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098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47085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17-8-2 12:44 101 只看该作者

张恨水墓园——卒子走遍安庆

张恨水墓园

——安庆名人墓与近代革命系列

第131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有一座现代的著名人物墓园,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张恨水是安庆名人,也是潜山名人,更是全国名人。图一:张恨水墓园指示牌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庆市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图二:张恨水墓园二根松树与其母亲像

    张恨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2012年10月12日张恨水的骨灰安葬于故乡安庆市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立铜像。图三:张恨水墓园整体

    张恨水,安庆市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图四:张恨水铜像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1924年4月16日开始,到1929年1月24日结束,将近五年,轰动京城。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这部长达九十万字的作品,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百万余字,是张恨水连载时间和篇幅都最长的作品。《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描写了一个民国总理之家的豪门盛衰史。这部作品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恐后的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成为名噪一时的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图五:张恨水墓园松竹茂盛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图六:张恨水骨灰埋葬处

发表于 2017-8-3 14:42 102 只看该作者

赛口武昌湖湖口——卒子走遍安庆

赛口武昌湖湖口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3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有一天然湖泊,名为武昌湖,关于武昌湖的传说,从几千年前至今从未中断,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武昌湖一角

    武昌湖,位于望江县境中部。是古雷池的一部分。327年,东晋中书令庾亮在致江州刺史温峤的《报温峤书》中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翌年,温峤、陶侃率兵数万,取道雷池,讨伐叛军,彰显了古雷池的军事要塞地位和精忠报国的文化内涵。这段记载也造就了“不敢雷池一步”的成语。图二:太平军与清军长江博弈图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记载:“武昌湖,邑东北三十里,源出大、小茗山,凤栖、乌龙诸谷水、汇马头、芦薪诸水,下连青草以达于江。”湖区包括含青草湖、白士、焦赛等水域面积达180平方公里(27万亩)。图三:武昌湖民船与太平军西征战略图

    清朝末期、焦赛单独成湖,解放后又围垦部分湖汊,武昌湖现尚存水面15万亩,湖水分两路宣泄,一路经新漳河出闸入江,另一路经幸福河汇入皖河入长江。湖域原与华阳河湖群相通,1956年华阳河堵坝后,才以合成圩东埂为分界线相隔。联圩前受华阳之江水倒灌,武昌湖流域面积1083.7平方公里。图四:太平军武昌湖水军习战与太平军将士图


    武昌湖有高士、赛口、漳湖、雷池、太慈、凉泉、长岭、鸦滩等八个乡镇环临其四周,是望江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大湖分为上下两个湖区。现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其间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三种鸟类,还有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鹤。图五:武昌湖荷花一

    武昌湖四周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品位较高,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影响越来越大。古遗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是一个待开发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图六:武昌湖荷花二

发表于 2017-8-4 12:40 103 只看该作者

道家八宝暗八仙法器石抱鼓——卒子走遍安庆

道家八宝暗八仙法器石抱鼓

——安庆石刻、石构件等系列

第13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有二个石门墩非常特别,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二个非常特别的石门墩。图一:八仙,通常是指明八仙

    石门墩又叫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等等。从等级上论说,文官用书箱形,武官用兽吻形,而王府门前门墩的狮子头特别大。图二:清朝石抱鼓

    门墩不但有它的实用价值,同时,门墩还可以美化门庭,这些美妙的石雕艺术映刻着历史与文化的意蕴,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的希冀。过去卒子曾介绍过一些,但今天介绍的抱鼓石非常特别。图三: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梅花与龙

    八仙石雕像是道教供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人,指的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的雕刻像。八仙传说起源于宋元时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方面。加上八仙所持的法宝--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均为民间常用之物,使八仙的形象丰富、性格各异。图四:清朝石抱鼓不知出自哪个大屋

  八仙过海故事,相传石雕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的谚语,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图五: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竹与凤

    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图六: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奎纹装饰

发表于 2017-8-7 10:34 104 只看该作者

驮尖(安庆最高峰)与仰天窝——卒子走遍安庆

驮尖(安庆最高峰)与仰天窝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有一座大别山第二大山峰,安庆地区最高峰,卒子多年前曾与岳西本土驴友问顶驮尖,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驮尖风景

    驮尖位于岳西县的西南角上,也是安庆地区最高山峰,海拔1751米。驮尖的西南侧以石峰为主,这里石林如海,劈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虽然这些石林都没高过驮尖之巅,但这些石峰坠得这座山体驮了起来。图一:大冈岭

