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4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48115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18-12-7 13:04 461 只看该作者

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卒子游记

千佛塔“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6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胡叶吉故居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的一个平畈间。千佛塔村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宽阔的平畈,这片平畈两边都是山谷,天然的小气候,适应于农作物的生长。


    胡叶吉,字润山,号正埙,出生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于民国九年(1920年)逝世。晚清秀才出身。

    胡叶吉故居是目前安庆市岳西县规格最高的一座古民居。它是由长期在外经商的胡叶吉晚年创业成功后,回家乡花巨资兴建的府邸。

    胡叶吉故居采用三进四厢式四合院,中间两座天井,天井采用“回”字形,全部采用青石条铺设而成。


    胡叶吉故居两侧有左右披屋、厢房,共计三十七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二百五十九平方米。

    胡叶吉在清朝晚期,长期在外经商,主要出售安庆府潜山县后北乡一带的伏苓等中药材生意,在武汉等地威望很高。后被推任为皖鄂六县(英山县、霍山县、潜山县、太湖县、罗田县、黄麻县)商界“安苓公所”总领事。

    胡叶吉在经商时,常与官府要员来往,有些关系密切。据了解,胡叶吉来往较为频繁的主要有潮州府知府李士彬,李士彬、生于清朝道光乙未年(1835年),原安徽英山南河鸡鸣河人(今属湖北);另与晚清重臣李鸿章。

    胡叶吉,曾受朝廷封领邑文庠中书官衔,兼管长江航运。其一生为官秉正,不徇私枉法。晚年,回家乡潜山县后北乡安度余生。

    胡叶吉故居布局严谨,建造规整,做工精细。所有的小瓦在烧造时,均掺入铁砂,使得小瓦制造极为坚硬。

    胡叶吉故居根基条石均采用九寸方条石,且打磨较为平整,经过百年的风雨,其根基毫无开裂。

    胡叶吉故居大门和两侧小门均使用铁门包蒙,门石开凿榫卯,安放插销。主梁梁架,椽子、门窗使用了上等木材,精雕细刻而成。

    胡叶吉故居大门深红阳刻匾额“苏湖世第”,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朝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朝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朝理学先驱。

    据胡叶吉后裔介绍,胡叶吉故居当年建造使用了八担银元,以每担二千枚银元计算,就是一万六千枚银元。在晚清,这是一笔巨资。

    胡叶吉故居仅大门落成,当天杀肥猪一只,三缸冰糖水犒劳工匠,其工匠最高峰时,达二百多人同时开工,场面极其宏大。

    胡叶吉故居中厅悬挂“广厦腾欢”、“竹松式好”等官员和乡邻友好送来的匾额,在房屋落成时高县堂上。

    胡叶吉故居是典型的江西“厝包”式建筑格局,正堂两包建包屋,并且向各自方向延伸一间。拱正屋各向外开一间侧门,这种建筑格局又称“厢爪子”,又称“下山虎”式格局,有喻老虎下山捕食两爪向前的式样。

    如今,一侧的厢房已经毁损,包屋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有格局。但其余皆保存完整,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叶吉生于乱世之间,其幼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浩浩荡荡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反复厮杀,在幼年的胡叶吉感知上,动荡的岁月让他深深缺乏安全感。

     故居建成后,成为后北乡一部深宅大院、铜墙铁臂,成为那个时代坚不可摧的安全府邸。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7 21:25 462 只看该作者
82009314 发表于 2017-3-31 09:34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赵河屏风寨西山哨——安庆军事旧址 ... ...

