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3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47886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17-9-30 15:18 141 只看该作者

白云面山碉堡——卒子走遍安庆

白云面山碉堡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面山碉堡。图一:洪铺镇白云村面山

    日本侵略军自1938年6月入侵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侵占怀宁长达七年零二个月。日军在怀宁土地上烧、杀、淫、掳,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二:洪铺镇白云村面山碉堡


    洪铺镇是一个老集镇,是通往怀宁三桥、温桥等乡镇通往安庆的交通要道。日军占据洪铺镇,大本营设在坝埂,在重要据点集中驻兵,在与国统区交界的高山要塞,用残暴的手段强征民夫,修筑工事,设立岗哨,先后在哨山等地筑有碉堡。图三:从面山碉堡可以俯视整个洪铺镇


    在修筑面山碉堡的过程中,日军残酷役使大批中国劳工,就地搜集材料,以山石、木材,构筑圆形工事,圈以竹钉、铁丝网,有交通壕、电话与外界沟通。每个工事称一“棚”,驻兵五至七人或几十人不等,企图以此牢固控制占领区,以达到其长久军事占领、资源掠夺和法西斯统治之目的。图四:白云村面山碉堡位置


    日军利用面山碉堡等为依托,四面还有哨山碉堡、以及之前卒子介绍的其它碉堡相互形成犄角之势,又相互为联系。四处侵略,嗜血成性,凶残之极,视中国人生命为草芥,随意滥捕滥杀,恣意放火,烧毁房屋。图五:左上图为其它地区发现的日军碉堡


    1938年6月,日军攻陷安庆,侵占高河埠及周边地区后迅速分兵驻守。期间,日军侵占怀宁各个重要交通要道,并在洪家铺的面山等周边四个山丘设立军营,建筑碉堡,驻军最多时达数百余人。图六: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以白云村面山为基础,日军还筑有碉堡,这里又称面山碉堡。1938年6月12日,日本侵占怀宁县城安庆。二天后,也就是6月14日,侵占高河埠及周边地区。又二天后,6月18日,攻占洪铺,怀宁成为半沦陷区。图七: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面山,一个不足二百米高程的小山丘,日军却格外看重,并在此山设立用民房砖瓦和山间碎石建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而成的防御工事。1939年5月,日军116师团再次入侵洪铺,并驻军洪铺,驻军为西甸部,三人。图八:日本占地摄影师拍摄的日军在华东地区真实照片


    日军在怀宁,实行最野蛮最凶残的政策,犯下了极为残暴的罪行。日军侵占怀宁一带,圈占大片土地,四周钉桩,拉起铁丝网,网上挂起洋铁瓶。周边民房被拆除,良田作为军用菜地。日军在占面山周边修建大批营房、碉堡、岗楼等工事,用枪杀、刀劈等残暴手段禁止中国人在周边土地上耕种,造成一边是大批农民无地可耕,另一边是大片土地荒芜。图九: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与卒子一同前往面山碉堡的是当地一位农民,他说,他的父亲曾经就为日军挑过粮食。当时,在怀宁一带,日军并不是主力,而主力却是上海的伪军。图十: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日本侵略军在怀宁洪铺镇的面山碉堡为近代军事据点,是侵华日军对我同胞实行烧、杀、淫、掳的魔窟,也是日寇所犯下的暴行的铁证。图十一: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侵华日军面山碉堡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面山。日军每到之处,即奸淫掳掠,控制沦陷区的食盐供应,强占山林、土地、房屋,摧残劳工,强迫大量劳工从事各种繁重劳役。在日军残暴统治下,怀宁沦陷区人民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生命财产随时可能被剥夺,农业凋敝、市场萧条,许多原本活跃的市面,成为无人区。图十二: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本篇完)

2017-09-30

发表于 2017-9-30 15:18 142 只看该作者

河南蒋氏支祠——卒子走遍安庆

河南蒋氏支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初看,有朋友会误认为今天卒子写的是河南省蒋氏支祠,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却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茅山乡河南村蒋氏支祠。图一:蒋氏支祠位于皖西南群山之间


    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图二:蒋氏支祠“龟锦纹”及石鼓



    蒋氏支祠六行堂坐落于五河镇(原茅山乡)小河南村,妙道山大峡谷出口处。该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占地四亩,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现旧址保存基本完好。图三:蒋氏支祠门额与保护牌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蒋姓在安庆地区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图四:蒋氏支祠戏楼与先祖牌位



    走进山环水绕的山间小镇五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六行堂外观上的别具一格尽收眼底。岳西的祠堂大多呈“回”字形结构,祠门与左右跨院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六行堂的祠门比左右跨院朝前多伸出一间,形成“凸”字形结构。这种独特的造型或许就寄予着蒋氏一族希望凸显于世的愿望。图五:蒋氏支祠戏楼



    1936年10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中共皖西特委书记何耀榜在茅山六行堂召开潜山、桐城、舒城、岳西、望江、霍山、罗田、黄麻、太湖、宿松等十县的县委和工会会议,宣布奉命成立中共皖鄂边特委,布置筹集粮款、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成立岳霍工委等六项任务。图六:蒋氏支祠大门


    河南村境内有县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九处,其中蒋氏支祠“六行堂”曾是红28军军政委高敬亭指挥鄂豫皖游击战争的指挥所,千年古树连理枫、银杏更是久负盛名的“绿色古董”。当卒子走进祠堂的大门。祠堂的大门已经破旧不堪,门上的铜环也锈迹斑斑,或许它们就是两百年沧桑的见证。推开门,那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嘎,吱嘎”声。图七:蒋氏支祠门额石雕


    蒋氏支祠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坐西南朝东北,房屋七十五间,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平面为一轴三进带左右跨院的四合院形式,整体建筑呈“凸”字形布局,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抬梁式屋架,三合土地面。图八:蒋氏支祠穹顶



    蒋氏支祠建筑华美精致,戏楼的顶部采取的是穹庐式藻井装修,上面绘有精美的花草图案。这是一般戏楼没有的独特造型。戏楼两边建有约十米长的看台,加上前庭和中厅,可以容纳近千人看戏。曾经的千人涌动的宏大场面,显露出蒋家当年的富贵荣华。图九:蒋氏支祠匾额



