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796

主题

户外运动对心理疾病的积极作用

查看:43663 | 回复:42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显示全部帖子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这些由于当时弱小无力抗争的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逐渐消失,相反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包扎处理而疼痛更深,感染面积愈大。轻则缝缝补补将就活,重则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近年因心理疾病,死亡人数攀升。于是借业余时间发文,目的是引发一点点的感触与觉察。

探索的精神并不止步于荒原,荒原再大也大不过人心,你活在哪都是活在你心里,心的底色决定眼睛感知到的色彩。

声明:1.以下方法只适用于神经症带来的心理困扰

2.心理学流派过多,以下仅从自体心理学方向解读

3.这篇文章的意义只是多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在山野中 ,漫长孤独的路途中,除去有户外技能傍身外,还可 以同步进行心灵探索,随着时间的积累,成为一种心 理技能。户外也常说这句话:身体不高反,是心理高 反。可见心理技能也可救命。在心理治疗的临床中, 心理咨询师大多扮演的角色是早期童年经历中养育者 角色的理想替代,如果你可以自己做这个理想替代, 那就厉害了。毕竟自己是唯一可改变自己的人。

4. 不要怨恨父母,一个人当自己给不出的时候,证明 也从未得到过。

5.practice makes perfect 任何一种改变都需要坚持不 懈的练习,心理技能同理。开心通过练习可以达成, 这跟命好不好没关系。




为什么要在户外人的圈里讨论心理问题?

第一是我本人较有感触,户外的经历让我获益匪浅。

第二是身体与心灵是相通的,户外人大多都有日常规律运动的 习惯,可谓物质是一切的基础,身体好的前提下,意识的提高相对是有路可循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难题——找对象。大家都觉得对象很难找,其实对象不难找,摇一摇就来了,只是一个长期稳定有情感流动的对象非常难找。杨绛先生说了,不要找,要等。所以广大青年男女如潮水般涌去资本市场,先让自己资本加身,待有房有车,三四十岁了,还没等来,着急了,我的真爱在哪里?

我们不妨把问题转换一下:我的爱在哪里?我有爱吗?什么是爱?

这个从青春期到成年阶段,不断想象描绘及解读的东西,好像也遇到过,却很难真正拥有。




我们一直都觉得爱是给来的,不是给出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爱无能”(也是空心病,动力不足,兴趣减退,压抑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撩的阶段恣意妄为,实质阶段只想逃避,男女皆通

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养育者苛责过多,给予太少,我们习惯于“求爱”,而生疏于“给爱”,这是一种惯性缺爱,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幼猴子,并没有从成年猴那里习得给予,我们习惯于有条件的付出与得到(例如,考试100分,给你买个小霸王游戏机),所以我们不得不把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归罪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学习不好,表现不乖),相信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获得的奖赏远低于我们童年时期的渴求,心理的低价值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情感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是匮乏的,所以在“撩”的阶段,在“求”的阶段使出浑身解数,在实质阶段需要“相互给爱”时,一脸懵逼。无论这时候年龄有多大,生活经验有多丰富,所在领域的技术有多精深,我们都无可奈何的退行到“宝宝”的阶段,不停地索求,深感无力与混乱。

然而在户外运动中,最核心的价值是独立自主,坚强勇敢,条理清晰。

从路线准备,装备配置到走进山野;从鉴别信息,独立思考,自行策划,探索未知,到独自完成,自我承担的这个过程——便是成年后跳出固定模式,确定自己是否长大及练习长大的过程。

在不断地练习中可以给出自己足够的时间允许内心的小宝宝成长,这相当于重返早年的自体客体关系,重新建立,是你的ego与self的关系,就是说把自我放在养育者的位置来给予自体成长所需要的养分,通过户外运动这个媒介。




我的第一次户外运动体验是攀岩。当离地面越远时,我的大脑越混乱,腿脚越软。我们通常认为这是“胆小”的表现,在自体心理学中这是“自体”断裂的表现,也就是说我是一个没有稳定自体的人,当空间从惯常的横向变换成纵向时,我就破碎了。(举例:当玻璃桥架1米高时,90%的人可以通过;当玻璃桥架在1000米的高空时,很多人望而生畏,其实桥还是那座桥,只是自体的断裂呈现)同理,当一个男人爱我的方式有变化时,我就觉得他变了,不爱我了,因为我的自体破碎到禁不起一点点风吹草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频繁去攀岩,也不得不学习去相信别人(保护员)。这是一个很美妙的过程,逐渐放下恐惧与怀疑,专注在线路本身,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自由。放松 → 爬的好 → 更放松 → 确信及享受相信他人快乐;被动接受 → 自我感觉良好 → 产生兴趣 → 主动练习 →技能提高 →自我肯定,这便是被称作Flow的涌动体验,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一层【自我实现】的标志。这种全新的自体体验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我会觉得自己变好了。于是越来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对外的索求便会减少,毕竟当内心力量的源泉打开,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滋养他人。

当然,以上只是最理想的状态,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心理问题的治疗过程也常常出现反复与倒退。我也常常会在山里时感觉状态不错,但回到生活中适应不良。但这又怎样,每次进山前也会对未知恐惧,徒步过程中遇到状况也很烦躁,但隔几个月还是会走。恐惧,逃避都是人的正常情绪,勇敢,坚强也是人的正常情绪。希望你我可以带着强大的心,在路上一直冒险。



附:flow涌动体验也称乐观体验的八个特征

乐观体验的八个特征

1.活动具有挑战性,且需要一定技能。

这种任务具有很大挑战性,需要全身心投入,但并不是非常困难以致无法完成。

2.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动所吸引。

人很难把自己和正在做的工作分开,而这是自动发生的。

3.活动有明确的目标。

工作有明确而合理的方向。

4.有清晰的反馈。

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目的,哪怕只是一种自我认定。

5.人只注意正在干的工作。

在涌动过程中,人会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

6.人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

人在涌动中,可以享受个体控制环境的愉悦。

7.人失去了自我意识。

注意力集中于活动和目标时,就顾不上想别的事。

8.人 失  去 了 时 间 感 。

往往几小时像几分钟一样地过去,但是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


精神分析的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做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我觉得户外运动有此奇效,也是很好的升华方式。有个好朋友举手说当妈也有这样的乐观体验的感受,哈哈,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

The End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1-6 16:30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户外运动也是一种心里反应在家烦了出去一下很开心
发表于 2017-11-6 16:33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长时间的工作或家务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户外运动能够转移和调整心态,进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发表于 2017-11-6 16:33 显示全部帖子
户外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情!!!!!
发表于 2017-11-6 16:35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户外运动也是一种心里反应在家烦了出去一下很开心
发表于 2017-11-6 16:38 显示全部帖子
身边有这样的列子   有帮助的
发表于 2017-11-6 16:42 显示全部帖子
户外运动让健康的人更幸福,让不健康的人变得健康,这么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17-11-6 16:42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好文章        
发表于 2017-11-6 16:56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难道是鸡汤?
发表于 2017-11-6 17:10 显示全部帖子
骆必达@ 发表于 2017-11-6 16:19 每个人生来创伤,或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或由于早期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多数大于后者。 ...

不是绝对的有关系 也不是绝对的没关系 具体要看一个人的心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