    驮尖是大冈岭中的突出部分。从驮尖的中间有一向南延伸的笔矗的山脊,山脊两旁为两个山埫,形如“个”字,而两个埫又基本上在山脚下复合。每个山都有溪水流出,当地群众称螺蛳眼,上侧的山叫大螺蛳眼,外侧的山叫小螺蛳眼。图三:驴友游玩大冈岭

    驮尖一是怪石,星罗棋布,上下左右嵯峨林立,姿态奇艳,是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也有小的玲珑剔透,鬼斧神工。图四:驮尖的松树

    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巨晰石,在一排石壁上面,爬了一条形似巨晰的石块;兔子石,耸立的两根尖尖的石头宛如一对兔子耳朵。图五:驮尖石林

    还有象鼻石、海狮、海龟、龙卵等。有的又似各式人物,如叠起罗汉,七块巨石重叠;兵马俑,一排巨石一个个从左到右整齐排列着。有的像各种用具,如椅子石,那靠背特别高大;腰磨石,从下面仰望,似天柱,从驮尖处看像轿车,只有平行看才觉得是磨子。图六:驮尖风景

发表于 2017-8-8 12:25 105 只看该作者

紫来桥(衡臣捐银六千两)——卒子走遍安庆

紫来桥(衡臣捐银六千两)

——安庆古石桥系列

第13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文昌办事处,有一座建于清朝的古石桥,这座石桥在安庆地区较为出名,也是安庆地区现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桥面的长条麻石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安安庆市桐城市(安庆市下辖县级市)市区龙眠河上。桥呈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图二:龙眠河上的紫来桥

    紫来桥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的祖先。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图三:紫来桥保护碑

    紫来桥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砌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方条石铺砌,呈方形。桥的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垛分水墩不存。桥面中间有一道较深的古辙道痕迹,印证着老桥的古朴与沧桑。图四:紫来桥保护牌

    历史上紫来桥曾几度被毁。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的祖先。图五:紫来桥

发表于 2017-8-9 15:57 106 只看该作者

潘氏清朝家族墓——卒子走遍安庆

潘氏清朝家族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3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湾社居委,原属桐城县,后划入安庆市管辖,这里是大龙山与石塘湖的山水交界地带,也是大龙山的一个山湾,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有二座清朝早期与中期的潘氏家族墓。图一:潘亮逸墓规格

   这二座少潘氏家族墓分别是清朝雍正时期的潘君用夫妻墓与嘉庆时期的潘亮逸夫妻墓。这二座潘氏先祖选择安葬的地点皆是面山背山的山冲之间,此地在清朝时期又称潘家岭,现为大龙山森林公园。在公园重新维修过程中,去除杂树过程中重新显现出来。图二:杂墓丛中的潘君用墓

    潘君用与潘亮逸,是清朝安庆地区富甲一方的政商,与安徽巡抚等要员交往频繁。抑或是潘氏家族很早就有与官员结交的过往。图三:潘氏想像图

    潘君用(?—1732年)外乡人。潘君用自幼跟随父辈迁居安庆,生在动荡的元末清初,其家乡十载有七八年有河患,后随父辈迁居安庆,在安庆时期,能够与桐城知县等人交往,后又与安徽巡抚来往,力求古人微言大义,推崇安庆程芳朝。图四:雍正时期的潘君用墓碑

    潘君用与清朝安徽巡抚赵国麟相识。赵国麟,字仁圃,山东泰安人,清朝官员。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至福建布政使,调河南。雍正八年升任福建巡抚。后调安徽。这位安徽巡抚到任安庆后,广泛结交安庆各县乡绅、达人,这其中就有潘氏家族的潘君用。图五:潘君用墓碑及局部

    赵国麟于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福建布政使,调河南。擢福建巡抚,调安徽。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依部颁定额,刊印由单,申布政使覈发。赵国麟以安徽通省数百万由单由司覈发,恐误徵收,疏请停止。图六:潘君用墓碑

    时任内阁学士方苞(安庆桐城人)疏言:“常平仓谷原定每年存七粜三,南省地卑湿,应令因地制宜。”下督抚详覈。赵国麟疏言:“安徽所属州县滨江湖者,当改粜半存半,他州县仍循旧例。”并下部议行。图七:潘亮逸墓碑

     赵国麟调任安徽巡抚。至皖后,履亩清查,勘明田赋混淆之状。并主修《江南通志》,举行博学鸿词科预备试,求贤荐才。潘氏家族自此自荐,后又因不肯接受馈赠,贫困而终。图八:潘亮逸墓碑与所处位置

    潘亮逸,(生不详,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曾在京师谋事,其家族事迹不详。潘亮逸墓前有二根青石望柱,其中一根还雕刻有石狮,可见等级很高。图九:潘亮逸墓前望柱