感谢精彩分享!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18-12-10 08:31 463 只看该作者

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卒子游记

河南蒋氏祠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

  河南村又称小河南,是岳西县一处相对比较闭塞的古村落。之前卒子已经“蒋氏支祠”又称“六行堂”,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一处同为蒋氏祠堂的古建筑。


  相比“蒋氏支祠”,卒子今天介绍的蒋氏祠堂更久远。是当地的两所古建筑。今天卒子再次近距离介绍这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得知“蒋氏祠堂”。

  祠堂是一种文化,是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蒋氏先辈将祠堂取名为“六行堂”,无论是大祠堂或是支祠都以先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九族、亲爱姻戚、信任朋友、救济贫穷为荣。

  蒋氏祠堂比起不远处的蒋氏六行堂来说,显得比较矮小,它的一片重建的新建筑之间。如果不是细细考量,很难发现这幢藏于众多新房之间的这座老祠堂。这座蒋氏祠堂建筑较为低矮。在历经了二百年的风雨之后,石雕、廊柱、檐角、窗棂都有不同适度的毁损,穿越老屋的马头墙在小青瓦掩映下透着古朴沧桑,令建筑整体更加宁静壮美。


  当年,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时,曾多次在小河南活动,在此期间,除了在蒋氏六行堂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同时也在附近很多古建筑里进行研讨部署有关工作。

  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与蒋氏支祠同为蒋氏先祖在河南村建设的古建筑,在巍巍大别山深处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古建,具徽派特色。

  据了解,蒋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15年至1820年),当时为做这幢祠堂,蒋氏先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幢至今已经二百年的古祠堂。总建筑面积约二百六十多平方米。蒋氏祠堂现未列为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祠堂坐北朝南,房屋二十一间,建筑占地面积约二百六十多平方米,平面为一轴三进带左右跨院的四合院形式,整体建筑呈“凹”字形布局,硬山顶,马头墙,小黑瓦,抬梁式屋架。

  蒋氏祠堂建筑虽谈不上华美精致,但整个建筑仍然显出当年蒋氏先辈的才能和智慧。他们在前庭和中厅,建有二个天井,四水归堂,显露出蒋氏对故土的留恋。

  蒋氏祠堂建设在皖西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之间,至今两百年。比相邻的蒋氏六行堂要早十多年。蒋氏祠堂是蒋氏家族祭祀的地方,也是共商族务的场所。左右和前后都有大小厢房数间。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0 12:41 464 只看该作者

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卒子游记

汪洋太平军军营遗址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6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

    据《安庆府志》、《望江县志》有关太平天国驻军的篇章记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三十万自武昌沿江东下,经望江、一度攻占望江,设防驻守。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一月,太平军作战将领石达开率水陆大军,经望江县袭击鄱阳湖清军,大败清军中的湘勇曾国藩。二月,太平军作战将领李秀成、秦日纲率西征军经望江西上再克武昌,一直到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安庆望江等地相继被清军占领为止。

    太平军在安庆府望江县占驻前后长达近十年,整个沿长江的望江县被太平军治理得相对稳定,太平军在这里要采取各项相应的政策,其中包括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太平军驻守安庆时印制的“漕米执照”、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以及太平天国钱币等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作战将领兵分几路到了安庆。据史料记载,同时卒子根据安庆地形与安庆各县乡镇的百姓传说,得知其中一路由太平军将领领导的太平军从长江边靠岸,经陆路上岸进入安庆。当得知太平军所部到达长江时,清军前往阻击,连遭惨败,急忙退入望江县一带。以后太平军经过望江县多个乡镇,清军都闻风逃散,或藏匿深山,或死守城内,不敢抵抗。

    当太平军到达赛口镇一带,当地百姓以“长毛”烧杀淫掠害怕而离境出逃山区,太平军到达望江县以前,清朝官吏和地主豪绅一面准备仓惶逃定,一面大肆造谣,他们说; “长毛所到之处,挠杀抢掠,无所不为,连他们的战马都是以人的肚腹为槽,以人血为饮料的。”太平军先头部队很快占领这一带。通过路上和水面的物资调动,太平军找到汪洋村一带住扎联营。

    太平军通过了安庆市望江县时,由太平军发送文告,说明太平军反清的目的,太平军只是路过此地,要求互不相扰。现安庆市望江县文物局有太平军时期的良民牌。这张1853年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证件,可以说证明了安庆当时在整个太平天国期间的位置。

