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3

主题

西南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复制链接] 查看:22739 | 回复:20
发表于 2017-6-25 14:0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千里马_love 于 2017-8-15 00:45 编辑

  从新疆回来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记录下我们这一路乌孙之行的快乐、艰难和美好。本不想把这一路写得很艰辛、很危险,吓到家人、朋友和后面打算走乌孙的伙伴们,让他们担心。但因为天气不好,让原本轻松、保险、容易的古道充满变数,难度和危险程度都升了级,让我们走得艰难和心惊胆颤。所以,本着讲述我们这一路的真实历程,给后来人以参考和借鉴,我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和所有细节。同时也会附上大量的美图,希望各位还是以欣赏天山之壮美为主吧。

  乌孙古道,一条穿越天山南北的咽喉,一条从古至今非常有名的牧民交通要道,一路上风景优美,雪山、草原、河流和湖泊,特别是天堂湖(阿克库勒湖)简直是人间仙境,这点从别名上也能感受出来。所以,这条线路受到广大户外爱好者的追捧,也是新疆三大著名徒步线路中,风景最美的一条。全程120公里,正常徒步时间65夜。中间需要翻越两座达坂,3800多米的阿克布拉克达板和3600多米的包扎墩达坂,横跨特克苏河,从南天山翻越到北天山,从南疆到北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早就已经听说这条古道了,惦念这条线路也蛮久了。去年走完狼塔后,就下决心今年要去乌孙。提前了解了下乌孙古道的可徒步时间段,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就把徒步时间定在了175月底,端午节再加上几天年假,时间上正好。于是就提前在网上发帖组队,召集队友。很幸运,最后找到了另外4位同样对乌孙感兴趣且时间上吻合的伙伴。到了快出发的日子,查了下天气,特克斯县那几天都是下雨天。大家讨论说,县城下雨,那山上就要下雨,还没开始就有点担心了。但已经订好了行程,加之乌孙古道的巨大诱惑,大家还是坚定的选择了继续出发。

   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做了。就像写这篇游记一样,趁着很多事还能记得起来,就毅然地抓起了笔,到后来都有点刹不住车了。
          527日凌晨,我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至乌鲁木齐机场,坐车到了市区的红山,跟着导航,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麦田青旅,好在先到的伙伴出来迎了下才找到住处。办理好住宿,进屋,另外4位伙伴已经先到了,也都还没睡。大家又开始兴奋地聊了一会儿,从陌生到熟悉,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先给我们这次乌孙之旅的五个伙伴亮个相。
熊大:来自湖南,老驴子,也是我们本次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户外经验非常丰富,徒步过很多地方,也爱骑行,骑过川藏线等很多有名的地方。冷静、稳重,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十分老道,也都是最保险和最优的。本来这次乌孙徒步结束,还准备在新疆骑行一段边境线的,后来因为家里有事要赶回去没去成,替他感到惋惜。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西边:也来自湖南,是队伍中年龄第二大的,后来大家都尊称他为大哥,可见他的个人魅力之大。身强力壮,阅历丰富,遇事沉稳老道,经常在当地爬山。天文、地理知识超级好,野外生存技能超级高。对国内外的山脉、海洋、气候、植被分布情况等了然于心。知道山体的雪线,能预判未来的天气,非常让人佩服。也在我们本次遭遇恶劣天气下顺利走出乌孙,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段王爷:来自重庆,也是个老驴子,去过鳌太,也走过川西等很多地方,留着一撮小胡子,非常有个性。也是本次徒步的专职摄影师,带着单反和幸存的手机,给大家拍了好多美照,也是后来徒步中仅存的轨迹,功劳重大。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艺术家:来自湖北,也是个狠角。从来没有骑行经验,买了个车子首次骑行就完成了整个川藏线,从来没有重装徒步经历,首次重装就选择了来乌孙,勇气和毅力可嘉,是队伍中户外经验最少的一位。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千里马:我自己,也是本次徒步的召集者,工作、生活在上海12年开始走户外,周末或小长假经常去华东、华南这一带的山里自虐。16年夏天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装长线--狼塔。自我评价是:户外经验有限,会思考、动脑多,比较勇猛,有闯劲,能吃苦,有毅力,合群,有感召力。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再简单介绍一下本次徒步的计划:从南疆库车县的黑英山乡进山,穿越天山后从北疆的琼库什台村出山,抵达特克斯县城后解散。随着全员集合完毕,本次乌孙古道徒步之旅,也正式开启。

5.27D0:乌鲁木齐---库车县
   早上8点多就醒了,客栈非常安静,很多人仍在睡梦中。我起床出门,在客栈楼下吃了早饭(这一点非常方便),顺便出去转一转。这个时候的乌市还是一片寂静,街上也没什么人,门店、学校也都还没开门(忘了交代,新疆时间比内地晚2个小时,所以当地的政府机关是北京时间10:00才开始上班),街上只看到武警在一直不停地来回巡逻,整夜无休。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转悠了一会儿回到客栈,伙伴们都已经起来了,大家一起商议了一下今天的安排。我负责去车站帮大家买车票,他们几个收拾完就去超市采购物资。外面下着小雨,由于没伞,就只好冒着雨跑到车站,问了下最早去往库车的班车是下午5:30,路上要14个小时,算了下明天下车时间也正好,就要了5张卧铺票。回到青旅,他们采购已经回来了。盘点了一下,除了西边从老家带的大米和腊肉,我带的脱水蔬菜外,还缺几样物资,正好大家也饿了,就一起出去吃午饭,准备回来的时候再去补一点。

   午饭我跟熊大两人点了份中盘鸡和丁丁炒面,中盘鸡的盘子有1.3个水桶口那么大,好大一盘,吃得我俩好撑。这也是我这次到新疆唯一吃到的一次鸡肉,好好吃,一直怀念中。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回来的途中,偶遇一家户外用品店,艺术家和西边各买了一根登山杖。到了客栈楼下,我跟西边去超市补物资。西边买了一堆新鲜的蔬菜,在买时我就不同意他这么干,知道这条线走腐败是不行的,而且买这些菜,到时候谁背都是个问题。但西边还是要买,我也没硬拦着。他还准备买个锅,但超市没有合适的,就没买成。我们还顺便买了些常用药品,就回去了。

回到客栈,我将公用物质分摊了下,大家重新打好包,就开始坐客栈聊天,等待晚上出发。外面雨渐渐下得大了起来,临出发前,雨还很大,后来大家决定等雨小一点再走,打车去车站。等雨势稍小了点,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背起包出发。因为要寄存一些东西在客栈,我最后一个出的门,西边、艺术家和段王爷打了一辆车,我和熊大打到一辆顺风车。


   一路上也没有看手机,等我和熊大到了车站,见他们三个先走,但还没到,看了手机才知道他们不清楚去哪个汽车站,走错了,先前在群里问了我好几遍,但我没看到。赶紧跟他们说了正确的地方,并打电话给艺术家。好在离发车还早,他们饶了一圈,后来赶了过来。


  上了车,发现整个大巴上,除了我们5个外,全部都是维吾尔族人,感觉像是到了另外一个国度。车上维族人所散发出来的味道,简直能把人熏死,连被子上也满是这股味道,非常呛人。另一个烦人的地方,在坐车过程中不断需要下车进行检查,刷身份证件。一路上下车检查了7~8次,还有2次都是半夜,还正睡着呢,被喊起来,心中那个不爽呀!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中途问司机几点到,司机说要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半夜2点后要在高速上休息3个小时,不能开车。原来售票员说的14个小时,是不包含这3小时的呀,一共要17个小时,巨坑呀。所以朋友们,今后出行如果有火车能到,一定要选择火车,不要再受这个罪了。

  哥们几个在途中检查站下车透气的时候说,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味道了。我和熊大就安慰大家忍一忍,权当一次经历和体验,以后也不会再坐了,晚上睡一觉,明天早上也就到了。中途快到吐鲁番下车检查的时候,外面风非常大,人都快站不住了。你不走,风都在吹着你往前走,你要小跑的话,肯定能被风吹起来。新疆的风是真心大。后来困了,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5.28D1:库车黑英山乡博孜克尔格沟口营地


  早上醒来,看到车外荒凉的大地,植被也很稀少,南疆缺水,所以大片的荒漠。将近10点,车子到了站,下车后我就立马给提前约好的师傅打电话,师傅让我们找个地方先吃饭,他一会儿就到。


南疆的土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在车站门口找了家拉面馆,每人要了一晚拉面,西边状态不太好没胃口,就没怎么吃。饭吃完,师傅也到了,还一起送过来帮我们提前买好的气罐,还多送了我们半罐。因为他本人有事,所以安排了另外一个朋友送我们去博孜克尔格沟口,这也给我们后面带来了一点小麻烦。


  因为当地刀管制非常严格,买刀都要实名制登记,所以师傅没有帮我们搞到水果刀,最后到他家取了一把削铅笔的刀和2个刀片,作为我们一路上的菜刀。中途路过菜市场,西边大哥还是坚持下车去买了两个锅(一个焖饭锅和一个炒锅)。对于买锅这个问题,我们4个都很不认可,本次徒步还是比较艰辛的,不适合搞这么复杂的东西,锅子又重又占地方,不好拿。而且大家的东西本来就多,到时候谁来背都是个问题。但西边大哥比较坚持,说到时候没人背了就自己来背,大家也就没话说了。他买完锅子回来,还又买了几包新鲜蔬菜,又是一大包东西,然后车子就直奔黑英山。

   先走了一小段独库公路,然后拐上了乡村道路,一路上风景还是挺漂亮的,路过雅丹地貌的魔鬼城时,要不是时间有限,还真想下车去看看。快到黑英山乡的时候,遇到一队巡逻的警车,一直在路中间行驶,走得非常慢,我们也不敢超车。司机师傅说超车万一被他们拦下来,搜查的话会非常耽误时间,而且我们车上有气罐和刀,查到麻烦就大了,所以只好乖乖地跟在后面慢慢走。到了乡里公安检查站的时候,几个警察拦下我们说车超载了,非要停车处理。后来司机找到他们的头,说我们7座的车,一共拉了我们6个人,不可能超载的。他们头上车看了一下,又盘问了一番,听说我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要去山里徒步,就让我们登记备案,然后才放行。这期间,一个当地的马帮牧民听说我们要去徒步乌孙,就跟我们说现在乌孙那边水大、雪深,要中午之前过河,要不然过不去。还问我们要不要租马,非要留个电话给我们。另外,他还跟我们说进山要先去另外一个什么地方登记。我有点担心到沟口的时候被拦下来,就问他沟口能不能登记,他说就是沟口检查。因为没太听清他说的那个地方,也就没再追问,直接开车往沟口走去。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由于司机自己也没有去过黑英山沟口,所以过了检查站,就跟着导航,往沟口方向走。一路上,他们4个聊着,看着两边的风景。我坐在后面,心思一直在看路,怕走错道。可最后,还是有条岔路口走错了。车开到了路的尽头,前方没有车道了,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但看了地图,显示我们距离徒步的起点还有3KM的样子。大家纷纷下车去查看路况,旁边还有一处房子,以为是牧民的房子,就想过去问问路,结果发现里面没人(后来才知道这是林管站的房子,专门检查进山手续的,没有的通通都会给拦下来,不让进山)。没有办法,只能下车。车子的后保险杠也被刮坏了,非常对不住司机师傅,在这里向师傅道一声歉意。