     蒋氏支祠六行堂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河镇小河南村,红二十八军在此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又称“小河南会议”,该祠亦名“小河南会议旧址”。蒋氏支祠六行堂,是安庆地区,乃至于皖西南地区非常优秀的古建筑之一。该建筑既了安庆地区红色旅游的珍贵资源,也是一处很有研究价值的乡土传统建筑。图十:蒋氏支祠木雕



    原茅山乡的蒋氏支祠气势恢宏,不同凡响,这座高大雄伟的祠堂屹立在皖西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之间,蒋氏支祠,又称六行堂,位于茅山乡河南村,至今近两百年。六行堂门框上雕刻的花纹很特别,这种被称为“龟锦纹”,象征着健康长存。图十一:蒋氏支祠局部


    蒋氏支祠六行堂除了是家族祭祀,共商族务的场所。厢房里摆着一抬小轿,这就是当年高敬亭受伤时乘坐的轿子。墙壁上红军的“请假制度”也依稀可辨。除了它们,我再也看不到那段红色记忆的痕迹。图十二:蒋氏支祠内部



(本篇完)

2017-09-29

发表于 2017-10-6 19:08 143 只看该作者

油炸红花寨——卒子走遍安庆

油炸红花寨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3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韭山乡油炸村的红花寨。图一:远望红花寨


    红花寨位于宿松县原韭山乡油炸村,现并入的五里乡。据资料记载,红花寨位于韭山乡油炸村,寨高256米。图二:铁塔之间就是红花寨



    红花寨有关资料并不多,据记载清朝末年衰败,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外有八国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滥杀无辜。清朝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安庆被曾国藩攻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所部败走太湖到宿松县,准备渡江去广德招兵,部下意见分歧,未成。转而经湖北英山到安徽肥西与淮南捻军会合抗清。八月初十在宿松县红鹤寨梅树沟杀了雳堂的道保、九月十六在英山麻布崖六担课杀了雳堂的道和、鼎堂今培妣江氏、命丧太平兵乱。饥荒苗疫天花,麻疹,伤寒、霍乱,自然干旱,水灾,血吸虫病,朝政盘剥。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出走未归的,殁葬失考的、绝后成片的,惨不忍睹,居然,能留下些许根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图三:铁塔之间就是红花寨



    红花寨,是卒子一直想探寻的山寨之一。不久前,与宿松小哥一起前往这座早已被遗忘的清军太平军战斗遗址了。我们一行从山脚的养猪场上山,半山全是一人高的茅草,荆棘丛生。图四:被荆棘划伤的手背



    红花寨是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从武昌挥师东下,从湖北省蕲州、黄梅挺进至宿松的一个重要山寨。太平军从湖北省蕲州方面,经芭茅街上小隘岭入宿松县境;又一路军从黄梅方面,兵分两路,一从界子岭出佛座岭,一从亭前驿出二郎河,最后会师宿松县城。太平军占领宿松后,乘胜前进,连破安庆、芜湖、太平等军事重镇,攻克合肥,清巡抚江忠源败死,从此宿松局势益趋稳定。图五:路线图


  太平军回师宿松,转战鄂东诸县,威慑整个皖西南。宿松知县刘东书、乡勇练总贺映黎抗击太平军,均战败身死。太平军石达开率胡以晃、罗大纲等部,从宿松江面袭击鄱阳湖清军座营。清军暗派训导周元度代理宿松县事,袭扰太平军。太平军驻守宿松,因大旱岁饥,斗米价值千钱,太平军节食缩饷,周济灾民,获救无数。图六:清军鲍超


    清兵将军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统率领各军,由黄梅乘虚而入,进驻宿松。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凉亭河西之团坡山,死伤各相当。再战于枫香驿之东门山,因清军驱使乡勇为内应,太平军败退太湖。太平军与清军相峙在太、宿边境。后来清军进窥石牌,围攻安庆。经三河大战,清军都兴阿、多隆阿、鲍超先后率败军退守宿松。图七:夜下红花寨


    太平军陈玉成亲率大军追击清军,直逼二郎河,连营数十里,与清军大战梅墩畈花凉亭。最后是清军胜,太平军退守太湖。清军檄调候补道蒋凝学臬司唐训方来驻宿松,堵击太平军西进。曾国藩统率清兵水陆全军进驻宿松县城。安庆失守后,宿松重新陷于清廷统治之下。图八:黑夜下的红花寨一片漆黑



    我们顺着当年清军太平军的路线,爬上这座并不算高的小山。带路的小哥说是路熟,在一片茅草地将原本右行山寨的路带反,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夜爬山寨经历。见过很多人爬山,但卒子此行与他们爬山是有一些区别的。下午五点一刻,我们仍然在一个山地的阳面,爬过一片片荆棘丛,此时连动物也不走的阳面山坡。爬山期间,我们随身携带水和食品都没有,可怕是居然没有带照明,手机电还没有多少。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已经消耗了绝大多数体力。秋天把田野染成了一片金黄,迎面而来的秋风是如此的轻,而我们却在一座荒芜的山间上下不能。图九:傍晚时分的山寨另一个山坡


    在卒子的带领下,我们在五点半翻超了一个不大的山坡,来到山寨的阴面一处山沟,我们从山沟垂直降下。这是一片土壤很松的山沟,因为在山的阴面,所以荆棘很少。秋天的天空最美。入夜格外静悄悄,此时天已经快速的变成了淡红色,卒子目测居山下大约还有二百米高程。图十:傍晚山间的野路就是这样



    太阳逐渐地落下,我们离天黑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一但太阳落山,留下了一片红霞,离天黑只有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我带着小哥,从大约二百米高程的山坡,垂直下山。又是一片可恶的茅草,茅草下,全是长年流水冲过的沟涧,天快速的变成漆黑一片,天上闪烁着数不胜数的星星,好像天上的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照亮黑夜,照亮了贪玩的孩子回家的路。图十一:入夜的山寨山坡



    在已经感觉即将天要变成漆黑的时候,卒子常年爬山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此时,我们协商了二套方案。在天完全黑的时候尽可能向山脚移动;另外如果不能移动就原地背靠背等到天亮下山。没有食物、没有水,在山沟里随时会遇到下山觅食的野生动物。卒子毅然拨开一人多高的茅草,就在绝望中,兴奋了!兴奋了!原来离我们不到几米的地方,有一座吴家坟冢,很快就赶到山脚。一次未遂的攀爬山寨的经历,与大家共享。红花寨,我会再次挑战你!图十二:入深的红花寨



(本篇完)