    通过发放“良民牌”的形式,体现“军政合一”的特征,做到全民皆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种寓兵于农,以备战事的做法,在当时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军在望江县向当时尚未逃离的百姓说:“一个人不能欺侮另一个人,一个人不能压榨另一个人,大家都应有地种,大家都应有衣穿。”他们对待百姓很好。赛口镇一带的百姓也有“投长毛”参加了太平军的,招募时还有许多工匠来打造梭标、双刀、弓箭等武器。汪洋村的群众介绍,当年的“天兵过境,真是秋毫无犯”。

    太平军离开望江县后即分兵两路进入太湖县境。当时,望江县与太湖县的清军和民团都躲在太湖城内,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并准备了大量的灰包、矢、碎石守城。

    太平军通过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这个背靠长江的广袤地区运送物资,征兵入伍。直到太平军失败以后,安庆望江一带还有一些人回家,这些人往往被称为“长毛”。这与史料记载颇为不同。

    清朝咸丰年间,驻守安庆府望江县当地清军绿营有一名将领,率军一营,约四、五百人,住扎长江沿线。他听说太平军快到了,便急忙率军退避入城,根本不敢打照面。位置汪洋村的一片田畈间,当年就是太平军军营所在地。

    太平军所到之处,旗帜飘扬,太平军进驻汪洋村时,为太平军挑担、赶马、运输东西的百姓据说还不少。太平军路过的地方,清军一般都向水里投毒,将未运走的粮食全部烧毁。太平军经过的水田,清军把水沟下游堵塞,使田里的水深达数尺,太平军在黑夜急行军时,有的马匹收脚不住,陷入田中。当时,太平军行军是一小批一小批的,前队的已远去,后队的未赶上,清军就乘机而出,对这些陷入泥潭的太平军进行攻击。

    在安庆市望江县民间收藏者出示一张太平天国时期的“漕米执照”,这张凭证说明即当时安庆府望江县农民的一种收据凭证,这与望江县发现“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安庆作为重要根据地兴农保民的证明,有着历史的巨大价值。

     这张“漕米执照”质地棉皮纸印刷,宽幅25.5×14厘米,框内上端横印“漕米执照”四字,楷体、阳文,下端中间竖印“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为征收漕米事,今据××营××乡×里×营两司马统下粮户(王明心)报明山田,应纳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漕米(贰斗贰升九)除将米兑仓查收外合给执照归农,此照。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月×日给,第×××号”等字样,楷书,另上面斜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安庆郡监军印”长方形红色印章。

    太平军来到安庆之后,太平军将领将天朝《天朝田亩制度》结合实际的情况,在安庆颁布了《训谕》实施安民政策,并与其它太平军指挥将领共训:“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裸,弟等细思安徽、江西、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重新沿袭清朝的税收政策、而得到天王洪秀全的同意。”这张“漕米执照”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1 12:27 465 只看该作者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卒子游记

百华八方禅寺与铁塔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

    大龙山镇山清水秀,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镇北靠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境北逶迤葱茏的山脉景色宜人,境南为山水皆胜的石门湖,航道直通长江。

    大龙山镇内且有龙王庙、大龙山禅寺、三圣庵和今天卒子将要介绍的八方禅寺等寺、庙、庵、观、塔多座,摩岩石刻多处,道观庵堂星罗棋布。

    八方禅寺也叫八方殿,是大龙山上的一座新建不久的寺庙,据说古代是山下寺庙的一个殿堂,由于所处地势高,从五横乡、大龙山镇等多地可以看到这个立在山领的铁塔。

    八方禅寺始重建于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八方禅寺历史虽短,在历史,明清两朝曾对这一块山头及其周边的寺庙几度扩建修缮。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兴修八方禅寺。八方禅寺近年又进行了维修扩建,八方殿、观音殿、两侧回廊等,走近之后立即感到肃穆起敬、庄严如故。

