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4

主题

阳泉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复制链接] 查看:12721 | 回复:64
发表于 2017-10-25 15:4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步凌波子 于 2017-10-25 15:49 编辑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2017年7月30日,礼拜天,晴,酷热。
    人生在世,过了一天是一天。但每一天,我们都要往好的方向去活。怎么样就做到了?我觉得一是“放下”,二是“承担”。所谓的
“放下”,就是晚上要放下一切的烦恼和忧伤,好好地睡吧!明天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了。所谓的“承担”,一早醒来立刻去做该做的事,把事情承担起来,不要拖沓,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它。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做到放下和承担,时间久了,你就可以轻松处理你遇到的任何情况,自然而然,你的每一天都会活的很好。
   
进入月后,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是我国农历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时间,它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段时间气温节节攀高,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的时间。

   “伏”顾名思义,一般来说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在数伏天,我们应该拥抱自然,主动出汗。每年立夏以后,特别在数伏天内,天气炎热,就是不活动,也会大汗淋漓,这种因炎热而出的汗叫“被动出汗”,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还有一种出汗叫“主动出汗”,就是因为运动而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们户外健行者对此都深有体会。这几年,周末节假日,不论酷暑炎热、不论风雨交加,沐风栉雨、爬山涉水,或独自而行、或结伴而出,已成为自己生活的常态。
         凌晨五点四十分从家出发,独自一人在光大乘坐六点第一班去燕龛的公共汽车,车上稀稀拉拉,人不多这趟车很熟悉这几年走村串庄,把陌生的郊区走“熟”了,今天乘坐的这趟车,以河底为中心,周边的荫营、西南舁等乡镇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有一些还是有点特色的。我们天天在市区上班、生活的人们,有时间更要走近乡村、卧底自然。。。不为别的,只为寻找那一份告别城市喧嚣的静谧,只为寻找那一份贴近原生态的芬芳。
    六点五十分,我在北庄口下了车。北庄口,顾名思义北庄村村口,但其实离北庄村还有一段距离,只是这里是一个三叉路口,北庄村隶属于郊区河底镇。北庄口也是郊区、盂县区域交界处,向北就进入盂县境内。今天我的徒步路线图是:北庄口--青崖头--庄只下--滴水崖--清城--西沟--北庄口,也就是以北庄口为起点,环穿盂县古村落,要穿越路家村镇和孙家庄乡的几个村庄,最后再返回北庄口。
    北庄口往北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省道,车流量很大。“大道边有小路、小路边有山路”,徒步户外,路在脚下,漫步乡村,处处有路。我从榆林桥旁边的杨树林穿过,很快就上了通往青崖头的小路。一条小河在村边流淌,这一带植被不错,路两边的杨树高大挺拔,茂密无隙。顶部的树枝相互交叉,绿荫蔽日,仿佛搭起一条“遮阳通道”,在盛装迎接我这位远来的“行者”。
    青崖头学校就在路边,校门口装饰墙砖已经脱落了一半,大门两边杂草丛生,看来已经荒芜一段时间了。几年的乡村校舍合并,一些规模小、学生少、交通不方便的农村的学校都被整合到附近大一点的乡镇村庄,集中办学。青崖头是个小村,这个学校应该闲置好长时间了。。。
    脚踏干净的硬化路,沿着溪流淙淙的小河,来到了“凝瑞楼”下,这是青崖头的第一座牌楼,“凝瑞楼”是一个琉璃瓦阁楼。过了上世纪60年代村民们建的石桥后,就是第二座牌楼。牌楼上幅是“仁厚可风”,左幅是“人为本义当贵千秋太平,右幅是“厚以德礼之先万年谐和”。过了二牌楼,就进入村里了,入村的感觉,你好像不是在一个村庄,而是来到了一处古庙宇建筑群。小小村落的小村口,一下子簇拥起大小三座庙宇。北面是关帝庙,关帝庙是一进制四合院,正殿是关公殿,殿前上幅是“英风万古”,左幅是“志在春秋一部书,右幅是“义结桃园三分鼎”,东西两边是钟楼和鼓楼。左侧为奶奶殿,右侧是三官殿,东面是文圣祠。关帝庙各个建筑可谓良木搭建、钢丝铺网、水泥封顶盖瓦,彩描壁图、精绘栋梁。院内青砖铺地,院外凉亭花簇,再现了帝君与诸神的威仪。   