   下车整理了下东西,西边买的锅和蔬菜果然没人愿意背。最后,一部分蔬菜被我硬塞进自己的包里,剩下的菜和锅,西边就自己外挂着。整理好背包,大家就朝徒步的起点走。沿着河,中途还翻过了用来拦截牲畜的铁丝网,穿过了一片带刺的灌木,来到了一条河边。地图显示方向在对岸,河很宽,河水不大也不急,只好脱鞋过河,这也是我们本次过的第一条河。大家换上溯溪鞋,后来就一直穿着溯溪鞋走了两天都没换过。虽然已经是下午2,3点了,太阳也正大,但河水还是非常的凉,刺骨的凉,刚下水的时候还很不适应,脚被冻得通红,恨不得马上奔到河对岸去。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走了近1个小时,终于到了轨迹上的徒步起点,看到了网上盛传的石碑,但距离太远,就没特意跑过去拍照留念,继续朝着沟口走去。艺术家走在前面,他准备要趟河过去,走直线奔沟口去,我看了下轨迹,显示我们应该沿着河边绕个弯走,又跟段王爷对了下轨迹,发现就是要绕着河走,然后喊大家回来。在沟口处,遇到一个当地的牧民,看见我们背着大包,累得不行了,就主动掏出兜里的馕要给我们吃,我们谢绝后继续前行。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善良。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接下来就是无尽无止的过河。河水很清澈,也非常的凉,都是山上的冰和雪融化后汇集下来的,走在水中冰得刺骨,一刻都不愿意在水里多待,都是迅速过河。河滩中也没有明显的马道,我们就只能在乱石滩中自己穿梭,一步步艰难地朝着轨迹的方向前行。下游的河面很宽,水也不是很大,所以第一天的河都顺利过去了。只有其中一处,艺术家为了在水中摆个Poss拍照,脚下没站稳,一下子跌落水中。他赶紧站起来,但装在背包测兜里他和段王爷的手机也进了水,这也造成了后面艺术家手机的直接阵亡和段王爷手机摄像头的雾气,好几天没法用。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大概过了十几二十次河,在下午8点钟的样子,经过了正穿最后一天的营地。这片营地很大,也很平整,到处散落着前人用过的废旧气罐、烧过的柴火和各种废弃的垃圾。因为在乱石中走非常耗费体力,到了这里,艺术家和段王爷已经走得比较疲惫了,他们想在这里扎营。但按照我们的计划和反穿的轨迹显示,我们今晚的营地还在前方1KM处,这时天还亮着(新疆天黑的也比较晚),在西边的说服下,他俩只好又背起背包,跟着我们往前走。


   终于到了第一晚的营地,虽然没有刚才营地那么大,但也蛮宽敞和平整,旁边还有一条小溪,水非常清澈,大家很开心。放下背包,艺术家、段王爷和熊大就开始安营扎寨,西边就主动开始搭建灶台,找柴引火,我也帮忙到处找柴火,一会儿的功夫,一堆篝火就烧了起来。西边又开始准备大家的晚饭,我在一边当副手,帮着洗锅、淘米、洗腊肉、洗菜。一切准备就绪后,西边先焖好了米饭,然后开始做菜。这时他们三个也收拾完毕,围了过来,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萝卜、土豆炖腊肉汤就做好了。西边的手艺还真不是盖的,味道非常棒。葱蒜俱全,为了追求菜品的色泽,还特意带了生抽和老抽两样酱油,我也是挺佩服的。就是肉没熟,有点咬不动,饭也有点硬。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熊大拿出手电,大家借着微弱的灯光,饱饱地享受了一顿美餐。在刚刚做饭的时候,熊大帮西边也搭好了帐篷,我本次没带帐篷,后来一直跟熊大混账,感谢熊大一路的收留。饭后,大家带着一天的劳累进入了梦乡。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5.29D2:河道里的危险历程
   半夜,帐篷外面变了天,雷鸣、闪电,紧接着下起了大雨。我被吵醒,心想糟了,要是下一夜的大雨,河水肯定会大涨,我们能不能过得去后面的河?这次还能不能成功走完?不会刚刚开始就要以撤退结束吧?一串的问题让我心中很焦虑,但又没有办法,只能等着看明早的天气,后来又迷迷糊糊睡着了。天亮睁开眼,听着外面还在下着雨,但雨声不大,应该是变小了,心中还是比较担忧。过了一会儿,熊大先起来,我睡不着,也就跟着起来。到了外面一看,雨已经变得很小,河里的水也没见涨大多少,还是能继续走的,心里就安了一点。用气罐烧了开水泡了面,洗漱完毕,这时他们三个也已经起来了,雨也停了。我和熊大就开始抖帐篷上的雨水,准备晾一下后收拾拔营,他们也开始准备早饭。等大家吃完早饭,天气也好转起来了,雾气逐渐散开,太阳也慢慢出来了,这回不再担心了,给力。

                        

昨晚的营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九点半左右,大家收拾完毕,就背上包继续出发。跟昨天一样,又继续反复过河和在乱石中穿梭。


我们走得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越往上走,水流越急,到了一处过河处,河水很大很急,找不到好的过河点。我走在最前面,看到前方有一处河水分了叉,中间有一小块石滩,自认为是比较合适的过河点,就先慢慢下到湍急的河水中,颤颤巍巍地淌过了一个分支,到了中间的石滩。这时,段王爷和西边也跟着我过到了中间。但到了中间一看,另外一条分支的河水比刚刚还急,西边把手中的手机和脉动水瓶递给我,双手握着唯一的一根登山杖,想下水试一下。但没走几步就退了回来,水流太急根本就站不住。这时,在后面的艺术家和熊大,看我们找的过河点不对,他俩就往下游走,艺术家在观察了一会儿后,找到了一处过河点,小心谨慎地试探着,最后竟然成功地过到了对岸。熊大见艺术家过去了,他也跟着过了河。这时,西边说:我们撤回去,他们找的过河点是对的。然后就先过了刚才的河流分支,退回到原来的河岸上。段王爷也跟着往回走,我跟在段王爷后面。这时,我右手拄着登山杖,左手拿着西边的手机和脉动水瓶,另外一根登山杖套在左手上,没办法借力。西边回头让我把手机和水瓶递给他,但我们之间相隔太远,根本就够不着,除非我扔到河对岸去,但又担心把手机摔坏了(河边全是石头)。而且此时我已经在河水里面了,考虑更多地是脚底站稳,也没办法做其它大幅度的动作,同时心想着马上也就能过去了,所以就跟西边大哥说:“没事,我帮你先拿着,上了岸给你”。

   此时,在我前面过河的段王爷,在湍急的河水中,脚底已经不能站得很稳了,在挪脚的时候,感觉他身体都快失去平衡了。还好,他最后还是踉踉跄跄地过去了。我跟在他后面,也慢慢步入到水流最急的那个地方,段王爷转头刚要提醒我说:那个地方要小心,脚要站稳后再走下一步。他话还没说完,我在挪动左脚的时候,由于左手没法借助登山杖的力量,脚下没站住被河水冲倒,一下子跪倒在河里。我立马双手撑地,然后猛地站了起来,往前跨了一步,到了岸边的浅水区。等我反应过来才发现,手里的手机不见了,只握着个空的脉动水瓶,左脚的溯溪鞋也被冲走了一只,只剩脚上的潜水袜站在河里。当我返回去找手机和鞋子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见了踪影,早都不知道被河水冲到哪里去了。


  在这里非常对不住西边大哥,他的手机就这么彻底不见了,向老哥说一声对不起,没能保管好他的手机。

   上岸后西边大哥很恼火,把喝水的脉动瓶子也扔了,导致后面一路他一直跟艺术家共用另外一个脉动水瓶喝水。西边大哥和段王爷走到下游,从先前他俩过河的点,顺利到了对岸。我也没顾得上处理刚刚落水打湿的衣服和背包,左脚只穿着潜水袜,踩着乱石,跟着从下游过到了河对岸,小心翼翼地爬到了高处的乱石滩中间,刚刚站定,准备放下包休整收拾一下。这时熊大突然大声喊我:“千里马、千里马,快快快,艺术家掉河里了”。我抬头一看,艺术家正倒在河里,随着河水往下翻滚。我立马扔下背包,踩着乱石,忍着脚底下的疼痛,往艺术家下游的河道走去。没走几步,发现他已经翻滚到了河边的浅水处,然后段王爷一把将他拉了起来。大家都吓坏了。上了岸,熊大赶过去命令艺术家赶紧把湿衣服脱了,后来还亲自动手帮他剥掉了身上的衣服,然后从背包里翻出了干衣服,一起帮他换上。


落水后刚刚换好衣服的场景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看他没事之后,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自己也冷得瑟瑟发抖,这才打开背包找衣服。发现刚才自己落水的时间很短,背包里面的东西都还没有被打湿,赶快拿出干衣服换上。在整理湿衣服的时候发现,之前放在上衣口袋里面的手机也进了水,屏幕划不动,电源键也失灵了,用衣服擦干,按了下还是没反应。到后来彻底自动关机了,再也打不开了,又阵亡了一部手机。

  后来才清楚了刚刚艺术家落水的经过:在过前面河水回湾处的深潭时,西边大哥在前面,他紧跟着后面,贴着壁抓着石头往前走,结果他比西边大哥多往外侧迈了一小步,然后就被汹涌的河水冲倒了。西边大哥在他前面顺利的过去后,可能是因为刚刚手机被冲走了,心情比较郁闷,所以过完回湾后就径直继续往前走了,没有等大家。所以,刚刚艺术家在他后面过河落水时,熊大的呼喊他也没有听到。落水后,艺术家自己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在河水中从面朝下翻到面朝上,后来又翻过来抱住了个大石头,双腿跪在河里没放手。这时段王爷闻声迅速赶到,将他拉了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赶到艺术家的下游,无论如何也要在河流下游截住艺术家,把他拉起来。真的好险,他一共被冲出去了十几米。

  在这里,要对西边大哥提出批评。后来西边大哥自己也认识到了在走这一段路时犯的错误,不应该自己一个人在前面走那么快,跟大部队拉开很长的距离。

  在这停歇了半个多小时,等艺术家缓了过来,体力恢复后,才继续往前走。现在只剩一只溯溪鞋了,只好把包里的拖鞋拿出来换上,后面几天的河道和水线,都是穿着拖鞋走的,这也造就了穿着拖鞋走乌孙的奇葩典范。在经过刚刚艺术家落水的回湾处,大家都非常的小心谨慎,双手紧紧抓住石璧,贴着石壁一点点往前挪,生怕再出现意外,好在这次大家都平安通过。等我们4个过了这个危险点后,发现西边大哥早已不见了踪影,他一个人走到最前面去了,拉开我们好长一段距离。这时,我心里有点担心西边大哥,他一个人走那么快,也不等我们,万一发生点什么状况,我们都不知道,也不在旁边,没办法帮上忙。所以,我喊大家加快步伐赶紧走,尽快赶上西边。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PS:
A:7.4二更,在6楼;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6-25 20:21 2 只看该作者
千里马_love 发表于 2017-6-25 14:07 从新疆回来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记录下我们这一路乌孙之行的快乐、艰难和美好。本 ... ...

游记放在约伴版块似乎不妥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6-26 16:00 3 只看该作者
千里马_love 发表于 2017-6-25 14:07 从新疆回来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记录下我们这一路乌孙之行的快乐、艰难和美好。本 ... ...

