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3

主题

其他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6007 | 回复:469
发表于 2017-12-3 22:14 11 只看该作者
楚山狐鸣 发表于 2017-11-2 15:31 第二回 雨中仓皇过重庆 成都拜谒武侯祠    火车刚刚开出郴州站,天开始放亮了,晨曦挤进车窗,照着一车 ... ...

算是我读过文彩最出色的游记了,谢谢!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2-3 23:11 12 只看该作者
楚山狐鸣 发表于 2017-11-13 10:33 第四回 青衣江上二郎山 大渡桥横锁泸定    早上六点的雅安,窗外已泛起微曦,我被走廊过道上骑友们经过 ... ...

文字精彩。。。赞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2-11 08:38 13 只看该作者
源歌 发表于 2017-12-3 22:14 楚山狐鸣 发表于 2017-11-2 15:31 第二回 雨中仓皇过重庆 成都拜谒武侯祠 ...

承蒙夸奖,不胜荣幸
发表于 2017-12-11 08:39 14 只看该作者
源歌 发表于 2017-12-3 23:11 楚山狐鸣 发表于 2017-11-13 10:33 第四回 青衣江上二郎山 大渡桥横锁泸定 ...

谢谢,一定好好努力写下去
发表于 2017-12-11 11:02 15 只看该作者

第五回  跑马溜溜康定城  折多塘中泡温泉




    早上五点多钟在咆哮的江水中醒来,我推开窗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大渡河,河水一浪高过一浪,翻滚着奔腾着,她所发出的江声能把整个泸定县城淹没。我再次被大渡河的气势所震憾,河面上不见半条船,湍急的河水能把浮在水面上的一切迅速彻底吞噬。

    渐渐地东边的高山之巅泛起一缕红色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沪定城,鳞次栉比藏式楼群随意洒落在大渡河两岸的山间。早上的泸定除了那条永不停歇的大渡河还多了几安静,四周的山也显得庄严肃穆。

    我们早早的下楼把包装在车上,我一直未见到昨日受伤的女孩,不知今日是谁护送她回成都?倒是一路跟女孩一起的几个年轻人比我们起得更早,早已整装待发。我问起其中的一个小伙子,他说,他们的队长及另一名队友先送女孩到成都,待她上火车后,再搭车回到沪定。其余的几名队友先走,然后一路追赶前面的队伍。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晨曦中我们沿着大渡河往西走,阳光打在我们背上,车轮碾着影子向前。我再次仔细端详着这个我从小就仰慕的英雄城市,但绝没有想到会以骑车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记得父亲当年留给我的一本名叫《红旗飘飘》的书中,其中有几篇写的就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以亲身经历写的回忆录,歌颂红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些故事一直在打动着我。如今我站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怎能不让我心潮澎湃?

    街道旁边有一家毫不起眼的包子铺,比我们先到的一批骑友已经坐在店中吃了起来。我们三人把单车往街道上一丢,挤到铺里,让老板端来几盘包子。然后我们自己动手去装稀饭,我与狼头上前抢了一只大碗,这时老板朝我们喊了一声,大碗五元,小碗三元。我们俩一听,立即把大碗放下,换成小碗。坐在桌上的自然看着我们快速以大换小的动作,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我们猛瞪了她一眼,没想到她笑得更响了。唉,想想在我们那小县城,喝稀饭是不收钱的,且不论你喝多少碗。这地方除了稀饭收钱外,还分大碗小碗。还好老板早早地提醒了一句,否则把今日午饭的钱都得吃没了。

    临走前,每人还买了几个包子肯上,说不定它就是我们今天的午饭。

    上一小坡,又来到了沪定桥边,已经过了早上的七点,大门口两位工作人员忙着验票收钱呢。自然还是舍不得这雄奇的铁索桥,跑到河边又拍了起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泸定县城不大,只有一条街,经过泸定学校门口,看见学生们穿着校服正去上学,而这个时候我们那的学校已经放暑假好几天了。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走出县城,迎面是一个坡,左边是泛黄的大渡河。

    下去就是泸定县城下游的一座大桥,两根弧形漆成红黄色的钢架把桥托起,桥下湍急的河水向西奔去。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跨过大桥来到了大渡河的左岸,继续向西前行,穿过沪桥隧道,江面突然变得宽阔,水流平缓了许多。从隧道下来,是一个急下坡,坡上横着七八道减速带,要是不及时刹车,将有摔出去的危险,昨日就有两位骑车在这里摔伤。我在坡上大声提醒自然、狼头减速。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河谷两边裸露的山依然险峻陡峭,片片白云悬在半山腰久久不动,仿佛抹在画布上。

    沿着河流蜿蜒穿行在峡谷两岸的群山中,伴着河水西行,阳光从山顶的云层中照射进来,将一道道光柱射入水中,水面泛起点点金光。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岸边有许多藏式村寨,藏民们悠闲地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而路上往来的车辆却丝毫不比昨日减少,成群结队,跟上前线似的。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一路沿着河道走了五六公里,来到分岔路口。左边是从瓦斯沟到情歌故乡康定;右边则是顺着大渡河,往中国著名的美人寨丹巴美人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丹巴,一个名字中藏族元素十足的中国小县城,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有着艺术独特的碉楼建筑群,和女子貌美惊世的美人谷,闻名于世,是一个你想去就能的世外桃源。

