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32

主题

昆明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复制链接] 查看:6732 | 回复:28
发表于 2017-8-16 11:34 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7 13:45 编辑

      大家都说“南有三亚,北有伊春”。我们来看看五营: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发表于 2017-8-16 11:38 22 只看该作者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发表于 2017-8-16 14:42 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6 14:45 编辑

    经佳木斯到牡丹江市,住牡丹江,晚上吃海鲜自助餐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省辖地级市,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北邻哈尔滨市依兰县七台河市勃利县,西邻哈尔滨市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邻吉林省的汪清县敦化市,东邻鸡西市鸡东县,并与俄罗斯接壤.牡丹江市,因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靺鞨族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称为满洲族,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5]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

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

    公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渤海强盛时期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大部,辽宁省少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员五千余里,有户十余万,常备兵数万,号称海东盛国。公元十世纪初,渤海国开始衰落。

    公元926年,契丹攻占上京龙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众出城投降,渤海国灭亡。

    公元928年,契丹将渤海国王族及城内居民迁到契丹腹地今辽南地区,为使渤海人忘其国土,临行前放火将渤海故都化为灰烬。渤海国从698年建国到926年灭亡,共传十五世,历时229年。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完颜部崛起。据《金史·本记第一》记载: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颜部最早就是居住在这里。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

    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爱新觉罗·孟特穆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州女真。十年以后,他们东进至今俄罗斯双城子对面克拉斯诺雅尔山城定居下来,再后来又经过多次迁移,最后定都于新宾赫图阿拉明朝后期,建州女真日益强大,努尔哈赤相继统一了建洲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

    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旧城,并以此为基地征服了今兴凯湖、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宁安密山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1666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部在今宁安市宁安镇修建新城,同年12月驻地迁往新城,原来的旧址便被称为旧城旧街,宁古塔旧城作为清朝各级章京驻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后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后来,为了稳定政权,继续扩张中原地区的疆域,清王朝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断往宁古塔一带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汉族人逐渐增多。宁古塔迁往新城后,宁古塔作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后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谪戍遗戍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对传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开发建设边疆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1860年,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的铁岭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开禁,大批汉族人进入了这一地区。

    到了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1903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从此,人口不断增加,牡丹江站开始迅速发展。

    1907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属吉林省宁安府管辖。民国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袭清制,仍归吉林管辖。

    1932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牡丹江站等地,19371月,成立伪牡丹江省公署,辖宁安、穆棱、东宁、密山、虎林五县。同年121日,正式成立伪牡丹江市公署,当时的牡丹江省共辖51市,省会设在牡丹江。

    1945814日,苏联红军进驻牡丹江。日本侵略者败退,伪东满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时解体。同年818日,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维持会。受东北党委员会派抗联干部20余人进入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卫戍司令部,维持刚解放的地方治安。19451014日,在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府成立,军区司令员李荆璞担任市长。随后延安干部团团长张闻天等高级干部陆续到达牡丹江市,张闻天同志以中共中央东北及驻牡丹江地区代表的身份,指挥和领导了这里的工作。


发表于 2017-8-16 15:45 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7 09:22 编辑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唐称"率宾水",金称"苏滨水""恤品水",明称"速频江""恤品河",清代始称"绥芬河"。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城乡各半,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

    唐代,绥芬河地区隶属渤海国率宾府华州。到明代隶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率宾江卫。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绥芬河地区成为边界地区。

    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绥芬河地区一部分划为铁路附属地,由中东铁路当局执掌大权。另一部分于1903年隶属绥芬河厅。

    1913年设东宁县治后,隶属东宁县。

    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

    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

    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隶属绥阳县

    1948年又隶属东宁县,直至1968年成立绥芬河区,隶属牡丹江地区

    绥芬河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绥芬河市20116月列为黑龙江省"省直管"试点市,受黑龙江省直接管辖,被赋予黑龙江省辖市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3年,绥芬河市已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允许一种外币在中国某个特定领域行使与主权货币同等功能。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这是正在建设的绥芬河海关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发表于 2017-8-16 15:50 25 只看该作者

    东宁要塞位于东宁境内,是侵华日军为防御前苏联的进攻而修筑的军事筑垒,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00多公里,纵深50多公里。有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处,野战炮阵地45处。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日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日伪时期,东宁曾屯驻日本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征用中国劳工17万人。据专家考证,东宁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1945830日结束)。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关东军在亚洲构筑最大的军事要塞,是日本关东军遗留下来的重要侵华罪证之一。多年来,经过中国、俄罗斯、日本百名专家和学者考察论证: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东宁是苏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最后沦陷地,是集中埋葬中国劳工最大的场所。