    关帝庙东面是兜率宫,南边是慈普寺。慈普寺两边长廊亭阁,对称而建。有一对四角四柱方亭,方亭之外是一对六柱双层琉璃瓦圆亭,两亭之间用长廊相连,周围松柏挺立。
    这几年,我走村串庄,周边的小村庄探访过很多很多,我也特别注意散落在村里面的古建筑、古树和历史文化建筑,因为这些“古老”的东西身上寄存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般来说,小村庄外面建有单独的“阁”比较多,根据风俗习惯和村民的信仰,供奉着不同的菩萨。而村里面规模完整一些的“寺”、“”一般建在村子比较中心的位置,而青崖头的这些庙宇群,全部集中在村口。这些建筑都是仿古复貌的,原来的位置应该不是现在的位置,有时间再找些资料看看。
    除了庙宇,村里面的阁楼也挺讲究。村口的阁楼,也就是第一座牌楼“凝瑞楼”,而在关帝庙西边进入村民居住区前,还有一处阁楼“凝精阁”,是清朝时期的。现在看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建的。阁楼旁边有凉亭,可瞭望、可休息。凝瑞、凝精。。。小村庄里面文化套路很深!
    村子不大,现在常住着六七十口人,居住的都是砖瓦房。村子里面分着庙上、庙下两篇村民居住区,大部分集中在庙下,绕着庙下居住区,村里面还新修了一条环村硬化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青崖头环境优雅、民风淳朴,勤劳的村民三三两两在河边洗衣服,河岸两边郁郁葱葱,清冽的河水穿越石桥的两个拱洞,好美的一付乡村油画!
    青崖头出去是大黄沟村,一条大路、一条小路。自然走小路,小路不长,不到三十米,绿绿的草丛中有一条很明显的路,清晨露水多,一路走过去,小腿以下全湿了,露水顺着裤脚一点点渗进鞋里,走出这段不长的路,脚下湿漉漉的。再往前行,进入南河湾。有点浑浊的河水哗哗流动,河道两边低低的、茂密的绿草枝枝挺立、昂扬向上,一粒粒露珠整齐地排在叶子上面,轻轻一碰,像下小雨一样掉入河里、落在草丛,晨曦中的阳光从两边高大的杨树的缝隙中穿过,吝啬地散落在河面、点射在河谷之上。早晨温度低,河谷低温的气流向上遇到阳光,马上变成雾,整个南河湾被薄雾笼罩,仿佛来到了恍如仙境的世外桃源!一个字——美!两个字——大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裤子没有白湿了。。。
    从大南沟桥绕个弯弯,进入滴水涯村。滴水涯,悬崖、石头上面滴水的地方。周边叫这个入耳名字的地方不少,藏山有滴水涯洞、五台有滴水涯避暑山庄,此滴水涯是盂县路家村镇的一个小山村,村里面有个跃进煤矿,产量、效益一直都不错。
    滴水涯村里面还设置了跃进矿区,专门安置矿上的职工,小村落里的小社会。煤矿的多年持续开采,一方面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滴水涯已经看不见“滴水。另一方面企业又反哺社会,给国家上缴可观 的税收、给村民解决就业,而且村容村貌也变化很多,今天走过的盂县村里面,滴水涯村貌最好。
    比如村里面的学校,学校大门是外圆内方八柱三门琉璃瓦五脊六兽顶,正门、侧门都是仿古合页铁门,铁门上面都彩绘着一些传统图案。正门是“红梅报春”、“幽兰满香”、“翠竹生辉”、“秋菊佳色”,两边侧门分别是“富水长流”和“劲松迎客”。中规中矩、典雅大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授业育人风范。
    村里面建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里面有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里面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过来吃饭、活动,解决村里面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让财政的阳光普洒到每一个角落。
    村委会院子里有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掐指一算,第一条、第三条做到了,如果按60岁退休计算,第二条差一点,不过退休以后,还可以为社会服务,也应该能够做到。。。
    顺着村里面的水泥硬化路,出了牌楼就上了214省道,今天走之前在地图上分析过这一段地势,村村之间都有以前的土路,走土路吧,路还好找。路两边都是庄稼,一陇一陇的玉米地,今年雨水多,玉米长势可人。从田埂边穿过,进入清城。
    清城,原名秦家屯、秦城、
倾城。当地有句老话:“先有秦家屯,后有盂县城”,可见清城的历史悠长。当地老人讲,此地原来因秦姓人家居于此,故称“秦城”。后来居民多了,村址逐渐东移,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倾势”,所以也称“倾城”。秦、倾、清三字谐音,后来多叫“清城”。