    在潘亮逸在安庆经商时,时任安徽巡抚王汝璧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王汝璧(1741—1806)字镇之,号铜梁山人。四川铜梁安居乡(今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川乡试解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至安徽巡抚。图十:潘亮逸墓碑

    王汝璧,清朝大臣、著名诗人王恕的幼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入赘于浙江嘉兴的外舅父、刑部尚书、江南大儒钱陈群家,得到钱陈群、江南名士沈德潜的指导。钱陈群每览其文,叹曰:“老夫弱冠时未能如是”。图十一:潘亮逸墓就在安庆著名风景龙山晓黛不远处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川乡试解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员外郎。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升礼部郎中,八月,补吏部郎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授直隶顺德府知府,次年调保定知府。图十二:大龙山风景优美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承审建昌县盗匪马十等行劫钱铺一案,以汝璧于劫盗重索拖延时间较久,未亲自审问,命解任质讯,旋经革职,发往军台效力。不久皇上准其赎罪,降补同知。图十三:前往大龙山森林公园游玩的驴友不少

    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直隶宣化府同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调任正定府知府。九月,升大名道。嘉庆四年(1799年)二月,升山东按察使。十月,偕布政使全保,参奏德平县知县叶芳,浮收漕粮,酝成重案,请将知县革职,并自请处分。嘉庆五年(1800年)调江苏布政使,次年十二月,授安徽巡抚。嘉庆七年(1802年)湖广总督吴熊光等奏湖广需军米,请于安徽籴十万石,嘉庆帝以安徽方缺雨,令酌量。图十四:大龙山风景

    安庆大龙山森林公园半山腰位置的这二棺潘氏家族墓,外貌朴实无华,内在却大有文章。潘氏在随后的清朝历史中,也涌现出不少官员和商人,解放以后长期在安庆地方当任领导的潘忠尧就是潘氏家族后裔。图十五:潘氏想像图

(本篇完)

2017-08-09

发表于 2017-8-10 12:23 107 只看该作者

三河余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三河余氏宗祠

——安庆宗祠系列

第13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三河村,三河村有一块方面几平方公里的山湾叫余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宗祠。图一:远看余氏宗祠

    来榜古镇在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圆心位置,古时属于潜山县后北乡,西邻太湖县,北依古霍山,境内来榜河是皖河上游潜水河的源头。境内高山多而奇秀,河流曲而清幽。图二:中远距离看余氏宗祠

  来榜镇有着千年历史,《岳西县志》记载来榜有处“黄泥古墩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采集的样品有鬲、鼎、壶、碗、罐等,经专家用炭十四测定,为龙山、商、周三期文化,是区别于中原文化的大别山土著文化。四千多年了,天荒地老,磨洗愈新。图三:近看余氏宗

  来榜河的地名有个来历:传说河东鹊踏石的姑娘汪修竹与河西团包井的书生刘又生,自小有婚姻之约。后来刘又生赶考得中“榜眼”,而此时汪修竹因病而逝。书生回乡完婚,闻此噩耗,誓不再娶。后人为纪念这位多情有义的榜眼,遂将地名称为“来榜”。图四:余氏宗祠保护牌

  来榜镇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为四县枢纽重镇,来榜街是古镇的核心。从前,英山、太湖县的土布,霍山县的中药材,潜山县的花笺纸,岳西的茯苓、天麻,长江口岸的食盐,以及南来北往的货物均汇集于此,然后运往四面八方。小镇自古繁华,商贾云集。图五:余氏宗祠牌

   来榜三河村有余氏宗祠,所在地名羊角河余家宕。宗祠背倚青峰,层峦迭翠;堂前溪流环绕,紫峰如屏。祠前虎形山下安息着抗元英雄余四十。图六:余氏宗祠门厅

    宋末元初,余四十官居总辖,响应文天祥丞相号召,起兵抗元;南宋景炎二年与元宣武将军齐秉节战于黄州,因援绝立孤,被斩于阵,为宋室尽忠。余将军生有六子,为逃避元廷追杀,兄弟六人背负父骨,潜往大别山区,将父亲安葬在上清羊角河虎形山下。葬好父亲后,兄弟洒泪而别,六人以羊角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余真一居黄沙岭下朱屋庙;余真二居潜山县官庄。余真三居霍山黄梅河;余真四居潜山余家井;余真五居司空山下银河;余真六留居羊角河余家宕。所以安庆余姓根本地就在此。图七:余氏宗祠合兴堂

