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00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复制链接] 查看:10553 | 回复:52
发表于 2017-12-26 11:37 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6:37 编辑

  内务府街生活过的另一个名人是梁实秋。内务府街39号(原编号为20号院)是文学界名人梁实秋先生出生的地方,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在这座院子里。现在已成了一个大杂院。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37 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04 编辑

  近内务府街西口一座小二楼,北京的四合院多是单层建筑,楼房极少, 临街房屋是楼房的更是少之又少,象这样的二层楼可说是凤毛麟角。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3 只看该作者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10 编辑

  由内务府街西口北行几十米是本司胡同。

  本司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南部,东起东花厅胡同,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内务部街,北与西花厅胡同相通,胡同长606米,宽5米。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燕都丛考》称:“本司者教坊司也。”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本司胡同,明朝属黄华坊,称本司胡同,俗讹称粉丝胡同,因明朝教坊司在此,故名。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明教坊司属宫廷内府,官妓院属教坊司,管辖宫廷音乐、戏曲活动。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本司胡同很是一个热闹之处。清朝废除教坊司,但清左翼前锋统领衙门,正蓝旗满洲、蒙古、汉三军都统署设在本司胡同内,那时的本司胡同也是一处显赫之地。

  1914年2月,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软禁,曾囚于北京本司胡同。

  本司胡同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二十二条,后恢复原名。胡同内3号为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5 只看该作者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28 编辑

  说到本司胡同,有一出戏不能不提,即京剧《杜十娘》《杜十娘》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取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虽为文学作品,但故事中的书生李甲“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即杜十娘与李甲相遇的“教坊司”在明朝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就在本司胡同里。

  何谓“教坊司”?《北京文化史略》称:“教坊司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邓之诚所著《骨董琐记》称:“本司胡同,本司者,教坊司也。顺治初,沿明制,设教坊司。凡东朝行礼筵宴,用领乐官妻四名,领女乐二十四名,女乐由各省乐户挑选入京充补,随钟鼓司引进,在宫内排列作乐。顺治八年(1651年),停止教坊司妇女人宫承应,用太监四十八名。十二年(1655年),仍用女乐,至十六年(1659年),复改用太 监,遂为定制。雍正七年(1729),改教坊司为和声署,教坊之称遂永从革除。”由此可见,“教坊司”之名从明永乐年间到清雍正年间,在北京存在了300余年。


  明朝时,京城东四牌楼附近的演乐胡同、本司胡同、勾栏胡同(现内务部街)一带是京城的“*灯区”,这些胡同中以本司胡同最为知名,因为管理这些官妓的教坊司就在这条胡同里,这里的女乐隶属于教坊司,属于官*多供奉权贵皇亲,也有官僚政客、公子王孙、文人雅士到此销金取悦。明万历年间,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本司胡同里的“馨翠院”。“馨翠院”中有一个杜娟。杜娟原本是官宦家的女儿,只因父亲涉案下狱而死,一家人失去了依靠。刚满“破瓜之年(十六岁)”的杜娟被卖入“馨翠院”,杜娟在院中排行第十,故称为“杜十娘”。有史学研究者推断,冯梦龙所描写的名姬姓杜名媺的杜十娘”,就是这个杜娟。

  而今的本司胡同只是京城一条普通的街道,比之附近大名鼎鼎的内务府街,史家胡同有不小差别,但一些老建筑还存在着,它们向每一个走进这条胡同的人默默的展现着岁月的沧桑。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7 只看该作者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30 编辑

  从本司胡同西口走进去,行不多远路北有个红色的大铁门,这儿是本司胡同73号,清满蒙汉正蓝旗都统衙门建筑旧址。满蒙汉正蓝旗都统衙门为北京清八旗都统衙门的重要遗存之一。目前旧城范围内保存下来的都统衙门旧址数量十分稀少,故历史价值较高,是研究清八旗制度和相关机构设置的宝贵实物资料。

  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仅有四旗,即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努尔哈赤创立的是满洲八旗,到皇太极时又创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每旗设“都统”管理旗兵。清军入京之初,北京成为八旗的大本营,由于暂时没有设立办公衙门,都统在家里办公,直至雍正元年(1723年)为了适应统一王朝的统治需要,才正式在京师设立八旗都统公所衙门。

  73号这个大红门也曾是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先生故居,孙平化先生从1952年开始即在廖承志领导下从事对日工作。1964年起任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1972年5月后,先后任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等职。曾于1972年7月率上海芭蕾舞团访问日本,会见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致力于日中邦交正常化。 是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1997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73号院已经面目全非走过它时我并没有拍照,下边的照片是网上的照片,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北京扫街之12、17.9.7二游内务府胡同、本司胡同、西花厅胡同、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33 编辑


  本同胡同 相对窄小,除胡同西口处不长的一段外,胡同里基本没有近几十年建的楼房,全是过去的老建筑、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虽然有的四合院已改的面目全非,但里边住的还是普通人家,很少有其它胡同里常见“商业店铺”。走在本司胡同里,没有史家胡同的繁华,也没有内务府街的喧闹。在这儿你看到的是更多的市井生活,也此也更能反映出老北京市民的真实生活。




发表于 2017-12-26 11:40 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6 17:34 编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