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828

主题

户外运动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2308 | 回复:19
发表于 2017-11-13 17:4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骆必达@ 于 2017-11-14 20:44 编辑

      上篇《户外运动对心理治疗的积极意义》网友的评论中有提到比较深奥,原因是我学术不精,未能修成用极简的、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所以我会继续练习。

   
      常有员工认为,自己老板油腻又没品,不晓得自己如此才华横溢,呕心沥血,为何收入只是老板收入的一个零头。没有为什么,你作为员工旱涝保收,他作为老板很可能颗粒未收,他承担了这个公司的全部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同理,户外运动对我来说,除去风险高之外,收益高到令人发指,这个“收益”指个人成长。
曾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痴迷于自然教育,希望孩子们可以如同精灵般在森林中自由生长,而不是去钢筋混泥土中涂鸦。


      后来我去了山区支教。孩子们教我爬树、翻墙、种地、认菜、辨别鸟声…某种程度上我实现了接受自然教育的梦想。


      可能之后很漫长的时间里,我可以自己多生几个孩子,做一个自然教育的试验田。当然,如果我的孩子们不喜欢,我就自己玩咯。

     你看,讲到这里,你会发现,户外运动的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了,还推动了山区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户外生活的经历作为桥梁的话,我很难从完全的城市生活跳转去山区生活,更别说去山区快乐地做一点事情。

      支教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我并没觉得智力教育的重要性大过家庭教育。孩子的起跑线是在家庭教育的。

一、常规的家庭教育中有两个角色:养育者和孩子。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那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呢?
我的第一次徒步经历是:重装穿越年保玉则,搭伴一人。从来没有去过那么不方便的地方,火车坐罢又坐了两天汽车,到景区门口后,下了雨,特别冷,在路边搭车想去反穿起点没搭到,临时改为正穿路线,过了景区就走了不知道羊道还是马道,整整48个小时,第一次体验没有人烟的感觉。当晚露营在半山腰,对面便是那时刚刚出人命的年宝主峰,晚上躺在帐篷里,风声雨声河水声,声声入耳,非常害怕。作为一个小白在陌生的领域中,完全失去掌控感,一丝安全感都没有。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心理素质会这么差。

      于是,思绪带到了童年时期,因为有酗酒被打的危险,每天如惊弓之鸟,稍感不安,便逃如脱兔。除此之外,经常会被各种人各种否认,也就是说我心里是没有力量的。在熟悉的生活轨道中,可能并不会完全显现。而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时,显露无遗。恐惧的源头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正常出山,关注的焦点都在恐惧上,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试想,如果养育者真正思考过未来的生活,需要孩子自己去过。就会努力去引导孩子的自信心,行动力与创造力,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想方设法打压、裁剪成自己有限认知里的模样。
就如同,我当下在山里,我想出去,但是我心里有一万个声音告诉我,你不行,你出不去。不仅如此,我还焦虑着否认与埋怨着我的伙伴。

     这些想法和行为是不受控制的,是我从小习得的,但是在山里的那个夜里,我想通了。

     我要学着去相信自己,相信队友,相信只要想办法,问题会解决的。

     同时我也知道了,当有一个白纸一样的孩子在我生活中出现时,我要明白,孩子和我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会爱他,关注他。但不会将自己的大脑移植在他的大脑里。(举例:比如我怕虫子,这个“怕”是我自己的,可能孩子并不怕,他拥有感受自然界小虫子的权力,我会鼓励他尝试观察下蠕动的样子。比如我爱吃辣,我不会告诉他甜的东西不好吃,他拥有感受各种味道的权力)

     在这个亲子关系中,养育者是陪伴的位置。在心理学中,这样的关系叫做“抱持”意思就是给予孩子的成长环境如同加大几码的鞋子,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必要的规则教育的同时,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与爱,让孩子自己去成长,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孩子是从养育者的眼里看到自己的。养育者要做好自己。孩子会照着学。

第一点,锻炼身体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拥有便捷医疗条件的现代人来说,不舒服可以立即去吃药打针。所以便对健康存在一种侥幸心理,熬夜、喝酒、抽烟、饮食不规律逐渐成为常态。但在山里,健康问题会被放大几十倍。如果没有长期规律运动的习惯便会觉得体力不支,无心看风景;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情况便会免疫力低下,遇到大风及雨雪天气就会生病;长期吃外卖,不会做饭,走长线时连续吃方便食品,人体所需能量得不到补充,很难应对高强度的跋涉。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进山,也不会切身体会生活习惯和健康存在问题带来的困扰,所以会继续按照不健康的方式生活,直到躺在病床上。