    一、东宁要塞是东北最后沦陷地

    1933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从分别从万鹿沟和通沟方向进攻东宁县(三岔口,)驻守在东宁的抗日救国军在王德林的带领下奋起阻击,最后因救国军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被迫放弃东宁,王德林被迫放弃东宁,携家眷等600余人退入苏联境内,日本关东军军沿东宁市街(今南关道)占领东宁县城,1月10日午后4时20分,东宁沦陷。东宁由此成为东北三省最后一个沦陷地。

    二、“东方马奇诺防线”——东宁要塞

    东北沦陷后,关东军为实现长期占领东北进攻前苏联的野心,在中苏、中蒙中国边境一侧构筑了17处军事要塞,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强的一处。据考证,东宁要塞东与俄罗斯接壤,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由北天山要塞、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等二十多处要塞阵地构成的军事要塞群。除此之外,关东军为完善东宁要塞阵地内的设施功能,还在东宁境内修筑了与之相关的大量配套设施,有公路、铁路、军用仓库、兵工厂、医院等设施,构成了由作战区、保障区、支援区三线部署的大型军事基地。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和“国境一级阵地”。

    三、东宁要塞是集中埋葬劳工的最多场所

    东宁要塞是日军17处要塞阵地当中动用最多中国劳工修建而成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从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军强行征用大量中国百姓和战俘充当劳工修筑国境筑城工程,为保守秘密在完工后将大部分人杀害。根据东宁军事要塞的工程规模,工事的密集程度等,专家们分析,修筑中这样庞大的军事工程,至少动用17—20万中国劳工。东宁县老城子沟村2万平方米的劳工坟,就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场所。据专家考证和幸存者的口证,埋葬在这里的4千多名劳工只是修筑要塞外围的一小部分劳工,那些秘密修筑军事要塞核心工程的大批劳工,被屠杀后葬身何处,至今无人知晓。“东宁劳工坟”是目前发现集中埋葬劳工人数最多的场所,它是历史时代留下的铁证,是中国人民受尽苦难的真实写照。1999年1月,黑龙江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说明。

    四、东宁要塞是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三个方面军170多万兵力,跨过中、苏边界进入我国东北,在东北抗联88旅的配合下,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而最先向日军发起进进攻的是,部署在东宁对面的苏军第一方面军25集团军下辖第39军、第17军。9日零时刚过,苏军第39军冒着大雨,避开位于正面的日本关东军筑垒地域,从法捷耶夫卡地区越境向东宁驻地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打响了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一枪。东宁由此成为远东战役的爆发点。

    五、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终结地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部分日本关东军向紧邻方向溃退,而另一部分日本关东军则留在了要塞阵地中继续抵抗。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停战诏书宣布投降后,驻守在东宁胜哄山要塞的日本关东军132旅团第783大队,因通讯设施被苏军全部中断而仍负隅顽抗,几经激战苏军久攻不下,为了不影响战局,苏军主力部队继续向东北境内推进,并在该地域集结了第106筑垒地域部队和独立炮兵第223旅、独立炮兵第34和100营,摧毁敌人火力点。激战数日后,苏军将已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少佐押来,向要塞内的日本关东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几经劝降,1945年8月30日,东宁胜哄山要塞阵地的901名日军,拖带出150具死尸,打着白旗从地下工事走出,向苏军缴械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结束

发表于 2017-8-16 16:37 26 只看该作者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中午在三合村吃朝鲜族的石锅拌饭,由于太饿了没有想起来留个照片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发表于 2017-8-17 09:53 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7 09:55 编辑

    在夜幕快降临的时候到达哈尔滨,逛了逛中央大街、看了防洪纪念塔,喝了哈尔滨啤酒。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一路向北——东北行(照片更新结束)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约为5.384万平方公里,辖9市辖区7个县,代管2县级市,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2014年户籍总人口994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还有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誉。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428,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24,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815,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发表于 2017-8-17 11:37 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7 11:40 编辑

   


1498095822_IMG_1098.JPG

1497939860_IMG_1066.JPG

1497979731_IMG_1076.JPG

1497981642_IMG_1081.JPG

1497981735_IMG_1082.JPG

1497981757_IMG_1083.JPG

1497981776_IMG_1084.JPG

1497982016_IMG_1086.JPG

1497982060_IMG_1088.JPG

1497982150_IMG_1091.JPG

1497982247_IMG_1092.JPG

1497991940_IMG_1095.JPG

发表于 2017-8-17 11:46 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归处 于 2017-8-17 15:26 编辑

    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结束了。感谢你们: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家人,有你们的旅行,更加欢乐,更加美好!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