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073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查看:343641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18-3-30 14:33 显示全部帖子

余墩青蛙石——卒子走遍安庆

余墩青蛙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湾村的一个山坡顶部的青蛙石。图一:从大桥办事处眉山村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位于安庆市北郊,背倚大龙山,面临石塘湖,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图二:青蛙石周边巨石

    余墩村内有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圆照寺、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余墩村与旁边的余湾离市区很近,是安庆的后花园,也是安庆市区旅游胜地。图三:从杨桥镇余墩村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余墩村与余湾村都是以余姓为地名而存留至今。大龙山面积有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在余墩村就有几个山岭。图四:青蛙石

    大龙山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一百二十二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图五:青蛙石下部是一片巨石林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 ,离市区三十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图六:站在青蛙石周边的巨石上袅览大龙山

    据记载,大龙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图七:青蛙石局部

    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有92峰、82岩、72岭、62洞、36壑、108奇石,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图八: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今天,卒子介绍的青蛙石就是上述景点中其中一个。从余墩一端登陟龙山,其中很多巨石依附山体,山腹摺叠,约行三至四个山岭,就到了一处能够袅览石塘湖全境的山岭。图九:青蛙石周边的巨石林

    关于青蛙石的传说,有很多。余墩村民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大龙山这块大巨石,原是住在月宫里(月亮)上的青蛙,因为犯了月宫里的王法,被嫦娥贬下凡界,任由人间取其蟾酥配药治病。无奈中,它只好整天翘首凝望月宫,期盼嫦娥大发慈悲,召它回宫。久而久之,这只大青蛙就变成大龙山一个山岭上的那块突出的巨石,它多像一只似跃不跃、翘首凝望的青蛙啊!这就是大龙山著名的青蛙石,也叫“翘首金蟾”。图十: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这块巨石其实是一块巨大象形石。其形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高约十多米,能够在眉山上大龙山处清楚看到这只极像大青蛙的巨石,栩栩如生,因而得名。图十一:一览众山小

(本篇完)

2018-03-30

发表于 2018-4-3 10:46 显示全部帖子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卒子走遍安庆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座古寺。图一:方洲村

    舍利古寺与真人宫,是一座融合道教和佛教的寺庙。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相望。全县辖十五个乡镇,卒子全部到访。图二:舍利古寺入口指示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图三:方洲源头龙须沟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朝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朝修的佛图寺、唐朝建的西风禅寺、清朝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图四:舍利寺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境内,这里四面环山,群峰耸立,苍松翠竹漫山遍野。由于四面都是高山中间一块不大的盆地,后来这里蓄水之后就成为现在的方洲水库,龙须沟是方洲水库的源头之一。图五:舍利古寺匾额

    站在徐宕公路上远远望去,方洲水库就像一条停靠岸边的小船。在公路上方不远处有一块高高矗立的岩石,村民们把这块巨石称为系排石。在镜头前的方洲水库分明是一条小船,当地人怎么把这块巨石叫做系排石呢?一位老村民说,以前方洲没有水库,只是一条大河,站在巨石边俯视方洲河就像一条停靠在山脚下的竹排。所以就把“系排石”叫做“系船石”了。图六:舍利古寺河道边的垒石

    “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乃古代太湖四大名胜,史称“熙湖四景”。由于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所以虽物换星移而不失魅力,遗迹犹存而具影响。四景之一的马路西风,位于城西乡马路河古渡口,马路河口在太湖老城西门外半里处,为长河上游故道。图七:舍利古寺

    古时长河上游纳百川之水而浩荡,借千山之势而湍急。故龙山宫以下马路河河床开阔,水势泱泱。越河而过有一条连庐州接鄂省的太湖古驿道,常年驿马飞奔,交通繁忙。为方便行人驿马往来,临河两岸建有渡口。于是,不仅东岸的晋熙古城为水陆枢纽,连西岸渡口也舟车辐辏、商贾云集而成繁华小镇。图八:舍利古寺离方洲水库不远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个山坡间,是一座建于古代的寺庙,后毁。近年来,重修。据寺里的僧人介绍,舍利古寺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原小庙建在田畈之间,虽然不大,却是附近信众的祈福之地。图九: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内供奉的佛像

    舍利寺,始建于清朝佛教盛行时期,是太湖城西佛教信徒烧香的祈福地之一。鼎盛时期,有和尚百名之众,并建有舍利塔存放和尚骨灰。后毁于咸丰年间的太平起义军。图十:舍利古寺内的佛像