    我是从清城的最南面进入村里的,村子不小。最北面牌楼进来,一条宽敞的街道平铺在两边整齐的房屋中间,俨然一个小县城的感觉。除了这条大街,村里面更有数不清的巷道,整个村子像棋盘一样被若干条巷道切割一块块横平竖直的豆腐块,主要的巷道有后石沟、狮子巷、坪上。。。
    究清城之历史,清城是盂县境内的主要集市,也是古驿路交通的重要节点,是进出盂县的重要门户之一,又称清城铺。我国古代交通驿道有“五里一邮、十里一铺、二十里一驿”之说,由此可见,昔日清城,繁华一片。清城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我和村里的一位老人聊了聊古清城,绕过千年古槐,我随着老人矍铄的脚步,探访了潘家大院,这是村里面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是二进制四合院,大门前有影壁、古槐,墀头、迎风页面等砖雕栩栩如生,院里面的门、窗全是精致的木雕,历经千年,木格合页上面厚厚的灰尘掩盖不住精巧的工艺。
    村里面还有几处老院子,高家院、刘家院。。。残垣断壁、年久失修,老人告诉我,这些以前都是店房、骆驼店以及掌柜的住所,清城留给我们影响的工业主要是铁企业和就业,去年在村边还挖掘出两处穹型的元代古墓。。。
    往事如烟,历经繁华,平淡归真。

    恋恋不舍地迈出千年古村清城,向西马上进入近几年比较“热”的古村--西沟。西沟热在文化、热在高长虹。清城往西不足三里就是西沟,进入西沟,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处二层楼圆形白楼。这是以前的西沟学校,现在已改为“高长虹纪念馆”。去年,市里面的一些社团组织为了纪念高长虹,在此拍过纪念高长虹的电影。
    西沟是个小村子,因其坐落于清城西边的一条沟里,故名。
    纪念馆下去上个小坡就到了“高长虹故居”。高长虹何许人也?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社团
"狂飙社"的主要创始人,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坛上,就像跨越天际的长虹一样炫彩夺目,又倏然消失。独自闯荡、客死他乡。他的一生正如他写的:“是一个夜里,有一个人踽踽而行,像在寻求着什么。他从此处望到彼处,从彼处望到此处。。。
高长虹故居是一处破败的院落,正房坐南朝北,三眼双层窑洞,以崖而建。东房、西房都是砖房,古朴而简雅,只有从精巧的窗棂透出的古色古香,还可以寻觅到一点点昔日“文豪”的印迹。
    长虹故居外面,还有一户老乡,据她讲,高长虹出生在这里,十七八岁就在外闯荡,太原读书,北京上海拓展狂飙运动,留学日本、欧洲,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到达延安、东北,一直没有回来。高长虹的孙子没有在村里面居住,一直在杨家坪居住。她们现在住的房子原来都是高家的,由此可见,高家在当时,也是村里面富庶的“大户”。
    这几年,有关高长虹研究的著述越来越多,我也是去年开始才关注高长虹。对高长虹的评价不尽一致,我对此的看法是: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几十年前人们的行为,要设身处地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
    长虹过后,七彩色光终究还要归于自然的平和。
    从长虹故里出来,沿着山路,路过杨家坪矿风机房,巨大的风扇带起的涡流,把周边两尺高的绿草全部吸附起来,有的静静地卧在一侧,懒懒的一下也不想动;有的随着方向的转换四处摇曳。。。不卧底自然、不走出城市,怎么能够聆听大自然的呼唤!
    山路上上下下、村落左左右右、行者乐乐陶陶,过了清城矿,穿过一片茂密的杨树林,从前、后杨家坪村出去,就来到东社村。
   