2017-10-06

发表于 2017-10-9 11:58 144 只看该作者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

——安庆古树与古宅系列

第13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与怀宁县、太湖县三县交界的村庄。图一:凤栖百年枫树

[size=0.83em]102-1.jpg (820.1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5 分钟前 上传





   凤栖村原名先锋村,是望江县与太湖县、怀宁县三县接壤的古村落,四面是山,交通闭塞,进山一条路、出路路一条,由于交通不便,人口流失严重,先锋村原属太湖县,现划入望江县鸦滩镇。这里土地近二千亩,人口却只有二千余人。图二:凤栖百年枫树与水塘


    凤栖村,意思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因村境内凤形山较多,素有凤凰栖息之传说。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西北的山区古村落,与怀宁、太湖三县交界,地处大别山余脉的香茗山北麓,也是望江县最边远的小村之一。卒子专程到访此处。图三:百年枫树


    先锋村,一直向香茗山深处有一个山冲叫陶冲,大概是最早居民以陶姓为主。明末清初,由安庆其它地方移民来的王姓渐渐占据了这个陶冲,先后建起了数座王氏堂轩和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座建于清初的王家老屋。图四:凤栖百年枫树树龄一百四、五十年


    王家老屋位于原先锋村陶冲最深处,走到这里仿佛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建于清朝初期,清朝咸丰年间,长毛(太平军)溃败逃走时,曾放火将王家老屋烧毁,所幸一进门楼没有烧尽,所以今天卒子给大家拍照的木门楼是清朝建筑,但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图五:航拍凤栖王家老屋


    鸦滩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西北部,距县城四十余公里。东与望江县高士镇接壤,东南临武昌湖,南与长岭镇交界,西邻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北与新仓镇接壤,东北与怀宁县雷埠乡相连。图六:凤栖王家老屋大门、上马石、旗杆夹


    今天卒子介绍的王家老屋在先锋村的陶冲境内,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三国时期,先祖们在此垦殖。清朝光绪初年增设码头镇,后成为码头乡,九十年代并入鸦滩镇。图七:王家老屋屋前的上马石


    卒子前往望江的西北这个陶冲的角落里,发现陶冲真是望江目前保留最完好的原始古村落,这里以三槐王氏姓氏为主,先后建起多座王氏堂轩和王氏宗祠。图八: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位于王家上湾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就清朝建筑,王氏在此繁衍了大约十六、七代人,数起来应该有三百来年。图九:王家老屋大门与上马石


   王家老屋位于一个叫王家上湾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叫王家大湾和王家下湾。王家老屋有别于安庆地区其它老屋的建筑风格,一进门楼为砖木结构,门楼外设有长条木椅。图十:王家老屋神堂供奉着木雕神像


    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老屋前后左右厢房有一百多间房屋,建筑格局古朴浑厚,沙石做基,青石为槛,灰瓦盖顶,飞檐过雨。路面或青石铺就或依山凿成,老屋处处是风霜的痕迹。图十一:王家老屋门楼木长椅


    王家老屋屋前有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有一棵一百四、五十年的枫香树。安庆多枫树,上百年的更是比比皆是。枫香树是上等木料,树质致密,树干笔直,自然香味,防虫,颜色红润。图十二: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神堂供了一尊木雕先祖像,在安庆地区极为少见,老屋还有小型的戏台,还残存有木质楼梯,过去的隼接真是了不起。图十三:王家老屋局部


    据了解,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氏,出了一位王之庆的安庆名人。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当然这里的王氏与陶冲的王氏并不是一支王氏。图十四:王家老屋局部


  王之庆幼年家贫,“躬耕养父母,读书尚奇节”,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尤其仰慕爱国大诗人屈原。著有诗文集多册,惜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记》。图十五: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在陶冲还有数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王氏堂轩,但唯一保留下来的王氏百年老屋,距今数百年,走进这深深宅院,厅堂的木柱一幅对联“门前月山相映千年树,户后金牛起舞贺新春”。王家老屋屋前这棵枫香树距今已经一百四、五十年。图十六: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老宅的主人的后裔现在渐渐离开这个交通鼻塞的村落。这栋老宅,穿斗式木架结构,高墙、深院、重门,典型的清末建筑风格。前后共三进房屋,后来翻新过的,墙壁经过粉刷,最后一进的木门槛与门窗,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图十七:王家老屋过道与神堂


  王氏老屋坚固美观,可见当年富贵气。门窗栏杆是精致雕花的木雕栏杆,老宅院保留着传统的门窗和斗拱、挑檐,建筑这栋老屋当年考究很久。图十八:王家老屋屋顶局部


  王氏大屋,总体呈四方形状,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于清朝初期,厚实的木质大门门把手,如今都泛着历史的陈旧感和沧桑感。图十九:王家老屋局部


  老屋的大门就是一个山包,不知道当年屋主人是怎样考虑在此建筑老屋的。老屋的大门口是一块块大青石板铺成,门口倚墙有两条光滑的长条旗杆夹,卒子猜想当年屋主人是武将出生。图二十: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走进大门,是宽阔亮敞的大明堂,大青石板铺就。穿过明堂就来到厅堂。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每个房间均开有木格南窗,房间采光好。下层房间地板高出地面十几厘米,防潮湿。房间之间又隔着弄堂,隐秘幽静。图二十一: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可想,当年王氏建造这座大屋,除了房屋外观牢固坚实大气,里面的各房各处也都舒适精细,历经百多年的风雨和战乱,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也属不易。如今来看,也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图二十二: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王家老屋前的旗杆夹石,位于王家上湾王家老屋屋前的一对旗杆石,亦称夹板石。高约一米多,宽约四十公分,由青石体一式两块组成。图二十三:航拍王家老屋拼图


    旗杆夹石偏上端各方孔两眼,为立杆升旗之用。此石镌立时间较长,已纹理斑驳,遍体鳞伤,标识全无。下面有圆孔。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对旗杆夹石在咸丰年间湘军李续宾部为攻取太湖咽喉新仓镇前,曾到这里。后来再了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王家老屋对面的一个山包上立山寨,以后卒子再次单独介绍此寨。图二十四:王家老屋已经倒塌的厢房


   村里一个村民向卒子介绍,老屋前还有一对上马石,王氏老屋曾是村中的富户,门前的上马石就有二个。这是没有经过雕刻的上马石,显得比较质朴。图二十五:王家老屋二侧的厢房


(本篇完)