    与舍利寺不远,建有甘葛寺和真人宫,甘葛寺原建在白石村,后迁到方洲村。与现在村里的著名景点桂花岩、石隆洞、柞火寨、法华寺、心安寺、石船顶、童子尖、兵谋寨、响水岩、强盗柜等并称为方洲旅游指南。图十一:舍利古寺

    而真人宫就建在甘葛寺内,为纪念全真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被誉为道教“南宗之魂”。这里依山伴水,得此人间真福地,何须身外求金丹”。古往今来,在此参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难以尽述。图十二:甘葛寺与真人宫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朝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图十三: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张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图十四:舍利古寺坡下的观音禅寺

(本篇完)

2018-04-03

发表于 2018-4-4 14:14 显示全部帖子

四方城习艺所围墙——卒子走遍安庆

四方城习艺所围墙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4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办事处习艺所的一面围墙。图一:民国时期政局动荡

    习艺所之前卒子曾经在1411篇文章里介绍过,今天再次介绍这个狱所的一面围墙,这面围墙是二十世纪初砌建而成,与习艺所和饮马塘狱所是同一时期建设的主体部分。卒子曾经介绍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强洞穿华夏国门。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清廷不得不实行变革措施。狱制改良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立新式监狱、改造旧式监狱、感化罪犯等。当时的监狱类型包括监狱、习艺所和看守所,民国时增设感化院等。图二:各派势力在动荡的政局中渔利

    安庆四方城习艺所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左右,清廷准于在安徽省城安庆设罪犯习艺所一区,之后又在“习艺所”基础上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饮马塘狱所。据史料《皖政辑要》记载,“法科——卷八十二——审断一。光绪三十一年,按察使濮子潼创办习艺所,因委员薪资无出,即以前拨之正办薪水一分、帮审薪水二分作为自新所经费者,提归习艺所,暂作委员、夫马之资。”图三:安庆背靠长江又是民国时期安徽省会

    “习艺所”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安徽“模范监狱”,省城府、司、县三狱和习艺所、新羁所各犯全部拨入。民国三年(1914年),模范监狱迁往鹭鸶桥臬司狱址,改名为“安徽省立第一模范监狱”。民国八年(1919年),怀宁地方厅看守所并入。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饮马塘增设“安徽省第一监狱(饮马塘)分监”。图四:安庆在民国时期军警完备

    饮马塘监狱旧址坐北朝南,占地约一万四千平方米,原为“自新习艺善堂”,规模甚小专事收容小偷之类。清末光绪年间设立“习艺所”,建造重罪监、轻罪监和简易工场等房舍。民国初年,政局动荡,监狱没有任何改造。民国八年(1919年)饮马塘旧有习艺所监屋改建新式号舍,整个监屋分前、中、后三进,门前有一古老水塘,面积八百平方米,水深约两米,号曰“饮马塘”。图五:习艺所围墙一角

    在水塘上架石板桥,是本监狱出进通道。监狱前进大门有门卫,有犯属接见室;右侧为女犯监舍,用小围墙隔开,庭院中为女犯活动场所;左侧为罪犯习艺工场地带;中进正中为大厅,两旁为办公室、宿舍;后进为仿扇面式的犯人号房,分“知、过、必、改”四翼,计房七十六间。图六:习艺所围墙解放后被涂抹一层水泥沙浆

    据记载,监狱四周垒有警戒围墙,墙高二丈,厚一尺,麻石垫脚,上砌扁砖到顶。这面围墙距今已经一百多年历史,它见证了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这十年间,安徽省城安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的政治犯高达三千余人。图七:习艺所围墙一角的青石柱角

    这其中包括任弼时、王步文、柳毅夫、欧阳惠林、葛文宗、曹国云、卫国昌、王焕然、戴映东、甘野陶、陈洪泽、王更生、吴功、王玉英(女)等同志,其中在饮马塘监狱关押并被杀害的革命先烈有:安徽省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指挥者和组织者俞昌准烈士、怀宁中心县委书记葛文宗烈士、怀宁县委书记操球烈士、怀宁中心县委书记刘淠西烈士、安徽大学支部负责人伯习福烈士等等等等。图八:习艺所围墙

    当初,正是这面高不足十米的围墙,让安庆近代革命历史的先驱们无法逾越,同时它也见证了中国近代革命和百年监狱历史建筑遗迹,安庆有关部门现在已经挂牌保护,值得每位安庆人共同去保护。图九:围墙水泥沙浆内的青砖

(本篇完)

2018-04-04

发表于 2018-4-8 10:27 显示全部帖子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荣升社区一段老城古城墙遗址。图一:安庆古城墙画图