    八方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山岭上的铁塔,它建在寺东边的小山头上,从寮房和佛堂之间有一条小石阶路可以上山。沿小路走了约一二十分钟,就看到了铁佛塔了。四下望去,天上虽然晴空万里。

    铁塔建于九十年代。塔是一种舶来品,最初是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后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这座位于安庆地区及其罕见的铁塔。

    八方殿铁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制造工艺精湛,建在大龙山一处山脊之上,围绕大龙山很多村落都能见到铁塔的身影。

    铁塔建于二千年前后,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该塔原称八方禅寺塔,但安庆百姓习惯称为其八方殿塔。但这座塔却不是铁铸的,它实际是使用了合金铸造而成,远看近似铁色,习惯称其为“铁塔”。

    铁塔的前身是否有塔,不得而知。但能够在大龙山建造这座铁塔,而且高近二十米,为六角九层,是安庆境内现存铁塔中最高大的一座。

    八方殿铁塔塔向修长,高大雄伟,上铸造有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等图案,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

    铁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合金拼接焊接加工合成。塔身不设窗,又称为盲窗。塔环挂在檐下挂有铃铎,起风的时候,铃铎随风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

    站立塔边,可以极目远望,长江似带,大龙山如屏,顿觉飘然如在天外。塔建成多年,阅览沧海桑田,历尽蹉跎岁月。

    铁塔地处大龙山最外部的一个山岭间,再向西和百米处,有一条通向大龙山顶部的山道。古时,有地方乡绅和游人常常从山下步行至山顶,给顶部一处石头群取名“烟雨楼”,卒子将会在后期再做介绍。

    另据了解,八方禅寺现有僧侣几人。他们寺居龙山,步行时余。寺内原有一僧,天命年龄。他称:“人道,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安庆乃禅宗发祥地,佛教盛行,寺庙众也。独访八方,何也。曰,寺不在名,在人。”

    八方禅寺在大龙山属于较高的寺庙之一,地处山腰位置,这里山型如座椅,八方殿向西方。拾阶而行,登大雄宝殿,目之所及,宜秀尽揽,顿时开阔。

    相传“大龙山有七十二庵”,古人对庙地风景的描绘县志上均有记载,古时游人从东端登陟龙山,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这里四周石壁峭立,有高五、六仞,石罅中长有秀竹古松;泉北有高峰耸立,涌泉、飞瀑出自其间,终年奔流不息。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2 12:36 466 只看该作者

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四棵七十年龙柏树——卒子游记

林业四棵七十年龙柏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6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四棵七十年龙柏树。

    独秀园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今天卒子介绍的四棵龙柏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

    一九四二年,陈独秀病逝于重庆江津,一九四七年其灵柩回安庆葬于安庆市北郊叶家冲,这四棵龙柏树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一九九八年,陈独秀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九年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拨专款对墓冢进行修葺。

    安庆市政府建设独秀园,现在的独秀园占地一百一十亩,墓地一千多平方米,包括陈独秀墓,浮雕墙,陈独秀纪念馆等景点。

    在独秀园中间,毅力着一尊陈独秀铜像,由青铜铸成,高六米、底座三米三。铜像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革命的开创精神。

    在独秀园中间,陈独秀铜像与陈独秀墓冢之间,有四棵龙柏树,这不是普通的龙柏树,而是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龙柏树。

    龙柏,又名刺柏、红心柏、珍珠柏等,是圆柏(桧树)的栽培变种,龙柏长到一定高度,枝条螺旋盘曲向上生长,好像盘龙姿态,故名“龙柏”。

    柏科圆柏属乔木,成材后高达二十米,胸径达三米多;树皮深灰色,纵裂,成条片开裂;幼树的枝条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树冠,老则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广圆形的树冠,树皮灰褐色,纵裂,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状弯曲,生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

    龙柏常用于园林绿化,如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公路绿化等。主要产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经过多年的引种,在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也有龙柏的栽培。