    丹巴,虽然有许多美丽的女子,却没有一个人在为我等候,我不是一个处处留情的风流浪子,只是天地悠悠间一个孤独的过客。我轻轻地走过,不留下半点痕迹。

    无奈我却只有划出一道美丽的左弧形,掉头往瓦斯沟奔去,大渡河从我的眼前瞬间消失,虽然依依不舍,多想随着大渡河一路顺流而下,到丹巴,到河流的尽头。

    这一次没能踏上这片让人神往的丹巴,没能见过传说中的美人谷的美丽女子,多少令人有些失望,有多少人梦寐以求。也许有一天,我会再踏上这片土地,实现我今日的梦想。

    山势突然变得逼仄陡峭,两边的高山紧紧夹着一条窄小的山谷。这道山谷是川藏线有名上坡路段,从大渡河边开始连续四十多公里陡坡,几乎没有让你有喘气之机。

    此沟谷名叫“瓦斯沟”,瓦斯是藏语,即关口。沟却是汉语,瓦斯沟就是藏汉混合的地名。

    听人说川藏线真正的挑战就是从瓦斯沟开始的,昨日的二郎山只是饭前开胃的小甜点,今日瓦斯沟起才是正餐。

    一转弯进山就开始爬坡,坡度一下提升很快,前面的骑友已经把单车的档位降到最低,我调成中速开始向上爬行。坡上,迎头遇到一对骑行川藏线的父子,四十岁左右的父亲带着九岁的儿子,从成都到瓦斯沟已经走六天。父亲货架上驮着一个小山似的大包,做父亲的把全部重担独自挑起来,让自己的孩子能少吃点苦。但无论怎样,骑行川藏线本就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别说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走在这条路上都得负出很大的努力,很多人还无法坚持到底。我祝愿这对坚强的父子能早日平安到达拉萨。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峡谷两边的山把瓦斯沟挤出一条缝,陡峭的山体如一面巨大的墙向你倾斜过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前面的山藏在厚厚的的云层里,不知山有多高。

    峡谷中央有一条河,她是从折多山一路流经下来,最后注入我身后不远的大渡河,所以这条河也叫折多河。折多河不能算是大河,水的流量更无法与大渡河相比,但她从山上飞泻而下的气势绝不输于大渡河,由于山势的陡增,水的落差很大,河水撞击着河岸的石头,发出的隆隆之声响彻山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们从成都开始,沿着青衣江逆流而上,当我们翻过二郎山,作别青衣江,又顺着大渡河一路往下,在瓦斯沟却又与大渡河分开,来到折多河。

    就在这条狭窄的河谷里,大小往来的车辆丝毫不肯妥协,一辆接一辆穿梭不息,更令我们震惊的是从山上冲下来的军车,成群结队,每辆前还贴着一个红色的编号,从小号到大号按顺序排列着,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只相隔几米远。年轻的战士坐在驾驶室内个个耀武扬威,神气活现。

    我被眼前壮观的场面所吸引,同样的军车,同样年轻的脸庞,几百辆军车一下子呼拉拉从眼前经过,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但这样的震撼也让我无路可走,我只能把单车停在路旁,等他们过去,但似乎永远也过不完。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接着是几个大回环,盘旋而上,但见急流飞瀑,从山顶倾泻而下。图片

    重重的喘息声中来到“日地”,日地本是瓦斯沟一个自然村的村名,但经多年无数的骑友们的戏谑,使这个地名变得暧昧起来,也使日地这个小村子让更多的人知晓。当然除了她风景美丽外更让人记住的是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谁说骑行者是一群头脑简单的人,他们的想象力可丰富呢。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走出日地不远,狼头冲到前面不见人影,自然在大坡上慢了下来,她与同一节奏的骑友们在一起,我用适合自己的步子往上爬。

    在半山腰的一户藏民房前的一侧,狼头躲在屋檐下的阴凉处,大口啃着他昨日下二郎山时的买来的那一袋李子。我们俩边吃边坐下来一起等着还在山下的自然,两人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但停下来经山风一吹,阵阵凉意袭来。

    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我们面前,车上托挂着几辆自行车,从车上下来一个微胖短发黑衣的女子,她站在路旁招呼着正在爬坡的几名队友。

    原来是一个自行车俱乐部的,他们组织了一批进藏的队伍,带着一辆后勤车,谁要是走不动了,便坐上车。他们的队员每人都是空车,驮包行李都放在这辆车内,但一路总有人坐车走,特别是在瓦斯沟,几十公里的长坡已让他们大部分队友处于崩溃的状态。

    自然正是跟在他们的队伍中。他们有几名队员一见后勤车便不想动了,争着要坐车上去。我跟狼头看着眼前的情景相视而笑说道,这种实力都敢骑车去拉萨,勇气可嘉。但一旦坐上车,后面的路更不会想走了。对于骑行川藏线,真要有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勇气才行。

    自然把单车停在我们身边,狼头把剩下的几个李子塞给她,同时还指了指她身后。自然第一次见到雪山,说不出的兴奋,又拿出相机摆弄起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又快要中午了,瓦斯沟才爬了一半,我们急着上路。

    接近正午的阳光直射我们头顶,一上路汗便冒了出来,穿过“小天都隧道”,自然与狼头落在我的后面。头顶上的蓝天飘着片片白云,群山间有丝丝绿意,河中的水清澈且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刚爬上一道坡,远远的看见两排藏式的楼房,马路中央人跟车挤在一块,汽车一过,尘土飞扬,一条马路还被挖去半边。