    据安庆一位网友文章介绍,“安庆城墙城墙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白马,带把刀,到你家里抄一抄……”安庆古城,是古老沧桑的城墙与雄伟高大的城门;安庆古城墙,大家都会想起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段古城墙旧址” 和“北段古城墙旧址”;其实安庆古老城墙遗址不止这两处,这位网友介绍还有一处“月城古(老)城墙”。图二:安庆古城墙手稿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由安庆有关机构认定的安庆古城一段宋至清朝时期的古城墙遗址。它位于大观区龙山办荣升社区,卒子三十多年前就曾注意过这段后维修的护坡上,有一个古案台。图三:古城墙画册与清朝老照片

    安庆古城有很多古城墙,过去荣升社区的龙山大厦就是一个山头,山头上就有高高的城墙。解放后,才逐渐铲平做了小区。龙山大厦原址实际就是古城北段的一处地势较高的城池,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城墙当年有多高,无从查询。但攻方想要从龙山大厦攻入老城,要想从高高的城墙攻打,的确极不容易。图四: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继续介绍到,太平天国时期,传说翼王石达开在正观门瓮城外再建一月城,来巩固天京第一门户皖垣安庆,这就是安庆月城的前身,太平军受天义叶芸来在主政安庆时也曾建月墙。后来,翼王石达开又新建扩建了一些,当然这位网友也不是非常确定。图五:安庆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清朝雕纹案台

    但史料记载,安庆现存古城墙基本上是清朝中期至清朝咸丰年间策划、同治年间移建的。这样大的工程,建筑方必有史料记载,这位网友介绍是由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修建的!原来,在《曾國藩日記》有清晰明确的记述,清光绪三十三年安庆城厢测绘图、同伦学社藏版安庆月城略图,曾国藩在视察安庆古城墙及防御工事,日记中记载:“九月十八日旋出門看城從小南門繞至西門北門東門出東門外至寶塔登塔頂一看旋歸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內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營由東門而南至西門止蕭開印管中軍由西門至北門止李臣典一營由北門至東門止城外扼要紮營者熊登武一營紮西門外石壘程學啓一營紮北門外三壘張詩日一營紮東門外寶塔石壘尚爲周密”。图六: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还特意注释: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十八日,旋出门看城,从小南门绕至西门、北门、东门,出东门外,至宝塔,登塔顶一看,旋归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内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营,由东门而南,至西门止;萧开印管中军,由西门至北门止;李臣典一营,由北门至东门止。城外扼要扎营者,熊登武一营扎西门外石垒,程学启一营扎北门外三垒,张诗日一营扎东门外宝塔石垒,尚为周密。图七: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雕云纹的案台

     这位网友还介绍,清末安庆月城图(民国元年版),曾国藩再次视察安庆古城墙,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四日由東門登城周曆北門一帶,至西門下城至城外看鹽河一帶傍夕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四日,由东门(枞阳门)登城,周历(走遍四周)北门(集贤门)一带,至西门(正观门)下城,至城外看盐河一带,傍夕归。图八:古城老照片

     这位网友查询了很多关于民国各时期安庆月城图。他找到曾国藩意识到正观门自古就是安庆古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专门视察西门外战略要塞---盐河护城壕,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八日出門看鹽河濠溝酉初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八日,出门看盐河濠沟,酉初(17点)归。图九:民国时期安庆古城地图画册

     曾国藩第三次视察盐河护城壕,并现场调研,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三日出門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歸途看鹽河濠溝”,他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三日,出门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归途看盐河濠沟。图十:这段安庆北段古城墙遗址高约五至七米加上墙体超过十米

    这位网友与卒子一样,热爱安庆,对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和曾国藩主政安庆期间的各类事迹进行再挖掘,他介绍曾国藩带领湘军安庆大营各营将领,现场指导安排,拆除太平军所筑月城,将月城砖石移至盐河护城壕,正式开工移建新月城,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鹽河濠溝又至東門寶塔下看濠似將西南隅賊所修月城拆去改修鹽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凡壹百四十壹丈鹽河應修之地凡壹百八十六丈”。图十一:安庆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盐河濠沟,又至东门(枞阳门)宝塔下看濠。似将西南隅贼所修月城拆去,改修盐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太平天国所筑月城),凡一百四十一丈。盐河应修之地,凡一百八十六丈。图十二:古城墙

    这段被安庆有关机构确定的宋朝至清朝的城墙位于安庆市中心区,墙高约十米,底宽近百米,顶宽十米,现基本是小区,总周长约一公里多。图十三: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这段古城城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在原城墙基础上重修而成。原荣升社区是高于德宽路好几米的一个大土坡,这也完全迎合了当年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图十四: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现在的黄花亭小学,荣升社区一带众多建于八十年代的楼房,这一带是古城用于防御的城池,这里高建城墙,据安庆有关机构确定始建于宋朝,至明时期,在原来有土坡上加注砖墙,后来清朝又加建用于防御的青石墙基,这段古城墙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是安徽历史上著名的防御城垣建筑之一。图十五:残件