    余姓是黄帝的后代,余姓人口数全国排名第五十一位。潜山、岳西、太湖三县余氏属余四十后裔,而安庆本土元朝安庆守将余阙并不在此列,安庆守将余阙是外姓少数民族人士。图八:余氏宗祠正厅

    余姓得姓于秦,因此,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战国末年,余俊为韩相,徙居泗州。秦汉时,由余后裔一支迁居浙江;一支迁居陕州(河南三门峡陕县);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望族。史书称“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唐朝后,余氏逐渐形成了新安、下邳、吴兴,三大郡望。潜、岳、太余姓均是新安余姓的支系,是宁国公余寅戈的后裔。图九:余氏宗祠木雕

    潜岳地区(潜山与岳西)余姓多尊余四十为迁潜始祖。宋理宗时,余泳二十四世孙,饶州余伦之子余四十,在宋朝为官,职司捕盗。宋度宗时(元世祖忽必烈时),蒙古人占据中原,以元代宋。面对强敌,余四十表面归顺了元朝,元封其为带兵总辖,驻守湖北黄州。但是,蒙古人采取种族歧视政策,将汉人视为下等人,如果杀死一个汉人,只须赔上一头驴子。汉族人民无法生存,于是余四十为民而战,在黄州起兵反元。图十:余氏宗祠匾额“三合堂”

    据了解,《元史。齐秉节传》记载为:“ 齐秉节,字子度,滨州蒲台人。父圭,从严实攻归德、庐州,有功,授无棣县尹,摄征行千户,后兼总管,镇枣阳。……至元三年(1266年),告老,举秉节自代。……十四年(1277年),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时黄州复叛,令秉节往讨,斩余总辖于阵。……”图十一:余氏宗祠匾额“尚书华胄”为光绪年间清廷高官所送

    现有史籍可对余四十抗元被杀作旁证:七月(1276年),文天祥以同都督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月,文天祥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元兵入汀关。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二大将,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宋军获雩都、赣州胜利,又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众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转战至广州。湖北黄州属于江淮之间,余四十当于此时复叛抗元。图十二:余氏宗祠匾额“武溪源远”为光绪年间清廷高官所送

    有《余氏家史》“六股伯照公支下十三世公贵显”文称:“义公长子,字二怀,号三河,生万历庚戌年九月初四日……”万历庚戌年为1610年,距总辖余四十起兵抗元的宋景炎二年(1277年)相隔333年。按照人口繁衍平均26年一代计算,333年繁衍13代,十分合理。如以《元史》记载为依据,余四十也应当是宋末元初人。图十三:余氏宗祠香炉

    《余氏家史》称余四十为余总辖,其实与安庆守将余阙同属有气节人士,故称“余将军”,更是对他忠于宋朝的一种颂扬。余四十娶汪氏、金氏二位夫人,生有六子: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真六。余将军兵败后,为逃避元朝廷追杀,他的六个公子潜逃到距黄州不远的大别山区。图十四:余氏宗祠匾额“根本地”

    余氏后裔以余四十为迁潜始祖,以余真一兄弟为一世祖,各自纂修宗谱。清朝同治初年,真四、真五、真六三房,于余家宕始祖余四十坟茔相对的山麓修建总祠。同治甲戌年,三房起名为“三合堂”,并合修宗谱《余氏家史》。图十五:余氏宗祠先祖牌位

    余氏宗祠,又称三合堂,坐落在岳西县来榜镇三河村余宕,余氏宗祠被岳西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坐北朝南,祠堂大概于近期刚刚修缮过。祠堂的正大门分内外两道,挂在门楣正中的横匾上镶嵌着“余氏宗祠”四个黑底鎏金大字,两侧院墙上,马头墙檐角高翘,气势不凡。图十六:余氏宗祠一角

    走进宗祠大殿,这里是余氏后人专门用来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抬头望,大殿中堂正中,“三合堂”、“合兴堂”两块黑底金字横匾,高悬头顶。余氏宗祠始始建于明朝中晚期,清朝光绪年间重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始祖余四十,为抗元将军,后裔为避战乱来潜。图十七:余氏宗祠一侧

    进入厅堂,发现一块黑底黄字的匾额高挂堂中,这块牌匾名为“尚书华胄”为光绪年间清廷高官所送,另有一块匾额为“武溪源远”,也是宗祠建成光绪年间由清廷高官所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宗祠也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损坏。余氏族人同心协力数次维修,使宗祠得以重建。宗祠也曾办过学校,为当地培养人才作出过贡献。图十一:余氏宗祠匾额“尚书华胄”为光绪年间清廷高官所送

(本篇完)