    再往前,公路左侧有一雕塑群,好眼熟的地方,情歌的故乡——康定到了。

    记得两年前我从一部电视风光在介绍康定的时候,画面就是从这组雕塑开始的,然后镜头慢慢推进,很美。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而最初让我知道康定的是那首优美动人的《康定情歌》,我想太多没去过康定的人也是因为这首歌才记得有这个美丽地方吧。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一曲《康定情歌》打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醉了多少代人。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大约在1930年前,生长在素有民歌之乡美誉的大巴山,宣汉马渡关百丈岩下鲁班河畔的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康定的同学姓李的女子相爱,因同姓遭父母反对,并因此与继母魏氏吵翻脸,不给李依若学费和生活费的情节。还说李依若后期学业全靠康定李大姐的帮助才读完大学。由于封建伦理观的影响,李依若和康定李家大姐的恋情终无圆满结局。李依若曾同李大姐到康定去过,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

    康定,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明四海。

    康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三国时期称之为打箭垆,是川藏的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

    我横过马路,来到这组雕塑前,雕塑形象地记录着这样一个画面:有一群汉子背着沉重的装满茶叶的大包驼着背走在山道上,还有人牵着马,马背上驮着几个装满茶叶的篓子,来到一道写有“打箭炉”的城墙大门口。他们步履沉重,目光凝重……

    我站在这群褐色雕像中,仿佛穿越了历史,回到古代骡马时代,伴随着古人一路将茶贩卖到尼泊尔、不丹,以及印度。

    在我冥思胡想的时候,来了不少游客,有从内地来的学生,也有当地的藏民,还有喇嘛,更有一个纤细的藏族姑娘,穿着黑色的藏袍,头戴一顶遮阳帽,一个浅蓝色的口罩掩饰着她美丽的面容。我久久地盯着她,当她从我身边经过时害羞地朝我点了点头。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然后我坐在一棵树下,眼睛一直望着来时的路,风儿在吹,白云在飘,身上又泛起了一片凉意。我知道,高原上的风即便是在炎热的七月仍像小 dao一样往你身上扎。

    中午的一点多钟,繁杂的马路上终于看见他们两人的身影,我高声把两人喊住,他们把车横过马路,朝我走来。

    狼头对历史这些东西似乎没什么兴趣,他只喜欢不停地向前冲,自然倒是一下可以溶入,又用她的相机拍个不停。狼头却催着往康定城内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康定建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坡地上,城市正在建设中,到处都是新盖或正盖着的楼房,马路也在扩建,老路全挖了,新路又还在筹建中,所以一进城便尘土飞扬,个个灰头土脸,人仰马翻。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三人走了一个上午,爬了四十多公里的坡,早已是人困马乏,在路旁找到一家四川人开的饭店。店内冷冷清清,不见一个客人。

    每人点了一道菜,善良的老板俩口子向我们推荐他们店里有名的一道菜——羊杂汤。

    一会,老板端出一只青花瓷碗盛着的羊肉汤,我们用汤匙轻轻尝了一口,味道很纯正,没一点腥味。但价格也高,一碗小小的羊肉汤20元。自然直夸味道好,又让老板上了一碗。

    下午两点多,我们又准备继续上路了。许多早上同我们一起出发的骑友大多选择留在康定。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去三十多公里外的跑马山上去唱情歌,而是下午要爬的那道长坡把他阻在了半山腰上的康定城。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真后悔没有好好地欣赏一下驰名中外的情歌之乡康定城,更遗憾的是没有听到原汁原味的康定情歌,白云下的跑马山一定是情意绵绵吧。

    从康定县城到跑马山也就三十来公里,听说那里白云伸手可摘,马儿温顺,任你骑着它随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还有一群美丽的康定女子等待你一起唱情歌。

    真该好好留下来看看,那蓝天那白云那绿草茵茵的草甸,那多情的女子,那满山的牛羊,可爱的马。

    午后康定的阳光很是热烈,走在凹凸不平、烂石堆积的大街上,慢慢跨出城区,连续两个大弯往山里去。

    刚一出来,却被一眼望不到头的车辆堵住,我们在车流中穿行,渐渐把它们甩在了身后。

    公里左侧的深谷里,两边的山间建有许多的楼房,折多河穿城而过。峡谷的正前方,远处的玉峰雪山耸立在阳光中。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当我们掉头往山里去,玉峰雪山却不紧不慢地跟随着我们。越往高处走,雪山越是清晰可见。只是折多河逃离了我们的视线,消失在茫茫的大山里。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从康定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折多塘村是绵延不断的高山,海拔从2400多米的康定一直上升到3100多米的折多塘,13公里。

    一遇到上坡,我又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到山顶等人。

    刚爬到一半,太阳开始偏西,山的影子遮住了路上的阳光。在3000米以上海拔高度上骑车,跟在家里骑车完全是两回事。在内地,13公里的山坡对于我与狼头,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两条腿随时可以发力提速,还不带气喘。而在高原,在川藏路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哪怕你体力再好,只要你一跳上车,用力猛蹬几步,走不到十米,双脚立即发酸发软无力,口中更是喘息不已,胸闷且伴有恶心,头痛头晕。这时你不得不放慢双脚,调均呼吸,然后如电影慢镜头一般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图片

图片


当我奋力地一步一挪蜗牛般向上爬时,坡上冲下来一辆摩托车,“嘎”的一声横在我跟前。我心里一惊,看着这两个面色黝黑,两边脸上各刻着一朵高原红的藏族小伙子,似乎来者不善。我环顾一下左右,路上孤单的只有我一人,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早听说川藏线常有抢劫的事发生,莫非今日被我撞上了……

但又不得不把车停下,即便我想跑,也未必跑得过他们呀。心想,如遇到险情,只能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后面的队友上来。