    无独有偶,偶然间,在安庆六中附近,开挖道路路基时,发现一段麻石条。经过卒子仔细的勘察和辨析,这个麻石条位置在六中附近,卒子猜测是不是当年附近的建筑的基础石料,或是当年的建筑残件。从麻石石料看,应该是产自安庆大龙山的麻石。使用的是尖头铁钎整体搬运,卒子猜测是清朝中晚期的石料。这段麻石残件为什么会在六中附近的道路地基下埋藏多年?一直是一个迷。图十六:四拼图

     安庆古城墙遗址,展现了古皖安庆人的聪明才智,也为研究宋朝至清朝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图十七:安庆古城防御图

(本篇完)

2018-04-08

发表于 2018-4-10 14:31 显示全部帖子

方洲汤家沟古道与汤家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方洲汤家沟古道与汤家祠堂

——安庆古道与祠堂系列

第14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汤家沟古道,还有古道上已经渐渐陨落的汤家祠堂。图一:汤家沟村又称汤沟村

    汤家沟村,又称汤沟村,位于太湖县城西乡,现并入方洲村 ,属于半山区。这里原是原始森林,原居民很少。自元朝后期开始逐渐开始有了外来移民,特别是明朝开始,大量的江西移民开始陆续移民到这里,开始了崭新的安庆文化。图二:汤沟村风景

    汤家祠堂位于汤家沟古道的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汤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朴实而无华,门前为水沟内的条夯基而成。图三:这条溪流就叫汤沟

    太湖县城西乡的汤氏,目前牌位最前的是十七世祖汤诚壁、汤诚揆、汤诚宝,至现在已经二十三世,加上现在在世的几代人,约二十六、七代人,粗算起来汤氏移民迁入太湖已经五百余年历史。从这个祠堂就能够看出来。图四:汤家沟古道的青石板路

    据卒子走访当地村民,汤氏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汤氏村民使用河涧的石块垒基,使用当地黄泥制砖搭建而成。祠堂面对一条从山间流下的溪流,随后时间的推移,这条溪流渐渐被称为汤沟,后来汤沟村就是这样演变而来。图五:汤家沟古道边的溪流

    汤家祠堂占地约二三平方米,三进式,大门建有朴实的门楼,整体建筑为木质框架结构,高三米,立柱是使用原山里的古树制成,中厅和前厅立柱为经过百年而不朽。主横梁是用当年山间树木制成,跨径约三四米多,横梁和立柱交接处的木质垫梁、天井四周柱子上的斜撑,整个祠堂基石为河涧里的巨石建成。该祠堂据说于光绪年间重修过。图六:汤家沟

    徒步穿越汤家沟古道。这段古道约十多公里的原始古道,上坡路皆有石料铺设而成,是古代太湖县城西乡汤沟村或附近几个村落跨越至宿松县凉亭的必经之路,凉亭是宿松县最主要的干道之一,过去设有茶亭给路过的行人解渴。图七:汤家沟古道的古民居

     汤家沟古道,是盘旋在城西乡山区里的一条古道,古代没有通公路时,要想走到汤家沟,得走上整整一个上午,十多公里的山路才刚刚到汤家沟村,再要从汤家沟村通过古道穿越到宿松县,那又要经过半天时间,正是因为封闭,所以才能幸免毁坏得以保留至今。如今,站在汤沟村还是有点古迹留下的,一些老房子老窗,一些有典故的景点等。图八:汤家沟古道的溪流

     汤家沟古道,从汤沟村下面的坡道开始,就有石板路了。尤其这里的山区风景很美,山区里的冲地经过数百年的耕种,现在都是一片片的梯田,古道绕着山势走,人口多的时候,这里会出现牛羊满山坡的景象。图九:汤家沟古道的竹林和垒石

     汤家沟古道翻过很多座山,是太湖一条纯山区最美古道,古道由宽约四十至六十公分、长约二十至四十公分的石料铺设而成。这条古道,让过去的世居在大山里的杜志民通过这条古道与外界联系。沿途可观梯田、瀑布、溪流、古树、山茶。春观油菜花、映山红、秋赏红枫。途径汤沟村、等几个村,翻过山岭再到宿松县凉亭镇。图十:从山坡远远望到汤沟村

