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这次四川贡嘎之行并没有让我在临近出发前感到异常兴奋或者激动,并不是我不够期待,相反我是极其期待的,高山、草原、冰川还有藏民,这些即将到来的经历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毫无疑问的至关重要。但这一次出发前我再没了上半年去腾格里时的迫不及待、彻夜难眠,相反地,出发前我睡得特别香(这直接导致了我在只剩下一个半小时不到的情况下才出发前往机场,过了安检才发现自己到错了航站楼,于是又慌忙地搭乘地铁换到另外一个航站楼,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在处理完一切登记手续后剩下的时间还够我喝杯牛奶啃半块面包的)。 飞行很顺利,航班提前了半小时抵达了成都双流机场。坐在空荡荡的机场大巴上看着窗外的大楼、街道、行人甚至是共享单车,如果不是此刻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恐怕我根本无法察觉这里跟魔都有何不同。直到我看见了躺在马路边树荫底下打盹的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努力踩着脚踏车后面载着高举网兜捕捉秋天的弟弟的少年,以及那无处不在的似曾相识的四川话,久违的旅行味道才慢慢地在轻描淡写中变得浓郁起来。 Day 0:
成都的交通跟上海一样堵,找了地图上的几家店,店主都表示没有气罐卖,最后一位年轻的老板建议我去武侯祠的三夫看看,那一块附近全是户外用品店。得嘞,重新定位目的地,大约20分钟后顺利抵达武侯祠,不过武侯祠的三夫户外气罐已经卖到断货,最后我是在马路对面的另一家店里买到的(看来今年山里出意外的概率又高了很多啊,咳咳,我是说,看来今年在山里捡到小姐姐的概率又高了很多啊),450g的高山气罐35块,没买过也不知道有没有买贵,问了店主营业时间(9:30-21:30),以防赤道到了气罐用不了还能再回来重新购置,这一块的确是个补给装备的好地方。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03 编辑 Day 1:
二郎山隧道的烤玉米。 因为是大名鼎鼎的318国道,一路上有幸看到了不少骑行和徒步川藏线的人,或是为了挑战自我,或是为了追寻理想而不约而同地踏上了这条注定充满艰辛和不凡的旅程。
骑行者的单车。 不由回想起自己涉足户外的原因,去年西安一趟出差后毅然决定自己要出去旅行,盘算着第一站应该是云南,却无意邂逅了滇藏线和川藏线的美丽与神奇,正是这样的契机使我了解到了户外这个圈子,怀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自由向往,我发现了狼塔,于是与自己定下了5年之约,开始了别人眼中“从星光中睡下,在晨光中醒来”的疯子生活。
康定街头的天空。 购置完毕后坐车抵达老榆林,从这里需要转乘小面包车一路颠簸地前往电站,手机从这里开始便要正式进入完全无服务区域,赶在没信号前发条朋友圈,潸然地致以向人类文明的最终告别(赤道:给我闭嘴!说得好像是回不来了似的)。 老榆林电站的马帮。 从电站歇脚点开始我便被身后的雪山给迷住了,我人生中亲眼见到的第一座雪山,仿佛如所有游记和攻略上看到的那样美丽壮观。 马帮将我们的大包拴在马上驮走,而我们只需要背上随身背包徒步约3公里就能抵达今天的露营点:格西草原,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歪果仁,他们背着大包微笑地跟我们打招呼,其中不少是女汉子。再看看自己,就这么两脚路,在华东就差不多就是飞着过去的,现在走个30°的小坡竟然都觉得有点喘,难道我明天真要去抱贾师兄(收队)大腿了? 老榆林电站的林间道。 此时已近黄昏,在林间乌鸦的鸣叫声中,我们很快地来到了格西草原,这里已经有好些帐篷扎在那里了,不知道是去往什么方向的人。
格西草原营地。 迅速扎营,钻进帐篷里把冲锋衣、软壳裤都换上,群山围绕的营地里雾气升腾,有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差感觉甚至有10°右左,如果不注意保暖,高原感冒可是一切悲剧的开始(你怎么全往坏处想)。刚换好衣服就被赤道指使着去河边洗葡萄、打水(没办法,照顾老年人嘛)。
河水清澈见底,呈现出薄荷水一般地碧绿清凉(透心凉心飞扬),赤道在康定买的打火机罢工了,最后是用的镁合金打火棒点的火。
吃水果等天幕里的炊事班叫开饭,一直等到日照金山太阳落下去月亮升起来,草原夜晚的凉意直接穿透了冲锋衣,我躲在帐篷里不愿出去,直到听见有人说开饭了,我才换上羽绒服拿碗钻出去。 起初赤道的筷子一直找不到,他只好去河边找了两根树枝剥了皮顶替,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在堆积如山的行李中找到了他的折叠筷,但是他那其小无比的饭碗着实把我笑抽了,差不多就够放进去一小截玉米,于是他直接用上了烧水的防风锅。
晚饭的菜还不错,就是盐放得太少太过清单(队里有不吃辣的、不吃肉的、甚至连不吃盐的都有),米饭也因为中途断火水放太多而熬成了粥,不过这似乎完全无法影响大家的食欲,端起碗筷围起来,消灭它们!