2017-10-09

发表于 2017-10-9 11:58 145 只看该作者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

——安庆古树与古宅系列

第13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与怀宁县、太湖县三县交界的村庄。图一:凤栖百年枫树


   凤栖村原名先锋村,是望江县与太湖县、怀宁县三县接壤的古村落,四面是山,交通闭塞,进山一条路、出路路一条,由于交通不便,人口流失严重,先锋村原属太湖县,现划入望江县鸦滩镇。这里土地近二千亩,人口却只有二千余人。图二:凤栖百年枫树与水塘


    凤栖村,意思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因村境内凤形山较多,素有凤凰栖息之传说。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西北的山区古村落,与怀宁、太湖三县交界,地处大别山余脉的香茗山北麓,也是望江县最边远的小村之一。卒子专程到访此处。图三:百年枫树


    先锋村,一直向香茗山深处有一个山冲叫陶冲,大概是最早居民以陶姓为主。明末清初,由安庆其它地方移民来的王姓渐渐占据了这个陶冲,先后建起了数座王氏堂轩和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座建于清初的王家老屋。图四:凤栖百年枫树树龄一百四、五十年


    王家老屋位于原先锋村陶冲最深处,走到这里仿佛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建于清朝初期,清朝咸丰年间,长毛(太平军)溃败逃走时,曾放火将王家老屋烧毁,所幸一进门楼没有烧尽,所以今天卒子给大家拍照的木门楼是清朝建筑,但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图五:航拍凤栖王家老屋


    鸦滩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西北部,距县城四十余公里。东与望江县高士镇接壤,东南临武昌湖,南与长岭镇交界,西邻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北与新仓镇接壤,东北与怀宁县雷埠乡相连。图六:凤栖王家老屋大门、上马石、旗杆夹


    今天卒子介绍的王家老屋在先锋村的陶冲境内,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三国时期,先祖们在此垦殖。清朝光绪初年增设码头镇,后成为码头乡,九十年代并入鸦滩镇。图七:王家老屋屋前的上马石


    卒子前往望江的西北这个陶冲的角落里,发现陶冲真是望江目前保留最完好的原始古村落,这里以三槐王氏姓氏为主,先后建起多座王氏堂轩和王氏宗祠。图八: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位于王家上湾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就清朝建筑,王氏在此繁衍了大约十六、七代人,数起来应该有三百来年。图九:王家老屋大门与上马石


   王家老屋位于一个叫王家上湾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叫王家大湾和王家下湾。王家老屋有别于安庆地区其它老屋的建筑风格,一进门楼为砖木结构,门楼外设有长条木椅。图十:王家老屋神堂供奉着木雕神像


    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老屋前后左右厢房有一百多间房屋,建筑格局古朴浑厚,沙石做基,青石为槛,灰瓦盖顶,飞檐过雨。路面或青石铺就或依山凿成,老屋处处是风霜的痕迹。图十一:王家老屋门楼木长椅


    王家老屋屋前有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有一棵一百四、五十年的枫香树。安庆多枫树,上百年的更是比比皆是。枫香树是上等木料,树质致密,树干笔直,自然香味,防虫,颜色红润。图十二: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神堂供了一尊木雕先祖像,在安庆地区极为少见,老屋还有小型的戏台,还残存有木质楼梯,过去的隼接真是了不起。图十三:王家老屋局部


    据了解,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氏,出了一位王之庆的安庆名人。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当然这里的王氏与陶冲的王氏并不是一支王氏。图十四:王家老屋局部


  王之庆幼年家贫,“躬耕养父母,读书尚奇节”,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尤其仰慕爱国大诗人屈原。著有诗文集多册,惜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记》。图十五: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在陶冲还有数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王氏堂轩,但唯一保留下来的王氏百年老屋,距今数百年,走进这深深宅院,厅堂的木柱一幅对联“门前月山相映千年树,户后金牛起舞贺新春”。王家老屋屋前这棵枫香树距今已经一百四、五十年。图十六: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老宅的主人的后裔现在渐渐离开这个交通鼻塞的村落。这栋老宅,穿斗式木架结构,高墙、深院、重门,典型的清末建筑风格。前后共三进房屋,后来翻新过的,墙壁经过粉刷,最后一进的木门槛与门窗,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图十七:王家老屋过道与神堂


  王氏老屋坚固美观,可见当年富贵气。门窗栏杆是精致雕花的木雕栏杆,老宅院保留着传统的门窗和斗拱、挑檐,建筑这栋老屋当年考究很久。图十八:王家老屋屋顶局部


  王氏大屋,总体呈四方形状,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于清朝初期,厚实的木质大门门把手,如今都泛着历史的陈旧感和沧桑感。图十九:王家老屋局部


  老屋的大门就是一个山包,不知道当年屋主人是怎样考虑在此建筑老屋的。老屋的大门口是一块块大青石板铺成,门口倚墙有两条光滑的长条旗杆夹,卒子猜想当年屋主人是武将出生。图二十: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走进大门,是宽阔亮敞的大明堂,大青石板铺就。穿过明堂就来到厅堂。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每个房间均开有木格南窗,房间采光好。下层房间地板高出地面十几厘米,防潮湿。房间之间又隔着弄堂,隐秘幽静。图二十一: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可想,当年王氏建造这座大屋,除了房屋外观牢固坚实大气,里面的各房各处也都舒适精细,历经百多年的风雨和战乱,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也属不易。如今来看,也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图二十二: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王家老屋前的旗杆夹石,位于王家上湾王家老屋屋前的一对旗杆石,亦称夹板石。高约一米多,宽约四十公分,由青石体一式两块组成。图二十三:航拍王家老屋拼图


    旗杆夹石偏上端各方孔两眼,为立杆升旗之用。此石镌立时间较长,已纹理斑驳,遍体鳞伤,标识全无。下面有圆孔。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对旗杆夹石在咸丰年间湘军李续宾部为攻取太湖咽喉新仓镇前,曾到这里。后来再了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王家老屋对面的一个山包上立山寨,以后卒子再次单独介绍此寨。图二十四:王家老屋已经倒塌的厢房


   村里一个村民向卒子介绍,老屋前还有一对上马石,王氏老屋曾是村中的富户,门前的上马石就有二个。这是没有经过雕刻的上马石,显得比较质朴。图二十五:王家老屋二侧的厢房


(本篇完)