期待续,轨迹能分享一下吗?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6-27 01:14 4 只看该作者
千里马_love 发表于 2017-6-25 14:07 从新疆回来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记录下我们这一路乌孙之行的快乐、艰难和美好。本 ... ...

反穿乌孙,了不起!顶贴支持!...
发表于 2017-6-28 20:30 5 只看该作者
心,在远方 发表于 2017-6-25 20:21

不好意思,因为经常来这个版块,不知道还有个专门的游记版。所以就发这里了,现在也没法移了。
发表于 2017-6-28 23:14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里马_love 于 2017-7-11 01:02 编辑

走了一个小时左右,转过了个山弯,远远看到了前方西边大哥的身影,他正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一边抽烟一边等我们。等我们走近大家汇合后,时间也到了下午2点左右,西边大哥提议就在这里吃路餐解决午饭。这时太阳也正大,艺术家也把刚才落水打湿的衣物和装备拿出来晒,以图能减轻点重量。歇息了一阵子后,大家沿着河道,继续往前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在路过一处牧民营的时候,大家停下来要了杯热水喝,西边大哥顺便泡了碗面。一位牧民的肚子不舒服,我们将随身携带的药给他了几片。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我和熊大背起包先走,又被一条河挡在前面,我放下背包,往河的上游走去探路,寻找过河点。后来发现上游的水比较急、比较大,根本过不了,就往回撤。这时,西边大哥带着艺术家,从下游某一个地方找到了一处突破点,顺利过到河对岸。我们三个人背起包,沿着他俩的足迹,也小心翼翼地过了河。这里的河水虽然比刚刚探路的上游稍微平缓一点,但还是很急、很大,在水里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倒,我双手紧握登山杖,让脚底站稳,迎着河水巨大的冲击力,慢慢挪到了河对岸。

上了岸,大家继续沿着河边往前走,不久又来到另一个河水回湾处,走近一看是塌方和断崖,根本过不去。此时,大家抬头看,发现头顶上有一条栈道。刚刚光顾着沿河走,没人留意到通往栈道的岔道。往回撤了一点,西边大哥带头从一处小沟往上爬,企图爬到头顶上方的栈道上去。但此处实在太陡峭了,落差也大,也没有落脚点,西边大哥背着包徒手往上爬了一半,发现上不去,这时下也不好下来,非常危险。西边大哥让我拿出包里的绳子,他先慢慢爬上去,把绳子固定在上面,然后其它人再借助绳子的力量爬上去。在我打开背包,解套绳子的同时,熊大感觉这个地方太危险,不是爬上栈道的地方,就背包下去,退回去找通往栈道的正确岔道。我解套完、捋完绳子,看着此时的西边处境比较危险,就带着绳子空手从他旁边慢慢爬上上方的栈道。刚上去,这时熊大也已经从岔道沿着栈道重新走上来了。我们俩看了下栈道上面全是碎石,根本没有地方固定绳子。后来,我和熊大两人坐在地上,抓紧绳子的一端,西边抓住绳子,借了一点力才勉强爬了上来。事后,连他自己都说在这里被吓到了,当时心里直发毛,心惊胆战。看来这里真不是往上爬的地方。

下面的段王爷和艺术家见状,也退回去找栈道的岔道去了。我也从栈道上走下去,回到下面河边刚才爬坡的地方,去收拾我的背包。走下去才发现,其实岔道离那里不远,也就不超过200米。当时西边认为要退回去好远,浪费体力,所以就选择了爬上栈道去。看来这种冒险的方式还是要不得。



西边在爬栈道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等我收拾好包,走栈道绕过这个河水回湾处,下到河谷的时候,他们4个正在下面树荫处等我。打包好绳子,短暂休息后,继续往前走,又到了河边,发现河水非常湍急,非常大,河面也很宽。此时的河水已经从早晨的清澈、透明、淡绿色,变成了现在的浑黄色,应该是经过一天的太阳暴晒,山体上面的雪和冰都消融了,沿着山体,冲着山上的泥沙流了下来。众多小溪流的汇集,让河里的水势涨得非常大,卷着大浪,翻腾着往下游流淌。所有人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过河点,我们沿着河继续往上游找,又到了河水的回湾处,这下必须要过河了。抬头发现前面的山体出现了塌方,头顶上方隐约有一条羊道,但因为山体塌方,羊道的后半截也断掉了,随之通往了悬崖和深深的河流中。大家停了下来,真的遇到麻烦了。


此时下午5点不到,从轨迹上看,距离今晚预定的营地还有近一半多的路程。因为前面的落水、耽误和较多的休息次数,致使今天到了现在这个点,但并没有走行多少距离。大家也没有放弃,还在继续找过河点,想着过完河能继续多往前走一点就走一点,尽量往前赶路。在对着河研究了一番后,西边大哥决定系着绳子下水试一下。绑好绳子,艺术家、段王爷和熊大三个人在后面拽着绳子,西边试探着下了水。刚没走几步,河水就已经淹到了西边的大腿根部,波涛汹涌的河水冲击着西边,能明显感觉到他在水中已经快站不稳了。他也意识到了危险,知道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立马回身往岸边返。就在转身的时候,他被水冲了一个踉跄,差一点跌倒在冰冷的河水中。我心中一惊,小心脏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大家一直紧紧拽住绳子,拉着他,他也用双手紧紧抵着登山杖,然后站住了,没有摔倒,之后一步步小心翼翼地退回到岸边。


看到西边大哥平安上岸,我提起的心才放了下来。刚刚真的好危险,万一他没站稳,被冲倒在河水中,那么急那么大的河水,不知道岸上的三个伙伴能不能拉得住他。如果在这里被水冲走了,几个大浪就把他彻底冲到河的下游去了,就肯定找不到了,好险好险!好在他站住了,并且最后平安退了回来。事后,西边本人也说这一次尝试过河时被吓出来了一身冷汗,是最危险的一次,也是最冒险的一次。看来以后还是要稳重,不能冒险行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待大家休息缓过神后,他们4个背起包又往下游走来。我一直在下游观察、寻找过河点,也没有发现可行的方案。大家放下包,一起坐在河边讨论。照目前这么大的河水,今天无论如何肯定是过不了河了,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回去刚刚路过的牧民点,请求他们的帮助,租匹马,协助我们过河。但我还有点疑虑,这么大这么急的河水,马能不能过得去也是个问题。西边大哥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烟抽完,西边大哥对大家说:根据他的观察和判断,现在的河水汇集了山上雪和冰的融水,水涨起来,水势比较大,不是过河的时候。今天天气比较好,等晚上冷一点,山上的雪和冰会重新凝固,明天早上的河水肯定会变小。那个时候我们再看,能过得去就能过去,过不去那就彻底过不去了。到那时还过不去的话,我们就只能回去找马了。但我和熊大心里没底,也不太认可西边老哥的判断,认为这水这么大,明早也不会小多少。西边老哥很坚定自己的观点,说那我们明天早上再看喽。

这时天还大亮着,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段王爷说要不然再往后退一截看看,不管现在还是明天,反正这一段河流是不适合过河了,往下游再退退,看看是不是能找到合适的过河点。正好能经过刚才过来的栈道高处,在上面也能观察一下整体的局势。如果要回去牧民点求助的话,下游也会更近一些。大家抱着最后再试一试的心态,背起包又重新回到了栈道上。到了栈道,远远看见下游的河道依然很宽,河水依然很大很急,貌似也没有能过去河的地方。这时,突然看到不远处的下游,有一头牛,慢慢走到河边,然后下水,缓慢地渡到了河对岸。河水已经淹到牛肚了了,但牛的体积和重量大,没有被冲走,成功地到了对岸,那看来马也是应该能过得去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此刻,我们又想,这里有牛群,对面还有羊群,会不会有牧民了,心中又有了那么一丝丝期盼,就赶紧下了栈道,到河边瞅瞅。我们几个人在河边对着山呼喊,我又拿起登山杖,绑上背包防雨罩,自制成旗帜,在空中不停的挥舞。过了一会儿,发现对岸还真有一位牧民,他也注意到了我们,他随即来到对岸的河边,熊大和段王爷也凑了过去,隔着河跟他比划了一阵了。我们心中又燃起来了一线希望,如果他有马的话,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过河。

过了一会儿,看到牧民退了回去,熊大和段王爷也撤了回来,询问后知道:牧民没有马,他也是趁着前几天河水小的时候过得河。这几天水都比较大,也没见变小。而且,他告诉我们下游水很大,更加过不去。刚刚看到牛能过去的点,人不一定能过得去,还是要往上游走。牧民非常好心,刚刚还准备脱了衣服游过河来接我们了,后来被熊大他们劝住了。我们还有很重的背包,即使牧民游过来了,我们还是照样过不去。虽然不知道他的姓名,但这里还是要表达我的谢意。

在这期间,又有一头牛从我们这边过到了河对岸去,让我们心生羡慕,要是能够骑牛就好了。最后,看了下时间也不早了,也没有其它办法了,今天肯定是没法继续前进了,只能听信西边老哥的预判,把赌注压在明天早上。随后就找地方扎营。西边大哥要大家就扎在旁边灌木丛中的一小块裸露的斜坡上,明天早上好从牛过河的地方过去,这里应该是最佳的过河点,动物还是比较聪明和有经验的,跟着牛走不会错。但段王爷、熊大和艺术家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扎营,不平、没有干净的水源、也不适合生火,要往前走过了栈道,回到刚才的河谷中扎营。反正相距也没有多远,大概6,700米的样子,大不了明天早上再背包返回来,从下游过河。这样就是折腾点,但晚上会睡得比较舒服。后来西边大哥拗不过他们三个,就跟着大家一起背着包,第三次走过这一段栈道。看来跟这段栈道是挺有缘的哈。


到了河谷,放下背包,西边大哥开始找柴火、搭灶台、点篝火,我帮着西边一起找干柴,然后淘米。他们三个搭建好帐篷后,也围了过来。熊大也帮忙到处找柴火,我从包里掏出腊肉和外挂的土豆、葱和蒜等交给艺术家和段王爷,他俩也帮忙洗菜。后来才知道他俩之前在家几乎从来不做饭,能帮着洗菜也挺不容易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在西边做饭的时候,我帮他搭好了帐篷,同时整理了下自己的东西,今晚继续跟熊大混账。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柴火饭和腊肉炖土豆就好了,大家也都饿坏了,吃着这么奢侈的晚餐,今天一天的烦恼都消散了。西边大哥的手艺还是那么赞,米饭更软和了,不像昨天那么硬,只是腊肉还是有点咬不动,所以,最后锅里的土豆和汤全被消灭完了,剩下好多块腊肉。能在野外吃上这么好的饭,真是沾了西边大哥的光。

饭后,天已经完全黑了,大家又聊了一会儿,伴着身边轰鸣的河水声,进入到了梦乡。心里期待着,但愿明天早上水能变小,能够顺利过河,有惊有险的第二天终于过去了。



【5.30】D3:惊心动魄的阿克布拉克达坂

早晨被耳边的河水声吵醒,睁开眼,稍微清醒了一点,仔细听了下,帐篷外面河水的声音还是那么大,河水有没有变小?今天能不能过河?瞬间没了睡意。这时熊大也醒了,先爬了起来,我也跟着起来。到了帐篷外面,首先来到河边一看,河水果然变小很多了,只有昨天的1/3大,水也不再是昨天的浑黄色,变得清澈、透明了,有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心中非常高兴,这过河肯定是没问题了,同时也对西边大哥的推断非常敬佩,在心里为他默默地点了好多个赞。