    车上的一个较高的年轻人问我说,你今晚准备到那去?我答,折多塘。又问,找到住的地方了吗?又答,没有。

    年轻人开始笑着告诉我,再往前走两三公里就是折多塘了,可以住到他们的客栈去。

    这时我悬在半天的心才算落地,原来是两个拉客的小伙子,让我虚惊一场。又想,在哪家都是住,就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同时还告诉他们还有两名队友在山下三四公里处。他们热情地说开车下去接应一下我的队友。但我又提出来另外一个请求,我们有一个女队员,体力有点跟不上来,希望他们把她的驮包给拖上来。他们大声答应,并让我在前面的路边等他们俩,说一会就上来。

    在我等人的时候,终于看见一位骑友推着车上来,我问怎么回事?他摇摇头很生气却又无奈地说,那些可恶的大卡车司机,把路全部霸占了,逼得他无路可走,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还好沟还不是很深,摔下去人倒没什么事,就是车胎被摔爆,无法骑了,只有到折多塘去换胎了。

    看着他无力的背影,夕阳洒在对面的山上,我望了望山下还是空无一人。

    时间过去快半小时,别说见到狼头他们的影子,就是那两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也没有踪影。按说他们开车快,早该上来了呀?时间又在一点一滴的过去,我开始着急起来。难道他们接到自然后,把她的驮包偷走了?时间越长,这个念头越强烈。我不禁后悔起来,不该让两个陌生人带走自然的驮包,万一真的不见人了,自然肯定去不成拉萨。虽然包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值钱的自然肯定会留在自己身上,但没有了包里的那些衣物也很麻烦,自然今天肯定会恨死我。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那辆摩托车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车后捆着自然的驮包,我真是庸人自扰,白白担心了半天。

    他们告诉我,那名女队员至少落后六公里以上。

    随即我跟着他们的车往上走,山脚下,一栋栋红色边框的石头砌成的藏族楼房分散在山间,高低错落,似一颗颗宝石镶嵌在折多山的腰上。

    客栈里已经住满了客人,好多人是今天早上骑车从康定过来的。

    找好房间后,我下楼在路边等待狼头自然两人。

    折多塘是介于康定至折多山中间地带的一个小村子,加起来不到十户人家,由于从康定至折多山,一路全是高山。体力一般的骑友很难从康定一天到新都桥镇,所以都会选择在高耸立入云的折多山的半山腰上的折多塘村住下来,第二天翻越川藏路上第一座超过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更何况我们三个人是今天早上从泸定过来,40多公里连续爬坡的瓦斯沟已令我们筋疲力尽。

    半小时后,终于在坡上看见了狼头与自然的身影。自然下车后把车一丢,累得连驮包也提不动了,一起都丢给了我。

    六点,晚饭的时间到了,骑友们围成两桌,每个桌子上有五六个菜,众人都是一副虎吞狼咽的样子。

    吃饭的时候,年轻的老板对我们说,后山一公里处有天然免费的温泉,大家可以去泡一泡。大伙一听,顿时兴奋起来,把手中的碗筷一放,沿着老板指的路便走。

    在客栈后面杂草丛生中有一条羊肠小道,拾级而上,山坡上爬满各种小花,黄的、白的、紫的,她们无声地开在这块高寒地带。

    走出荆棘丛生的小路,有一条可以开车进来的土路,这种路上开车除了胆量更需要娴熟的驾驶技术。我们沿着那条满是坑洼的土路走到尽头,路便没了,只有一道被人踩出来的看似是路的路。

    山里的风很冷,在高海拔的地方,只要太阳一下山,气温跟着骤降,冷风刺骨。狼头与自然穿着抓绒衣,我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走了一段,一股山流挡住了去路,我爬上另一处小山,山上满是荆棘,无路可走,只得又退回来。见一棵大树横在急流中,大家手脚并用踩着树干过去。前面又被一道急流挡住,把脚上的鞋子脱下,踩入冰凉刺骨的雪水中。

    跨过急流,从一个土坡爬上去,但见峡谷中有一个用石块砌成的不规则的水池。池子不大,大约只有两三米宽。池子中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呼啦一下子冲下去,却见五六名骑友光着上身,下穿短裤坐在水池中。但另有四五个当地的藏民裸着全身躺在水池里,还有两个光着头肥肥胖胖的喇嘛同样光着身子守在温泉的出水处正怡然自得享受着上天带来的这一方宝物。

    自然远远一瞅,吓得躲避在树后。本以为泡了半天的藏民会早点回去,但他们却在水中尽情畅展身子,仿佛这一池子温泉就是他们的家,直到陆陆续续有骑友动身往山走,他们似乎跟鱼儿一样离不开水。

    本想在温泉中哪怕泡泡脚的自然只能是彻底放弃这个念头,独自一人满是遗憾地离开,不知还是不是满含热泪地走开,就不得而知了。

    水池里的水看似不是很干净,也许是来洗温泉的人太多,特别是那几个藏民相互间用一块牛骨从身上刮泥,然后看见一层淤泥浮在水池中。

    我与狼头刚开始也准备只泡泡脚,但几天的疲惫也顾不得眼前污浊的泉水,想着天然的温泉是从雄黄矿里流经出来的,雄黄本就杀菌,便不管不顾把身子潜入水中。顿时感到全身通透,清爽舒适,劳顿渐消。想着刚刚离去的自然,怕是正伤心着呢。