     古道连接太湖县、至宿松县二县交界。二地的山民往来交流,这条古道便是交通要道。这条古道平添几分神秘感。过去从未在任何渠道听过这样一条山路,它曲折蜿蜒、幽长无尽,有着数不尽道不明的历史故事,散落在古道斑驳的青石板上,默默等待着后人前往感悟、倾听。图十一: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汤沟村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村里人却说不清,汤沟古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有村民猜测,古道的历史也有五百多年了,可能是先有古道后才有村。卒子至少也是这样认为。图十二: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汤沟村与古道成为一种景区现在并入城西乡九井沟景区内,这条古道曾繁盛一时,来往行人一多,汤沟村便成了驿站,店铺林立。周边各地山民通过这里走出大山,再经过大山走出约数公里,偶遇古道上歇脚点,宿松县凉亭。旧时,络绎不绝的骡马队伍排出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行走在这里,山里的土特产和人们的生活用品,就这样被一车车运出大山。往来的山民们累了、乏了,便和衣在亭中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上路。图十三: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凉亭,是宿松至太湖之间一个重要的驿站,只有两面破败的墙诉说岁月沧桑,据说,当年粟裕带着红军挺进师路过这里。如今的凉亭已不能为路人遮风挡雨,慢慢地形成了集镇,变成现在的凉亭镇。图十四:汤家祠堂内的先祖牌位

    青石板的古道,沿着东西走向的山脉,修在了半山腰,一路向西,缓缓而上,循序渐进。当年的开路先锋们不但有智慧,还颇有远见。不似有的古道那般坡陡路险,似乎考虑到了挑担者、马队的通行便利。因此,走起来没有那么费劲,而事实上,这条古道的海拔并不低,高处约三四百米,低处约二三百米。图十五:汤家祠堂先祖牌位与汤家祠堂大门

    一条古道上的风景,隐隐约约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当地山民的生活百态。春意正浓,路旁的油茶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枝桠延伸到古道上,生机无处不在。沿途时不时可见的油茶树,无不透出当地人靠山吃山的传统。这里的山民几乎都有榨油茶籽的习惯,除了留够自己吃的那一份,其他的都卖到大山外面去,他们渐渐明白,这些生态、绿色的山里土货,运到城里,就是相当抢手的好东西。图十六:建在汤家祠堂旁边的汤家老屋

     汤沟古道上现在仍然还有几幢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汤沟村有着众多古人种下的竹林。当年,村民们靠着这里的毛竹生计,砍一根毛竹当柴火,顺便挖点笋炖腊肉吃。对这片山、这条古道有很深的感情,满山是宝,生活离不开。图十七:汤家祠堂第三进

    古道上的有一片开阔的田园,海拔约在四百多米,现在中间已经长出毛竹,过去这里可能是一片茶园,或者田地。现在已经荒废多年。顺着这片坡而上,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从上观下,这里仿佛是一个小盆地、尽收眼底。古道至此又见不到踪影。再向上行,已经很难发现古道的影子,由于长年没有人类的脚步,这里的古道已经很难行走了。图十八:汤家祠堂

    汤沟古道一边是竹林,一边是一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流,溪流中还有不少穿过这片竹林的瀑布,到了瀑布的跟前,就仿佛到了桃花源一般。古道竹林,黄墙黑瓦,呈现出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依然傍水的小山村别有一番风味。汤氏祖先缘何迁居于此?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猜测。图十九:汤家祠堂边的古道与门前的竹林还有脚下的石板

    数百年前,这里是一片原始的森林,无路可走,山林高耸、野兽出没。那些因战乱而被迫迁徙而来的异乡人,把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家园,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一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先人们认为这里山好、水好,于是在这里开垦,繁衍。汤沟村是一个古村落,古道与村口交界处,在溪流的上游,有三块巨石上分别刻有石刻,下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图二十:汤家祠堂朴实而无华

    目前,这条古道仍然有保存完整的一段,当地政府已经命名为桂花崖景区,路程也不长,全程二、三公里。由于古道的多数路段较平缓,步行时长约半小时。从汤沟村下起点处,游览古道、看着梯田。春光无限好,这是这条古道周边景点中最壮美的一个。如果再有时间,可以通过这条山路绕行到宿松县凉亭,但村民说现在很难行走了。图二十一:汤家祠堂

    汤家沟,其实就是皖西南大别山的一处峡谷境内,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休闲度假,修心养性,避暑毅行的好去处!无论什么季节走在这条山路上,都会有一种景色吸引你。夏天走在这古道上,凉风习习,山间鸟鸣不绝于耳,时不时还会有松鼠从你身边串过。每到冬天,能够看到山顶桂花崖大瀑布,真叫人叹为观止!图二十二:汤家祠堂大门与古道上的两棵刚刚出芽的竹笋

(本篇完)