赶紧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还没有起床的他们三,他们听到后也非常开心,马上开始起床,早点收拾完早点出发过河。吃完泡面,烧好开水,就开始收拾帐篷,打包行李。不久大家都收拾好了,启程出发,选了一处河道比较宽的地方,昨天齐腰的河水,现在也就刚刚到了膝盖处。早晨的河水刺骨刺骨地冷,但只要能过河,咬着牙也能挺过去,而且心里也蛮开心、蛮暖和的。过了河,继续在乱石滩中往前走,往前没走多久,过了博孜克尔格河的一个最大支流,再往上游走河里面的水就小多了,知道后面的过河再也不会成为问题,心里也放松下来了,并开始留意和关注路上的风景。后面走河谷和乱石的路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在河岸或丛林中穿梭,路好走了很多,越走越开心。太阳也慢慢出来了,照在身上还有点热起来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走到一处丛林,遇到一户牧民,羊群布满了一个山头,还有两只可爱的狗狗,忍不住停下来合影留念。牧民还送我们了馕和茶水,休息了一会儿后,依依不舍地跟他们道别,继续前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后面的路,基本上都是沿着河两岸山坡上的草地走,海拔一路拔高,还是有点累的。中午的样子,终于到了小石屋,也就是按原计划我们昨晚应该到的营地,用了一上午时间把昨天落下的路赶回来了,稍作停留后,大家继续前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往前走了一会儿,到了一处小溪,担心前面翻过达坂之前没有水源了,大家就在这里把水补足。同时,判断后面应该没有过河路线了,大家都把溯溪鞋脱掉,换上了登山鞋。我也脱掉穿了两天的拖鞋,终于换上了登山鞋,脚下的感觉就是舒服和爽,终于可以好好走路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前面路过一片高山草原,草长得非常好,远处就是雪山,大家放慢了脚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拍照留念。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西边大哥走在最前面,他首先到了一块大石头处,然后放下背包在那边等我们,我们也陆续跟了上去。这里是阿克布拉克达坂脚下最后一块草地,海拔3200多米,时间是下午3点多,阳光也非常好。第三天的原计划是早上从达坂脚下出发,上午翻过达坂,中午前后到达天堂湖,然后在天堂湖东北角扎营,剩下的时间就留在湖边欣赏美景、发呆和拍照。而按照现在的行程,今天晚上也能到达天堂湖,不会影响后面的计划。所以,西边大哥说要在这里休息一个小时,解决午饭、晒晒太阳、睡个午觉,为后面的翻越达坂积蓄体力。我非常不赞同,这都下午3点多了,我们应该尽快翻过达坂,然后再休息。经常听山里人说,要在中午之前翻过达坂/垭口,因为达坂/垭口上的天气变化快,变数多,越早翻越好,这势必是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在里面的。同时,我也担心休息过久,打破了之前的走路节奏,大家就没有心气继续爬山了。我跟西边说不要停留那么长时间,短暂休息一下就继续往前走吧。可是西边说:“太阳这么好,在这里晒晒太阳,这么舒服,干嘛那么着急。这一辈子乌孙也就走这一次,这么好的风景,多欣赏一下”。艺术家也跟着说:“就是。当我们老的时候,再回想一下当年我们走乌孙,5个大老爷们躺在石头上晒太阳的惬意场景,蓝天、白云和雪山,是多么美好”。另外,艺术家又要晒帐篷,说是早晨有露水,晒一晒能减轻重量。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看他们这么说,自己也就不再坚持了,随意一点,来一趟乌孙也不容易。西边大哥带了两碗米酒(也就是酒酿),在这里打开了一碗,准备在翻达坂前喝了“壮壮胆、提提神”,艺术家也拿出了包里的豆干分给大家吃,味道棒极了。此时此地,沐浴着舒适的阳光,吃着美味的零食,真的是十分惬意。西边老哥的艺术灵感也突然被激发,说了一堆回去写游记的事情,要如何如何文艺的介绍我们每一个人,还说如果能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过达坂,那可是最漂亮和最完美的(这个后面得到了应验和满足)。我突然想起兜里还有防晒霜,就拿出来涂了点。西边大哥看到后,也要过去涂了涂。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当大家都还在惬意的聊天、休息的时候,从我们脑后,打天的南边偷偷飘过来一大片乌云,没能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就是这片乌云,给我们后面的行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危险。

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人说下雨了,停了几秒,我也感觉到了飘落在脸上的雨点。大家赶紧起来收拾,艺术家也赶忙将帐篷收了起来。天上成片的乌云向北边飘了过来,直奔我们要翻越的山头而去,感觉要变天了,所以大家就马上启程往前走。边走天上边开始飘落小雨,越往上走海波越高,等走到河流的尽头,已经变成下泡沫雪粒了,而且还起了雾,可见范围越来越有限,前方的马道也被山上原有的积雪覆盖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个时候雪越下越大,我看了下段王爷手机的轨迹,辨识了下正确的方向后,沿着一条山沟的山体一侧,就开始领着大家往上爬。这是一个碎石坡,应该是之前山体滑坡堆砌而成的,他们几个见我往上爬,也就跟着往山上爬。好在这个山体滑坡的碎石已经形成好久了,很多石头都被压实在了,绝大部分碎石踩上去不会松动,所以人也不会打滑往下掉。一路直线拔高,雪也越下越大,脚下的碎石非常难走,耗费体力不说还走不快。等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才发现缓慢盘旋上升的碎石马道在山沟对面,也就是说在沟的另外一侧山上。仔细观察了下,发现马道最后通往了山沟顶端的垭口处,从山沟我们正在攀爬的山体这一侧也同样能达到那个垭口。

这是对面正确的马道和爬坡时的场景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找到正确的方向后,心里就有底了,这时大家也都跟了上来,我还是走在最前面带路,冲着垭口的方向爬去。但因为山体上有积雪,前面一段被雪覆盖了,我打算斜着往上走,横切过去。但西边大哥喊住我,让我不要走雪里面,继续往上爬把雪地绕过去。想想大哥的担忧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知道雪的深浅,万一陷进去就危险了。于是在过前两片雪地的时候,就按照西边说的,往上爬到雪块的顶端,然后再横切绕过去,到最后两片雪地的时候,抬头发现:雪坡从上面的山顶到底下的山沟整个连成了一片,即使继续往上爬到顶,还是要越过这片雪地才能到达对面、到达垭口。而且,山顶的高度远超过了垭口的高度,继续费劲地往上爬到山顶一点意义也没有。山上的风很大,吹得我好冷,而且天空还在不停地飘着雪花,在山下走时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多,来前也没有买到手套,握着登山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整个身体也开始瑟瑟发抖。这时熊大跟了上来,我跟他说了我的观察和分析,准备横切越过这两片雪地,他也表示赞同。然后,他就开始从背包里面掏雪套,我也放下背包,把熊大之前给我的一次性雨裤穿上,把鞋子最上面的一扣也系好,裤腿绑紧,准备过雪地。西边大哥看到我们准备从雪地上淌过去,就在后面一直大声喊我,让我们不要冒险去淌雪,继续往上爬把雪地绕过去。我和熊大并没有理会西边的呼喊,继续做我们的准备,我想尽快越过雪地,到达垭口,然后翻过达坂去。我冷得不行了,身体都一直在哆嗦,这种地方再多呆一会儿,肯定要被冻僵了,等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

准备完毕,因为熊大戴了雪套,雪就进不去鞋子,裤腿也不会被打湿,所以我就让熊大走我前面,我紧跟在他后面,踩着他的脚印往前走,这样雪就能少进一点鞋子里面,裤腿也能少湿一点,不至于很快把自己冻僵。我在熊大身后,如果他发生什么状况,我也可以及时把他拽住。就这样,我俩小心翼翼地踩着雪,一步步往对岸挪动。

雪真的很深,有的时候一脚踩下去,都到大腿根部了,人也跟着陷了下去,还以为真的掉下去了呢,赶紧准备去拉他。好在底下的雪和碎石比较实在,没有往下滑,踩下去后能撑住整个身体。真的有点吓人。


这是过完雪地后留下的脚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我们俩艰难的越过了这两片雪地。上岸后,我就对正在跟着西边往山顶爬的艺术家和段王爷喊,让他们赶紧过来,跟着我们的脚印,从雪地中淌过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又往上爬了一截了,高度比我们还高。他们要过来的话,就必须要先往下一截,然后横着切过来。上山容易下山难呀,特别是在这种又刮风又飘雪的天气下,脚底下还是碎石,下山的难度就更大了。看着他们小心翼翼、一点点往下走,向着雪地这边靠近的同时,我意识到他们一时半会儿是过不来的,也走不了,但我已经冷得不行了,全身都在发抖。于是赶紧从包里掏出了保暖内衣裤,冒着雪脱光了最里面的速干衣裤换上,又在外层套上了抓绒衣裤,再穿上冲锋衣和速干裤,这才逐渐暖和了过来,真的感觉快要被冻僵了。

等到他们三个穿过雪地过来,大家背起包一起朝着垭口走去。此时天上的雪已经变成了米粒状,有点像小的冰粒或者冰块,打在脸上还有点疼。山里面已经全部被雾气笼罩,看不见远方的山头,也看不清前面的路。到了垭口的小斜坡处,发现先前隐约可见的马道,这时又看不见痕迹了,不知道是往下退一点翻过后面的那个沟口还是继续往前,翻过前方的高处。大家等着看段王爷的手机轨迹指示,结果他手机死活也开不了机。他手机第一天随着艺术家落过水,刚才一直在飘雪,估计又渗进去了一点雪水,加上天气冷,气温低,手机启动不起来了。这个时候熊大仔细在周边路上进行辨认,隐约发现了马道,就过去探路,走了一小段之后,发现就是马道,于是招呼大家跟过去。这时天气也突然给力了一下,山里的雾气消散了一点,能看见远处的雪山,同时看到了山脚下天堂湖的一角(后来才知道看到的其实是更靠近山脚的二湖)和前方通往山下的马道。但没过一分钟,雾气又被风吹了过来,山间又恢复到一片朦胧,刚才看到的一切又都消失在大雾中。但这短暂而珍贵的几十秒已经足够了,让我们找到并确认了正确的方向,心里踏实了一些。

我们登上垭口和短暂的可视瞬间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天空一直不停地在下雪粒(准确的说应该是冰粒),气温也比较低(估计只有2~3℃左右),所以马道上的积雪一部分已经结冰,踩上去会比较滑,走得不稳的话还会摔倒。熊大在最前面带路,他走了一段后脚下开始打滑,打了一个趔趄,然后就停了下来,没敢继续往前走。这时,艺术家从包里拿出了冰爪穿上,试图往前走走看,但他的冰爪牙齿非常浅,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他也退了回来。此时,熊大和艺术家都说雪下面结了冰,打滑没办法走,要往后退。我走在最后面,所以还没能看清前方他们所说的实际路况,但就自己脚下的路来说,我并没有发现结冰和打滑的情况。而且,即使前方的路面有结冰,结冰的程度是怎样的?上下左右的情况又是怎样的,也不得而知。西边大哥在我的前面,他听说路面结冰打滑,艺术家和熊大都要退回来,他就喊我,让我转身往回退。我让在了路的一边,并没有后退,心中还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和顾虑。他们4个逐一从我身边走过,退了回去。在艺术家最后经过我的时候,让我后撤,说我不走还在想啥了。我就反问他,退回去之后怎么办?他说:现在前面肯定不能再走了,太危险了,要退回到刚刚的垭口处扎营。要在垭口上扎营,是不是疯了?垭口上怎么能扎营了?我当即否定了他的方案。艺术家开始发飙了,说道:走鳌太死人的,都是什么天气?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跟在他后面退回到了垭口处。