    又有几位骑友爬出池子动身回去,我仰躺在30度水温中,望着蓝天,天高地远,还有几只老鹰在头顶上盘旋着,一会俯冲,一会平滑。不高的树被山风吹拂,轻轻地摇。

    高原上的黄昏虽然来得比较晚,但终归还是来了。狼头几次催促起身,我却无动于衷,慵懒地躺在水中,只想把自己交给这大山,不再归去,不再回家,本来我就没家,走在路上的每一天都是在家里,而这一池子的水却是最温暖的家。

    黄昏在慢慢降临,再温暖的地方也不宜久住,时间一长,又会思念起流浪的日子。

    该下山了。

1人点评 收起
  • 源歌 阅读生动的描述也似亲临其境,谢谢楼主带来这么精彩的文彩。 2017-12-16 22:31
发表于 2017-12-14 15:04 16 只看该作者
特鲁鲁 发表于 2017-12-1 10:19 写的非常好,支持,等下文。

谢谢你的支持
发表于 2017-12-16 22:31 17 只看该作者
楚山狐鸣 发表于 2017-12-11 11:02 第五回  跑马溜溜康定城  折多塘中泡温泉

阅读生动的描述也似亲临其境,谢谢楼主带来这么精彩的文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2-18 15:03 18 只看该作者
源歌 发表于 2017-12-16 22:31

有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发表于 2017-12-20 09:46 19 只看该作者

第六回  千回百转折多山  人间天上新都桥


  

    七月四日

    早上七点,我爬在二楼的窗口向外望去,太阳才刚刚照在对面的山上,绿色的群山,金色的阳光,这一切更显得清新自然。

    楼下那帮年轻人已经打点好行装,每人手中捧着大碗正吃得正香。我们把东西收拾好,提着包下了二楼,便一头去了厨房。

    客栈老板给大家提供的早餐是青稞面,一位藏族老大娘在厨房里为我们忙着。煮熟的青稞面装在一个大大的不绣钢盆里,每个碗里放好配料,油盐酱醋之类,还有白菜做的泡菜。然后自己动手把面条夹入碗中,若是不够,尽管接着吃。

    我一直不太喜欢吃面条,特别是青稞面更是难吃,属粗粮一类,我们南方人吃得精细,所以吃青稞面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在这里你别无选择,即使你吃不下,也要强迫自己努力咽下去。有时难受得想吐,即便含着泪也得往肚里吞。

    今日打算空车上山,昨晚老板一再说,如果不想驮着包去,他负责把我们的包送到新都桥。自然一听,第一个响应,狼头也不愿负重走。我纠结了好一会,转身去问那群年轻人,他们都愿意自己把包驮着,理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得习惯受苦。但狼头与自然坚持,我也只好将驮包留下来与他们俩共进退。

   在我们尚未动身之前,已有许多的骑友走在路上,三五成群。一会,我们三人也融入了骑车的人流中。

    我们住的客栈就在国道旁的半山腰,车一滑出去就是在一个坡道上。

    早上的阳光很好,金色的光芒洒在大地上,映衬着四面青山。天很蓝,如青瓷般纯净,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洒落在山间路旁的红色藏式楼房在阳光中分外抢眼。
[attach]42947713[/attach]


[attach]42947714[/attach]



    刚一路便开始沿着山体迂回往上绕着往上走,一个接着一个的弯道上盘旋。

我回眸往山下望去,千山万壑,山谷中飘着缕缕白雾。
[attach]42947715[/attach]


[attach]42947716[/attach]


    折多山,曲折艰难,折中有折,千回百转,回眸一顾,仍在此山,只是多了一道折。

    从我们所住的折多塘海拔3100米到折多山顶,二十多公里,海拔上升到4200多米。这是我们出发以来遇到的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多米的高山,这一路上有十四座高山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有两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所以今日才是牛刀初试。
[attach]42947717[/attach]


[attach]42947718[/attach]


[attach]42947719[/attach]


[attach]42947721[/attach]

[attach]42947718[/attach]

[attach]42947719[/attach]

    越是高的地方,风景就更好。刚开始我与自然走在一起,天蓝蓝,草绿绿对她是一种诱惑,她不时停下车来,先从前面车包中取出单反,对着一个风景描上半天,然后才轻轻地把快门摁下去,“咔嚓”一声,她的笑容也跟着快门在抖动。

    待把单反收入包中后,接着掏出一台小相机索尼黑卡对着刚拍过的风景又拍了起来。但觉得还是意犹未尽,还从口袋中拿出手机继续拍,俨然是摄影界的大腕。走几步停下来,再重复着三台相机同时反复拍摄。

    我不觉走到了自然的前面,她要拍就让她尽兴吧,我反正不懂摄影,何况狼头一直跟在自然的后面。

    路在一折又折中蜿蜒向上行,我绕了几圈,不见自然的影子了。这时却见狼头快速向前走来,我问自然上来了吗?狼头边走边说,自然在忙着拍照,用了大的(单反)用小的(黑卡)最后是手机。他先走了,反正一路上全是骑友,不用担心,我们到山顶去等她。

    我按照自己的节拍在折多山公路上盘旋向前,相隔几十米便能遇到一队一队的骑友。在日光的背景里,有一个婀娜的背影,蓝黑相间的骑行服,头盔后面露出一绺染成紫色的长发。这是从安徽六安过来的一个骑行队伍中的一名二十来岁的女孩,拖着一个大包,用黄绿色防雨罩遮住,随着她双腿的转动,纤细的腰身左右摇动,分外妖娆。

    她的单车尾部挂着一块黄色的小车牌,牌子上赫然写着“不是路不平,只是你不行”,幽默中又带有哲理。
[attach]42947720[/attach]