2018-04-10

发表于 2018-4-11 12:30 显示全部帖子

双井百年罗汉松——卒子走遍安庆

双井百年罗汉松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4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双井社居委原一一六医院,现海军安庆医院内的一棵百年罗汉松。图一:海军医院内的假山与百年罗汉松

    据了解,安庆的古树名木的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和保护标志,安庆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已经颁布的《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安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让更多人知晓。目前安庆市区古树名木共有36科、46属、46种201株,百年以上的110株,以香樟、银杏、广玉兰、罗汉松等居多;珍贵树种30株,珍稀、奇特的21株,纪念性1株;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如安庆一中、安庆二中、海军安庆医院、基督教会院内等地。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棵有着一百一十多年的罗汉松。图二:百年罗汉松主杆

    卒子真正认识安庆古树名木是从宝善庵附近的木瓜树开始的,这棵有着130年的古树,当年并没有挂牌,从九十年代开始,卒子便开始搜集并整理安庆古树名木,并向全国观众介绍。图三: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

  据统计,安庆市区现有古树名木201株,树种47个,主要树种有香樟、银杏、广玉兰、朴树、罗汉松等,其中百年以上109株,树龄最高的800年。据了解,位于谯楼西南角原有一棵百年槐树,在谯楼重修时,因迁移出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死亡;图四: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与假山上的作仙鹤

    更让人气愤的是马山宾馆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未经许可,擅自砍伐并贩卖了一些树木,2株百年广玉兰和1株白玉兰在移植后死亡,令人十分惋惜;116海军医院有两棵上百年历史的樟树,枝干已被人砍去了。象山社居委管辖范围内有一株挂牌黑松,拥有300年的历史,因村民用火烧死一枝干后,导致病虫害侵袭而死。图五:百年罗汉松树叶

    《森林法》规定,古树名木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才有权采伐和采集。目前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地环境差、树身周围的空间被侵占等。据悉,《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经施行。图六:百年罗汉松与仙鹤寓意松鹤延年

    我们了解到,安庆还有很多并不为大家熟悉的树木,如柞木、朴树、皂荚、白榆、构树、合欢、圆柏、榔榆、栾树、三角槭、香梓、重阳木、梓木、桂花、银杏、金银花、刺槐、枫树、石楠、樱花、罗汉松、木瓜、臭椿、枸骨、麻栎、龙柏、枫杨、冬青、枫香、广玉兰、黄连木、香橼、二乔玉兰、瓶兰花、紫藤、桑树、鸡爪槭、池杉、旱柳、白蜡树、杜仲、紫薇、柿树等等。这些树,不说认识树,光看这些名字就觉得熟悉的没几个。将来卒子将继续为大家推荐安庆古树名木系列。图七: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

(本篇完)

2018-04-11

发表于 2018-4-13 16:48 显示全部帖子

官庄施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官庄施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的施家老屋。图一:官庄风景

    官庄古镇,官庄地名始于宋朝。据宋史记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朝《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传》载: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庄”是行政机构的名称。千百年来,因这里世代读书,为官者甚众,后人便以“官庄”为地名沿袭下来,官庄镇、官庄村名皆缘于此。图二:官庄施家老屋门厅

    潜山县官庄镇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官庄村的德馨庄古村落、余英时故居卒子过去已经介绍过。施家老屋位于德馨庄一边,这里还有余家花屋等古民居,让人感悟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三:官庄施家老屋四拼图

    官庄村已成为潜山县北部山区的千年古镇。官庄汉末始创,风雨砥砺,明清隆昌。它位于古皖东北,与桐城、岳西和舒城接壤,北倚省府、南接长江,东临巢湖、西望汉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愁悠悠,谓之官庄。图四:官庄施家老屋从吴兴郡迁来

    据《施氏宗谱》记载:“施氏之源系出姬姓,自施伯受周大封以爵为姓,则施伯因为施氏之所自出,越十数传,因灾荒而迁居分邑桐岘乡宝城里。至唐时而生肩吾,肩吾公元和间状元及第,迁归道经泥桥,见其山水佳秀,地阔平坦,遂卜择而居焉,即今上施家是也。其后由上施家而迁坊上、施坂、亭子头、太阴坞口,由施坂而迁五管、延德寺前,累迁累盛,……”从官庄施氏牌位来看,施氏家族外迁的原因是为避灾荒,无法生存时从吴兴逃荒来皖南,施氏迁入安庆已经有五六百年。图五:官庄施家老屋正厅