我们继续往前走,准备探路下山的路况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当时我的想法是:想去前面实地再看一看路,到底什么情况。如果能下山的话最好是翻过垭口继续下山去,不行的话再另做打算。原因有下面几点:

1.垭口上风非常大,也非常冷,天上还下着雪,风都能把雪吹成冰。在这里站一会儿人都会被冻僵,多停留一会儿就会多一份危险。所以,我们一定要到一个背风处,到风小的地方去;

2.天上虽然下着米粒雪或者冰粒,但其实并不大,对我们前进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且照着这个样子,今天晚上肯定是要下一夜的雪了,那明天的路况和雪的厚度,一定会比现在更差,而且晚上这么冷,第二天结的冰肯定会更厚;
3.好不容易看到了明显的马道,今晚下一夜的雪,马道肯定会被覆盖,明天就找不到马道了,下山会更加麻烦;
4.我去年走过狼塔,在当地牧民的带领和教导下,知道怎么走雪达坂和冰达坂,只要不是下暴雪,按照牧民交给我的方法,肯定能翻过大部分的冰达坂和雪达坂;
5.现在天色还早,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虽然山里起雾了,看不到很远的地方,但前方不太远的路和情况都是可以看清楚的,所以障碍也不是那么大;
6.如果说前面的路很危险,真的没有办法向前下山的话,那么肯定也不能选在垭口上扎营,垭口上也没有平地,都是斜坡,怎么扎营?只能沿着原来上山的路,退回到先前的山脚下扎营。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现在的情况下要退回到山脚,踩着碎石下山,难度也不小。跟继续往前翻过垭口下山,难度差不了太多。唯一的区别就是,退回去下山的道路和路况我们稍微熟悉一些(由于刚刚上山时走错了一段路,其实有一截的情况我们也是不知道的),而继续前行下山的道路和情况完全不清楚,就得靠看和经验了;
7.如果真要退回到山脚下,明天天气好了,还要再爬上垭口来,这样就相当于把整个行程往后拖了一天。队伍里面两个人已经按照6天的行程计划买好了回程的机票,大家也都跟家人说了出山的时间,山里面手机也都没有信号,跟外界联系不上。晚一天出山,家里人会非常着急,时间成本会比较大。另外,大家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爬上达坂的垭口,又要下去,明天还要再爬上来,这对人的心里和意志力也是一种打击。估计有人会受不了。

至于艺术家所说的鳌太,我之前也略有耳闻。鳌太线气候复杂,天气多变,经常会变天。之前出事的驴友都是因为遇上了极端或恶劣的天气(例如暴风雪),然后被困在山里跟外界失联,没有食物和热量,上不能上下也不能下,最后身体失温发生不幸的。具体报道可以网上搜索相关链接。


如果我们要在垭口上扎营的话,晚上这么冷,风这么大,还下着冰粒雪,晚上的温度肯定会降到零度以下,而且还没有办法生火取暖。如果帐篷被风吹走,那我们将直接面临冰天雪地,面临被冻僵,面临失温,最终的结果跟鳌太发生不幸的那些人一样。

回到垭口,我还是严重不同意在垭口上扎营,但艺术家比较坚持,要在这里扎营。西边大哥思考了一下(个人猜测:他估计也认为这里不适合扎营,但是考虑到外面比较冷,大家所有人都冷得够呛,想先扎顶帐篷,大家都先进去躲一躲、取取暖,等一会儿风小一点再说),然后说:算了算了,就在这里扎帐篷吧。熊大也非常担心大家在这么冷的天气里面冻坏了,听到西边这么说,就赶紧准备找地方扎营。我看事实已成定局,也不再坚持,加上自己也实在冷得不行了,也想快点躲进帐篷和睡袋里面取暖。然后就跟大家建议说:我们再往下走一点,找一个稍微背风和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方吧。熊大迅速找到了一处坡度不是很陡的地方,然后我俩快速将帐篷搭起来,盖上外账,把包放在里面压着帐篷。然后又搬了两块大石头,从外面将外账压住。弄好后就快速躲进了帐篷里,掏出了睡袋和包里能穿的所有衣服,把衣服都穿上,然后躲进了睡袋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与此同时,艺术家和段王爷两人也扎了一顶帐篷,躲了进去。外面风太大,西边老哥还想自己再扎一顶帐篷,被我和熊大劝阻住,让他赶紧躲进我们的帐篷里面来。我把睡袋铺开,盖住我和西边的腿和脚。西边说他脚好冷,冻得快没知觉了,我就从包里拿出一双干净、干的厚袜子给他。

外面的风很大,吹得外账呼啦啦只响。外账随着风,扯着内账和账杆左右直晃,有种将要被风撕裂的感觉。雪也逐渐大了起来,风吹着雪粒打在帐篷上沙沙作响,就跟身陷一场大的沙尘暴一样。我们三个挤在一顶双人帐篷里,腿刚刚能放下、伸直,上半身就有点拥挤了,只好错开身来坐着,三个人用上身紧紧抵住帐篷,生怕被风吹跑。有部分雪粒被吹进帐篷里面来了,落在睡袋上,熊大从包里取出一块救生毯,铺在脚下的睡袋上,这样就可以防止飘雪把睡袋打湿,这还真是个神奇的好东西。

这时离天黑还有3,4个小时,坐定了一会儿,西边大哥拿出沙琪玛分给大家填肚子,还有熊大的油炸花生米。大家简单地吃了点东西,补充能量和热量,恢复了一点体力。因为没有水,也没敢吃太多。吃完,大家坐在帐篷里面说话,对接下来的天气状况和后面的行程都非常担忧。西边大哥眉头紧皱、一脸愁容,这一路过来从来没有见他这么犯愁、这么焦虑过,这是全程最严重的一次。看着一向很强大、且野外生存技能强悍的西边大哥都这样,我心里也没了底,很担心。因为冷的缘故,加之心里都没底,大家都默默地坐着不多说话。

又坐了一会儿,西边大哥打开帐篷的门帘看了看外面,外面的雪还在下,依然是米粒(冰粒)状的,地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雪了,雾气还是很重,远处什么都看不清楚,天上还是大片大片厚厚的云层。西边的背包一直放在帐篷外面,上面已经落了一层雪,想拿进来但帐篷里面已经没有地方了,我把背包的防雨罩给他,他抖了抖包上的积雪后盖上。背包和里面的东西千万不能浸湿了,要不然后面就麻烦了。

重新坐定后,西边大哥跟我们分析道:这肯定是来冷空气了,不是山里的小天气。如果是山间多变的小天气,也就一片云层,一会儿就飘过了,天气就会好转了。但看现在外面的阵势,整个特克斯县的这一大片区域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都会是这种阴冷的天气,海拔低的地方下雨,海拔高的地方下雪。而且,现在外面下的是米粒雪,这种雪跟冰粒很像,到了地上会直接结冰。下这种米粒雪,就还要冷几天,等雪转成鹅毛雪的时候,下完鹅毛雪天才会放晴。而且,这种米粒雪,落在地上,下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上面还是像沙子一样的颗粒,这种雪面也踩不实的,人走上去就会打滑,容易摔跤。但是鹅毛雪这种,它是松软的,人踩上去就会往下陷,但底下会越踩越紧,越踩越实,能撑住不会彻底掉下去,人能站稳,也就不会打滑。我仔细想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西边接着说,他了解过这一条线路的地形,继续往前下这个垭口的时候,是个陡坡,高度落差比较大,下降比较快,很多地方都是沿着碎石直着往下下。如果路面结冰,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往下走,万一踩在冰上脚下打个滑,那就麻烦大了。他说,照外面这个情况,这股冷空气也不会马上过去,还要持续个两三天。今晚会下一夜的雪,到了晚上气温会降到零下5度左右,最下面的雪会结冰,马道也会被冻住。这就要看明天了,如果明天雪不转成鹅毛雪,后续天气不放晴,不把最底下的冰化了,我们没带冰爪就会很危险。往前下不了山,往回也退不回去,就只能继续在这等几天了。听得我心里非常发慌和着急,各种担心和忧虑全部压了过来。

估计当时熊大听完也很担心,就说刚才要是再坚持一点,下山去就好了。虽然马道上刚下了雪,结了冰有点滑,但可以往马道上方的山坡上绕一点,那里有积雪,雪也很深,可以踩。就像我们先前上山横切过来的那两片雪地一样,可以淌得过去。

西边大哥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能看老天爷帮不帮我们了,明天白天再看。然后他又盘算了下我们的粮食,说问题不大,即使我们在山上住个两三天,也是能扛过去的。这股冷空气,最多也就持续个两三天,肯定就会散去。实在不行,我们就用气罐烧几壶开水,浇到冰上,开出来一条路。看来西边也是被这天气逼的不行了,这么绝的方法都能想得出来。但被我和熊大一致否决,路那么长,哪来那么多气罐和时间去烧水开路呀。

外面的风越来越大,雪粒还一直啪啪地往帐篷上打。帐篷一直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掀翻。有几次大风,感觉帐篷真的要顶不住了,快要被风吹散架了,西边大哥赶忙用手撑住帐杆的交叉点,牢牢固定住帐杆,我们也用力顶住帐篷,才躲了过去。熊大也一直担心外账被风撕开刮走,那我们真的就要暴露在狂风大雪中了,等待我们的将是直接被冻僵。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安慰我们,西边大哥跟我们说,现在外面的风大概是5~6级的样子,到了晚上气压对流会变弱,风就会变小。我和熊大听信着,但愿如西边所言,心里期盼着天赶快黑吧,期盼着风能变小一些。

此刻,我心中一直难以安静下来,特别是听到西边大哥说可能还要在这里多停留两三天,这么危险的地方,我是一刻都不想再多呆。不管明天天气怎么样,其它人怎么想、怎么打算,反正我是一定要带着大家离开这里,不管是往前走还是往后退,都一定要下到山脚,去到安全的地方。下了狠心做完决定后,心里反倒轻松了一点,担心也少了一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家坐着坐着,就有点开始犯困。因为没有办法躺下睡,就只能坐着眯着眼打盹。期间,我们隔着帐篷喊了艺术家和段王爷他们几声,看看他们那边的情况。他们回应了我们几声,但因为风太大,彼此都听不清在说什么,见他们还安全,也为了节省体力,就没有再联络。我也迷迷糊糊地打起炖来,期间几次大风吹来,感觉帐篷又快要撑不住了,我就学者西边大哥的方法,赶紧握住帐杆的交叉点,固定住帐篷,等风小了松开,慢慢又迷糊过去。后来,大家实在困得不行了,熊大和西边就躺下睡。熊大在一个睡袋里,可以把自己裹起来,但我和西边都挤在我的睡袋里,只能盖住腿和脚,上半身就顾不住了。此时西边也一直觉得上半身发冷,熊大就让西边把外面包里自己的睡袋拿进来,要不然晚上两个人盖一个睡袋,谁也盖不住,也睡不好,弄不好还会着凉感冒。在我和西边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掏了好一会儿才从冰冷的包里面找到了睡袋,同时发现他放在外面的包,上面的雪已经结成了冰。拆开睡袋,西边把自己包裹了起来,我也倒下躺在他们中间,拉上睡袋把自己包了起来,瞬间感觉暖和了许多。