2017-10-09

发表于 2017-10-10 10:22 146 只看该作者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卒子走遍安庆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第13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的公主山与公主亭。图一: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村标“西美”


    西美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部,东面是头陀镇头陀村,南面与头陀镇虎形村接壤,西面与黄尾镇接壤,北面与头陀镇石盆村和梓树村相连。图二:西妹湖与王西妹传说



    现在的西美村由原“西美”、“松山”二个小村合并而成。距岳西县城关约五十公里,西美村坐落在秀丽的松山脚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图三:西美公主雕像与壁画演绎传说


    西美村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松山寨是村内第一高峰,境内山峦起伏,千峰竞秀,景色迷人。山上有很多天然石洞,形成特色,是旅游者观光探幽的理想境地。图四:王莽简介


    在西美村的公主山上有这样的一座公主亭,公主亭下有座西美公主石雕像。在西美村,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西汉末期王莽篡位,王莽追刘秀到了安庆地区的岳西县头陀镇的西美村附近的石关乡黄羊村。图五:西美亭


    王莽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惟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百姓所称赞、声名远播。此后王莽入朝为官,平步青云。汉哀帝去世之后,王太后诏令王莽回京任大司马,以后王莽可以说是权倾一时,真正掌握着汉室的皇权。汉平帝死后,王莽拥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到了公元八年的时候,王莽取代了汉室成为建立了始建国。图六:西美公主石雕像



    民间关于王莽的传说非常的多,大多是王莽和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其中大多也都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历史的依据。今天卒子介绍的西美村公主山也大概如此。图七:西美亭局部



    相传王莽派自己的堂妹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美村官道旁,开了一间茶水店,为南来北往的官商提供茶水,并打听有用的信息。图八:西美公主传说一



    王莽率兵来到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黄羊村,白天开垦耕地,晚上偷偷练兵。等待机会东山再起,练兵的营房此后被称黄羊殿。图九:西美公主传说二



    王莽堂妹人称西湖妹,她所开的茶水店又称“西妹店”。王莽堂妹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当地人称“王西美”。后来王莽做了十多年皇帝,西湖妹又被称为西美公主,西美村就是这样而来。图十:西美亭与公主山



    王莽堂妹渐渐融入头陀山水间,她常常在河溪里洗漱、浣纱、梳妆相映,当地人将这条小溪称为西妹湖,她所开的茶水店就在公主山上,为了纪念西美公主,如今的西美村在公主山建造了西美亭,在西美亭下建造了西美公主石雕像。图十一:西美公主传说

[size=0.83em]DSC_9405.jpg (586.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10


    欢迎您继续支持《卒子走遍安庆》。卒子通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努力,现已走遍安庆地区184个乡镇,1475个村居。将不断完善和改进长篇游记“卒子游记”,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更多安庆人了解安庆,让更多外乡人了解安庆。宣传安庆、走遍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即将推出“安庆名人墓”明朝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孙将军墓欢迎继续阅读长篇游记“卒子游记”

发表于 2017-10-11 16:52 147 只看该作者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卒子走遍安庆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腹地百岭村的“双忠”墓,即孙临与杨文骢合葬墓。图一:百岭一处洼地背面俗称枫树岭


   龙眠“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的确非常难觅,在一个山沟的坡上间,卒子见到抗清的名将孙临与杨文骢两位将军墓。墓穴在高大的枫树林间,非常难以辨认。墓已被盗,墓穴朝向洼陷,墓碑倾斜。查阅资料得知:杨文骢,明朝将军,(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鼎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图二:“双忠墓”是指反清将军孙临与杨文骢的合葬墓


    杨文骢,字龙友,官职“少司马中丞”,是明朝兵部侍郎的别称。明朝人喜欢用古称指代官名,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本兵”、“元枢”等,少司马就是兵部侍郎。据《明史·职官志》载: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孙临,字克咸、武公,官职兵部职方司主政,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掌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图三:“双忠墓”想像二位壮士画像图




  孙临,明朝将军,(1611-1646),字克咸,改字武公,兵部侍郎孙晋之弟。明末武官。安徽安庆桐城人,诗人,方以智妹夫。明朝崇祯初年,与方以智、方文、钱秉镫、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能文善武,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妾葛嫩娘一同牺牲。孙临少时丧父,从其兄研读书史。讲求治乱御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呼应。自号“武公”、“飞将军”。孙临岳父方孔熠巡抚湖广,遭谗下狱;兄孙晋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清朝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军破南京攻福建。杨文骢军守浙闽间的仙霞关,孙临随至浦城(仙霞关南翼)。清兵一到,孙临自知仙霞关不保拔簪与妻方氏决别曰:“吾义不令杨公独死,汝自为计,归报太夫人矣。”遂策马出营,清兵阻问,他大声回说:“我监军副使孙某也!”广遂被清军俘虏,葛嫩亦被俘。清兵主将见葛嫩姿色美妍,企图侮辱,葛嫩咬碎舌头,含血吐向清兵主将,主将怒不可遏,手刃葛嫩。孙临目睹葛嫩壮烈死去,仰天大笑说:“孙临今日登仙矣!”与杨文骢全家同日殉难于浦城。其妻方氏随一老婢藏匿荒草间。得免一死,二年后归里。图四:“双忠墓”墓碑斜倒、下有三级拜台


  孙临与杨文骢同死,横尸路旁,邻近百姓将其就地合葬。并在冢边一大树上写明官爵、姓氏。数年后,其侄孙韦至浦城,依树求尸,但无法辨别孙临和杨文骢尸骨,遂并裹两具骨骸归桐城,台葬于北乡枫香岭(今龙头乡百岭村),人称“双忠墓”,这就是“双忠墓”的由来。图五:明朝将士画像图


     孙临外号“飞将军”。史料中称“其慷慨赴死而不悔者,唯孙武公也。”称其为抗清的斗士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临(1611-1646),字克咸,更字武公,安徽桐城人,方以智妹夫。明崇祯初年与方以智、钱田间、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孙临能文善武,清兵进入江南后,他奋勇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孙临出身诗书世家,因排行老三常自称为孙三。他少时丧父,从小随伯父研读历史。史料记载幼年时孙临聪慧过人,“于书、传略一涉猎,即解大意。娓娓而谈,或措之笔墨,皆成文章,尤工词赋。”所作《白云歌》云:“泰山云起度江湄,野色断烟心独悲。悲风阵阵江波阔,沙棠舟上冷黄葛。葛衣忽感浦花秋,壮年梦泣生白头。瘦马随军秣陵草,青丝不系红粉楼。楼中泪渍相思枕,长帆东北江中影。送君不尽白云歌,团团寒镜升西岭。从中可略见孙临的诗文功底。图六:“双忠墓”分别刻有康熙与雍正字号


