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796

主题

鳌太一条死亡之旅 敬畏生命远离危险

查看:2440 | 回复:0
发表于 2017-5-10 18:5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qingpingguo1 于 2017-5-10 19:03 编辑

拭目以待一般全球范围内的攀登季是从4月底,5月初开始的,因为躲过了寒冬的侵袭,蛰伏已久的户外之心都开始蠢蠢。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山脉好天气窗口的开始。可是这一周不太平,首先旗杆倒了---Ueli Steck
努子峰壁滑坠了,让人唏嘘不已,神一般的存在。这种心中的不舍,如果不是每次都追着他的登山日记看的人,是不太好理解的。接下来,家门口堪称“中国最具挑战徒步路线---鳌太线”排名上升了……5月3号已经发现了2具尸体,朋友圈里文菲留言:“鳌太超越夏特成为国内死伤率最高的徒步线路。”[p=20, null, left]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有一个户外论坛叫(背包吧)秦巴山区的驴子都在那里……关于鳌太的历史我就不赘述了,在延伸阅读里面有。5年前写的一些东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浏览量也有16万多)。今天首先为逝去之人默哀……其次为山上救援的朋友道声珍重!最后为走失的23名驴友送去一声平安!字字诛心的原因是每一句都是血的教训,每一次发声都是忍无可忍。
[p=20, null, left]       有人问马洛里,为什么要去登山。他回答:“Because it’s there.”我的父亲是名医生,我甚至都不用问他为什么要去治病救人,为什么退了休了还要接受反聘,每天走近乎10公里起早贪黑的去上班。
[p=20, null, left]      说说山难,尤其是太白山的鳌太段的山难。有统计开始到现在已经走丢的、失联的,两位数以上了,这要是合在一起都够撤一个市长了。朋友高粱转了一个李鹏的帖子“鳌太泪训:不要为省钱和虚荣而枉送性命”。写的挺好。但是评论有不好的,因为这里面建议大家不要AA制走鳌太,而是要付费走商业服务队。其实我想说说价值观,货币是剩余价值之后产生的。本来就是便于交换的一种形式,作为有知识有经验的商业队,用剩余价值去换取经济收入,来弥补那些没有经验的个体客户,同时还有法律保障和国家机器在支撑。这是非常完美的一种平衡关系。你在你的生活中创造了剩余价值去换取体验式消费也很平衡,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人依然坚守AA,也没问题,因为选择权、发言权是我们生之为人的基本权利。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我个人深以为然的是---认知差。
   简单说说什么是认知差,就是你2岁的时候从沙发上掉下来没摔死,仅仅有点疼,而你面对你家20层高的窗台的时候也认为会摔疼,而不会摔死!这就是认知差。
   再比如你天天在给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讲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因为我们有依据有证据。而他仅仅认为我还活着反正抽不死、喝不死。这也是认知差,而他不知道的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不是车祸,而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脑中风,致残率最高的也不是车祸和意外事故依然是脑中风。我们未来每5个人终究有一个会这样。这也叫认知差!
  那么户外有哪些认知差?
    1、失温。
天气好我就出去玩,天气不好我就睡帐篷,怎么会出问题?
   是的,天气好,你可以玩,想怎么玩都行。问题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最坏到什么程度?
太白积雪6月天,6月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见的多了。而鳌太线基本就是在梁上行走。梁---广袤、无遮蔽、无水源。有的仅仅是小腿高的灌木和风。关于风寒效应请(延伸阅读)。大风来的时候你帐篷都撑不起来,你怎么睡帐篷?睡帐篷皮挡风么?阳光明媚的时候会晒伤,大风来的时候会冻伤,这种转换仅仅在半个小时的时光里,你确定你可以HOLD住?你确定你可以判断的出来?有经验的领队是怎么做的?他会拿钱再为彼此增加一份保险,那个保险不叫“中国人寿”不叫“中国平安”叫向导!因为这种天气的转换不像是洪水来了,我们看到水变浑浊了,知道还有1分钟往山上爬的时间。这种转换往往是你没注意的时候以为来了一朵云,实际上来的是一个小型的寒流。而具备这种识别能力的,往往住在山里的原住民最靠谱。
  鳌太为什么致死率这么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梁上没有遮蔽,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坏天气往往是结伴而行。大风来的时候往往会起雾,有时会伴随着小雨。有一个词蛮贴切就是“霜降”山里老人叫“白毛风”。雾起来就像得了白内障,你什么都看不清楚。没有可视距离?是的2米都没有。团队行径间隔5-20米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你准备好单兵作战了么?如果一个人在10分钟之内做不到:搭帐篷、固定帐篷(抗风6-8级)、戴手套,取睡袋等一系列动作的时候,这条线最好别逞能。大风一刮气温最少骤降10-15度,很多时候9月份冻的手指头都不灵活。所以这种天气下导致的失温基本上是首位致死因素。

     2、失联。
    我有对讲机、我有海事卫星电话、我有华为的3网通……我有太阳能充电板我告诉你我这身装备只要在地球就能和任意一个人联络!
是的,但是能联络和能找到是2码事。你可以给所有人描述你的位置,但是不一定别人就知道你的位置。傻啊,手机不是有GPS么?是啊,但是你有没有测试过脱离了2G、3G、4G基站之后你的 GPS能否独立使用?很多人以为拿着智能手机,说明书上写着有GPS,就上山了。没信号了才发现没有安装可以独立调用经纬度数据和背图的APP……
   能联络和能定位是2码事,不要混淆。看过登山电影的都应该多少有点印象,高海拔救援,拿着对讲机,救援上不去都是常有的事……能联络不意味着可以定位,所以走鳌太这种路线一块GPS或者是GPS功能的户外手表,非常重要。独立配置。


     3、肌肉疲劳
   我跑马拉松的,全程3个半小时,没问题。
  跑马拉松好只能说明你心肺功能不错,而针对于登山的运动链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能用到的是你的深层核心稳定肌群,但是对于末端的肌肉群,你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平衡性还更差。这些年见了太多号称运动强人,结果一点运动力学的知识都没有,分不清楚肌肉分布。最终侧韧带拉伤的连自理能力都没有。多年前我和大漠的团队去鳌山玩,活生生见了两个例子,仅仅是3天的行程。(马拉松跑3分15的)相互搀扶着下来,双侧侧韧带拉伤。
还有负重运动和非负重运动的载荷完全不同,长时间的负重登山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之后紧接着就是不可逆的关节磨损,接下来就是各种支撑小关节损伤,比如半月板、髌骨等……再接下来我就不说了。该去医院报道了。如果有机会下山的话……
很多人会临时抱佛脚的拿一对登山杖,对不起,如果你平时不会用。你临时抄起来的家伙,可能会增加你在悬崖边上滑坠的可能性,并帮你分担不了太多的肌肉疲劳,因为力学结构完全不同,需要适应,需要定向磨练、需要运动控制+肌肉记忆。
    不想太啰嗦,这些问题不是鳌太线独有,但是这些在鳌太线上最要命。既然年少轻狂的我们大量宣扬过鳌太的瑰丽与宏伟,就应当有责任告知大家所面临的境况和遭遇。
    鳌太线,是很多人魂萦梦绕的一条徒步路线。但是我们真的不想让他成为吞噬生命的一条路线。引用朋友公司的      一句话:“心中有数再出发!”。这条路线是探险级别线路,不要轻易、盲目的结伴而行。并强烈建议找当地的向导、有资质的户外俱乐部来进行有保障的体验。
   人这辈子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生命!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