[attach]42947721[/attach]


[attach]42947722[/attach]


[attach]42947723[/attach]

    小姑娘告诉我,她还有一位女同伴,走在她的前面。

    这种坡对于我来说还够不上吃力,只要调匀好自己的呼吸,用适合自己的节奏,还有就是我们长期在单车上的人,比起这一路上的新手,自然要轻松许多,而狼头更是一马当先,早已不见了人影。

    在另一道折上,我遇到了另一位与我刚才认识的那女孩一样打扮的姑娘,如果不仔细辨认,还以为是同一个人呢,一样的纤细,一样的柔弱,两人的皮肤都很白嫩。我对走在最前面的女孩说,我认识你的另一个同伴。女孩笑了笑,说,那是我师姐,我们俩在同一所大学上学呢。

    今日是个难得好天气,阳光明媚,天空很蓝,白云片片,路旁的草地上开满了小白花。还有两道细流如长长的白练铺在山中,老鹰在山顶上盘旋着。而最高的山峰却呈现白灰色,许是山高风冷,寸草不生,裸露千年。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在半山腰,一道道溪水转动着无数个传经筒,藏族同胞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水的冲力,使传经筒不分昼夜传动着,这与我们汉族祖先发明的水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道宽阔的峡谷地带,两边的山被绿草覆盖,当我们一群一群骑行队伍走在向上的峡谷中,迎面从折多山下来几百辆军车,停在我们的另一侧。许多战士下车走到军车的另一面,迎风小解。

    绝对不能责怪大兵们不讲文明,行为粗鲁,这条路上,这长长的峡谷,还真只能把自己交给大自然,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在离折多山垭口还有十公里左右,由于海拔已上升到4000米,许多骑友开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高山缺氧,且伴随高反,他们只能走一段就得坐下来休息,然后才又走一段。4000米的高山,是对每一个人极限的挑战。越是往上走,就越是能体现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承受力。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似乎受高原反应的程度很小,这也许跟平时训练强度有关,在内地,速度一快,同样会出现缺氧状态。只是在这里,你根本快不了,往前快速走不了十米便腿酸气喘,浑身无力。但我与狼头在高原上较之那些年轻人更具有耐力,更能持久和抗高反的能力。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跨过山谷中的一座小桥,绕到另一座山上,我前面走着一位穿着红色骑行服的年轻小伙,他来自重庆,圆圆的脸,圆圆的腰身,骑着一辆空车,他是第一次骑车进藏。他看见我后不由叹道,唉,没想到爬折多山比比赛还辛苦。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他是一名单车赛手,每年参加许多自行车的比赛。今年被几个朋友一邀,便来川藏线了,他们还有一台后勤车,可以随时跟进。

    我从他的体型上判断出他未必是一名好赛手,真正好的比赛型选手都偏瘦。

    这不,我们两人走在一起,我便开始拉,想试试他的实力如何。

    一个折坡上去,他便落后好一大截。我一边拍照一边等他,待他一靠近,我又开始发力猛拉一阵,结果他又在我身后几十米外。直累得他气喘吁吁,挥汗如雨。在后来的两个弯道上,我无心再去拍照,丢他而去,直到看见折多山口不远的一个客栈前才停止。

    我把车停住,一个穿黄色骑行服,年龄65岁左右,手里捧着水壶的老骑友,也许都属上了年纪的人容易产生共鸣,互相之间打听起来。

    没想到眼前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一个月前从上海的人民广场318线的零公里处一路走来,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特别是进入湖北省后,全是大山,宜昌、野三关那一带,其艰难程度绝不亚于川藏线。我记得去年走318线湖北利川大峡谷那一段,一个坡60公里,差点躺倒在那长坡上。

    我打心底敬重眼前这位老人,他有一颗不老的心和一双被汗水灌注的腿。这时,又上来一位高高瘦瘦的老骑行者,他独自一个人从武汉骑过来的。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自称赛手的年轻人终于冲上坡来,远远地看见我,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夸。

    相逢是缘,我们这一路上许多的人从天南地北相聚在这条路上。然后又匆匆别离,有太多的人也许只是轻轻看了一眼,一转身,一辈子不再见。但我们谁都会记住,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忘记也好,记得也罢,这曾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一起走过的日子。当有一天你真正的老了,再也走不动了,也许会在某一个冬日的阳光下细细回忆起当年在川藏路上的一个眼神,一声再见,一声平安,一声加油,那会让你的心微微颤动,甚至眼含热泪。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告别那几位一见如故的骑友,朝折多山垭口爬去。从客栈到山顶还有四五公里,也是最难的一段路。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也愈来愈少,就这样一步三喘,一步一挪,折弯一直不断,越是靠近山顶,越是寒冷,土地完全被风化,石头全都裸露在外面,面目狰狞。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上午十点的太阳静静地洒在折多山上,我爬上最后一道陡坡,终于到达山顶。山顶有一块很大的空地,空地上已经挤满了自驾来的游客,还有一波接一波骑行者。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它的主峰有海拔4962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是藏语,弯曲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也是同一个意思,倒是藏汉一家不分彼此。

    阳光中的白塔,山风吹拂的经幡,头顶上的蓝天如洗,天边的白云悠悠。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此刻的狼头正在一户藏民帐篷下,与其说是躲避太阳,其实更是借此挡风。他比我早半小时到山顶,无聊中又在刷他的QQ空间。