吃饭的时候在外面吹了风受了凉,赤道感觉有些头疼,为防止感冒而扩大高原反应带来的影响,他早早吃了药,才8点半就裹着睡袋倒头睡去。
小伙伴拍到的格西草原的星空。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10 编辑 Day 2: 行程:格西草原(海拔3400m)—12km—两岔河—3km—下日乌且—3km—上日乌且(海拔4350m)
拔营出发,只不过走了20分钟,一座水晶般的山峦便出现在头顶,海市蜃楼般如梦如幻、晶莹剔透,漂浮着仿佛与世隔离。 山路往下不远有一座稳当的木桥,湍急的冰川水从各个山涧流淌下来汇集到这里,穿过小河向大山的远方流去。在这里我又仿佛回到了华东的溯溪线路,所有的路面都是湿的,流水就这样随性地沿着主路欢快流淌,好在水小,防水登山鞋无所畏惧。 穿过一片小树林便来到了一片红石滩(找个隐蔽处脱衣服裤子,据说从这里开始会很热)。旁边的一座黑色岩山威严耸立,从这里开始看起来才更像是草原的味道,前方后方的雪山相互映衬着彼此,山顶云雾缭绕,河谷豁然开阔,仿佛整个人都要融化在这片和谐的自然中,此刻的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何藏民们会向一座座雪山朝拜,深信无上的神灵就在其中,倘若无法认知到自己的渺小,又怎能体会世界之大? 悠闲吃草的牦牛。 顺着贯穿格西草原的河流前行,临近中午时便轻松抵达两岔河,前方的道路被河水阻断,即使越过支流也无法到达对岸。后队的人都没到,到是巧遇了曾在上海一起走过三尖的朋友,桥上留影致缘分。 桥头留念。 阴晴不定的两岔河。 有些人等不及,叫来了河岸对面的马帮和马匹,骑马过河。我们进退两难,只好在河边等后面的领队赶来,吃吃饭,喝喝水,乘乘凉,吹吹风,唠唠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跟着猴子回到下游河水平缓处,踩着石头总算得以通过(有些人的鞋不防水,只能赤脚淌水过河,尽管正值中午,雪山下的河水也暖和不到哪去)。 淌水过河。 下日乌且小贩。 赤道在这里受不了可乐的诱惑,试探地问我想不想喝可乐,于是就有了这张下日乌且大补给照片。 下日乌且营地过后到上日乌切营地的这段路,不少小伙伴都爬到狗喘,赤道在这里终于被我拉爆了(年轻人的优势,老年人羡慕不来)。抵达上日乌且营地时忽然落起雨点来,仿佛是身旁的这座小贡嘎峰(海拔6027m)在为我们接风洗尘。 马帮的马队驮着行李已经早于我们抵达,我们趁着小雨赶紧扎好帐篷,小贡嘎的热情丝毫不减,甚至热情过了度,我们在河边洗脸时甚至下起了冰粒子,我们的炉具也在大风中彻底罢了工,火一点着就灭(后面一天发现是防风锅的锅,在火小的时候,它的防风结构反而会把火给压灭)。好在冰粒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否则还未抵达的大部队可能就得遭殃了。天快黑时我看到了姗姗来迟的另外一队的几名队员,背着重装包穿着雨衣,被淋得一脸崩溃,他们中的一个撑着登山杖扶额站立了一会才继续前进,似乎生病了(后面听说有个团队的领队来跟猴子借氧气,说是队里有高反严重需要吸氧下撤的队员,不会就是这位兄弟吧)。 上日乌且营地。 晚饭的时候听到队员说有不少人都出现了轻微高反,有的人头疼胸闷躺在帐篷里休息,吃下去的东西都给吐了出来,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也只能吃药硬扛,明天的垭口骑马帮的马匹翻上去,撤到低海拔区域后应该就能好转了。洗碗的时候小彤跟我说,她以为领队夸大了贡嘎山区晚上低温的事实,竟然只带了极限温度零上5°的睡袋。真希望她穿着羽绒、抓绒、冲锋衣再裹着睡袋救生毯什么的能够轻松地熬过今晚(不轻松也是挺正常的事,毕竟我差点也打算带个700g的羽绒睡袋就来了,基于三尖的教训,最终还是带了极限温度-15℃的黑冰B1000)。 吃完晚饭后肚子疼,于是顶着头灯出去解决大事,没想刚蹲下去就下起雨来,对面的雪山上雷声滚滚,凉风习习,甚至还冷不丁地出现一个闪电,那场面真是无比凄凉。