    施家老屋,位于官庄村的大街上,这座老宅正安静地书写着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了的清朝往事。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有着近百年年龄,每一扇窗口的木虫,都窥得见历史的足印。施家老屋经过维修之后,通过一扇门,就恍若穿越了时空。大门并非在门厅垂直的中轴线上,而是偏离中轴线,门厅独立而小巧。老屋三进,后进东面连接一套四合院。整座宅院共有厅堂、主间、厢房、耳房多间,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图六:官庄施家老屋回廊内景

    听村里老人介绍,建造施家老屋的是姓施的清末举人,因贩运山货起家,积累家财百万,成为官庄当时的一富,据说,官庄的施家当年家景的殷实,家族鼎盛时曾坐拥几百亩良田山林等等,在清朝中晚期开始建造这座大宅院,历时多年,共花费白银数万两。图七:官庄施家老屋天井

    为了建造这栋豪宅,施举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官庄砖窑烧制青砖,坚实牢固。门厅和正厅还有两则厢房是是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宅院的门窗都采用了上月形双眉式拱券,尤其是回廊上拱门拱窗装饰,气势如虹,使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图八:官庄施家老屋券门

    这座施家老屋现为安庆传统的古民居,它使用了圆拱形窗、将中国传统的多进院落式建筑方式运用恰到好处。屋檐边设有排水槽,雨水经过水槽分流到天井四角,然后沿着天井四角设置的排水管道直接排到地下水道,这样既减轻了天井的排水压力,也便于人们在过道上行走。官庄的施家老屋有着别样一番滋味。图九:官庄风景

(本篇完)

2018-04-13

发表于 2018-4-16 16:11 显示全部帖子

宣店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安庆古宅石构件系列

第14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江家新屋遗址上的一对保存完整的麻石石门墩。图一:江家新屋门前正对大龙山三县尖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社区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图二: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与麻石台阶

    宣店村面积为十个平方公里。地处于皖西南、皖鄂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杨桥镇宣店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图三: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据杨桥龙湾十八景点资料查明,境内有“虎洞云蒸”、“江湾麦浪”、“响涧瀑布”、“芦塘夜月”、“线尖绕雾”等景点。天堂水库和牛冲水库就位于宣店境内。图四: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江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前624年古江国为楚国所灭,后裔世代以国号为姓。安徽安庆济阳郡江氏字辈: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图五: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河南省正阳县是江姓的发源地,江氏的一世祖元仲公。自夏启六年,江氏一世祖元仲公受封江地(正阳)时起已有四千多年,共有四十七世先祖在正阳(古江国)生活过。图六: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各方位

    《江氏宗谱》记载,始祖友胜公明初由江西青林迁居怀宁独秀山下等等。元末明初之际,安庆地区涌进了大量来自江西、徽州等地的移民。他们迁入安庆,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安庆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安庆此后的文化发展。另有记载,江氏的万顷公,封帅干公,字子洪,号古崖,生于宁宗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4月21日,率……城陷被元人所执,骂贼不屈,支解之,岂不痛哉!时德祐元年乙亥(公元1275)岁2月21日,……图七: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宣店百姓称,江(干)家新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清朝道光年间又再次扩建。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三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麻石建造,故称石门。现江家新屋已经不存,唯一保持下来的就是老屋门前的一对麻石的石门墩。图八: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现居住在江家新屋旁边的百姓称,原江家新屋有大厅、花厅、天井等建筑。如今仅存老宅门楼的石门墩了。石门墩位于第二进麻石门框下,现保存较好。主体建筑正屋坐北朝南,主轴线上为三排间结构,东西两边有厢房,与正房以天井连接,现全部不存。图九:江家新屋麻石屋基

    江家新屋于清朝乾隆年间建造,门档正对大龙山的三县尖,建起之后,大屋气势非凡,远近闻名。随后不到百年间,清廷又遇到动荡的太平军起义,此时长毛(太平军)占领安庆造反,江家新屋被毁。图十: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相传古代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才逐渐衍变以抱鼓石代替。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江家新屋门前的这对石门墩就是抱鼓石。图十一:江家新屋麻石屋基散落一地

     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呈方形,高约四十公分,宽约一米余,门档之间有麻石相连。江家使用当地的麻石建起石门墩,当推开江家庄严的大门,进入宅院之前,会被脚边看似不起眼的石门档吸引。真是一对石门墩,半部江家史。这对石门墩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故而工匠们会在“墩”上大做文章,雕饰云纹饰样。图十二: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本篇完)

2018-04-16

发表于 2018-4-17 14:41 显示全部帖子

倒爬狮街88号建筑——卒子走遍安庆

倒爬狮街88号建筑

——安庆商业系列

第14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倒爬狮街88号建筑。图一:海河建筑一侧

    倒扒狮街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倒扒狮步行街是安庆保存至今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店铺林立,该街因倒扒狮古牌坊而得名。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其街区整体建筑较好的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该街是研究安庆地方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方。图二:“海河”为该建筑后制作上去的匾额

