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494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11、17.9.7游史家胡同

[复制链接] 查看:7248 | 回复:109
发表于 2017-12-25 10:3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2 编辑

北京扫街之11、17.9.7游史家胡同



  北京有这么一条胡同,它曾是大清帝国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英国威廉王子专程前来拜访,长700米的胡同基本是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这里不但有说不完的故事,也有无数名人出入其中。这条胡同堪称北京名氯最大的胡同,它就是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附近。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北邻内务部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其历史悠久,从明代历经大清、民国直到今天没有更改过名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建国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合称史家胡同。史家胡同建筑整齐,房屋多为大宅院,至今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完整有规模的约30座。著名景点有着史可法祠堂。

  关于史家胡同名称的来历,一般的说法是因胡同内有史可法家的祠堂(其地址现为史家胡同小学)故名史家胡同。但这一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众所周知,史可法是明末的抗清英雄,但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由此可知在那以前就有史家胡同了,也就是说,史家胡同的合名并不是因胡同内有史家祠堂。而是因为在明朝时这条胡同风就有姓人家居住,至于那户姓史的人家究竟是史可法的先人,还是另外的史姓人家,那就不得而知了。

  史家胡同堪称大富大贵的胡同。老北京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大意是东城做大买卖的商户人家多,西城王府贝勒等官宦人家多,北城多是做小买卖的平民百姓,杂耍卖艺和妓院为生的下层人家则多住南城。但史家胡同不但住有权倾朝野的权贵人家,也有富可敌国的商贾大户。除了前边说过的史可法,历史上在这儿住过的还有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等。解放后,在这儿居住过的名人就更多了,这个问题将在后边说,这里先一笔带过。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12-25 10:32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2 编辑

史家胡同示意

北京扫街之11、17.9.7游史家胡同


发表于 2017-12-25 10:3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4 编辑

东四南大街上,史家胡同西口的路牌



发表于 2017-12-25 10:3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3 编辑

  其实史家胡同在19世记以前并没什么名气,直到20世纪初,史家胡同才在知识界引起过注意,那是这个胡同里曾设过考场,录取赴美留学生。1909年5月,清政府制定了《 遣派留学生办法大纲》,明文规定赴美学生以学习实业为主:“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这是中国“实业救国”道路初端。在组织上,由外务部和学部两家派出官员组成“游美学务负责考试挑选、管理、派遣、联络等事宜。这个学务处就在史家胡同办公,考场、最后公榜也设在史家胡同。当年4月8日,第一批考生630 人参加了考试,47人被录取。第二年7月,第二批400多人参加考试,这次考试录取70人。第三次为1911年6月,录取了63人。此后政府不再出面组织考试,而是改由清华大学选派赴美留学生了。

  今天的史家胡同,其西口处已僻为大街,街的两侧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一边是装饰一新的新派建筑。正因为如此,以前我转北京胡同时才把这条胡同忽略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是个错误,于是在2017年9月7日这天,我走进了这条胡同。





发表于 2017-12-25 10:39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7 编辑

  走进史家胡同,首先看到路北有一片桔红色的建筑,白色的门楼上有四大字:史家小学。

  史家胡同小学位于史家胡同西口处,门牌为史家胡同59号。其校址是以前的史可法家祠,也是北京二中的前身——雍正皇帝开办的“左翼宗学”的校舍 。史家小学可不简单。这所学校曾被誉为“直通北大清华”,1995年坐床继位的11世班禅就是在这儿接受了小学教育。2009年史家小学70年校庆,有众多名人参加活动,有66年时史家小学的学生濮存曦,现在的学生家长杨澜,主持人有永远装嫩的鞠萍姐姐,更有时任总理温家宝亲自题词。再看看联欢的地点——人民大会堂,说个最牛小学不过分吧!