    龙柏是圆柏的人工栽培变种。树冠圆柱状或柱状塔形;枝条向上直展,常有扭转上升之势,小枝密、在枝端成几相等长之密簇;鳞叶排列紧密,幼嫩时淡黄绿色,后呈翠绿色;球果蓝色,微被白粉。

    龙柏树形除自然生长成圆锥形外,也有的将其攀揉盘扎成龙、马、狮、象等动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圆球形、鼓形、半球形,单值或列杆、群植于庭园,更有的栽址成绿篱,经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圆脊形,可表现其低矮、丰满、细致、精细。

    龙柏侧枝扭曲螺旋状抱干而生,叶二型,即刺叶及鳞叶;刺叶生于幼树之上,老龄树则全为鳞叶,壮龄树兼有刺叶与鳞叶;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鳞叶三叶轮生,直伸而紧密,近披针形,先端微渐尖。

    龙柏球果近圆球形,很小,两年成熟,熟时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种子卵圆形,扁,顶端钝,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先端锐尖,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上面则不明显。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3 15:15 467 只看该作者

桐城市(市级市)文昌办事处四尊明清古狮子——卒子游记

文昌四尊明清古狮子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6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市级市)文昌办事处四尊明清古狮子。

    桐城位于江淮要冲,明朝初期属宁江府,后属安庆府,直隶南京,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桐城,春秋时为桐国,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

    桐城有“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之称,“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这是说,桐城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西南面有天柱山(汉武帝前称南岳),龙眠河穿城而过,浩瀚的长江就在面前,枞河之水穿越全境直通长江。

    位于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是一处不错的介绍安庆地区文化的窗口。桐城派文物陈列馆位于文庙后面的西北角,五间木结构小楼,门前有两对(四尊)憨态可掬的石狮,门楣挂着“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横匾。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公园路“告春及轩”内。馆内珍藏有春秋青铜兽耳尊堪称镇馆之宝;北宋青白瓷博山香薰、南宋白釉瓜棱提梁壶等是瓷器中的精品等等。

   

    明朝中叶以后,桐城地方学术兴起,“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致力于古文写作,开桐城派先河。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他提出“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见解,是桐城派“义法”理论之先驱。

    桐城派的初创时间为清朝早期的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

    据了解,在桐城派文物陈列馆门前的二对四尊石狮子,其中一对二尊石狮子,石制,高约一米七左右,一公一雌,公狮脚下为石球,雌狮子脚下为小狮子。

    这对二尊石狮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朝的石狮子,雕刻较为温顺;而清朝的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清朝的石狮子具有:“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狮子是百兽之王,把它们置放在宫殿、府第、衙门前,具有威镇四方,群兽慑服之意,以象征封建帝王之尊荣与权势。那雄狮蹄下踏球又象征着寰宇的统一,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雌雄抚小狮还象征着子嗣的昌盛繁衍。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

    明朝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这些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

    清朝,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

    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今天介绍的四尊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4 11:05 468 只看该作者

宜秀区大龙山镇龙角峰——卒子游记

大龙山镇龙角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龙角峰。

    安庆大龙山是一条扁平的山脉。大龙山上奇石被包围、怪石林立,杂草丛生、荆棘满地,从大龙山镇有多条路可以上山难以寻觅它的身影。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山脉的一端,有一处叫龙角峰的巨石岭,今天再次介绍这里。

    龙角峰位于大龙山镇与原总铺乡的陀背岭上,这里有一块昂然挺立的巨石,高数米,底部有十几平方米。越向上越细,并呈弯角状翘起,顶部宽直插云宵,酷似一只犀牛角,也象传说中的独角龙的角,故称“龙角峰”。

    大龙山是安庆北部的屏障,山上象形石景甚多有老虎石、犀牛石、大鼓石等等,“龙角峰”就是这些巨石中的一处。

     

