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498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10、17.6.8游雍和宫外围及国子监社区

[复制链接] 查看:7986 | 回复:72
发表于 2017-12-23 12:4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3 14:02 编辑




  在北京北二环东路的路南,雍和宫大街的东侧有一片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亮丽的黄色琉璃瓦一看就不一般,因为在过去,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旧社会,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这种黄色的琉璃瓦,这片建筑就是我今天扫街的重点之一——北京大名鼎鼎的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雍和宫大街12号,这个地方原来是明太监的官房。大清定都北京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为四子雍正建造府邸,称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意外失火焚毁,雍正又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清朝的另一位皇帝乾隆也诞生在这里,雍和宫前后出了两位皇帝,因此成了"龙潜福地"。

  雍和宫的殿堂原来是绿色琉璃瓦,乾隆年间改为黄色琉璃瓦,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的寺庙,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并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23 12:40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3 13:18 编辑

雍和宫、国了监社区游览示意

北京扫街之10、17.6.8游雍和宫外围及国子监社区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3 14:01 编辑

  藏经馆胡同北口出来就是北京城的北二环,北二环是人们常用的叫法,它的正式名称叫安定门东大街。北京二环路实际是旧北京城城墙遗址,现在,三环都成了北京的市中心,二环更是寸土寸金的北京内环圈。但在过去,倒退六十年的过去,这里是北京城的边缘地带,即老北京城里和城外的分界处,从这儿再向北,即现在的二环路以北就是城外,即北京的北郊区了。



和宫东侧,与
和宫一墙之隔的院子,用的是普通的青灰色的瓦,这个院子不知是否属于和宫的附属建筑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3 14:07 编辑

  我贴着雍和宫的外墙向南走去。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雍和宫的后边,雍和宫大门高这儿还远呢,还有差不多一里路远。虽然我今天的任务是扫街,但我要走到雍和宫大门那儿看一眼。至于雍和宫里边是收费的景区,我就不打算进去了。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雍和宫大街12号,这个地方原来是明太监的官房。大清定都北京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为四子雍正建造府邸,称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意外失火焚毁,雍正又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清朝的另一位皇帝乾隆也诞生在这里,雍和宫前后出了两位皇帝,因此成了"龙潜福地"。雍和宫的殿堂原来是绿色琉璃瓦,乾隆年间改为黄色琉璃瓦,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的寺庙,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并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总占地面积6.6公顷、66400平方米。共有房661间,其中佛殿238间。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融汉、满、蒙等各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

  解放后,政府于1950年、1952年、1979年,进行全面修整,并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对外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包括雍和宫在内的北京市第一批39个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雍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扫街之10、17.6.8游雍和宫外围及国子监社区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3 13:25 编辑

  雍和宫建筑坐北朝南,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整座寺庙又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牌楼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共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

  牌楼院位于雍和宫最南部,街门坐东朝西,院内建筑不多,主要立有三座高大的木牌楼。正对街门,东、西两端各立一牌坊,南侧有一黄、绿琉璃砖瓦的巨大影壁墙。北侧遥对影壁墙的是雍和宫的大门,名昭泰门,昭泰门三天门结构,中间为正门,两侧各有一旁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昭泰门前也立有一座高大的木牌楼。牌楼院可称为雍和宫的前院,

  昭泰门北为天王殿,又称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此殿原为王府的宫门,后改建为天王殿。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前檐为障日板,明、次间为壸门,梢间为壸门式斜方格窗。后檐为五抹斜方格门窗,明、次间为门,梢间为窗。殿内为井口天花,地铺方砖,供有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塑像。

  天王殿殿北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御碑亭又名四体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五踩斗栱,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溜金斗栱,和玺彩画,亭内立有一四方碑,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乾隆帝所撰写的《喇嘛说》。

  雍和宫正殿在碑亭之北,此殿原为雍王府的银安殿,当初是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现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七间,单翘重昂斗栱,和玺彩画,前有月台,围以黄、绿、红琉璃砖花墙,明间上悬雕龙华带匾,中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所题"雍和宫"。殿内供有三尊青铜质泥金佛像,及蒙麻泼金十八罗汉像。

  正殿东西有配楼,东为温度孙殿(密宗殿),西为擦尼特殿(讲经殿),均为灰筒瓦重檐硬山顶重楼,面阔七间,后厦三间,上下层均出廊。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

  雍和宫正殿北为永佑殿,原为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改名为"神御殿"。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乾隆九年(1744)行宫改建寺庙后,改为今名,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重昂五踩斗栱,前后均为三交六椀棱花门窗,下有龟背纹绿琉璃槛墙,前有三出陛台阶二层。殿内正中供有三尊高2.35米的白檀木雕佛像,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殿前有东西配殿,分别为额椅殿(医学殿)和宁阿殿(数学殿)。

  出永佑殿后门即是法轮殿院落。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为举行法事的场所,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抱厦各五间,轩厦均为黄筒瓦歇山卷棚顶。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高6.1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坐像,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东西壁还有以释迦牟尼为题材的壁画。

  法轮殿西侧有戒台楼,系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为迎六世班禅进京为己祝寿、受戒而建。法轮殿东侧为班禅楼,最初是供奉药师佛的法坛称药师楼,六世班禅进京时以此处为住所,楼因之得名。两楼皆为黄筒瓦重楼歇山顶,上层九间有廊,下层二十五间南面有三出陛台阶四层。

  法轮殿之北是万福阁,是雍和宫寺庙建筑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筑。阁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檐重楼,高25米,上、中、下各层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上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正中匾为"圆观并应";中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四周带廊及护栏板,正中匾为"净域慧因";下层为单翘单昂斗栱,和玺彩画,前后三出陛,正中悬雕龙华带匾,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万福阁"。阁内供奉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七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万福阁东西两侧分别为永康阁和延绥阁,中间以悬空阁道式飞廊相连通。绥成殿在万福阁北,是雍和宫中路最北端的建筑,黄琉璃筒瓦硬山顶,重檐重楼,上下均出廊,面阔七间,殿前有月台与万福阁相连。

  雍和宫内的铜铸须弥山、木雕三绝、竖三世佛、六道轮回图、雍和宫佛仓堪称艺术瑰宝


雍和宫的临街门,即牌楼院大门


北京扫街之10、17.6.8游雍和宫外围及国子监社区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12-23 12:50 1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