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5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48139 | 回复:1156
发表于 2020-9-13 18:18 711 只看该作者

小龙山“苏介”石刻


第19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小龙山“苏介”石刻。


    “苏介”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镜子石下的一条小山岭间。



    小龙山又被巨石山,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是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所在地,总面积四十多平方公里。风景秀美,是卒子经常到访的地方。


    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境内,过去卒子曾写过很多关于小龙山的故事。


  小龙山的形成是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山中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是一处朝圣祈愿的福地。


    今天卒子介绍的这条山岭就位于小龙山的一条支脉上,有着自然风光与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并赋予了独特有的神秘气质。苏氏迁入安庆后,在安庆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安庆有苏家户、苏岗等地,苏姓也渐渐人口兴旺起来。


    清朝至民国时期,大龙山与小龙山的巨大岩石上常常有附近百姓镌刻自家姓氏的摩崖石刻,这种石刻的研究,目前仅卒子先生,这些石刻散落在安庆周边的巨石上,遍布大龙山和小龙山巨石上的摩崖题刻,这些石刻是一部凝固的安庆人文历史长卷,每一幅题刻的背后,都连着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


  小龙山石刻主要分布在老屋基地周边山岭处,这些石刻至今留存在天地间。那年卒子踏访镜子石。在一条山岭上青苔斑驳,一块巨石上刻着“苏介”两字,无落款。再向山上行,有一种“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的诗意。


  山岭蜿蜒入山顶,艰难前行半小时,站在小龙山一处名为镜子石的山石上,手指轻轻滑过“猴子石”,小龙山石刻承载的安庆人文历史,何其厚重,何其瑰丽,它是一部凝固的安庆人文历史长卷,有待我们去打开细细品读,去进一步考证,更有待我们去保护,去珍惜。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9-14 20:27 712 只看该作者
看你这么多游记,安庆的人文与地理,你怕是最熟悉的了。
发表于 2020-9-16 21:50 713 只看该作者

林业清末张氏父子墓


第19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林业清末张氏父子墓。


    安庆桐城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庭玉,但有几人知道安庆宜秀区一座小山丘上还有四品大员张氏父子墓,今天卒子就介绍这里,几个月前,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卒子曾一个人拜访此地,十里铺乡防控大爷带卒子参拜四品京官父子墓。


    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旧时属怀宁县。十里铺乡林业村座落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集贤关一带,境内有多座连绵的山丘。



    就在林业村一座小山丘上,安葬着父子二棺墓,墓碑为白石雕刻,正中高大的墓碑为父亲,清朝太学生张钟棠。


    张钟棠,生卒不详,怀宁县太学生。为人仁厚。


   太学生,是指明朝、清朝时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在安庆各地的山头,很多安葬着太学生的墓穴,安庆文风鼎盛,可见一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国子监虽号称最高学府,但在科举时代,其毕业生地位却相对较低。其学生来源主要是全国各府州县按名额贡入之生员,有岁贡、优贡、拔贡、恩贡、副贡等名目,号“五贡”。只有生员(即秀才)的功名,若想再进一步,仍须参加乡试。若不再考取功名,以国子监生身份入仕,则多被用做县丞,或教谕、训导等学官,秩低而俸薄,权轻而利小。


    这位太学生张钟棠墓不远,有一块墓碑略小的石碑,上刻有“清奉政大夫晋朝议大夫张公厚裕、恭人曾氏”等字样。



    张厚裕,张钟棠之子,怀宁县人。在张厚裕墓碑上雕刻有“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张公厚裕之墓”。


  张厚裕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西南许家山头一处小山腰背处,该墓系清朝光绪七年季冬立。整座墓坐南朝北,选地适中,周围环境清幽,风景绮丽。


    张钟棠、张厚裕父子墓多次被盗掘,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封土堆前、中部破坏状仍存,由所凿之圆形盗洞中暴露出砖砌墓室、棺椁散落,由于尚未对该墓清理,故内涵不详。


    张钟棠、张厚裕父子墓现存封土堆高约一米余,前拜台及墓地周围石雕皆已毁坏。墓碑石质,该墓表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9-19 20:08 714 只看该作者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


第19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居委会,该建筑建于一九七六年。


  十多年前,卒子曾介绍这里。三年前,卒子再次到访这里,拍下一组该建筑的照片,这是一座安庆市区唯一一座文革期间的人民大会堂。


  这座人民大会堂建在一处空地上,前身是否建筑不详,始建于一九七六年。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坐北朝南。一九七零年,时任安庆地区有关部门要在总铺乡建人民大会堂,后选址在立新大队一块菜地边,大会堂内墙现留有文革标语,字迹清晰。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总长约六十米,前宽约十多米,可供开会及文艺表演使用,后被百华村村委会使用。