这一晚,我一直没有睡着,迷糊一会儿就醒了,听见大风刮帐篷的声音就睁眼看看,风大的时候就赶紧伸手去固定帐杆。听了一夜,风也没见变小,不是说晚上风会小的嘛?看来是没有指望了。就这样一直迷糊到天亮。

发表于 2017-6-28 23:30 7 只看该作者
Holon 发表于 2017-6-26 16:00

你好,我们没有记录轨迹。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7-11 00:41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里马_love 于 2017-7-11 00:59 编辑

【5.31】D4:最美天堂湖



外面天刚刚亮,我就又醒了,听了下,风还真变小了,雪也没再下了,心里担心又少了一些。看了下他俩都还在睡觉,我也又眯过去了。大概早上7不到,熊大先醒,之后我也跟着醒了。睡袋外面很冷,所以我们没有爬起来,躺在睡袋里面讨论外面的天气。我又躺了一会儿,实在睡不着,而且挤得也不舒服,就爬了起来,想看看路书上后面的路程介绍。西边也被我吵醒了,他看我爬起来了,就让我不要着急,要等太阳出来才能行动,现在做不了什么。根据路书,我们现在的海拔是3800多米,下到山脚下的天堂湖,海拔是3100多米,高度落差700米。下山的时候是碎石坡,坡度很陡,很多地方都是40度以上的斜度,而且马道也不是特别明显。虽然昨晚的决心很大,但看完又不免为下山的路这么难走犯愁起来。


这时熊大也爬了起来,说要出去上厕所,顺便看看外面。等他回来,告诉我们外面天气好了一点,雾气也散了,我就很激动,也准备要爬起来出去看看,西边说我们一起去外面探探路吧。离开睡袋,找到鞋子,发现鞋子已经结冰,被冻得硬邦邦的,强忍着把双脚套进去站了起来。外面是阴天,天上的云层依旧很厚,但不下雪了,风也变小了很多,雾气也散了,远处的雪山也能看得清楚,地上积了一层雪,最下面的泥都结成了冰。我和西边往前走了一段,发现可以踩着上面的雪走,脚下也不打滑,确认能继续前行后,我和老哥就返了回来,喊艺术家和段王爷起来收拾出发。

帐篷的周围积了好大的雪,西边的背包也已经完全被雪盖住了,外层也结了冰。熊大很快收好了帐篷,又剩下艺术家在那磨磨蹭蹭滴打包。站在垭口上,风吹得人非常冷,为了能尽快上路出发,我也上前帮艺术家收帐篷,双手冻得通红。几根地钉打得很深、很牢,已经被冻在泥里面了,拔了几次都没有搞出来,后来就放弃留在垭口的泥地里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在背起包准备出发时,我的防雨罩被风吹掉了,再回头想去捡,一转眼就被吹跑了好远,已经到了半山腰。好吧,留给这片让人又爱又恨的山头吧。西边大哥走在最前面探路,小心翼翼地往前挪,扒开雪确认下面没有冰后才敢往前走。走到有冰的地方,就先用登山杖戳出来一个坑,然后蹭出来一个落脚的位置,才往前迈下一步。我在后面,看着他们在前面这么慢慢地走,觉得不是个办法,这样行进速度太慢了。山上风比较大,吹得大家好冷,必须要尽快翻过垭口,往下走一点,到风小的地方去。


然后我就从路的上方绕过去,用登山杖先往前撑着,撑稳后就迈脚往前。这样很快赶上并超过了西边,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去了。他们几个看我过去了,就往上沿着我脚印走,也很快过来了。前方的马道被雪覆盖了,我看了下远处的湖和前方的山体,确认了正确方向后,就继续踩着雪往前走。走了不一会儿,在雪地中看到了一处牧民用来标记马道的铁杆,知道没有走错,就朝着铁杆方向来到了山边。看了下山的路,果然很陡,马道也看不清楚。大片大片的雪地中,有的地方露出了一些零星的石头尖。等大家都过了之后,我就先下山找路,沿着雪和石头交界的地方,尽量踩着石头往下走,一边走一边往下出溜。特别说明下:这里的出溜不是因为打滑,而是一种借力的下山技巧,在下那种泥坡和雪坡的时候非常有用,即快又安全还节省体力。反而那种每一步都想求稳去制动的办法更容易摔跤。这也是去年走狼塔时牧民教给我的,非常实用。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一对好基友,充满了爱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所以不一会儿时间,我就从山上下到了半山腰。看见他们4个还在山坡上正往下走,落下我一段,半山腰风也小了很多,我就停下来等大家,顺便拍了几张远观天堂湖的照片。等他们都到齐后,又继续往下走。走了一段,又不见了马道,我看了下前面的路,应该可以沿着几处裸露出来的石头,穿过雪地,下到山脚下的湖边。在他们还讨论着哪儿才是马道,要找马道的时候,我背起包,依照着自己的判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向着雪地走去。当我穿过一片雪地,到了一处裸露的石滩,他们见我穿了过去,也就跟着我的脚印往这边走。我看他们在朝我这里走,就没多做停留,背起包继续踩着雪往前淌路,一口气下到了山脚,来到了湖边的平地上,放下包,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他们一个都看不见。我一边喝水一边等他们,过了好久也不见他们的踪影,本来轻松的心情,又有点紧张起来。一共大概等了30多分钟,终于看到了前队的西边和熊大,他们正慢慢往山脚走来,又过了10多分钟,也看到了后队的艺术家和段王爷,心里也完全平和和安静下来。到了这个地方,从昨天下午开始拉紧的危险警报也就能解除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这里,也要自我批评一下:下山过雪地的时候走得太快,自己一个人在前面走,拉开大家太远。刚刚的雪地有的地方还是蛮深的,能达到大腿根,有时候一脚踩下去,整个人都跟着陷进去了,而且前后又没有队友,还是很危险的。另外,其它队友在过雪地时,是个什么情况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还是要跟队友保持在可见范围内。


二湖和后面的瀑布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大家都顺利下了山,熊大和西边先到,没做停留就沿着湖边的栈道继续往前走,我等上艺术家和段王爷后,也往湖边的栈道走去。到了湖尾,看到熊大靠在石头上休息,西边放下包在掏东西。突然间,西边把外挂的炒锅解下来扔在地上,把一袋蔬菜也掏出来扔了(这里面有他的碗,导致他后面几天没有家伙吃饭,只能用别人套锅的锅盖),包里的油和两个气罐也扔了,他扔完东西,背起包就先走了。我一脸的懵,不知道怎么回事。旁边的熊大说:刚才下山的时候,西边在雪地里面摔了好多跤,他抱怨自己的包太重,走不稳,吃的东西都压给了他。这个,他发脾气扔了,但后面几天的饭还是要吃的呀。我把炒锅捡起来外挂上,随后跟上来的段王爷把蔬菜装上,油已经冻上了而且没有袋子装,就没有要。熊大拿了一个气罐装上,艺术家从头到尾都没有背过气罐,另外一个本来要让他捡上的,后来他说要让他先晒一晒背包里面帐篷上的雪,太重了,一会儿再背。最后,熊大把两个气罐都装上了。


到了天堂湖边一处平坦的沙滩,我们四人一致同意在这里休息一下,吃个早饭再走。从昨天晚上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开火,一点热乎的东西都没进肚,后面都没有力气了。我远远朝着前方还在埋头走路的西边大哥喊,让他停下来,过来一起吃完早饭再走,可他并没有理会,还固执地继续往前走,看来是喊不回来了。这后面的路也好走,没有岔道,所以西边应该丢不了,我们一会儿走快一点,应该能追上他。想到这里,我就放下背包,跟着大家一起烧水泡面。艺术家一边烧水一边把他包里的帐篷扯出来晒,大家也边讨论起来,说西边大哥脾气太倔了。其实当初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4个都不同意搞腐败,就担心东西到了后面没人背。最后大家说到AA约伴出来走,西边这样跟我们分道扬镳,自己单独走了,后面出了什么问题,也跟我们没关系,找不上我们。这种说法我是严重不同意的,5个人一起约伴出来,那么肯定5个人都要安全出去,一个都不能少。万一我们中间有谁出了事,不管什么情况、什么原因,另外几个人肯定都要担责任,一个都逃不掉。而且,作为召集人的我,责任会更重大,这也是我一路上非常担心每一个人安全的缘由,真怕有人出事了自己赔不起。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因为先前的分析和打算,后面会追上西边的,所以我也就没当场直接反驳大家。这都散了一个了,不想再制造不和谐的因素。吃完早饭,趁着大家烧水和艺术家收拾帐篷的间隙,我和段王爷跑到湖边的草坪上了拍了一组美照。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大家收拾好后就起包继续往前走,走了不多一会儿,远远发现西边大哥在一处大石头后面坐着,等到了他跟前,我问他要不要用杯子里面的开水泡饭吃,他说已经吃过面包了。看来大哥心中的气已经消了,这就好,可以愉快地走,欣赏路上的美景了。大家沿着天堂湖边的栈道,一路走,一路赏析美景,一路拍照留念。历经千辛万苦,不惜翻山越岭,就是为了看一眼这美丽的天堂湖。到了这里,所有的辛苦、所有的疲劳都没有了,看着天堂湖和四周雄伟的雪山,真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能做的就是不停的拍照,真想把这里的一些都带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没在湖边停留多久,拍完想拍的照片,就继续往前赶路,今天要把前两天耽误的路赶出来,段王爷还急着按原计划出山赶飞机了。走着走着,天空中又飘起了雪花,后来变成了鹅毛大雪。按照西边之前说的,这是天气准备好转放晴的征兆。再回头远望昨天的阿克布拉格达坂,上空笼罩着好几片厚厚的乌云,雾蒙蒙的一片,估计此时那里已经下起了大雪。幸好我们走的早,在上午翻过了达坂,下了山。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鹅毛大雪中行走的我们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发表于 2017-7-11 00:50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里马_love 于 2017-7-15 01:03 编辑

后面一路都在高山的草地上走,路走起来也非常舒服,过了一个矮的小垭口,就开始下山,往河谷走。我们一直在河谷的另一侧山上走,但看轨迹显示,正确的线路应该在河谷的另外一侧。后来怕错过河上的过桥点,就在上游找到一处河水小的地方,踩着石头过到了河对岸,回到了轨迹上。因此,也华丽地错了传说中的草原站。

