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57

主题

宜昌

泸沽湖十二年的缘分一场奇特的真实故事续--一份来自泸沽湖的请柬

[复制链接] 查看:2570 | 回复:0
发表于 2017-7-6 15:5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在儿子家呆了近半年,计划元宵节后就回宜昌。在网上预订好了正月十八的返程票,就盼着回家了。
    也巧,在我们归期已定的当口,我和先生同时收到了一份来自泸沽湖的婚礼请柬。
    怎么会有这么遥远的婚礼邀请我们?这后面是一段长长的故事哟!
    二000年夏,我们一家三口到云南旅游,沧山洱海,玉龙雪山,中甸(后更名香格里拉),丽江转了一圈。在中甸返丽江的车上.偶遇一来自宝岛在澳洲经商的长者,只见他手捧一本厚厚的书(后来才知是旅行指南),交谈中得知他还要去大山里的泸沽湖,哎呀一下激起了邻座游客的兴趣,一位广东的女孩,一对广州的夫妇加上我们一共七人一拍即合。他说那是个很值得去的地方,只是路途艰难,令游客们望而生畏,可见他事前是做足了功课的。对那个地名略有所知,我们是从《走出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这两本书得来的,杨二车娜姆向世人揭开传奇摩梭女孩面纱的同时,也给她那大山里的神秘故乡打开了一扇让世界观赏它美貌的窗。泸沽湖地处川滇交界,当时只有从云南省宁蒗县的土路进入,山高路远,根本没有班车,路况很差,游人只能拼车,可供的包车是七座的长安面包。也巧我们正好七人,经济划算,一番商量,大家一致决定辛苦就辛苦一下,不能放弃这个满足好奇心的机会。七个人挤在小长安上,一会儿向左倒一会儿向右歪,一会儿颠簸得上窜下跳。车窗外是尘土飞扬,车身后是滚滚尘埃。一会儿在金沙江边穿行,一会儿在山涧转圈。山上还不时有碎石滚落,十分惊险。
    泸沽湖,它的诱人之处不仅在于那高原湖风光,还因为“女儿国”之名。那里至今保留着家庭以母亲为主体的母系社会形态,并沿袭着走婚的原始婚姻形式,生活在那里的摩梭人,曾因地域划分原则归入纳西族,后来经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研究和考证现已归入蒙古族,据当地长者讲他们的祖先曾是蒙古军遗部。
    我们的专车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步履蹒跚才到了站,在当时仅有的大落水村简陋民居落了脚。第二天我们租了一条猪槽船游览全湖,途中停靠小落水村。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听不懂汉语,所到之处,孩子们就成了我们的交流对象,导游,翻译。兴许是蒙古族基因的缘故,村里的姑娘小伙身上真有游牧民族的烙印,高大,粗犷。当初的游玩项目摔跤,骑马似乎也是极好的佐证。孩子们个个五官端正,机灵可爱。
看看他们单薄的衣着,没有收拾的外表,一副放养的样子,令人心生怜爱。背包里装着简陋的学习用品,有限的学习用具。分别时,我们不约而同凑钱给了一群孩子中唯一的读书那个(当时十岁),鼓励她好好读书,并与他们合影。哪曾想, “咔嚓”一声竟引出了一个故事,缔结了一段我们与摩梭人家的奇特情缘。
    时光如梭,二0一二年我在微博上晒了这张合影。很快就有人认出了照片中人并辗转打听到了她的下落。已经是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的摩梭姑娘平措卓玛很快与我们接上了头。她就是那个当年唯一的读书的孩子。她说已读大三,专业是广告设计,爱好摄影,并告诉我泸沽湖已今非昔比,她们家也今非昔比了,有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民俗客栈。
我们真替他们高兴,之后联络频繁,她常会给我们报告她家的好消息,也常与我们交流学习情况。
    这年冬的一天,平措卓玛突然说要来看我们,已在到宜昌的火车上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没能买到每天仅一趟的直达火车票,是取道吉首再转宜昌。在吉首候车7个小时,搭上了凌晨开往宜昌的火车。为了省钱,她从起点到终点一直是硬座。48小时的昼夜兼程,从温暖的云南到寒冷的湖北,硬座车厢里那穿堂寒风,让人想着就不寒而栗。看着这个瘦弱的女孩,我真无法想象她在起心说“看看你们”的时候下了怎样的决心?在宜昌,她见到了结识的三峡大学的同学,饱览了三峡美景。
    二0一四年中秋节前,我们自成都取道西昌到泸沽湖。听说黄金周期间游客爆满,我和先生分别承担了客栈部分清洁和就餐的工作,体验了一把义工生活。除了帮助他们打理客栈,我们还走访当地希望小学的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加她的婚礼能与她见面,我们也很兴奋。自二0一二年见面已时隔四年多,我们的班车刚到站,就看到了她们。把我们领进她家的“猪槽客栈”,双方都兴奋不已,“累不累?饿了没?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就像是远方的亲戚来串门。我们也把带来的吃的,玩的倾囊而出,孩子们还是一如多年前,跟我们交流,陪着我们,尾随着我们,只是穿着与多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