    倒扒狮街是安庆市目前保存历史遗存最多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老街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以老字号为龙头的繁华商业区,当时有“安徽第一商业街”的美誉。民国年间省商会在此举办全省国货展销会,来振兴民族工业,与洋货抗衡。图三:“海河”两字并非该建筑原构件

    爬狮步行街西面入口第一个古建筑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倒爬狮街88号建筑,现为安庆市保护单位。是一组坐北朝南,前后现存一进,面开两间,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这幢建筑中西合壁两层砖木结构,青砖扁砌,混水墙面,窗眉置西洋花纹饰,二层斜置牌匾,后覆盖改成“河海”,两侧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壁柱,檐口下有一个斗型托块,并作雨珠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图四:该建筑为列为安庆市历史建筑

    在这条商业街头建起这样的建筑,想当年也曾是老城的重要商业店铺,它位于东西正街,东通枞阳门,西到八卦门,是安庆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上重要的店铺,在这条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的老街上,能够建起这样的西洋风格的建筑本身就是了不起。图五:海河建筑另一侧

    清朝晚期,曾国藩督帅行署就在这条街上,从咸丰十一年到同治三年(1861-1864年),曾国藩在此居住了整整三年。行署幕府荟萃了从全国各地来的各路精英,如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徐建寅、龚芸棠、张文虎,设书局、办洋务、创立安庆内军械所,研制蒸汽机和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这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之地。现在两边的建筑还较好地保留着安庆古城的传统风貌。图六:该建筑的青砖墙体现为水泥覆盖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时期,安庆作为安徽省会,安庆受到西式建筑影响,一些商业街区渐渐建起新式建筑。以倒爬狮街88号建筑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已经渐渐融合到安庆社会,这个时期,水泥、玻璃、机制砖瓦等近代建筑材料在安徽省会安庆得到使用和发展。有了较多的砖石钢骨混合结构,初步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和发扬安庆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安庆的建筑得到全国观众的认识。图七:该建筑墙体

(本篇完)

2018-04-17

发表于 2018-5-2 09:34 显示全部帖子

严凤英墓——卒子走遍安庆

严凤英墓

——安庆名人墓系列

第14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严凤英墓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内。图一:严凤英纪念馆

    严凤英墓,准确说是严凤英骨灰存放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的严凤英雕像下方。建于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将严凤英骨灰安放在基座内。墓由黑色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石雕严凤英立体像两部分组成,正面刻“天上人间”四字。图二:严凤英纪念馆立柱上的对联

    严凤英雕像通高3.3米,立像高2.3米。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图三:严凤英墓保护牌、黄梅阁介绍牌与严凤英素像

    严凤英十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图四:严凤英纪念馆内落花曲词

    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图五:严凤英石像

    “黄梅阁又名“严凤英纪念馆”,为纪念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而建。其内有宣传栏、廊架、小桥、陈列馆等建筑,布局典雅紧凑,并塑有汉白玉严凤英雕像及七仙女群雕,严凤英雕像下安葬有严凤英骨灰盒,基座正面是赖少其题写“天上人间”四个字。”图六:严凤英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梅阁大门外墙上,嵌有一块“安庆市文物保护对象”,“严凤英墓及塑像”。正门上方悬挂着“黄梅阁”的牌匾,在严凤英23年的艺术实践中,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七:馆外对联

    严凤英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为中国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图八:严凤英石像与严凤英剧照

  踏进严凤英纪念馆,迎面既是严凤英素装像。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一批戏班应运而生。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寿(丑角)等所在的班社活跃于安庆市区,此后在这里扎根。图九:严凤英纪念馆与黄梅阁门楼

  安庆不仅是黄梅戏的故乡,而且是中国京剧之祖。严凤英短短的一生三十八年。严凤英一生共自杀过三次,吞金、上吊、服安眠药。前两次发生在解放前,原因是不堪凌辱,但均被抢救脱险;但是在“文革”中,她死成了。很惨,说来令人发指。一个感恩“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为之把自己一生献给祖国黄梅戏事业的艺术大师,最终的结局竟是如此蒙冤蒙羞。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图十:严凤英纪念馆内陈列的生前道剧

  严凤英墓前常年摆放着祭奠人敬献的许多鲜花。严凤英洁白的大理石戏装塑像栩栩如生,基座正面是安徽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家赖少其题写的“天上人间”四字,塑像下就安放着严凤英的骨灰盒。图十一:严凤英像下“天上人间”四个大字

(本篇完)

2018-05-02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