虽然我穿的冲锋衣并没有被淋湿,但是回到帐篷里之后也开始头疼,吃下一把药,贴上赤道给他侄子的小儿退烧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赤道依然感觉不舒服(已经几度怀疑人生,自己为何要花钱找虐)选择了早睡,而我则写写日记作为这一天美妙经历的结尾。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29 编辑 Day 3: 行程:上日乌且(海拔4350m)—6km—日乌且垭口(海拔4850m)—12km—莫溪沟尾营地/勒多曼因BC(海拔4100m)
折磨人的马大哥。 早晨起来,手一伸出去就浇了一手的水,打开营灯检查,不仅睡袋上面全是水(拒水羽绒,只有睡袋表面是湿的),甚至连内帐里都积了半瓶水,好在衣服背包都没湿,不然都不知道还能再活多久。 小贡嘎和嘉子峰。 吃了早饭,出发前把保暖内衣都穿上,垭口不仅海拔高,而且风大,但最终考虑再三后决定只套一件冲锋衣不穿抓绒(从此之后这件抓绒衣彻底成了压包底,再也没被我考虑过)。沿营地侧方的山坡一路向前,来到一条营地河水支流后沿着支流向上爬升,不足一个小时便抵达一个山腰平地。 日乌且冰川的勒多漫因海子。 惜别日乌且冰川继续往上爬升,景色转眼间变成一片枯黄,浓雾沿着冰川追了上来,很快将我们掩埋。吃着大白兔来到日乌且垭口前的平地,在藏民的指示下发现了传说中的雪莲(这是我亲眼见到的第一朵雪莲,也是至今为止见过的最丑的雪莲)。 日乌且垭口。 下山的路。 下到一半,云雾散去,一抹绿意将那片浓白掩盖,河流、草原、雪山、蓝天,小道沿着山丘连绵不断地向远方铺去,我仿佛闯入了一幅色彩鲜艳的乡间油画,马帮的顿珠一遍牵马一遍唱起藏歌来,这一刻即使心中填塞了再多的琐事也都能倾倒得一干二净,只为能装下这天地间最为渺小的美丽。 垭口下的草原。
路餐完毕,一路阴晴一路雨,除了两处河流的木桥被大水冲断需要淌水或者骑马通过以外,其他的路都平缓而好走,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静下心来尽情享受这片美妙的自然,时而路过的马帮总会用赠以亲切的笑容,“加油”、“扎西德勒”,一切都是如此温馨而又和谐。 骑马过河。 接近莫溪沟尾营地前有最后一条横跨山间的河流,水太大冲断了木桥无法正常通过,于是我们沿河岸的小路向上爬坡,试图抵达河流上游的一排经幡处(之前很多道路都从经幡处通过,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可以通过的路标),然而走着走着路就越来越野,我们爬到了半山腰后发现彻底没了路,也没有找到可以下到河谷的地方,无奈只好原路退回(原路其实也分不清了,我们只能沿着大致的位置返回),回到河边骑马帮的马过河,10块一个人,简直是抢劫。 马帮的“小卖部”。 只是走进小摊还没决定买什么,卖东西的藏民大叔便立刻递过来一个水缸,里面有一些枸杞,似乎是酒。我平时本来就不爱喝酒,立刻婉拒,可是那藏民出奇的热情(虽然十句话里面我有八句都听不懂),我招架不住只好接过来小小地尝了一口,刚开始有点辣,不过回味香浓。 我最终在那里买了一瓶饮料和一包辣条(可惜不是卫龙),十块一样一共二十。回去帮忙扎营时,那个藏民大叔跑过来问我刚才买了什么,确认之后过了一会,他拿了5块钱找给我,听意思似乎是辣条只要5块,他卖错了。我开始觉得这些藏民马帮似乎也不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只会宰人赚黑心钱,赚钱归赚钱,起码的本质还是很纯真的。等了半天也没见猴子大厨赶来,索性和赤道商量着买泡面吃拉仇恨。 我和曲彭。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34 编辑 Day 4: 行程:莫溪沟尾营地/勒多曼因BC(海拔4100m)—14km—冬季牧场尾营地(海拔3500m)—11km—贡嘎寺(海拔3750m)—6km—下子梅村(海拔3500m)