一路上风景非常美,绿油油的草原,起伏不断,真的好漂亮。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在河的一个拐弯处,终于发现了一队正穿的驴友。他们来自东莞,一行13人,还有3个女驴友,已经走到第三天了,见到他们就跟见到亲人一般。等他们从河对岸过来,大家相互交流了下后面的路况,临别前还合了影。真佩服他们队伍里面的3个女驴子,背着沉沉的背包,跟着大家一起走这么累这么虐的线路,给她们点个赞。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道别后,过了河上的桥,沿着他们来时的路继续朝河的下游走,今晚要赶到阿拉皮也沟口扎营,方便明天一早坐溜索过特克苏河。天空又开始下起了小雨,还好带了雨衣,拿出来穿上。河谷和山坡上的马道,下过雨后变得非常泥泞,鞋子上沾了一圈厚厚的泥巴,变得非常重。西边撑开带了一路的雨伞(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雨伞),一手打伞一手撑杖往前走,这恐怕也是乌孙重装徒步历史的上的第一人。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走到河流的下游,有几处马道通往了河的对岸,也没有桥可以走,就只能又换上我的拖鞋,把重重的登山鞋搭在肩上,继续往前走。穿拖鞋走在下雨后的泥路上非常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脚上又踩进去了泥,沾了泥的脚滑得根本就穿不住拖鞋,不到河边又洗不了脚。因此中途摔了好几胶,弄得背包和冲锋衣上满是泥浆,心里老不爽了。后来,索性把拖鞋也脱掉,光着脚丫子,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在混着沙子和碎石的泥地上,脚底板被硌得生疼,但也只好忍一忍,应该也快到营地了。路上还碰到一队三个轻装徒步的男生,租了匹马驼行李。瞬间感觉其实他们这种也挺好的,该看的风景一样也不会少,自己也不用那么累,我们这么自虐是何苦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终于到了阿拉皮也沟跟特克苏河的交接处,放眼望去,宽阔的特克苏河中,流淌着泛黄而浑浊的河水,河水很大,时不时泛着一个巨大的浪花。而刚刚经过的这条小河,清澈而透明,在河水汇入处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天然分界线。


先到的伙伴在跟牧民交流了几句后,就往特克苏河的下游方向走去。这就不对了,我们的正确方向和轨迹显示,都应该往河的上游方向走。追上他们,询问后才知道,原来牧民告诉他们溜索在下游离这不远的地方。来之前从网上的各种攻略和去年走过这条线的几个领队处得知,这里一共有三条溜索。河水汇集处的上游有两条溜索,一条在最最上游,现在已经废弃了,没有人看管。还有一条在沟口上游的不远处,这条溜索是系安全绳过河的。沟口的下游也有一条溜索,这条溜索是坐铁笼子过河的。


我观察了下,此时天色也已经很晚了,天上还在下着小雨,河对岸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但是前后都没有树,也不知道路面上是碎石还是草,是不是平整?而这边,沟口处有一片小树林,地势平坦,上面也没有石头。而且刚刚经过的小河,水质清澈,是比较好的水源地,因此在这边扎营比去河对岸要好很多。而且,开动溜索的人在河的对岸,这个点了也不一定会有人来应答我们。最重要的是,过溜索没有那么容易,攻略上都说要耗费很长时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过得去的。这个时候天也快黑了,时间上应该来不及了。


艺术家和段王爷还是特别想在今晚就过到河对岸去,好给明天赶出来点时间,后来我还是说服了他们,今晚在这边扎营。同时,考虑到我们后面的路应该是往河的上游走,为了少走冤枉路,所以我让大家往上游走,选择沟口上游处的溜索过河。于是大家又掉转头,背着包往上游走,打算在溜索附近找地方扎营。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熊大和西边走在前面,我、艺术家和段王爷走在后面,我们三个刚刚过完阿拉皮也沟上岸,一位哈萨克的牧民骑着马追着我们过来,问我们为啥不继续往下游走过河,而要往上游走。我跟他说我们准备走上游的溜索过河,牧民立马说下游的那家溜索是他们家亲戚开的,可以给我们便宜点。我问他多少钱一个人,他告诉我200/人。从先前我们碰到的那13个人的队伍口中获悉,他们过溜索也是每人200元,刚开始报价350元,后来讲价讲到200元。我一想,我们就5个人,即使到了上游的溜索,能不能讲价到200元还是个未知数。他这直接报价200元,从下游过也行。接着又问他远不远,他说离这里也就7,800米的距离。想一想,也就是这边多往下走800米,过河后又折返往上多走800米,一共也就多走1公里多的路,对比下过索道的费用,还是蛮值当的。于是就决定走他们亲戚家的索道过河了。


艺术家和段王爷要再次趟过阿拉皮也沟,到河的对岸去扎营,这样明天早上就不用再换鞋过河了,可以直接去过溜索,我也觉得这个主意很赞。艺术家又问牧民:我们能不能到河对岸扎营,牧民说可以,但这是他们的牧场,要收100块钱的营地费。我惊讶地说道,要100呀。牧民赶紧说道,5个人100块钱,他们出力平整并收拾了这块地方。然后我又问,那在我们脚下站的河岸这边扎营,要不要钱?牧民说河那边扎营不要钱。艺术家接着问能不能拿他们的柴烤火,牧民说可以,那些散落的树枝我们可以捡来烧。听说能烤火,段王爷和艺术家都比较心动和满意,淋了一下午的雨,衣服、裤子、鞋子和背包都被打湿了,需要好好烤烤干。我们跟牧民说还有2个人往前面去了,要把他们找回来商量一下,牧民听了后,马上就骑马去找熊大和西边。看来他俩也没走多远,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他们叫了回来了,我跟西边说明了情况后,西边说可以呀,100块钱也不贵,过去扎营算了,然后我们4个又下水过到小河对岸。艺术家之前没有骑过马,看见牧民骑马比较新奇,想体验下骑马的感觉,加之他对过河已经产生了心里阴影,就问牧民能不能让他骑马过河去,牧民说可以,问他给多少钱?艺术家愣了几秒后,说给你一包烟吧,牧民随即同意。他骑马先把艺术家驼过去,然后又折回去把他的背包驼了过去。


上了岸,我们找到了两颗大树,树底下地面非常平整,地上的泥土居然还是干的,离小河也很近,是理想的营地。放下背包,大家就开始忙活扎营,又是西边大哥,开始找柴引火。我换下被打湿和沾满泥的衣裤后,也过去帮西边找柴火。因为下过雨,散落的树枝都是湿的,这可怎么烧得着呀?西边说没事,让我捡过来。我心里还在想:这湿柴火要到猴年马月才能

点着,浪费精力。


西边在一旁的空地上忙活着,过了一会儿,柴火堆里冒出了阵阵浓烟,又过了一会儿,柴火堆还真燃起了熊熊大火。西边太牛了,湿的柴火还真让他给点着了。生火的技术真是一流,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点得着,简直棒极了,让人非常佩服。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大家也渐渐围了过来,把湿衣服、鞋子、袜子和昨晚浸湿的睡袋、垫子等都拿过来烤。好大的一堆篝火,烤得人好暖和,一身的疲惫瞬间减少了一半。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西边大哥又另外垒了灶台,我帮着淘好米,准备做饭。因为天黑看不清,就只焖了一锅柴火饭,就着熊大的豆豉炒腊肉丁和段王爷的老干妈吃完,又继续围着篝火烤衣服和鞋子。住在前面牧屋的几个牧民也围了过来,跟我们聊天,也简单跟我们说了一下后面的路况,刚刚的那位哈萨克牧民还不忘跟艺术家要了过河的那包烟。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又烤了一会儿,装备也烘得差不多了,大家也困了,就陆续回帐篷睡觉了。昨夜大家肯定都没睡好,我迷迷糊糊一共加起来也就睡过去不到2小时,在下午下山的时候,走着走着都快要睡着了。此刻想睡但又舍不得离开这温暖的火堆,又烤了一会儿,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钻进帐篷去。熊大说他昨晚一整夜腿都没伸直,一直蜷着,也没有办法翻身,今天走路的时候,大腿都有点疼了。


今天感觉好累,走了好长的路。外面的柴火还在烧得噼里啪啦作响,听着耳边河流的声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发表于 2017-7-15 00:55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里马_love 于 2017-7-21 23:08 编辑

【6.01】D5:穿越特克苏河谷和美丽大草原



睁开眼,天已经大亮了,爬出帐篷,大家也都已经起来了,正忙活着做早饭。等他们烧好水,把昨天剩下的饭泡了下,吃完就赶紧收拾拔营。大伙问我后面还要下水过河么,我看了下路书,上面没说要过河了,就跟大家说用不着过河了。然后大家很开心,把带了一路的溯溪鞋也都扔了,不准备再背了。后来证明,这是一个多么错误的决定。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考虑到按计划明晚就能出山了,后面也就今天晚上一顿饭了,所以把一些菜也扔在了这里。我背了一路,准备从牧民那里买羊肉来炖的大萝卜和土豆,也都留在了这里。


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收拾完毕,大家就出发了。熊大在最前面,先到牧民房统一付了营地费,然后让牧民带我们去溜索处,顺带再帮我们叫一下对岸开动溜索的人。路上,熊大还再次跟牧民说,一会儿到了你跟你们亲戚说一声,过溜索200元/人。牧民满口答应说:嗯,好的。走了没一会儿,过了条小溪,就来到了河边的溜索处。说是溜索,其实就是用了一根钢丝,绑在了河两岸的一个大树上,来回饶了一圈,形成了两跟钢索。眼前的特克苏河很宽,水流不急但很大,河水浑黄还发白,像是流入了白色的岩浆。牧民吹了几个很响的口哨,一会儿对岸有了回应,渐渐有人朝着对岸溜索的大石头走来。

牧民带着我们朝溜索走去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牧民解开绳索,自己跳进铁笼子里面,还有一根长长的绳子拴在铁笼子上,另外一个牧民在一旁拽着,慢慢放绳子,铁笼子载着牧民,晃晃悠悠缓缓向我们这边过来。走近了才看清楚,原来铁笼子的两头,上面各有一个滑轮,正好挂在河上方的两根钢索上,简易的溜索就是这么搭成的。滑到快到岸边的时候,因为钢丝绳中间低两头高,所以牧民只好用手拽着钢索,一点点挪到这边,拴好铁笼子,就准备让我们上包了。这时,段王爷说要不要先跟他确定下价格。问了他一下,他说要300元/人。我们就说:昨天跟你亲戚说好的200元/人。对岸过来的牧民说:200不行,就要300元。这时,站在一边早上带我们过来的牧民,一句话也不说,就在旁边看着。我跟他说:你去帮我们说说吧,你家亲戚你说话比我们管用,昨天说好的200块/人。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仍然一动不动。熊大继续跟对岸过来的牧民讲价,使出各种策略,还是不行。后来我们又添了钱,说一共给他1200,可他还是不松口,说不行不行,坚持要300块/人。有人说要不然回去刚刚的牧民房,找昨晚答应我们的那个牧民过来,昨晚大家也没有留意看,现在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早上带我们过来的同一个人。

