”“是自家喝吗?”“不是,是给茶园喝的。”

原来崂山茶,是喝山泉水长大的。

再向下走,终于冲出山林,见到茶园,老乡正给茶树浇水,真是一片田园风光,周围有许多水池子,连成串,相互串着水,可谓“一脉相承”。这里生长出的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江北第一名茶——崂山茶。作为中国最北方的绿茶,具有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叶肥味厚的特点。

18:00左右到了公路,雕龙嘴客栈老板李涛来车接我们。他家客栈以干净闻名,连院子顶上都用网状丝蒙着,这样可以减少蚊蝇骚扰。

晚上吃饭时,老板李涛突然说:“你们在山里来回穿,也不拾点蘑菇?”于是把在天泉的见闻讲给他听,他说:“崂山的松蘑非常好,晒干后一斤能卖400元,许多山民以此为生,一年能收入十多万呢?”

松蘑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林中。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欧美尤视之为珍品。中医认为松蘑有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强身健体等功效。

我们不禁犯了嘀咕,这么好的东西明天进山看能否采一些?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9月7日早上不到6:00,全体起床,出发时才7:30。

李涛用车把我们送到泉心河水库的公路旁。

从公路走到水库的尽头,用时得半个多小时。走到没有水泥路了,还是能跑摩托车。

前行不远便是泉心河茶场。上一次我们从华严寺出发,爬上天星池,费时两个多小时来到这里,正遇上一个茶农,他说这里的崂山茶才是纯正的,好茶是好水养出来的,这里的水是正宗的崂山水的代表,“崂山矿泉水”在这里有两个出水口。

据史料记载,1905年,德国商人马牙在此处打猎时,在几株古树怀抱中意外发现了一汪清泉,几只小刺猬聚在泉旁饮水。他也俯首小啜,顿感清爽甘甜,后来他将此水带回德国化验,水质竟胜于法国著名的矿泉水,这一发现不仅给世人带来了惊喜,而且开创了中国矿泉水的先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刺猬井”的由来。 

继续前行,就是崎岖不平的路,几乎是沿着河道走,旁边大石头上写着:“泉心河到牧场3公里”,也就是讲下一个目标是牧场。

这段路中,正好赶上一个采松蘑的老乡,随身带的筐子里并没有采满。“我有事要回家,所以采的不多。你们去哪里?”

“经过跃龙峰、烟袋锅子去流清河。”

“噢,那路好远呢?跃龙峰那带有很多松蘑。”

“松蘑,松蘑。”光明大哥着迷似的,两眼看着路边,非要采着不可。

一阵狂追,和前队汇合时,才知道光明哥已经收获了不少蘑菇,“一鸟在手,远比万鸟在林收获的多。”

找到蘑菇多的地方,就是牧场。牧场在崂山的位置是个中枢,由此有路可去崂山顶、龙穿崮、天茶顶、天泉,还可去子英庵口、烟袋锅子、跃龙峰……

我们选择了子英庵口,从牧场去子英庵口是一路上坡,费时不少。连续两个大坡后,侯侯疲惫不堪,但是她还比较倔强,即使累到极点,也绝不轻言放弃。

我到子英庵口时,蒙龙和侯侯还在下面坡上没上来。

“嘟嘟,如果她不行的话,可直接从这里去天地醇和,那里是景区,有车通到山下的。”我提出建议。

嘟嘟本来是同意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估计三个小时后就能在山下喝啤酒了,因为此时才11:00许。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子英庵口是巨峰以南重要的山口,是崂山腹地的十字路口,位于山涧的最上端,这是一片平坦的林地,但海拔却很高(934米),因附近曾经建有一座道庵而得名。

等到人员聚齐,征求意见时,侯侯突然来了句:“大家怎么走,我就怎么走,不要顾忌我,我没有事的。”

如此,下撤天地醇和的计划流产了。

“那就左拐去烟袋锅子方向吧。”嘟嘟话毕,队伍出发。

这段路是个横切,路很平整,速度也比较快,时间不长,就到了四岔口,所谓四岔口,就是分别去跃龙峰、天泉、天茶顶和子英庵口四个方向,青岛驴友在树上设置了指示牌子。这个作法很好,崂山路杂,在山里极易迷失方向。另外,这里说到的四岔口,不是指的四岔,四岔口和四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从四岔口向右,进入一片浓密山林,湿度很大,蘑菇很多。你发现一个,他发现一个,一会儿是一片,一会儿是一堆,个头不一,长相不一,颜色不一,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但是越是鲜艳无比的,越是有毒的。大千世界,你会发现蘑菇越鲜艳就越有毒;蛇越艳丽,就越有毒,甚至可能是剧毒。美女有毒否?据说台湾古龙大侠为了追求一位金发美女,曾疯狂减肥过度,以致身心俱焚。