    孙临为人豪爽,善言谈,喜结交,通晓声律,擅长吹箫奏曲,于是奇才剑客竞相拜访,时人称其有信陵、平原之风。他生前结交了许多文人豪士,如交钱田间、周农父、左硕人、方涂山、吴应箕等,与复社、永社诸君子相互往来。孙临死后在他生前结交的诸位君子中,许多以身殉国,生者则坚隐不出,显示出了很高的民族气节。孙临生逢国变之际。他的老家安庆桐城兵荒马乱,面对乱世,孙临毅然弃家不顾,奔走吴越,与松江府夏瑗公、陈大樽等结几社复社,讲求御乱制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互呼应。图七:明朝安庆地区是战斗的主战场


    当时孙临的岳父方孔熠任湖广巡抚,由于遭谗而下狱,其兄孙晋正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明朝溃不成军。孙晋致函告诫孙临,此时且不可妄谈国事、兵事。面对多事之秋,奸臣当道,孙临略有收敛。此时的江南,许多士大夫天天醉生梦死,一派消极颓废之象。孙临胸怀大志,但恨报国无门,加上其天性风流俊爽,于是终日流连歌台舞榭,盘桓于歌舞声色之中,而不复言国事。当大雪之时,他便邀请诸名士,人人身着戎服,骑骏马,带着歌伎游览于金陵钟山之间。歌伎们身穿红襦,胯围紫貂,抱着琵琶坐在马上。游至梅花之前众人下马,用红地毯铺地,其间置酒席。孙临与诸名士围坐在地毯四周,举起酒杯,让歌伎边弹琵琶,唱塞上曲,边饮酒作诗,“尽醉极欢而归”,以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孙临不仅整日悲歌痛饮,而且玩世不恭。当时的名士侯朝宗诗文名满天下,但此人平时爱说大话。孙临看不惯,常有奚落之意。朝宗纳金陵名妓李香君时,来了许多人在其豪宅捧场喧闹,待曲终人散之后,孙临等来了机会。他与内兄方以智,将脸涂成赤红色,带上假胡须,身着一身黑色短衣,手持利剑,跃墙破窗而入。此时朝宗正准备就寝,孙临将剑掷于案上大声喝叱。朝宗不知是熟人,大惊失色,吓得跪在榻上求饶。孙、方二人见此大笑而出。此事为世人传为笑谈,也正因为孙临如此放荡不羁,因而没有受到党祸的牵连。方以智评价孙临,称其才气过人,然而却溺志于此,担心其“终不能有所作为”。孙临听说后 “亦一笑而已”。图八:“双忠墓”墓碑


    孙临每天依然坚持晨起习武,练剑骑射。出行时则一身短衣,背剑挎弓,一副边塞健儿装,驰骋于山野之间,并自称为“飞将军”。当时有一位叫蔡生,听说孙临双臂有千斤之力,慕其神勇,特前来拜访。孙临从壁上取下弓箭,先请蔡生拉弓。蔡生用尽其力,仍未拉动。孙临从蔡生手中将弓接过,举在胸前略一用力便将弓张满,并数次开合。天黑时,令人点上香火当作箭靶,孙临取出弓箭,连发数箭,箭箭命中。蔡生大惊,高呼“神武公”。图九:“双忠墓”仅存的二位壮士画像图


    清朝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后清兵入关,农民军被迫退出北京城,中原大乱。江南士大夫及豪门贵族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以复故土、光祖业相号召,抵抗南下的清军。孙临益痛国难,1644年,清兵攻破扬州。孙临之友杨文骢以兵备副使的身份率兵进驻金山寺,扼守长江,后被提拔擢为常州巡抚,兼沿海督军。当时的唐王朱聿键已入闽中,下诏招纳人才,抵抗清军,时为浙闽总督的杨文骢特向唐王举荐孙临,称孙临为奇侠,善于带兵打仗。唐王下诏,任孙临为监军副使。孙临终于得到了报国的机会,立即准备起程赴闽。当时南昌、杭州已相继失守。孙临率部退至震泽。唐王督师大学士黄道周,率兵攻打徽州。黄道周兵败死于徽州,江西、浙东重新陷入清兵之手。此时鲁王朱以海从海上遁入闽中,孙临趁清兵主力仍未入闽,率兵攻打衢州,未能攻下。年内与杨文骢招募义士,在浙西南龙泉山中操戈训练,并再次攻打衢州,仍未攻下,乃率部扼守仙霞关,策应建宁保闽(福建)。此时十万清兵已入闽,孙临率兵三千驻于关外,杨文骢守在关内。图十:“双忠墓”原有石望柱,现不存


    孙临征战时其妾嫩娘随军而行。一日,舟过太湖,孙临因事登岸,嘱军士护葛嫩娘于舟中,不料清兵突至,军士格斗战死。一清军见葛嫩娘貌美,欲逞兽欲,挥刀上前迫使就范。葛嫩娘怒不可遏,以牙咬碎舌头,满嘴鲜血喷向清军官。清军仍无耻步步紧逼,葛嫩娘知难幸免,怒目而吟“愿做吴江一段波”遂扑向湖中,赴水殉难。孙临闻讯率部赶来,击退清兵,网得葛嫩娘尸体,见其臂肩伤痕累累,衣裙紧缝密纫。这是她早已有所防范而采取的措施,以护贞节。葛嫩娘之死向时人展现了她的民族大义,为世人所敬仰。图十一:“双忠墓”碎石拜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家阳翰笙曾将葛嫩娘事迹搬上舞台。1995年9月出版的新编《桐城县志》的“孙临传”中也记述了葛嫩娘的壮举,赞扬了她崇高的民族气节。葛嫩娘壮烈殉难后,孙临忍住巨大的悲痛,与清军展开血战。杨文骢兵败,退至浦城时被清兵捕获。孙临闻听杨文骢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当即拔簪交给夫人方氏说:“背君弃友,吾不能为”,救不了杨公吾必死矣,你持此簪告知太夫人,“儿死得其所矣!”遂率三千人马杀入关中。战败后,面对清军立地大呼,“我乃监军副使孙武公也”,遂被清军抓获。清军将杨文骢、孙临押至建阳,见二人神勇,劝二人投降。二人破口大骂,威武不屈,均被清军杀害。孙临临刑前对天狂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杨文骢一家三十六口亦同时遇难。图十二:“双忠墓”二位壮士官职与姓氏