东社村村不太大,村中心是永清寺。以前老听统战系统的朋友说永清寺,后来去过北站边的报国寺,规模恢宏的报国寺是永清寺投资建设的,而且永清寺还是盂县佛教协会所在地。看看永清寺早有想法,这条线路修改了几次,但永清寺是重点。看来报国寺,再看永清寺,感觉上有点雷同。永清寺某种程度上就是小一号的报国寺。

    绕过村子里的戏台,一排黄墙琉璃瓦建筑群瞬间跃入眼帘,这就是永清寺。
    永清寺的布局是按照中国传统庙宇结构建设的,中轴线分列,依此而建相应建筑。寺庙内,除了东南角一株千年古柏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外,其它的都是这几年新修建筑,原有的明清建筑大多拆除,而且庙宇的规模越来越大,古味渐行渐远,我不喜欢这种规模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仿古建筑。仿古复貌建设寺庙的时候,应该坚持在保存原寺庙特色的同时,适度修建,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永清寺还是有几处特别之处。一是无字石。在寺庙大门口两边以及天王殿前面两边,都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静静地兀立着,像以前某位神贤的无字碑一样,不知道硕石想述说什么。二是楹联。寺庙的最后面是一个凹型二层建筑,楼上楼下每一个房间都有一副楹联,各式各样的意思。号称“山西文化楹联园”。
    与规模宏大的永清寺西边,村南边的观音阁冷冷清清,其实观音阁历史也悠久,但它挡不住现世的浮华。
    出了阁楼,拐过国道,进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乌玉。
   
玉隶属于山西省一下孙家庄乡,村庄坐落于一片黑色光亮的无烟煤煤层之上,故名。盂县有两个传统古村落,大汖和乌玉。乌玉村的布局和清城有的相似,面积不小,地面平整。一条条巷道横平竖直地把村子分成一个围棋盘状,村里面建设的很一般,村口正在修建着五道庙。我很奇怪这样的村子怎么会成为古村落。转到后面,我找到了答案。一座气势不小的老院子令我驻足,这就是乌玉的李氏家族大院。
    大院为两层窑洞式布局,正房为城堡式的楼房,上层是走廊串成的楼阁,下层是窑洞。两边还有客房、花园等等。大院古建筑保存完好,院楼中的墀头、迎风页面、廊柱、照壁、门楼、门窗以及大部分砖雕、石雕、木雕都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耕读传家和富商之家为一体的大家风范。

在乌玉小憩,吃完饭,以及中午两点半了。计算了一下时间,原计划返程走山底回,时间不允许,走国道返回,下午四点左右,返回北庄头口,圆满完成盂县古村落徒步。
    全程用时9小时54分钟,徒步26.84公里,虽然一人走路、天气酷热,但是一次愉快的健行。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0-25 15:52 2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0-25 15:52 3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0-25 15:53 4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3 5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3 6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4 7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4 8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4 9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发表于 2017-10-25 15:54 10 只看该作者
从长虹故里到乌玉古村(20170730)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