在大家僵持不定的时候,西边大哥应该是看透了这其中的把戏,就说:算了算了,300就300,也没多出来多少,早点过河吧。定好了价,他就先把4个人的包装进铁笼子运过去,在放我背包的时候,兜里的保温杯掉到了河里,牧民反应比较快,很快用脚拦截住帮我捡了上来。对岸的牧民拉动绳子,一点点将包拽了过去,把包卸在一边的石头上,然后把空笼子放过来。快到岸边的时候,铁笼子停在了空中。牧民用一截绳子,上面绑了一块石头,准备先把石头扔进笼子里,再把笼子拉过来。扔了很多次,都没有把石头扔进笼子里。我们还跟牧民说,你们这种方法太落后了,应该再用一根长绳子拴在笼子的这头,两边都有绳子拽,这不容易很多呀。牧民傻傻地说:没钱呀,没钱买绳子呀。这话鬼才信了,每年这么多驴友过溜索,拿出一个人的300块都够买好几根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最后一次,牧民终于把石头扔进笼子里了,可是没抓住绳子另外一头,绳子掉进水里了。没有办法,只能让对岸的人又把笼子拽回去。然后回去取了一根长一点的绳子,又坐着一个人带着绳子过来。上岸后,早上带路的牧民跟着一起捋了半天,才把长绳弄好,按照我们说的办法,拴在笼子的这一端。弄好后,西边和艺术家先上去,牧民说还可以再塞一个,考虑到我最轻,我也翻了进去。对岸的几个牧民就开始拽绳子,我们一点一点,摇摇晃晃地向着对岸滑过去。段王爷和熊大在对岸用相机给我们拍照,还拍了视频。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站在笼子里,看着下方滔滔的河水,还是蛮惊险和刺激的。我们还说,这要是掉下去,人肯定瞬间就没了,想找都找不到。靠岸下了地,我们就开始递包,把放在石头边的包搬到上面的路边,总觉得这里不太安全,生怕背包掉下去。弄完,我赶忙掏出卡片机,给正在过河的段王爷和熊大拍照,段王爷的背包跟着他们一起运了过来。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等大家都上了岸,收拾了下背包,准备付钱。发现自己身上带的现金不够,熊大帮我一起付了。在这里非常感谢。这时,在人群中发现早上带路的牧民也一同过了河,然后跟着这边的牧民一起往回走,应该是去串门和分钱去了吧。不管怎么说,顺利过了河,还是挺不错的。光过河这里就花费了近1个小时,大家背起包继续赶路。

脚下的机耕路还是很宽的,可以通过一辆大卡车,地上也有车轮压过的痕迹。据说这前面有个金矿,怪不得感觉河水中有岩浆的踪影。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了一段后,发现到了尽头,已经没路了,于是下到河边,沿着河边的小路继续往前走,期间还路过了上游废弃的索道。走着走着,河边也没路了,前方是山体和石壁,过不去。抬头看了下,发现上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条羊道,于是大家背起包,手脚并用,就沿着羊道往上爬。羊道很窄,就比手掌宽一点,刚刚能放下去一只脚。大家小心翼翼地在上面走着,拽住树枝,抓住枯草,抓住石头,抓住一切可以抓的东西,一点点地通过悬崖峭壁。天空还在下着小雨,脚下的路还有点打滑,羊道下方就是冰冷而汹涌的特克苏河,刚刚已经见识到他的厉害了,这要是不小心掉下去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大家都非常小心谨慎,慢慢往前挪。终于切过了悬崖,但发现没路可以下到河谷的平地去,这可怎么办?

汹涌的特克苏河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最危险路段前的悬崖羊道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熊大在最前面,放下包去探了下路,发现下不去,西边也停下来观察了下,发现也下不去,然后就跟我们说:往上走,走到半山腰横切过去,彻底绕过这个小山头。没有其它办法,大家就跟着西边继续往上爬,没爬多久,看见上方有一小段平台,上去后发现,原来马道在这里。终于又回到了马道上,大家很高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这比起刚刚的羊道要宽敞和安全很多,走着也不用那么提心吊胆了。但走了几步后发现,马道也非常难走吗,下雨后马道很泥泞,黄泥路非常滑,很容易摔跤。这路,即使马来走,搞的不好都要摔倒,还别说人了。大家小心翼翼地沿着马道,往河谷走去。到了一个拐弯处,我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往前出溜了一小段。爬起来,顾不上清理泥土,就继续往下走。终于来到了河谷的草地上,往前经过一处废弃的羊圈,到了树林里,放下包在这里休息一下。

沿着马道下山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过了树林没多久,在山路上碰到一队正向穿越的商业队,来自江苏,一共30多人的样子,租了一队马帮给他们驼东西。好多马,还有几匹空闲的马,在经过我们的时候,赶马的牧民还问我们要不要马,我们谢绝后继续往前走。这下,有了新鲜而清晰的马蹄印,就好走了,不会迷路。继续往前到了一处沟口,过了一条小溪,跟着马道就转往了河谷的方向。大家一路上又说又笑,路也好走,正在山坡上走得好好的呢,结果马道又把我们引向了河谷。前几处过河,我们还能踩着河里的石头过去,越到上游就越难找到这样的好事了。最后到了不脱鞋不行的地方,就只能先坐下来脱鞋,过完河晾干脚再穿鞋。这样的过河方式非常耽误时间,也打乱了我们原本走路的节奏和速度,但马道就是这样任性,开始在小河的两岸来回穿梭。我们也反复脱鞋、穿鞋,再脱鞋,有时候刚穿好鞋没走多远,就又要脱鞋过河,可烦人了。现在大家非常后悔早上出发的时候把溯溪鞋丢掉了,没人知道后面的路是这样呀,攻略上也没有交代。到后来,都懒得等脚干了,过完河直接穿上鞋就走。甚至有几个地方过完河鞋都不穿了继续走,到了下一处河边就直接下水去。

马道拐弯处拍的风化石头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最后来到了上游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不知道该走左边的河谷还是右边的河谷。段王爷掏出了手机,看了下轨迹和导航,结果GPS定位我们还在早上出发的营地处,关了重试,还是同样的结果。熊大看了下前面的路说:这马道很明显在左手边,沿着山坡往上去了。仔细看了下,确实还有新鲜的马粪和马蹄印,于是大家背起包,过了小溪就跟着马道往山上走。马道顺着山坡的草地弯弯曲曲,盘旋上升,通往了半山腰。路上又遇到三个骑马的牧民,经过我们的时候,又问我们要不要马,我们谢绝了,心想:要找马的话刚才在山底下就找了,都走到这儿了还找啥马呀。


刚刚爬上山坡的草地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路上的风景非常漂亮,大片大片的草原,随着山体的高低起伏,绿油油的一片延伸向远方。太美了,要不是着急赶路和出山,真想在这里住上几天。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沿着山坡一路爬高,真的好累,看到半山腰有一处牧民房,就跟看到家一样,憋着一口气往那里赶。到了地方,放下包,真心就不想往前走了,艺术家都有点累瘫了,坐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时,大家想看看离晚上预定的营地还有多远,段王爷掏出手机,摆弄了半天,终于才有了反应。但手机的GPS定位显示,我们已经严重偏离了轨迹,走在一条跟轨迹平行的道路上,但方向还是朝着徒步的终点而去的。我问这条马道是不是这家牧民踩出来,只通往这里。熊大说不是,后面的山上还有,一直通往山顶呢。西边看了看说,应该没啥问题,我们应该是走了另外一条路,绕过这个山头,就会殊途同归,回到那条轨迹上去,到达今晚的牧民房营地,并提议大家在这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休息了一阵子后,感觉有点开始发冷了,大家就背起包,沿着马道继续往前走。越往上走,景色越来越漂亮,对面山上的草还呈现出一丝丝红色,在背后雪山的映衬下,宛如秋天一样美。路过一条小溪,大家都停下来取水休息,自从离开了河谷,已经渴了一路了,大口喝水的感觉真痛快。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上面的马道变的越来越宽,有的地方还在路边拦起了铁丝网,北疆的牧民果然比较富有,连山上的马道都修缮的这么好。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继续往上,看到了前方有两处牧民房,此时的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天上又开始飘起了雪花,估摸着我们也差不多该到营地了,于是就奔着最高处的牧民房而去。此时,身后跟过来了一队马帮,几个牧民赶着一群马上来了,走近一看,原来是早上在山下碰到的那支商业队伍雇的马帮,牧民把他们送到过溜索的地方,然后又折返回来了。经过我们的时候,牧民停了下来,我们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只能用“你好”进行简单的回应。其中一个牧民在马上,用手拍了拍马鞍,接着比划出一个翻山的手势,然后又拍了拍马鞍。我猜想应该是问我们要不要骑马翻山。西边大哥也看出了他的意图,就跟他说不用了,又接着问他了几句,想打听一下前面的路,不知道是他没听懂,还是听懂了但不会说汉语,嘴上一边叽叽咕咕滴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手上又一直拍马鞍。西边看双方交流不起来,就对他摆摆手说不用了。这时,前面的另外一个牧民,用蹩脚的汉语勉强跟我们蹦出几个字:骑马,农家乐。虽然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但猜到他想让我们骑他的马翻山。我就跟他说:我们不骑马。牧民看没戏,就继续赶着马往前走了。这期间,艺术家说他实在走不动了,想骑马走,后来被西边老哥劝住了,鼓励他徒完乌孙。


熊大和段王爷在最前面,跟着马帮继续往前,朝着高处的牧民房走去。我见天色已经不早了,而且还飘着雪花,前面那个牧民房在很高的山坡上,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担心上去后离沟里的水源太远。而且,大家已经累得不行了,爬到那儿也要费一番力气。另外,在脚边很近的沟里有一条小溪,小溪的上方有一大块平缓的草地。草地上面,有一处羊圈和一处牧民房。于是我喊住大家,跟大家说我们去对面草地上的牧民房旁边扎营吧。大伙也实在走累了,看我这么说,就掉头回来,过了小溪往对岸的牧民房走去。


先到了羊圈,看到周边有很多羊粪,没办法扎营。于是就派了个人去下面的牧民房,想看看有没有牧民,问下是不是可以借宿或者在他的房子周边扎营。去探路的伙伴朝我们招手,让我们过去,我一看有戏,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往牧民房走去。到了院子里,发现他们都已经进了屋,但屋里并没有牧民。推开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很宽很宽的大木头床(按照东北的叫法就是炕),床板十分平整,上面还堆了一大堆羊毛,床的一头有一张桌子,应该是牧民用来做饭和放东西的,类似于我们的床头柜。而床的另外一头是一个好几层的架子,上面放了一些瓶瓶罐罐,这应该是厨柜,地面上还放着一个铁皮水桶。屋里的地面也很干燥,看来房子的防水效果应该不错,墙上的缝隙也都用泥给糊了起来,风也进不来。在野外,这房子简直就是7星级的宾馆。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放下包,脱鞋上了床,今晚就直接在床上铺个垫子就可以睡了。看见有一堆羊毛,就又铺了些羊毛在垫子下面,非常暖和。此时西边大哥已经在外面的院子里劈柴了,他还在外面发现又一个烤火用的大铁桶,就把铁桶拿进屋里来。外面有很多木头,还有一把柴刀,这也省了到处找柴,啥都是现成的。劈好柴,西边就进屋来引火。一会儿功夫,火着了,但因为柴火很湿,所以烟很大,弄得满屋子都是烟,熏的人眼睛都睁不开,直流眼泪。后来大家忍着把湿衣服挂在火堆上方的木杆上后,闭着眼钻进睡袋里,不肯出来,都没人去烤火了。过了一会儿,段王爷被烟熏得实在受不了了,起来准备去门外透透气,大家就派他到下面的溪流中顺便提一桶水上来,段王爷果然不负众望,打回来满满的一桶水。西边开始烧水洗菜、淘米做饭,背了好些天的扁豆角终于上场了,配上腊肉,再加上方便面的调料,味道棒极了。这应该是我们这几天里面吃得最开心,住得最舒心的一晚。想着明天就能出山了,大家都很开心,都说出山后要好好吃一顿羊肉,弥补上这一路没有吃成羊肉的遗憾。段王爷还用手机给大家放歌听,很是舒服和惬意。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那些年,我们一起重装反穿过的乌孙古道(完)

艺术家先睡着了,我们几个说了一会儿话,也都慢慢进入了梦乡。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