     《明史》将杨文骢、孙临等人共入“列传”。中载:“(1646年)衢州告急。诚意侯刘孔昭亦驻处州,王令文骢与共援衢。七月大清兵至,文骢不能御,退至浦城,为追骑所获,与监纪孙临俱不降被戮。”文后赞曰:“废兴之故,岂非天道哉。金声等以乌合之师,张皇奋呼,欲挽明祚于已废之后,心离势涣,败不旋踵,何尺寸之能补。然卒能致命遂志,视死如归,事虽无成,亦存其志而已矣!”《明史》对其评价是持肯定态度的。孙临死时年仅36岁。据史料记载:孙临与杨文骢死时尸体横在道旁,附近居住的百姓钦佩二人的作为气节,合力将二人埋于坎瘗大树之下,并刮下树皮将其二人的官爵姓氏写在上面,以为祭拜。孙临的家人得知后,其兄入闽,间关走建阳水东三百里,在士人所表的大树下,“发之求得遗体。尸已毁,两体败,两人骨不可复辨。因并焚于东峰僧舍,分裹置衾枕中复归。以戊子(1648年)冬抵载冲庄,同棺分殓。逾六年甲午(1654年),合葬桐城县东三十里之枫香岭,复为祠三楹,奉两木主。过者必吊,呼为‘双忠墓’”。图十三:“双忠墓”


     孙临的大哥孙晋官至兵部侍郎,当是时也督师北疆,与清军抗衡。孙临父亲早死,是随着哥哥长大的。家中有这样的战争环境,难怪他“喜谈兵,骑射击刺之事无不习也。”崇祯十二年,清兵攻入济南,方以智的姑父张秉文战死沙场,姑姑方孟式投大明湖而死;第二年,方孔炤因战事失利被逮下狱。这些事,无不刺激着孙临的神经,他“常衣短衣,骑生马,左右胡服插弓矢,人莫知其儒者也。”看来他是要投笔从戎了。为此他还改了字号。他本字“克咸”,改字“武公”,自号“飞将军”。图十四:“双忠墓”四方位


     孙临、杨文骢等人横尸沙场,清军一场杀戮之后。当地居民感佩孙、杨节气,将二人尸体埋在一棵大树下,刮下一块树皮,将二人姓名、官职刻在树上。两年后,孙临的侄儿孙韦到福建寻找叔父尸骨,人们将其领到树下,挖开泥土,两具尸体已经腐作白骨,无法辨认,而杨文骢一家主仆三十六口,皆被清军杀害,已经无后。孙韦便将两具白骨一同背回桐城。又若干年后,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年),二人尸骨被合葬于桐城北乡枫香岭。人们尊崇二公,称为“双忠墓”。传说墓葬之后,寒冬腊月里,忽如一夜春风来,枫香岭上鲜花开遍,因此,当地山民又叫此地为“鲜花地”。人们对英雄的爱敬和对气节的尊崇。即是敌人,这种尊崇也是心下暗折的。乾隆年间,对抗死不屈的官员加以旌表,飞将军孙临赐谥“节愍”,祀昭忠祠。孙临、孙克咸、孙武公、飞将军,又称“节愍公”。图十五:“双忠墓”是安庆一处人文历史厚重的研究地


(本篇完)

2017-10-11

发表于 2017-10-12 14:50 148 只看该作者

宣店溪坡尖——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溪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溪坡尖风景点。图一:遥望大龙山三县尖


    杨桥镇宣店村位于大龙山日照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图二:大龙山风景


    溪坡尖风景点,实际是一处巨石山岭,一块巨石风化成二至多块巨石,中间裂开。是宣店古移民的精神图腾。图三:宣店背山山顶处巨石


    在漫长的时光里,宣店村是经往大龙山古道上重要的村落,为此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写下了惊艳时光的传奇故事。图四:巨石从中开裂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暖阳里,卒子来到宣店村,在如画的美景中,探寻大龙山古道的踪影,一起去回望悠悠的背夫岁月。图五:巨石优美


    幽幽大龙山古道,在深谷的险峻曾是背夫的难关,大龙山古道位于一个山坡顶部,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段风景留在山间,那就是宣店溪坡尖。图六:溪坡尖巨石


    一条长长的麻石板路在脚下伸展开来。古老的大龙山古道见证了数百年来的繁荣与辉煌……溪坡尖最独特的就是那山顶的巨石,和那条明初修筑的古驿道,大龙山古道。图七:溪坡尖巨石远望大龙山三县尖


    爬上村头背后的山坡,一块标有“溪坡尖”的三个字,似是向人们提示着踏入此界便到了风景优美地。站在溪坡尖上能够看到整个杨桥镇和宣店村。图八:溪坡尖巨石风景


     宣店村的溪坡尖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宣姓是安庆最为原始的姓氏。宣店人当年背夫们背着山货经过大龙山到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等等都是必经之路。图九:溪坡尖巨石


    大龙山古道上还有上楼堂、中楼堂和下楼堂等传统民居,当时村户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为种植、农耕为主,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村落群——宣店古村。图十:溪坡尖


    溪坡尖,位于宣店村背后的高山上,海拔约三百余米的山顶上,僻静而古老。当年的大龙山古道或许就是从这里上山,也成为往来背夫歇脚的驿站。图十一:溪坡尖巨石


    宣店村青山碧水、民风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山间村落和修养的好去处。一条土石路昭示着它走过的漫长时光。清风掠过枝头,松涛阵阵,美景如画。图十二:溪坡尖巨石间的野生植物


    沿着土石路前行,走进这清幽无限的山野中,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前。望过山间传统民居,再透过山顶上优美的风景,望着蜿蜒的古道,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叹为观止。图十三:溪坡尖风景


    融融的阳光下,往事如烟,绵延不绝于崇山峻岭和断壁悬崖之中的大龙山,讲述着曾经艰辛的安庆故事。如果说大龙山好地方,溪坡尖就是浏览大龙山的好去处。图十四:溪坡尖


(本篇完)