清晨的莫溪沟尾营地。 营地不远处的小木桥(中午水大不知道会不会被冲跑)。 帐篷都收好了营地帐始终不慌不忙地毫无动静,无奈只好做做热身,今天虽然依然被云雾环绕,但是温度却很舒适,穿着单层冲锋衣即使不怎么运动也不会觉得太冷。大约快一小时后,队伍总算出发了(早知道就吃泡面了),沿着山腰行走步入一座座绿色的山丘,这里便是冬季牧场,也许是因为控制放牧,这里的草明显要比之前经过的草地高上许多。 色彩分明的休息地一角。 冬季牧场行程大约有14公里,偶有小坡,在经过冬季牧场尾营地之后正式进入连续爬升路段,坡度通常较大,且全程道路泥泞,每一个下坡到达河谷都意味着马上迎来一个大上坡(出来混的立刻就是要还的),加之那无穷无尽的山头,实至名归地夺下贡嘎版绝望坡的头衔。好在今天天气不错,只是阴晴不定但未曾下雨,否则那一路摸爬滚打的画面肯定不忍直视。 一路除了烂泥就是踩烂泥,林中行走甚至连一点可圈可点的风景都没有,除了路上遇到的那些重装大神,最大的惊喜就是开始爬升前小溪上的三岔路口路边挂的那张暖心的小纸条了。 抵达贡嘎寺、上子梅村、冬季牧场尾山路相汇的路口前遇到了一位重装大叔,他向我们询问他后面的队友离他有多远,我估摸着应该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上,看他背着那么大的包还依然健步如飞,后面的那些大神果断都是被他拉爆的。 从这里去贡嘎寺大约1.5公里,去子梅村则有5公里以上。上贡嘎寺的路多为小上坡,虽依然有烂泥,但比去冬季牧场尾的路要好走太多。贡嘎寺只有几个小房子,一个北京四合院式的住宿楼,有两层,院子里种了些花草,里面的僧人会向人询问需不需要买虫草。在入口处的一排房子前我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孩,性格腼腆见到生人不敢说话,我把口袋里装的大白兔送给了他,门前站着的女僧人笑着让他道谢,不过他只是看着我,始终不敢说话。 贡嘎寺对面的雪山本应非常壮观,无奈于从进山开始就无处不在的云雾遮挡,它始终不肯露面。贡嘎寺前的引水处有块石板,石板上放了把刷子,估计是专门为徒步而来的旅行者准备的,在此刷了鞋和雪套上的泥,此时已近日斜西山,肚子饿得不行,便不再多留直接往子梅村赶去。 朋友(鲤鱼)冬天去的时候拍到的贡嘎寺旁远眺山谷。 这张是我去的时候拍到的……(这鬼天气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圈养的马。 毫不情愿的奶牛。 采光良好的上等铺位。 原滋原味的藏民风室内。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44 编辑 Day 5: 行程:下子梅村(海拔3500m)—12km—子梅垭口(海拔4550m)—12km—下子梅村(海拔3500m) 早上睡到自然醒,洗漱完毕后大概六点多,然后就无所事事地四处闲逛,本来从贡嘎寺到子梅村的这段路是今天的行程,昨天住贡嘎寺,但因为种种原因改到了这里。今天的安排只剩下下午搭车去子梅垭口看日落,但是这样显然毫无趣味(想想自己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我在床上躺了一天”就感到绝望),于是和赤道、周老师商量好了我们几个走路去垭口,猴子显然不同意。没办法只好使出美人计,怂恿周老师去勾搭他,果然马到成功。 三人小队准备出发。(后队里流传的黑衣人就是我俩了) 收获满满。
风雨之后见彩虹。 前后几分钟的贡嘎卫峰。 合拍一张庆祝一下。 悬崖上的回拍(脚抖了)。 雾来了。 冰雪中前行。 第二天早晨子梅垭口拍到的贡嘎主峰。 呷玛家也有大餐,由卓玛精心制作,真想尝一下。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4:51 编辑 Day 6:
不少人在之前的几天里耗光了身体耐力,最后的这一段路选择乘坐藏民的摩托车(山地越野飞一般的感觉),小彤则坚持要徒步出山(我花了几千块钱来的这,不走路光骑马坐车岂不是亏大了)。 从下子梅村先行出发,一路道路宽阔平坦好走,迎着朝阳的方向前进,阳光刺眼,于是换上了墨镜,直到巴望海之前都无甚风景。到达岔路的时候休停了一会,直到一位牵着三匹马的藏族女人告诉了我们正确的方向。 穿过一条小河后来到一片草滩,风景秀丽,一边前进一边拍照,在向一位从反方向过来的朋友询问距离时才恍然发现我们身处的地方就是巴望海,这个时候贾师兄从后面追上了我们。 赶上来的贾师兄(周老师你为何这么开心?) 巴望海的尽头处是一片树林子,里面聚集了一些等待骑马生意的藏民,这里扎有两顶帐篷,遍地垃圾,我仿佛又回到了商业化气息浓郁的某某景区,导游举着小红旗。 秀丽的巴望海有种山水桂林的感觉。 巴望海过后路面又回归了烂泥路,只需一个小时左右便能到达公路。期间经过不少衣着靓丽、穿着休闲鞋、拖家带口抱着爱犬的普通游客,他们都是慕名来看巴望海的,问我们到巴望海还有多远,答曰:“一小时”、“六十分钟”、“好远”。 十一点半抵达景区出口,这里居然还有人在收门票费,门口停满了大客车私家车,卖苹果的、烤串的,还有路边打扑克的。贾师兄说我们出来的速度已经打破记录了,我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记录,莫不都是些老弱病残创造的(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临别前我将赤道的镁棒送给了曲彭作纪念,曲彭要走了我的微信和手机号(赤道说这一切没有什么意义,等我到了他那样的年纪就会明白,虽然我无法预测往后的十年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我能确定的是往事随心,留下遗憾我可能会难受好长一阵子)。 这架势有点像恐怖分子啊...滑稽版的恐怖分子。 等了约一个多小时才算是等到后队到齐,结果来这里的山路发生了塌方,接我们的大巴过不来,只好另外叫小面包车,最终一直等到两点半,到达草科乡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草科泡温(洗)泉(澡),然后是临别前的最后聚餐,今晚回到石棉县小憩一晚后,明天一早大家就要乘车返回成都,然后各奔东西了。 石棉酒店大厅累趴的雪猴(也极有可能是喝高了)
|
本帖最后由 涉足远山 于 2017-12-6 15:02 编辑 附 装备清单(我就不贴品牌和型号了): 皮肤衣*1、冲锋衣*1、抓绒衣*1 软壳裤*1 、羽绒服*1、薄速干裤(长)*1 速干T恤*1、速干五分裤*1、速干长袖内衣裤*2 速干内裤*3 、厚袜子*5、泳裤(泡温泉)*1 睡袋(极限-15℃)*1、帐篷(三季、租的)*1、蛋槽(租的)*1 登山杖(对)*1、防雨罩(大、小包)*2、雨伞(成都用)*1 棒球帽(中午)*1、抓绒帽(早晚)*1、救生毯*1 连体雨衣*1、速干毛巾(小)*1、速干毛巾(大)*1 护膝(双)*1、防晒护臂*2、雪套(双)*1 墨镜*1、魔术头巾*1、防晒喷雾*1 保温杯(500ml)*1、水袋(3L)*1、拖鞋(双)*1 洗漱用品(套)*1、餐具(碗筷)*1 防水手套(双)*1、工地手套(双)*2、腰带*1 防水头灯*1、营地灯转换壳*1、移动电源(1万毫安)*2 耳机*1、充电线和插头*1、本子和笔(写日记)*1 垃圾袋(卷)*1、纸巾*3、湿纸巾*3 唇膏*1、创可贴(包)*1、各种药品*1 干粮(日)*5、功能饮料*2、能量棒*10 维生素泡腾片(盒)*1、手机(备用)x1 炉头*1 、 高山气罐*1、打火机*1 打火石(镁棒)*1、防风锅具*1、手台*1 想带但是最终没带的: 驱蚊喷雾*1 *这个季节山里基本没有蚊子 中帮登山鞋*1 *放弃这个是因为实在装不下了,备用鞋推荐带上 护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