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3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7、17.5.25游东四西部社区诸条胡同

[复制链接] 查看:10293 | 回复:121
发表于 2017-9-5 13:10 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9-5 15:31 编辑

56号院门口上方的砖雕



发表于 2017-9-5 13:10 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9-5 15:31 编辑

56号院门口的石墩




发表于 2017-9-5 13:10 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9-5 15:34 编辑

  从汪芝麻胡同西口南拐,走不多远是魏家胡同。

  魏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部张自忠路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南剪子胡同,南有吉祥胡同、小细管胡同与什锦花胡同相通,北有汪魏新巷与汪芝麻胡同相连。胡同长436米,宽7米。是东四北大街西侧从东四路口向北数的第6条胡同,若由张自忠路向南数则是第3条。

  相传魏家胡同因古时有一魏姓朝廷官员住此地而得名。这一说法并不权威。更可靠的说法是:魏家胡同,明朝属仁寿坊,为皇帝亲军金吾左卫驻地。卫为元时的军事编制单位,“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明承元制,因这一片紧靠皇宫,将金吾左卫部署设于此,故为胡同名,简称卫胡同。清代不明其故,谐音成魏家胡同,属正白旗。乾隆《北京全图》即标明此胡同为魏家胡同。民国及解放后均沿用魏家胡同称呼。现魏家胡同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






发表于 2017-9-5 13:10 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9-5 15:39 编辑


  魏家虽不宽大,但贴近皇城,位于北京内城的中心区域,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旧时胡同内居住的虽无什么王公贵族,也以商贾大户为主。因此域内的四合院档次较高,保存的也较为完好。有些老宅子虽已经过翻新,但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因此很值的一转。  


  我是由南子巷走进的魏家同的,同两侧是一座连一座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的门风格各异,即体现了主人的不同喜好,又可以从中区别出主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据说中国古建筑的宅院大门分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等多种,其中最高的等级叫广亮大门,特点是门楣上有雀替,门洞向外延伸,内外都有门道。这样的大门显然都是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是所谓内行,不懂什么古建筑,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旅游爱好者,我无法区分出哪种门是什么门,仅仅是看个热闹。






发表于 2017-9-5 13:10 2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9-5 13:10 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9-5 15:40 编辑

  要说魏家胡同里的宅院,最有名的当属马家花园,说马家花园要先说一个老北京流传故事,关于故宫九龙壁的故事:修建紫禁城里的九龙壁时,负责营造的老板,费尽千辛万苦在自家琉璃厂里烧好了九龙壁所需的琉璃砖,一个一个都编好了号再施工,眼看一切顺利。谁知道到了验收的头天晚上,一个工匠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硫璃,九龙壁缺了一块儿,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此时再补烧已经来不及,这位老板灵机一动,用颜色相近的金丝楠木雕制了一块木雕,替换那块损坏硫璃,这才在验收的过程当中蒙混过关。但金丝楠木的油漆会退色,琉璃却不会,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假琉璃慢慢就露馅儿了。幸运的是,还没等颜色退干净,清王朝就倒台了,当年伪造琉璃的老板也算是逃过了一劫。这个故事并非传说,那块金丝楠木就在紫禁城九龙壁左数第三条龙下腹部的位置上,有机会您可以亲自去看看。而当年那位艺高人胆大,竟敢把皇帝耍的老板就是和大清王朝时和“样式雷”齐名的营造世家——马家。

  马家是河北省深州市马家庙村人,其创始人是一个叫马天禄的工匠他在家乡创办了一个兴隆木厂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朱棣定都北京,要大肆修建皇宫,广招天下能工巧匠。马天禄领着他的队伍拉进了紫禁城,一干就是多少年。明朝修建过皇宫的工匠数不胜数,但有名有姓载入史册的只有四位:蒯祥、阮安、梁九和马天禄。皇宫完工后,前三人都加官进爵,吃上了皇粮。独有马天禄拒绝从政,继续做他的买卖办他的厂马天禄说:当官钱是当年完,买卖钱才万万年。这成为马家后来的祖训。事实证明,马家的老祖宗是英明的,至少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马家丝毫不受影响。相反,凭着高超的手艺,马家一代一代承担着修建皇家的殿堂、园林、宗庙、陵寝的任务。逐渐成为专做皇家、官家木活的官木场的领工。成为北京最大的官木厂营造商,清朝时,马家的后人马德亮又参加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清朝末年,马家第十二代传人马辉堂(1870-1939)参加了颐和园的修建更是达到了顶峰。当年北京有十二个官木厂(所谓官木厂,并不是单纯生产木材的,而是一个配备齐全的建筑队,相当于现如今的古建公司),分为“八大柜”和“四小柜”。八大柜的首柜,就是马家兴隆厂。毫不夸张的说,那时的马家是清朝北京最大的古建公司,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总管。当时国家的重点建筑工程都由首柜兴隆厂承包,然后再由马家把项目分别包给其他的七大柜,剩下院墙、庭院之类的小活儿,分配给另外四小柜,所以说马家是清朝建筑业的龙头老大,一点都不为过。那时的马家北京八富之一,北京东城有名的富翁、大房产主。马家营造北京城前后经历十四代,历时长达600年,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马家参与修建故宫、颐和园、天坛三处,外加承德避暑山庄。明清两朝几乎所有皇家园林宫阙,无一不留下了兴隆木厂施工的痕迹。民国时期,20世纪40年代,马家第十四代传人马旭初又参与了整修雍和宫及国子监大街的牌楼的工程。解放后,马旭初作为古建筑专家,指导了古故宫角楼的翻建,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古迹的维修


  解放前的马家可说是富甲一方,魏家胡同有房近千间、那时的魏家胡同大半是马家的家产,除此外,东安市场有上百家铺面和摊位,还有同济堂药店、北京饭店、开滦煤矿、北京和天津电车公司、自来水公司的股份。那时马家的木厂已改名为恒茂木厂,恒茂木厂存料场和厂房在现美术馆后街,从西扬威胡同一直到山老胡同。解放后这些产业全捐给了国家。如今,马旭初手里保存的“祖业”只剩一张单据。那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朝廷主管财政的户部给兴隆木厂开的单子,上面写着:“据呈请兴隆木厂商人马德春,请将十一年、十二年两年的筹垫,实银三万两千二百九十四两六钱一分四厘,勿恳请照数赏罚。”这其实是张欠据,欠的是中海、南海、北海的修缮费。当时国库空虚,慈禧太后只能给马家打张“白条”。这张皇家欠据,随着满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永远地成为无法兑付的一纸空文。现在这张欠据的原件已经进了博物馆,复制件一直保存在马家后人马旭初手里。







发表于 2017-9-5 13:10 2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9-5 13:10 2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9-5 13:10 2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9-5 13:10 3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