  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大会堂是典型的“文革”建筑,是目前安庆市区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红色会堂”,可作为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实物见证,对研究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及当时村民生产生活等具有参考价值。


    解放以后,**制度确立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的十年,但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开展“大跃进”、“反右倾”运动等“左”的错误,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一九六零年,安庆地区总铺公社全社粮食总产量近千余吨,党和政府调拨了大批返销粮、救济粮和救灾物资,人民才得以度过灾荒。


     一九六二年,安庆地区开始贯彻党中央方针,此阶段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安庆地区农村经济受到巨大影响。



    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安庆地区人民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总铺公社立新大队开始开山劈岭,填沟造田,深翻整平,修建水库,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铺公社通过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全社的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9-20 12:53 715 只看该作者

湖田仙桥


第19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的湖田仙桥。


    湖田仙桥,并不是一座桥。它是一座经过亿万年风侵的巨石。


    湖田仙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龙潭乡湖田村山上。


    二零一七年初,卒子曾到访此地。龙潭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其中天然景点蜓蚰石、千丈崖、天柱山东关、关门井、猫头石、双河口、七里碉、仙女晒鞋、蛤蟆石、对牛石、锣鼓石、百崖寨、锣鼓冲、仙人桥等,美不胜收,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



    仙人桥就是其中一个并不被多少人知晓的地方。仙人桥即本文所指的仙桥。



    湖田村位于龙潭乡南部,坐落于皖河西岸,也是天柱山的一条余脉中,一条皖河在其中龙游而过。皖河流经湖田村,九曲十八湾其中最后几湾就在湖田村境内,流量比上游诸湾都大,若游者竹排泛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湖田村地形分布三面环山,一方临水,可谓“一水尽连天际碧,群山秀向雨余青”。



    东有引珠球,南边狮子山,西方锣鼓奏,北面仙人正过桥。


    仙人桥的故事很多。据传,清朝咸丰辛酉年(1861年),龙潭乡遭太平军(长毛)侵袭,周边乡人多避难于山间,百姓躲在仙人桥中,也有反击长毛而殉身人士,长毛(太平军)曾经此道进入山区。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以潜山为据点,为抗击清军而建的“犁头寨”,现遗址尚存。


    仙桥其中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雄峙于一条伸展的长桥。石上有顶,顶下生洞,远远望去有如仕女发髻上的一匹玉簪。


    因是一块巨石,石下透光穿洞,犹如一座“天生桥”,故旧志称“仙桥”。


    站在“桥”下仰望“桥”顶,如巨粱横亘天际,青崖黛壁,辉映云天。天衣无缝的“桥身”和两边的“桥墩”,浑然一体,高约七、八米的“桥拱”。“桥拱”北面的“桥墩”脚有形状各异的石洞,曲径相通。


    桥墩洞壁有形似人脚印石凹,传说是仙人到此云游留下的足迹。“桥”有一面坡度平缓,另一面石岩陡峭如斧辟。


    仙桥的雄奇风光还在“桥”上,扶岩而上,如置身于九霄之中,云飘脚底。极目远眺,连绵群山就是著名的天柱山,置身此地,如神仙一般。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9-20 19:37 716 只看该作者

五横源浦寺月身宝殿与意弘老和尚舍得塔


第19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源浦寺月身宝殿与意弘老和尚舍得塔。


    源浦寺,又称源浦禅寺,相传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庵涯。



    据寺庙内介绍和当地人传说,源浦寺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大约在一六二二年至一六二五年间。但民国四年的《怀宁县志》却记载源浦寺属“宋建”。源浦寺占地约五十来亩。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一位四十九岁的段姓篾匠在源浦寺出家修行,法号了真。了真和尚于九十六岁圆寂,其弟子依嘱而行,几年后开缸发现,遗体慈容宛在,遂供奉,人们都习惯地称为“老活佛”。复建后的源浦寺月身宝殿落成,供奉了历经二百三十余年岁月沧桑、劫难,至今完好的了真大和尚的肉身。



    月身宝殿,又称真身宝殿,俗肉身宝殿。月身宝殿内珍藏了真和尚真身。据了解,源浦寺的真身和尚,在国内真身和尚当中排在十多位,最著名的肉身菩萨就是唐朝禅宗祖师惠能(638年-713年),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和地藏菩萨肉身金乔觉(公元630——729年),供奉于安徽池州九华山。