2017-10-12

发表于 2017-10-13 12:57 149 只看该作者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卒子走遍安庆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记系列

第13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通真村岗竹岗的通真观和一块《奉旨禁革檀越碑》。图一:站在通真观能遥望岳西县天堂镇


    通真观,相传始建于天堂乡老观冲,后迁建于莲云乡道观山,现建于岳西县城西十公里的莲云村朱屋通观村。道观座西北朝东东南,两旁青松翠竹,风景秀丽。图二:通真观


    通真观前视野开阔,能够一目望尽岳西县天堂镇,风景尽收眼底。原道观七道案山,一层高于一层,色彩一道淡于一道,那远处的“南山一柱”天柱山一览无余。图三:通真观大门


    通真观最早建于元朝末年(1340年),通真观是三次易地才到朱屋通观村。现通真观三重大殿,四十余间,建筑面积七百平方米。图四:通真观道士墓


    通真观现有神象七尊,大门前有一对华表、二个石香炉,据查,此石香炉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大殿里面有二段用五级石阶及两旁的石柱郭坊连接三进大殿,也应该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所刻。该观是安庆地区道教重要场所。图五:通真观道士墓碑


    莲云乡莲塘村岗竹岭,通真观位于海拔1570米处,卒子骑摩托车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到此,到时已经傍晚时分。据卒子在道观前后左右观察,有一块碑记,可以揭开通真观的身世。图六:通真观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观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载:“……通真观现有田种十八石五斗,载亩五十八亩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户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准擅自售卖……”。道光七年(1827年),有观房四十间,一进三幢,分前厅后殿,前厅置钟鼓、关帝像,后殿置太上老君、华佗塑像,左右神龛镌有二龙戏珠图案。土地改革中,观宇分给八户农民,神像摧毁无存。现仅存残匾一块,禁碑一座。图七:通真观太上老君像


    2010年5月17日,安徽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涡阳鄙人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到岳西县莲云乡通真观考察道教文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范蔚新等陪同考察。李福道长认为,岳西县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司空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通真观是安徽省重要的道教古迹,岳西县道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为岳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图八:通真观大门与禁碑


    通真观后有普济庵,庵内现保存古物有:清禁碑一块,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石磨一只,碓臼一个,还有完好的清朝双面刻字签板十块(合计记九十九签)。图九:通真观禁碑


    普济庵内清乾隆禁碑“奉旨禁革檀越碑”保存完好,碑记:“钦授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大功十次,见等事案,奉阁宪牌准,礼部司仪制司,案呈礼科,抄出浙江学政钱,條奉:各属境内寺庙,所有一切田地山场,无论有凭无凭、年远年近,所有檀越概行革除,勒石寺门,永远遵守。图十:通真观禁碑局部


    语查士民捐助,皆归于寺内,本属乐施,何得竟起檀越名色,侵年伯占,滋生事端,地方官如遇此等讼案,即应随时断结,以息纷争。应如该学政所请,通行宜省出示晓谕,将檀越一概革除,不许借有私处争夺讳告,其士民施舍之田产、建修之寺庙,但许僧道经营,亦不许檀越自买卖,如有犯案到官者,该地方官随时酌辨,按例惩处,仍行勒石示禁可也,等因其题,奉旨依议,钦此。图十一:通真观禁碑局部


     钦遵咨院行司檄府转行到县,奉此,当经查明各寺院现在田产项亩坵瑕等,当差里甲造册申送在案,合行勒石示禁,为此,仰普济庵僧俗等知,悉拟册造,现存田种一石二斗五升,载亩四亩二分,□□里□甲□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许擅自售卖,倘有违反,不遵示禁,按例治罪,各宜凭遵,须至碑者。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普济庵僧深远立”,当时的普济庵,由此可见一斑。图十二:通真观禁碑局部


    此禁碑为安庆地区一块十分难得一见的圣物。图十三:通真观石阶


(本篇完)

2017-10-13

发表于 2017-10-14 10:03 150 只看该作者

月龙殷氏祖堂——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殷氏祖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原刘羊乡月龙村的殷氏祖堂。图一:太湖县原刘羊乡


    太湖县刘羊乡位于太湖县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距县城约十几千米。刘羊乡现已划入晋熙镇和小池镇,都是历史古镇,刘羊乡与小池镇境内有三国的部分遗址。刘羊乡与太湖县晋熙镇有约十二三公里,又与小池镇驿站约几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代科举中英才辈出,风景优美。图二:刘羊乡殷氏祖堂门头


     刘羊乡东邻潜山,南连新仓,西接晋熙,北毗寺前。素有太湖东大门之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刘羊乡的殷冲、李冲、月龙、李岭、枫铺五村更是山区延伸到平原的重要村落。刘羊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曾在太湖周边的小池与刘羊乡等地安营扎寨,与湘军激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图三:殷氏祖堂四拼图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图四:殷氏祖堂匾额


   太湖县地周代属皖国,秦属九江郡。汉初,在今刘羊乡一带分皖县地设置湖陵邑,以其地位于大湖岸边的高地而得名。东汉时湖陵邑复归皖县。东晋末曾一度在三国时魏大将曹仁所筑上格城址新置青城(位于今小池镇境内),主要用于军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县。太湖之名“因其地有太湖故名”。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析其地增置东陈县(位于故青城址),同时设龙安郡,辖太湖左县及东陈县。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太湖县。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皖西行署,出于当时战争的需要,曾一度成立太望县和太岳县。次年即恢复太湖县,至今未变。图五:殷氏祖堂内月阁凌云匾额


     今天卒子介绍的殷氏祖堂,是殷姓为主的堂轩,有大小房屋十余间,建筑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殷氏祖堂地处大别山与平原交接的地区,这里一面环山、三面平原,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主要是殷氏百姓对先祖的祭祀建筑。图六:殷氏渊源


    殷氏祖堂又称殷家堂心,原建筑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新修建的建筑为徽派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结合而成的古民居建筑,其建筑是研究殷氏迁入安庆地区的重要依据之一。图七:殷氏祖堂为现代的堂轩


    殷氏祖堂一进三重,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该屋结构古朴,砌封火山墙,为近代重修现代建筑。图八:殷氏祖堂先祖神位


    据了解,殷氏在安庆地区虽不是大姓,却也人才辈出,其中有殷赍臣就是其中一位。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襄阳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图九:殷氏祖堂


(本篇完)

2017-10-14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