    我们俩挤在人丛中胡乱与白塔、海拔高度的大理石石碑拍照。十一点钟的时候,山顶的空地上全都是人,仿佛赶墟一样热闹。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把车丢给狼头,然后往后山的观景台爬去。铺着石块的石阶,一级一级向上。山路上人来人往,大多扛着大炮一样的单反相机,他们都是自驾去拉萨的游客。还有好些人主要以姑娘为主多数坐在石阶上,开始我还以为她们在晒太阳,她们告诉我头痛欲裂,我才知道她们高反严重,一坐下去便站不起来了。还是两个小孩,表情更是痛苦。图片

    我站立在山顶的观景台前,远处东边的贡嘎雪山在阳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欲隐欲现,仙境一般。又低头看着我们来时的路,仿佛一条长龙在山间舞动,蜿蜒曲折,线条婉转柔美。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当我回转身,只见西坡面,一道长长的红色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一个女孩面对着经幡,张大双臂,大声呼喊。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台阶上还写有许多的话语,他们把这高山上的石头当作许愿的信物,让神石兑现他们所许下的诺言。有一块石头上写着:诺,我们结婚吧!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不知道谁是这个幸运的女孩?
    待我下山时狼头快昏昏欲睡了,空地上的人们已经纷纷在离开,刚刚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冷清下来,但我们的队友自然在我们等待两个小时后还是不见人影。

    偶尔有几个落后的骑友,也是匆匆拍两张照片便匆匆下山而去。

    中午十二点多钟,我们仍然坐在藏民的帐篷下的背风避阳的石条上,从帐篷里钻出一个脸上印着两片高原红的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捧一碗饭,米饭上面是土豆炖的牦牛肉,我一闻到香味,立即感到肚子饿了,不由赞道,真香啊,我妈妈真好,给你做这么好吃的菜。小男孩冲我笑笑,而他妈妈却从帐篷里出来,对我说,吃饭吗?我给你去装一碗。我一再对小孩的母亲道谢,虽然我已经很饿了。不过我真的很是感动,小孩母亲一脸真诚,连续问了好几遍。

    我很感激善良的藏民同胞,有时在路上,一句真情的话足以令我感动,甚至记一辈子。

    快中午一点钟了,还是不见自然的身影,我几次电话催,只说快了。

    又过了良久,才见自然慢慢地爬到了山顶。

      接着自然上了后山的观景台。

    二十分钟过去,才见自然从容不迫地从后山观景台下来,我便匆匆跳上车飞奔下山而去,狼头跟在她后面。

    折多山的西面较为空旷,一片很大的草原,绿草连天。远处是延绵起伏的高山。折多山对面的一座高山间,四个白色的大字“康定情歌”铺在山腰上,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蜿蜒的路上仍然是车来车往,我从折多山顶飘然而去,山风刀割一般,吹得我浑身发抖,双腿打颤。虽是中午,阳光依旧,但风很冷。

    才下山不多久,公路被一根横放路中央的木头拦住,两个黑色皮肤的藏民正指挥过往的车辆往康定机场方向公里行驶。我把速度降了下来,绕过横木,那两个守卡的藏民只是远远看我一眼,并未阻拦。然后我站在路旁等自然两人,一直看见他们朝我所在的方向走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三人走在山川里,路变得很直,白云在我们头顶上飘长,山川平缓而宽广,整个山谷绿草茵茵,但很少见到羊群。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此刻的路上不见一辆车经过,也没有一个骑行者,他们早已下山去了。不知不觉,自然又落到了后面,狼头却赶了上来。我问自然人呢?狼头回答,她又拍照去了。我自是无话可说,已经是中午的两点钟,到新都桥还有二十多公里。这时自然打电话给我,让我们先走,她慢慢过来。我让她快点下来,我们在前面等。在这荒山野岭,把她一个女人扔在山里,谁也不放心。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三人汇齐后,继续在两山间的大峡谷前进,大家都不想说话,只是一个劲脚下用力。

    在离新都桥十多公里的地方,几台大型工程车正往马路中间铺柏油,我们三个人的车轮在刚刚铺好的冒着青烟的路上发出“嗞嗞”的响声。我们只能下车,推着车绕过去。

    一个小时后,下完折多山,远远的看见两排装饰华丽的藏式楼房立在公路的两旁。红色的墙檐,红色的大门,还有许多灯饰广告牌全都冒着红,其夸张的气氛跟内地过年一般红红火火。

    越往下走,这样的彩楼成群成片,每家每户门前都立着几块构思精美的广告牌子,虽然每栋楼的结构式样一模一样,但各家的广告牌却是异彩纷呈,绝无雷同,而牌子上大都写着“客栈”、“饭庄”、“酒楼”之类。

    被人们誉为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到了。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attach]42947760[/attach]


[attach]42947761[/attach]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新都桥处在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康定县境西部,距康定县城87公里。新都桥如诗如画。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枝叶茂盛的柏杨树,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风光静静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

  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柳,正是柳絮纷飞的季节,漫天飞舞的柳絮如冬天的雪花在天空飘洒。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阳光下各放异彩。

  新都桥的藏式民居极有特点,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

    也许这是摄影家眼里的新都桥,有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美丽,他们把通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公布到网上,引来一批一批的游客蜂涌而至,而新都桥的美绝不会辜负他们。可惜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如果是秋天的新都桥,一定会是另一番美丽。

    远山,白云,秋风,金黄,草原,牛羊,还是藏式村落。

    走在美丽的乡间,四周显得很安静又柔和。

    进去二三公里,狼头打电话联系我们今晚入住的客栈,告之还得向前走四五公里。一路柳絮在飞,一会把我们身上染成白雪。下午三点,我们找到那家“渝州商务酒店”,名字大得吓人,其实就是一个小客栈。