    相传了真大师于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东乡(现枞阳县)一个段姓的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好武术和医学。长大后,以篾工活为生。四处为穷苦人家做蔑器活,每到出门做活,总是自带炊具,不要工钱;由于他手艺好,心地善良。后来他来到源浦寺出家当了和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大师将他的弟子叫到跟前说:“我日子己经不多了,我死后,你们把我的身子坐立在缸内,三年后再开缸,要是我的身子完好无损,你们就要把我的身子迁到庵涯建一座塔供养,塔外建座八角亭。”


    三年后,弟子们开缸,发现大师的遗体完好无损,已修炼成了金刚不坏之体,于是弟子们遵照师父遗嘱,随即装金,在庵涯修建了阁塔,供养其中。当地人知道大师生前喜欢吃粑,尤其喜欢吃糯米粑,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老活佛”生日,香客们都送“老活佛”生前喜欢吃的糯米粑前来供奉,这种习惯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老活佛”端坐低首在月身宝殿里,仿佛仍在默诵经文,念着普渡众生。如果传说不虚,那么已成为“活佛”的了真大师,已以自身的磨难渡了这一方众生。


    据源浦寺现任住持释心广师父介绍,安庆市不乏真身和尚,但达到月身境界的仅了真大师一人。按佛理,“真身”和“月身”的差别,在于两者所经历的劫难和岁月的磨砺不等。


    意弘老和尚塔坐落在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源浦寺后山间。此塔建于二零一三年,用砖石砌成的覆钵式塔体,坐西朝东。塔高为二米余,由单层石质须弥座承托塔身。



    以砖砌成的覆钵体塔身正面,嵌有汉白玉塔铭:“意弘老和尚舍利塔”。塔身上部的须弥座承托着石质三层塔锥。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10-5 17:20 717 只看该作者

银山银珠岭与银珠瀑


第19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银山村银珠岭与银珠瀑。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银山村银珠岭与银珠瀑,这是一条长长的溪流,从红旗村的坐山流出,流向银山村的一座小水库。这条长长的溪流流经亿万年地质变化的岩石层,光滑而又细腻。


    小池镇红旗村,这里原来称为抱山村,村境内有一座名山,叫独阜山。独阜山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各有一支南北走向的山脉作臂膀,形同凤凰展翅。红旗村这边是银山村,卒子此次从银山村进山,到访此地。



    独阜山民间传说禅宗三祖僧璨曾在这里的山腰打坐。凤为雏凤,不堪重负,竟然矮下三尺去,因此又名“坐山”。据省志记载:“峭拔秀丽,迥出群峰之上”。不知是水土流失太厉害,还是因为地壳变动的原因,它已明显低于西边山脉的最高峰广峰。


    唐朝宗宝应年间,太湖清远禅师访胜来此依山建寺,寺以山名。因清远禅师道行高深而香火鼎盛、名噪一时,香客远及江浙,僧徒多达八百。后不知毁于何时。


    从银山村进山,山是是一条从两座山脉的抄口缘溪而上的小路,现在开通了水泥道,那种山水意境也就没有了。沿途可见许多水石奇观。


    银珠岭就是独阜山山脉的一条。这里因露天的巨石有很多特点,其中古人就将一些巨石取名为“滑磨石”、“银珠石”、“桌子石”、“航船石”、“钓鱼石”、“鲤鱼石”等,借水生色,各逞奇妙。


    卒子此访,在山腰小道间的诸石之上,看到一块块近代被开采的巨石,巨石之下是一个百亩小畈,形如凤毛飘落,由两支山脉抄手挽住周围山上流失的水土积淀而成。


    银珠岭,能够看到山川平畈,它位于独阜寺右岭,传说右岭的发端,有一石蟾,栩栩如生。相传自月宫贬出,要待形销骨铄方能飞升。更有传说,寺有金银分藏,并留下秘笈窖单及歌诀。其辞曰:“上七里,下七里,金银落在七七里;上角丘,下角丘,金银落在角角丘。”至今无破译者。原址附近还有摩岩石刻湮没待考。


    银珠岭瀑布是独阜山古景之一。位于独阜山下一条长长的山冲间,经长达几公里的陡崖峭谷飞流,直下银珠村的,沿途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群。银珠岭瀑布是独阜山北麓一条有巨大落差的溪流瀑布,由于交通不便,以往少有游人。