  



发表于 2017-12-25 10:39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17 编辑

   史家小学牛,史家小学的校庆也牛,但上边说的那些名人的但比起在史家胡同里居住或出入过的名人来说就不算起眼了。不说解放前,仅解放后先后在这儿居住过的名人就有中共元老李维汉和其子李铁映、红旗杂志主编胡绳、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十大元之一的帅徐向前、英明领袖华国锋,以及傅作义、荣毅仁、章士钊、乔冠华,其它还有很多如廖梦醒、李天佑、王炳南、彭昭辉、于光远、仲曦东、彭明治、臧克家、袁也烈、刘文辉、王子野等等,加之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江、黄宗洛、于是之、焦菊隐、英若诚以及牛星丽、金雅琴、濮存昕……个个可谓闻名遐迩、大名鼎鼎。





发表于 2017-12-25 10:40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20 编辑

  史家胡同55号院,是中共元老李维汉故居。也是他儿子,前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故居。除此之外这里还曾先后居住过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文辉,原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等名声显赫之人。现在这个院子为某单位宿舍。

  55号院原是一个完整的三进四合院,广亮大门坐北朝南,顶为硬山合瓦清水脊,门扇上带铜包叶门口有一对抱鼓石。大门内有一字影壁,上有砖刻清代和亲王题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绩为能邪者,功因养正宣,顾立将亿兆,同此世昌延”。为清和亲王书。影壁两边还有对联,左联为:红珠斗帐樱桃熟,右联为:金尾屏风孔雀闲。影壁东侧有一廊子,廊东为一小跨院,内有倒坐的南房两间。大门西有倒坐房一排,约有6、7间之多。

  因大门紧闭,我无法进入院内,据说前院有卷式垂花门可通二进院,二进院有正房五间,合瓦硬山清水脊,左右各两间耳房,内为花砖地。东西厢房各三间,北侧均带两间耳房。抄手廊边连接各房,廊上带倒 挂楣子,圆柱。该院房顶全为合瓦硬山清水脊。

  后院据说有带转角廊正房三间,前带半圆形月台,正房顶为硬山合瓦清水脊,东西厢房各三间,北端带一耳房,厢房顶与正房同,各房均带排山沟滴。房与房间也建有抄手游廊。

   55号院现已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半部在内务部街44号。1982年,史家胡同55号院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17-12-25 10:40 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12-25 10:40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5 11:22 编辑

  史家胡同55号院的东邻是53号院,53号传说最早的主人是抗清名将史可法。

  此院又曾是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据说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蓉龄、清末名妓赛金花等都在这个院子里居住过,当时苏州名妓赛金花是清末江南才子,同治年间年的状元,外交大臣洪钧(1839—1893年)的小老婆洪钧死后,其家人返回江南吴县老家前把赛金花赶出洪门,于是她走进北京南城的“八大胡同”(据考为现永安路偏东之居仁里)重操旧业。民国时期张治中也曾在这里住过,民国末年则是范汉杰的官邸。解放后,53号院被政府没收,分配给全国妇联办公用,帅孟奇、邓颖超、康克清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领导们都曾在此办公

  史家胡同53号院原先是和内务部街甲44号的院子连在一起的。这座大宅院内共有100多间房子。1974年,刚刚进京,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同志就住在史家胡同53号的后院,出入走内务部街甲44号(后门)。据说华国锋就在这里和叶剑英元帅在此策划了粉碎四人帮事宜,后来才搬至东交民巷15号。因此说这里是潜龙府邸毫不为过。

  53号院为一坐北朝南的三进四合院,现存建筑,大门居中,已改为两扇铁门,大门上悬挂一匾,上书“好园”二个大字,此字是邓颖超亲自题写,取女子园之意。东侧有倒座房三间,西侧两间。一进院正房三间,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两侧耳房各两间。二进院落为一过渡庭院,院内种植花木。三进院有正房三间,两侧各带耳房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左右各带耳房一间,各房均带前廊,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室内花砖铺地。

  史家胡同53号现在“好园宾馆”,成立于1984年,宾馆门楼上的匾额仍是邓颖超同志的题字“好园”。





发表于 2017-12-25 10:40 1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