   其中一条路是从大龙山镇百华村的龙王寺穿行到龙角峰。这是一条安庆经典驴行旅游线路,强度适中,适合广大驴友穿行,攀爬。

   穿行一条百年前湘军人工壕沟,就到了龙角峰山下,在山脚下观看,酷似一仰面朝上的人脸,尤其是脸部特征明显,龙角峰被群山所遮挡,能够看到龙角峰,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龙山处处是景,独不类他山。一路行进,雄伟的陀背岭山峰,龙角峰是大龙山山脉一端一处较高的巨石群。大龙山山峰的道路崎岖、泥泞,山路很窄,一条人工的山沟,据说是清军或是太平军的古战壕。

    越过战壕,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山谷里悬崖峭壁,远的如丽石,近的似刀削,在这春季里上山,有另一种秀美!除了风景以外,征服本身的体能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站在龙角峰,环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点大龙山的大小山峰。龙角峰位于大龙山西南麓,海拔约五百至六百米左右,因形似龙头犄角而得名。

    在大龙山下看,龙角峰及周边的巨石岭很象一个巨型的笔架。这里四面悬崖,只有一处较为难走的悬崖的小路可以上去。

    山顶较为平坦,但从山顶下山的路被乱草丛生藤蔓遮挡住了,无法准确找到下山小路,这里下山,有多个幽静的峡谷,错落有致的小路,两边形态各异的怪石,真正无人打扰的仙境。

    龙角峰座落于百华村境内,与杨亭村交界。龙角峰,山顶的龙角石是花岗岩自然风化形成的,以后得名龙角峰。时光流转,过了千年万年,历经风吹雨打,龙角石渐渐形成。因此,那座山使被称为龙角峰。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四方皆有神仙:东方曰青龙,西方曰白虎,南方曰朱雀,北方曰玄武。四位神仙守护着四方,各司其职,各显神通,保境安民,功德无量。

    在神话传说中,龙是司水之神,凡有江海之处,皆有龙王。尤其是在东海,居住着庞大的龙家族,它们朝迎旭日,暮送晩霞,日日涛声盈耳,夜夜帆樯入梦,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龙生九子,每子不同,它们能隐能显,能兴云雨,时而登天,时而潜渊,无所不能,神通广大。龙的家族极为兴旺,势力强大的有四房,就是大家熟悉的黄龙、青龙、黑龙和白龙。

    从前,手握乾坤的皇帝,就被称为黄龙。然而,黄龙要坐稳江山,离不开青龙的辅佐,否则,便会乾坤颠倒,天下大乱。由此可见青龙的实力非同一般,它堪担守护一方的职责。这黑龙与白龙,都属普通之龙。难得的是,白龙与世无争,隐居江河之中,以求长生,故白龙寿命最长。

    黑龙则不同,它性情暴躁,本性凶悍,从不服输,爱发脾气。在民间,这黑龙又叫乌龙,它一旦发脾气,就威力非凡,不是狂风暴雨,就是巨浪海啸,给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安庆的乌龙溪就是由此而来。

    大龙山的巨石群很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酷似龙角变成了龙角石石头群,巍然屹立在大龙山山顶之间。于是,人们便把那山称做龙角峰,一直到现在。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7 08:15 469 只看该作者

宜秀区大龙山太乙洞——卒子游记

大龙山太乙洞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的太乙洞。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冬日的大龙山,雾气朦胧。深冬的雪,还没有化尽。站立在大龙山巨石上,瞭望远方。


穿过一片寂静的枯树林,一个巨石小山岭浮现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太乙洞巨石群。


太乙洞位于大龙山群山之间的一个巨石群里,位置较难发现。究竟为何叫太乙洞?


