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561

主题

固原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复制链接] 查看:3694 | 回复:51
发表于 2017-5-17 21:2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黄帝冢位在子午岭深处五顷塬与二顷塬结合的斜坡弯道岘子处。早先这里古木参天,松柏罩顶。至今高大雄伟,欲与天齐,云蒸霞蔚,气象葱茏。古冢凸起犹如圆珠,东西山道蜿蜒,俯视地形如二龙戏珠。七分仙气,三分神秘,不由顿生高山仰止的肃穆崇敬之感。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仙人坟”,典籍上记载的“黄帝冢”,被专家、政府和旅游部门确定的“自昔乘龙去未还”的“黄帝升仙处”。站在黄帝冢前,心潮逐浪,浮想联翩,似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欲与苍天对话,大地对话,和子午岭对话,黄帝冢对话。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5-17 21:29 2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为什么叫“黄帝冢”,而不称之为“黄帝陵”呢?“冢”是隆起的坟墓。郑玄注《周礼·春官·序官》“冢人”为:“冢,封土为丘垅,象冢而为之。”《水经注》说:“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在秦代以前,人们称黄帝的墓地为冢。正宁黄帝冢即是秦以前的人们就称谓、祭奠、沿袭下来的。而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万“还祭黄帝”后,才由“庙”演化为“陵”当时的黄帝庙遍布天下,罗川县(今正宁县罗川)西门的黄帝庙香火尤为鼎盛。黄陵县原名中部县,中部县轩辕庙至今存有明太祖的“祭文碑”。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政府才将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正宁黄帝冢则早在《史记》中就有确凿记载。
发表于 2017-5-17 21:29 3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仰望黄帝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1500-1800平方米。从土层成形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冢前正宁县人民政府树一通“黄帝冢”碑,碑的背面敬刻黄帝的土德详瑞,千古流芳的丰功伟绩。民国14年(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曾记述“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5-17 21:29 4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为了颂扬黄帝赫赫功绩,传承民族奋发精神,正宁县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学会,创办了《黄帝文化》会刊,主旨与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文化创新工程中的陇东开发始祖文化、省市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旅游开发线路一致。黄帝文化研究认为,黄帝葬于正宁,史有明载、物有确证、代有所传、世有认同。所谓史有明载,是指历代史书、地方志均有记载。如,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首次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明确说明:“上郡,秦置。县二十三;……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南北朝时期编纂的《魏书·地理志》记载:“阳周有桥山、黄帝冢。”唐代李泰编纂的《括地志》进一步说明:“宁州罗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
发表于 2017-5-17 21:29 5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唐代历史学家杜佑编纂的《通典》也记载:“宁州罗川县:汉阳周县,今县城是。后魏为显州,隋改为罗川,天宝初改为真宁。有桥山黄帝葬处。”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子午山,亦曰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宋代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桥山,一名子午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冢,在桥山上。”所谓物有确证,是指宋代的《大宋宁州真宁县承天观之碑》碑文中有两句话:“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画疆,本公刘积德之地。”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真宁县的百姓崇尚忠孝节义之风,精勤五谷稼穑之事。在这里,抬头就能看到轩辕黄帝的墓丘,原本就是有熊故国得道和发迹的故土。周朝的祖先建立豳国、划疆而治之时,此地是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公刘积德行善的乐园。
发表于 2017-5-17 21:29 6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随后,明嘉靖《庆阳府志》、清乾隆《正宁县志》、民国《正宁县志》均有黄帝冢在正宁的记载。所谓代有所传,是指自明代后,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作对此也有所反映,如李梦阳的“衣冠万国后,辙迹四方心”、李文中的“神皋御气留弓剑,云路仙踪寄佩环”、强晟的“争知仙驾游何处,犹说衣冠葬此山”、折遇兰的“黄帝何年归碧落,至今陵邑锁秋梧”等,都为黄帝葬在正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所谓世有认同,是指从1993年起,以庆阳师专教授张耀民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了《黄帝冢原址考》(一论、再论、三论)、《黄帝冢原址实地考察记》,《黄帝生葬地考》、《再论黄帝冢在正宁》,兰州大学教授陈兴鹏的《黄帝冢在正宁的历史地理辨析》以及《从正史对黄陵县、正宁县的记载看黄帝冢在正宁县的必然性》《黄帝文化在正宁的文化遗存》等论文,力倡“黄帝冢甘肃正宁说”,在史学界争得了一席之地。
发表于 2017-5-17 21:29 7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从正宁出土的大量文物和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遗存,也为黄帝文化提供了生存的坚实土壤。轩辕氏族部落生存和走过的脚印——正宁境内出土了大量的丰富的仰韶文化。黄帝冢所在的桥山(子午岭),位于陕北和陇东之中的正宁,秦直道沿桥山的分水岭从南向北,途经华池、合水、宁县、正宁四县,全程295公里。据地质学家考定,庆阳为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物沉积丰富,如发掘出的环江冀龙,黄河古象等。这块山、塬、梁、峁、河、川兼备的黄土高原,很适宜于黄帝氏族的生存、壮大和发展。黄帝冢和以桥(后周改守黄帝陵的子孙桥氏为乔氏)为名的南桥、柴桥、桥家塬、乔坡等和龙池、龙嘴、龙头、东龙头、西龙头、南龙头等地名,都说明黄帝部族在这一带活动过或留下的足迹。正宁境内仰韶文化分布广泛,遗存丰富。
发表于 2017-5-17 21:29 8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多达几十处。值得一提的是宫家川东坪遗址。该遗址1976年冬出土的尖底瓶、葫芦瓶、钵、盆、夹砂罐、壶等多达三十多件,其中人面纹葫芦瓶和绘黑彩鱼纹图案的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遗存,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专家考证,黄帝就是生活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时代。著名民俗学家、民间艺术研究专家靳之林先生认为,瓶的正面画着男性图象,人面的眼睛睁开;背面为女性图象,人面的眼睛闭上。眼睛的一线为阴,为月,为牝;眼睛一点为阳,为日,为牡,为男性。二者同绘于葫芦瓶上,寓意男阳女阴交合,母体葫芦诞生生命。也是“万物所生,造于太一,化于阴阳”的阴阳合体宇宙之神。
发表于 2017-5-17 21:29 9 只看该作者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发表于 2017-5-17 21:29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寿星老汉 于 2017-5-17 21:37 编辑

骑游甘肃正宁黄帝冢

      四月十七日这天一大早,我们三位离开了正宁我大姐家,一路向东,登上了翻越子午岭的骑行,半途远远就看见了正在建造的黄帝冢。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