     银珠岭瀑布最奇的与安庆众多的“井”相关,如九井溪、七井瀑等,都是因为水流长期侵蚀之后,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水井,溪流到了地缝的崖顶跌落下来,形成了几十米的长链,银珠岭瀑布空气清新,沁人肺腑。瀑布跌落处的水潭,宽约八米,周围布满各种巨型岩石。这里以其雄、奇、险、峻、美,吸引了游人,也将成为小池镇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就在卒子走访时,看到此地的岩石长期被人开采,就连瀑布边的岩石也是如此。不知从何时被人开采至今,一个个凿眼,一排排被开采的石条痕迹。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10-7 23:22 718 只看该作者

洪桥陈湾“鲁子敬试剑石”石刻


第19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洪桥陈湾“鲁子敬试剑石”石刻。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吕亭镇洪桥村陈湾村民组“鲁子敬试剑石”石刻。



    桐城的鲁王河、鲁王墩、试剑石等等传说,与三国时期的吴国鲁肃有着千千万的传说。带着对历史无限崇敬,卒子来介绍这里。据《桐旧集》记载,“鲁谼,县(桐城县)东北十五里,吴鲁肃镇地”;另据清朝康熙版《桐城县志》曰,“鲁谼山,县东北十五里,相传鲁肃居此,其上有试剑石古迹”。关于桐城北乡一带百姓世代传说鲁谼山与鲁肃有关,正如鲁王墩遗址、鲁王河、投子寺、鲁肃读书亭(谷林寺)等。



    鲁肃是谁?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在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鲁肃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因此得到吴国孙权(卒子先祖)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吴国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安徽潜山)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年间,安庆市桐城延大关镇、吕亭镇、龙眠办一线,有很多地方都是吴国(孙吴)与魏国(曹魏)是交界地方。曹魏居北,善陆战而不善水战,孙吴则相反。在长江上作战的后果曹魏不是没有体会过,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安庆,正是长江北岸重要军事前沿,无论对于孙吴还是曹魏都把长江北岸的安庆作为重要的军事驻地,安庆这才有了吴头楚尾的说法。



    安徽江淮平原吴军陆战不如曹军,孙权在位期间曾四次北伐,都没能攻下江淮的军事重镇庐州(合肥),否则淮河以南就得并入东吴了,而正因此为据点曹魏得以坚守这一地带,但又不能南征,吴国也无法北伐,故而形成了一种制衡。   

    三国时期,战争的本质是争夺人口,人口是生产、作战的基础。虽然曹魏在江北收缩,人口北迁,此时孙吴只能拉长补给线。安庆的桐城大关、吕亭等众多山区成为两国交界的边界。卒子介绍到此,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鲁肃驻镇地。鲁肃作为孙吴大将,驻守在两国边界,视察军情非常自然。


    据传,鲁肃曾在吕亭的谷林寺旁一凉亭读书。新建的谷林寺就真的将传说中的故事变成了一个读书处。史料上记载,鲁肃不过是东吴的一个谋臣,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封王,所以鲁王河、鲁王墩与鲁肃毫无关系。鲁王墩、鲁王河当中的“鲁”来源于鲁谼山,与鲁肃毫无关系。


    桐城当地传说,三国时期孙吴大将鲁肃屯兵桐城与舒城一带设防时,曾在一制高点(仅吕亭镇就有虎头寨、包公寨、黄草寨、一人寨等等)上筑烽火台暸望敌情,他常身先士卒,亲临高台,严密监视北方的巢湖、庐江方向曹魏水陆大军动向,以防来犯。一日,鲁肃手执利剑在此教练阵法,突然飞身跃上一块巨石,朗声激励众官兵说道:“拒曹伐魏,必操胜券,此心志日月可鉴也!”霎时手起剑落,巨石被劈成两半,接着又因势利导训诫官兵:“骄兵必败,如此石不堪一击!”众官兵睹石励志练武日勤,防务日严,曹兵惧之。日后,这块从中剖开的巨石就被人们称之为“试剑石”。


    卒子到访吕亭镇洪桥村在一位大爷的带领下看到这块石头,石头高约一米多,宽约二米,为断裂面,断裂面的石上有阴刻行书三行:“此石,三国吴鲁子敬试剑古迹。士人汪天孝叙。”



    士人汪天孝何人?卒子分析认为,汪天孝可能是明朝或是清朝一位读书人,是古代文人高雅的自称。这些人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汪天孝叙,这个叙是指用文字记述,叙述、记叙、叙事。也就是说,明朝或者清朝一位文人叫汪天孝,他据当地百姓的传说,将三国时期孙吴大将鲁子敬试剑的传说,用一块裂天的石头上写上这个故事,称为古迹。要知汪天孝,卒子也。卒子也是汪天孝。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10-9 21:34 719 只看该作者

安徽大学红楼


第20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安徽大学红楼旧址。


    安徽大学红楼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一百九十二号,安庆师范大学校园内。那幢红红的外墙就是了!