    一打听,原来这家酒店的主人是我们昨晚在住折多塘的那一家是同一家人开的,他们是父子。

    客栈里已经住满了今日从折多山过来的骑友,也有一些昨天就到了的。但凡从川藏线骑车过来的骑行者,他们当中大多会选择在新都桥休整。新都桥的确是一个休养栖息的好地方,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海拔髙度只有3000多米,四周除了无垠的草地和牛羊,还有许多寺庙,随意供人游玩,惬意极了。还有就是经过几日的连续不断的爬涉,高山、大河、高反、缺氧等一系列的严峻考验,是该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骑行的目的在于饱览西部的大好河山,而不是找自虐,疲于奔命,每日不停地赶路不是骑行者的真正目的,我们当尽情享受在路上的每一道风景,以及每一天的美好时光,还有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所以,我们也决定在风景如画的新都桥整休一个下午,主要是为了照顾一下我们的那位女同胞,别把人家当牲口使。

    踩着木制的楼梯拾级而上,来到我们二楼,自然有一个独立的房间,里面还有一间浴室,我与狼头挤在一间靠山的小房子里。

    下楼在客栈三人吃过午饭,便急匆匆往外走。对面的山脚下有一个很大的寺庙,山上有一幅看不懂的巨大的画,经幡在山上飘扬。还有一行藏文印几乎占了半座山,但谁也不知晓藏文的含义。

    跨过一座小桥,几步就来到新都桥镇上,比起中午经过新都桥几公里长的客栈酒店,这里热闹多了。两排朱红的楼房,整齐的街道,还有一所大门紧闭的“康定藏文中学”。街道两边的商店大都开着,冷冷清清,没什么客人。

    这时,一队威武的身穿军装,头戴钢盔,手持防暴盾牌、警棍的年轻士兵在街道的另一边排列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个昂首挺胸,迈着雄壮统一的步子在街道上巡逻。我远远的趁着他们目视前方的时候偷偷摁下相机的快门,然后若无其事地与狼头、自然站在一旁聊天。

    不知什么时候,一位二十来岁的小战士轻轻走到我的跟着,突然对着我行了一个军礼,接着微笑地对我说,把刚才拍的照片给删了。我不敢申辩,乖乖掏出相机当着他的面把照片从相机中删除,然后他才满意地转身回到队伍中去。

    我奇怪相隔那么远,居然还能发现我偷偷地给他们拍照呢?我不了解为什么不能给军人拍照,也从未看见过相关规定。

    自然却一脸的不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犯二的劲头,举着她的单反朝着行进中的队伍连拍几张。我赶紧制止,如果这次又被抓,怕是满嘴也说不清楚,刚才是无心之举,这回却是有意为之。还好,队伍已经走远,并未发现还有人拍照。

    老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人家还先给你行了一个军礼呢,如若再犯,就是无理了。

    自然在一家骑行之家商店花了50块买了一顶带红色围边的遮阳帽,高兴得捡到钱包似的,说在好多地都买不到这种帽子,今日好不容易遇到。

    我们先沿着新都桥镇的街道往上走,一条河水穿过街心,哗哗向下流经而去。街道不长,只得折回往下走,绕过邮政储蓄所旁边的一条小路来到镇外,向山里的寺庙走去。

    新都桥两面的高山间有一道长长的平川,平地上种满了青稞,望着这片绿色,春意盎然,正是抽穗灌浆的时节。

    一眼望去,平川中星散着许多红房顶石头墙的藏式村庄,有的是连成片,有的是单门独户。田野里很少看见有人在忙碌,只有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低着头啃草,当我们经过它们的身边,毫不惊慌,也许这是属于它们的领地。

    慢慢地我们爬到寺庙前,门前有一块草地,一群牛在草地上吃草。山腰上,一栋金瓦红墙的寺庙肃穆威严,穿过一道彩楼,进入围墙内,但见寺庙的大门紧闭,寺内空空荡荡,不见一位香客也不见一名僧侣,顿感奇异,却见寺庙大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的是一所佛学院,是给僧众们讲经的地方。但不知是何原因,诺大的寺院始终不见一个人影。

    尽兴而来,失望而走。三人怏怏下山,回到客栈,看见我们的驮包已经从折多塘送过来了。回到房间抓紧把身上汗臭的衣服给洗了,晒在马路边的晒衣服的架子上,此刻太阳已逐渐下山。

    下午的六点半,老板大声招呼着我们下楼吃饭,刚一出来,突然一阵雨袭来,赶忙把未干的衣服收起来。

    晚餐很丰盛,有我们湖南人最爱的辣椒炒肉,还有一大碗鸡汤,虽然不见鸡肉,但汤的味道却是鸡熬出来的,之前老板对我们说,为我们准备了半只鸡。三四桌的骑友都对这顿晚饭连声赞叹,老板听后,呵呵直笑,告诉大家一定要吃饱,同时又往每个桌上盛鸡汤。

    晚上十二点多钟,正昏昏欲睡时,忽然听见大声的敲门声,随即有人喊,查身份证。我睡眼惺忪打开房门,两个警察站在门外,把我们的身份证接过去仔细地查看了一遍。

    我真没想到在这个小地方那些警察半夜三更突袭旅店,如临大敌一般,搞得人人自危。后面我又想,新都桥长达十公里左右全是客栈旅店,每晚上来检查,他们查得过来吗?

发表于 2017-12-20 10:04 20 只看该作者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