该洞形成为数万年前。是大龙山花岗岩典型崩塌造成的石棚。相传是太乙真人下凡为民造福掘凿而成。主洞全长二米余,宽约四十公分,内有太乙真人石像。


此洞名为太乙洞,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太乙真人将丹丸炼成之后,邀请了黄龙真人一同前去大龙山察看。见大龙山风景秀美,意于在此修炼。


本图就是太乙洞巨石群。太乙洞就在巨石群之间。太乙洞翠竹蔽荫,呈南北走向,长约二米余,洞中平坦,能容一人平躺休息。高约二米,最窄处仅有三十公分。


太乙洞最为绝妙的是一尊惟妙惟肖的太乙肖像,这是大自然赋予安庆人民天赐神鼓,坐在太乙洞前能观安庆大电厂,和气势磅礴的长江,令人叹为观止。


太乙洞是巨石崩塌造成的石棚,这里依山傍水,洞前一株稀有植物已有数年,向下数米有一条小溪流,婉如一个没有喧嚣的世外桃源。


太乙真人被称为太乙,主要是因为太乙是玄门称道的名号。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第五位弟子,所以他叫太乙真人。


在安庆大龙山修炼的太乙真人府邸太乙洞,据说洞口打坐的时金光四射,这个洞是太乙真人的居住地,所以又称为太乙洞。


太乙洞内能容一人坐、立、躺。是一个非常僻静和修炼的地方。洞口正对长江,洞内干燥、通风。


坐在太乙洞前,巨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雾气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是一般驴友能够找到的胜景,这里是大龙山道教的福地洞天。感谢您的观看。


(本篇完)

发表于 2018-12-17 08:18 470 只看该作者

宜秀区小龙山磨刀石——卒子游记

小龙山磨刀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的太乙洞。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小龙山最西边的一条山脉紧挨着公路的山岭,这条山脉与大龙山最东边的山脉隔道相伴。

  大龙山很多地方没有准确的名称,山下金家湾人称之为金岭,又称为金家冲。也有叫兰溪或桂花树。

  实际上,这条山脉是小龙山的凤溪山脉,南北走向,南北长约约七、八里,东西宽约三里,海拔约三百米至三百五十米。

  磨刀石地处在最高的岭上,海拔高度约有二百八十多米,在那儿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很多人误把磨刀石当成了八斗石,而据卒子实地勘察,八斗石是八斗石,磨刀石是磨刀石,两者相距不远,地处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金冲或三桥冲抬头向眺望,都能看到这块巨岩,实际上,磨刀石要比八斗石高度更高一些。

  小龙山当地人把这块巨石叫磨刀石,同时也会把八斗石也称为磨刀石。

  几年前,卒子曾到访这块巨石,这块巨石就是磨刀石,直到走近它之后,磨刀石位置正处在一条山岭之上。


  磨刀石是巨岩,与它相距不到五百米是八斗岩,八斗可能是过去农村用来盛谷物的的容器,八斗岩可能有八斗谷物的容器的意思。

    而磨刀石即完全不同。金冲岭两岸石骨壁立,云雾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柱,还能看到巨石山风景区里的巨石上刺层霄,如幛如楼,直坠壑底,四面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

  金冲岭再向北下之脊,一起为磨刀石,一起为八斗石,最峭削者为磨刀峰,磨刀石就地处这个小山峰的半山腰间。这里巨石攒起,兀立峰头,为一山之主岭。

  游玩金冲岭,爬山强度不大,岭高约三百米左右,若谷之外,磨刀石和八斗石矗立其中,围屏峰之南,深壑中有棋盘石。山顶之南又有龙头峰。

 

   金冲岭,诸石林立,芟夷深莽,叠级置梯,从岭东行,就是罗岭镇境内。龙山玉兰春似雪,凤水晓月秋如练。奇石满山、惟妙惟肖;波光云影、水秀山青的小龙山。

    远观磨刀石像是一块大方石就像家里大平台,平整有致就像刚刚磨擦过,过去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磨刀石,其实磨刀石在离八斗石不远的岭头,到这里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了解,小龙山分为五大景区,有景点五十余处。龙头峰景区、万鹿洞景区、迥龙山景区、月亮山景区、龙门峡景区。八斗石、磨刀石是没有被大家熟悉的好地方。

(本篇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