    安徽大学红楼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的主教学楼,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建筑,一九九五年确定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大学红楼占地十一亩三,建筑面积三千零八平方米。楼高两层,系砖木结构。门檐呈半圆形,两侧环有六根圆石柱。


    安徽大学红楼因大楼由红砖砌成,这在当时很稀有、更新鲜,故以此特色命其名为“红楼”。


    安徽大学红楼是安徽省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建筑。被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成功入选,这也代表安徽省教育建筑领域有了第一个“国保”单位。



    安徽大学红楼,为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教学楼。设计为上海大德工程设计社刘灏芳,南京缪顺兴营造公司承建。工程造价原为二十一万(教学大楼、大礼堂、科学馆),后因经费不足,变动原设计中的古铜色金属瓦(普通红陶瓦)、钢门钢窗(洋木窗门)、钢筋水泥廊柱(砖柱)、宫殿式屋顶等,将造价压至十八万,后将大礼堂与科学馆缓建,教学大楼由三层降至二层,取消廊柱及马赛克贴面、雕花装饰等,造价缩至九万二。1934年7月24日工程形式,次年8月竣工,10月7日举行落成典礼。


    从安徽大学的成立,红楼的命运就和其息息相关。一代代学子走过红楼,走进更广阔的社会,其中很多人成为时代的栋梁。但他们的起点总是和红楼系连在一起。毕业之际,他们要在红楼前合个影,红楼就成了他们人生的一个见证。由此,红楼穿越历史,历久弥坚。


    一位位优秀的学者在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姚永朴、刘文典、王兴拱、杨亮功、何鲁、程演生、李顺卿、朱光潜、 陶因等先后任校长。著名学者陈望道、周建人、郁达夫、刘大杰、范寿康、梅光迪、汪静工、赵景深、冯沅君、陆侃如、朱湘、周予国、许杰、苏雪林、乌以凤等曾在此执教。这里还是中国**领导的安徽进步学生运动、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安徽大学红楼保存完好,大门前两侧共有六根圆石柱,门檐呈半圆形。抗战期间,安徽大学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改为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都是从国立安徽大学独立出去的。解放后,老安徽大学校址迁往合肥,原址即今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大学红楼位于菱湖岸边的这块风景之地,注定是老城安庆的一块人文渊薮。由此,而在二十世纪初叶出现了这座后来声名远扬的红楼。可以说,红楼由菱湖而诞生,菱湖也由红楼而更具风韵。红楼是一块人文荟萃之地的象征。方正谨严、明亮敞达,红楼的西洋风格显示了西方文明的进入,以及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安徽大学红楼最为特殊的是外墙红砖上的英文标签,在当时,这种带有标签的红砖造价要远远高于同期的青砖。1949年、1954年夏,长江洪水泛滥,安庆堤防两次溃破,洪水淹至红楼二楼。尽管如此,红楼屹立依旧。


(本篇完)



发表于 2020-10-11 18:41 720 只看该作者

茅山头


第20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茅山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市区周边,是大龙山余脉,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社区。茅山头,其实是一座树木并不茂盛的山丘,因山坡间长满茅草,被当地百姓称为茅山头。


    安庆,一个令海内外游客魂牵梦绕的旅游城市,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庆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样得天独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曾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朽贡献,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址遗迹。


    大别山老区、国共谈判、渡江战役等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卒子游记记录了安庆红色旅游的一处处现存的遗存,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一个实地参考的范例。



    茅山头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与日军对抗的前沿地带。茅山,是古安庆府通往怀宁县、桐城县的战略要地,抗战时期一直是激烈争夺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部队在长江沿岸布防,国军一七六师一部在茅山头与对面的无名山是阻击日军的两个重要战略要地。



    茅山头高程约为一百五十米左右,一边是进到山区的一条长长的山冲,名为严家冲,日军部队对此地形做过仔细研究,修筑前进阵地。


    茅山头山顶处,有面积约为二千平方米左右的平坦地带,现存环形山坡。抗战期间,这里可以整理部队、隐蔽辎重。



    抗日战争时期,一小队日本鬼子在五横乡山岭间准备进入前面的村庄,他们的武器在当时十分的精良,国军士兵只能躲起来远远盯着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山岭上,一位日本鬼子在不知什么时候开起了小差,被布防在茅山头的国军远远狙击打死在山岭间。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在安庆布防还是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然而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仅仅只歼灭了一位日军军人,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被有历史所记载。



    作为一名地方文史爱好者,卒子有义务也有责任揭露事实的真相,向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本篇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