2017-08-10

发表于 2017-8-11 09:37 108 只看该作者

语录墙——卒子走遍安庆

语录墙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孔城镇老街,有一幢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近现代建筑,上面书写着文革时期的语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孔城语录墙一侧

    文革遗址语录墙位于桐城市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74年,坐东朝西,八间门面一字排开。语录墙为砖混人字梁建筑,两坡屋面,粉墙大青瓦,门坡退后饰以图案,收缩式门外包铁皮。图二:孔城语录墙简介

    建成后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当时孔城人只有到这个地方才能“请”到领袖画像和像章回家张贴和佩戴。临街建筑墙上用红漆写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伟大的中国**万岁”等四幅标语口号。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是用水泥浇铸上的,保存价值高,历史意义深远。图三:孔城原供销社

    现位于孔城老街四甲13号的语录墙,位于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68年,为砖混人字梁大瓦面建筑,八间门面一字排开,长30米,宽8米。墙上用红漆写着“抓革命促生产”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四条宣传标语。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系水泥浇注的。文革时代旧迹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图四:孔城原供销社现在销售一些老街纪念品

发表于 2017-8-14 10:07 109 只看该作者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

——安庆道观寺庙系列

第13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有一山名白云山,山中有座海会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海会寺大门

  翻开中国禅宗的史册,白云山海会寺赫然见于其中,特别在各类禅宗灯录中,更是比比皆是。禅宗“五宗七派”至南宋,除临济宗和曹洞宗之外,几乎都衰落不传。临济宗分杨岐派和黄龙派,黄龙派也衰落了,杨岐派就代表临济宗。今天天下禅宗寺院,有“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基本属于这两宗。而白云山海会寺是临济宗的的重要祖庭,也是曹洞宗的中兴基地,其对两宗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禅宗寺院,如果按照禅宗法脉追根溯祖,可能都绕不开此山此寺。图二:海会寺牌坊

  海会寺开山于唐朝。小池镇的白云山属大别山余脉,虽无奇峰峭岭,却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地带,山峦虽低矮却不失奇秀,平地虽坎坷而不失坦荡。因山多白云笼罩,故得名白云山。其地形有“二龙戏月”、“十八罗汉打坐”、 “双狮双象把水口”之说。又由于靠近贯通南北的重要驿道,交通便利。故在唐代便为佛家所选。图三:海会寺保护牌

  清朝乾隆《太湖县志·杂志类》中,有“梅仙祖师”条,记载:“尝学道于白云山,笃戒行。夏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皆闻梅花香,经旬不绝,远近异之。有御史某路过,疑其事,命舁于邑。曰:‘复能香乎?’香更闻三日。乃命众即葬于梅树下,造石塔志之。后于旁建海会寺。”这位梅仙祖师生平不详,当是一位奇僧。从晚唐至五代,先后有曹洞宗、云门宗弟子住持海会寺,时称海会院,但这些弟子在灯录中仅记其名。杨岐大兴,海会寺真正名闻遐迩,始于北宋中叶白云守端禅师住持该寺期间。图四:海会寺佛塔

发表于 2017-8-15 08:43 110 只看该作者

妙山120年古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妙山一百二十年古枫香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妙山村,有一棵有着120年历史的古枫香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刘楼古枫香树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每当初冬来临时,在宜秀区罗岭镇的妙山村却有一株古枫香树红艳似火,给冬日里增添了不少温暖,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树下嬉戏、拍照。图二:刘楼古枫香树

    这株古枫香就长在妙山村一刘氏家族塘埂边,已经120多年树龄了。当地的老人说这与刘宰相有关。根据初步测量,该树胸径约七十公分,胸围近近一米,树高约十多米,主干上分出无数根粗壮的枝干,旁枝逸出,犹如一支支粗壮的手臂向四周平伸,延伸到水边。在安庆,像这样大而年代久远的枫香还是非常多的,也许正是因为多,所以受保护也就少了。图三:刘若宰传家规

    据了解,妙山村在菜子湖边,森林资源丰富,过去许多村民以采枫香脂为生,但村民们却从不在这株古枫香上采枫香,一直不曾去伤害它,因而它毫发无损,不少村民还将其当成了树神,每逢过节都会前来瞻仰祈福。现在,这株古枫香被列为“安庆古树名木”,挂牌标识保护起来。图四:刘若宰是安庆最为出名的状元

    妙山村有一个地方叫刘楼,刘楼与安庆历史上的一位状元有着。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数千言可立就。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戏作墨花也别有情趣,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他的行书轴和山水轴。图五:古枫香树枝叶茂盛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