很快便捡了一塑料袋,蘑菇是扎堆长的,发现一个就发现一片。这是因为,蘑菇是真菌,真菌是通过孢子繁殖,通常由气生菌丝体分化出来,遇到萌发需要的湿度和温度,一长就是一大片。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采蘑菇上了瘾,竟然忘了路,也不知累是啥滋味了。

真的没有感觉到累,为什么呢?

因为走进了著名的“阿诗玛小道”,茅草丛生,长得比人都高,摇曳生姿,顾盼流离,一条小路穿过其中,平整好走。

这么好的地方岂能错过,必须停下休息。突然不知谁说了声:“快看,那石头像不像一个少女在亲吻?”大家一齐把眼睛扫过去,“真的像啊?亲吻是像,但不像阿诗玛啊。”我个人觉得,许多地名不仅象形,更讲究神像,有意境。名字也是这样,不能都叫“鸡石口”、“烟袋锅子”这样的俗,也要有“阿诗玛”这样的洋,泰山里就有一个地名,叫“雪中饮酒处”,一听就很有诗意,很有情趣,因为这两个名字,泰山、崂山便添了许多柔情蜜意。

赏景过后,继续前行到达跃龙峰,停下午餐。

崂山跃龙峰自明时既见于前人游记,在近代关于崂山的几本志书中也有所载,不过各种记载大都对其具体位置语焉不详,只说是在天门峰南。

目前在山友之间流传的跃龙峰有三个,最为大众接受的位于崂顶附近的跃龙峰:一峰似巨龙突起、斜睨诸峦,形神兼有,跃龙二字可谓贴切之极。可是这样一个形状奇异,在巨峰景区能够很明显看到的奇峰在各种版本的崂山志里面竟没有介绍,前人游记中也未见只言片语,可说相当怪异。

该峰自被命名为跃龙峰后,声名鹊起,长途跋涉以求一观者络绎不绝,并且都被其神向天外的天地造化所震撼,可以说此峰目前已名至实归。从跃龙峰去烟袋锅子,路就不好走。

一阵子下撤幅度非常大,路还有些湿滑,加之体力此时消耗已大,腿上绷不住劲,一不小心就能滑倒。

有时候下撤小心翼翼,惊魂未定,突然又要拔高,行话讲:“怎么降下来的,怎么再爬上去。”用不了几个回合,人就崩溃下来。

烟袋锅子其实就是一块大石头,凸高而起,外形似烟袋,因地形而成名。


《一飞户外故事》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重新到达鸡石口,原计划由此再上大流顶,从将军槽方向下撤回东麦窑停车处,路虽短些,但需要爬顶越岭,道路之难前文述过。

侯侯、无边无际已体力消耗过大,再翻大流顶就很困难。

这个时候,嘟嘟和光明已经走远了。

我和蒙龙、侯侯、无边无际走在后面。“你们慢些走,我赶上他们两个商量一下怎么走?”

我一阵冲跑,在鸡石口追上了嘟嘟,一番商量,由嘟嘟和蒙龙经大流顶去将军槽出去开车,剩下人员由我带队去马鞍子水库方向,等他们开车去接。

这个方案既科学又人性化,于是分头行动。两个人的小分队顾不上休息,绝尘而去。

我们四个休息够了,才从鸡石口出发。到马鞍子水库几乎是一路下撤。

马鞍子村早已搬迁,到处是一堆一堆的垃圾,令人毛骨悚然。这不应是驴子所为,应该是游客所为。马鞍子水库是在崂山“南线”流清河停车场北面山上约2公里处,有公路弯弯曲曲直达。

穿过废弃的村庄,翻过一座小山,就能看见嘟嘟、蒙龙开的车。

上车走人,刚到海边公路上,雨点就落了下来。

“天凉好个秋。”如果早下的话,我们就淋着了。

秋风萧,染就崂山新绿。山里何来双玉刺,弄泉相对饮。山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松蘑簇,寸心千里目。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