       我在去户外前,不喜欢吃清淡的食物,也很少喝热水,经常忘记吃水果。后来可能是因为跑步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去山里遇到几次危险,也可能是因为心理状态的逐渐好转,从强制自己吃得健康——到逐渐感受到身体在运动和饮食改变后的舒服通透,自然而然变得健康。所以我很难相信那些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科学性,如果不喜欢做一件事情,那便是一直没有得到回馈,甭管砖家吹得有多天花乱坠,身体是诚实的。不开心不舒服就坚持不下去。

     不要奢求自己每天坐在沙发上刷微博吃外卖,可以养出强壮体魄的孩子。

第二点,独立思考
       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我爷爷奶奶说,老师说,新闻说,微博说,上司说,朋友说,同学说,女朋友说,丈母娘说,晓松说……很少是“我说”

      但也没关系,反正不致死,除去生死都是小事。

      常有年轻父母发牢骚

      自己的孩子太文弱,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试想,如果你在家不对他呵五呵六,迫使他如同小猫般匍匐在你的脚下,他又如何会在面对强权时烂泥扶不上墙。

     又有老年父母说了

     自己的孩子结婚后,耳根子软,只顾伴侣需求,不管老爹老娘。试想,他从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为讨好父母而委屈求全,那他当然是在单位讨好上司,在家里讨好伴侣。他只要可以做父母的附属品,就会一脉相通去做其他人的附属品。

     户外帖子里说:某大神用了某装备穿越了某生死线,结果你模仿了一下,差点就生死了。

     今年五一我也去了鳌太,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可以写本书,最让我触目惊心的就是——盲从
暴风雪来了,是要下撤还是蹲窝还是加速前进?

     孩子说想要买个滑板鞋,是结合需求上网搜索各品牌性能进行对比,还是选择淘宝销量第一,还是在参考其他家长的意见?

      如果家长是不经思索随大流的,而且还觉得自己这样很对很好,孩子不这样做就不行,那孩子也只能照葫芦画瓢。

       当然,如果养育者觉得自己很无力,那就接受自己的脆弱,承认自己的不足,把思考的主动权给了孩子。

第三点,将情绪与事情分开
      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我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托词。

      当然在天天月月年年的平淡又起伏的生活里,人性的真实复杂不稳定会出现情理纠葛的情况,这不可避免。但是态度总是可以明朗的,即使是做错事的情况下。

     有太多的积压的情绪时,很难是对事件有过激反应,往往是情绪在作祟。

     那事件过后,可否进行一次家庭会议,进行澄清总结。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情绪和事情是可以分开的,要学会管理情绪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事情。

     在年宝迷路时对伙伴一通抱怨后,发现他也有些慌乱。心里想啊,如果他也慌了,那我们就更完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也负有对同伴的责任,即使我自己能力低下出不了山,也不能将他拖下水。而且说白了,如果我出现什么状况,也是他一辈子的阴影。我必须在全权承担自己恶劣情绪的同时保全好自己,不给对方增加负担,这是我对伙伴最大的负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共同协作。所以我跟他说,我是因为害怕而很焦虑,不是因为走错路。走错路很正常,两个人一起找。之后没多久就到了正常轨迹。而我也不再战战兢兢,当晚看到了最美的星空。

     所以,当情绪和事情分开后,已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户外的经历越多便越敬畏生命,所以对于自己创造生命和养育生命便更加谨慎。希望有越来越多自由有趣活出自我的孩子,而不是流水线上“别人家的孩子”。
发表于 2017-11-13 20:17 2 只看该作者
写得挺好的。支持你兄弟
发表于 2017-11-14 09:52 3 只看该作者
用心写的,也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7-11-14 10:01 4 只看该作者
也能考验孩子的一个坚持力,和毅力!
发表于 2017-11-14 11:16 5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喜欢的事就去做,仁和爱好都一样,比如打麻将可以增强大脑活力,陪养记忆力,还可以陪养交际能力,只要我还个度就行。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17-11-14 11:16 6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喜欢的事就去做,仁和爱好都一样,比如打麻将可以增强大脑活力,陪养记忆力,还可以陪养交际能力,只要我还个度就行。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于 2017-11-14 14:21 7 只看该作者
走心了                           
发表于 2017-11-14 15:23 8 只看该作者
经常带孩子去参加难度适宜的户外活动是很有好处,强身健体不说,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不同人文
发表于 2017-11-14 15:23 9 只看该作者
等我有孩子了,一定要经常带她出去玩
发表于 2017-11-14 15:27 10 只看该作者
去试试,看能不能改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