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4

主题

西南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复制链接] 查看:70597 | 回复:4
发表于 2018-1-2 16:4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前言
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拉萨
来拉萨的第一晚,就被阿丰带到了玛吉阿米。
阿丰是我新认识的驴友,从河南风尘仆仆跑来西藏,已经待了7个昼夜。
阿丰喜欢玛吉阿米,自从跟朋友去过一次之后,再也刹不住车,每天下午六点必去,一直待到晚上10点半。
因为玛吉阿米有故事,一个是关于活佛仓央嘉措的,一个是关于凡人阿丰的。
阿丰对我说,“你肯定会爱上西藏的,在这里找个工作,别走了。”
阿丰还说,“很多人都这样。”

西藏我肯定是爱上了,一来就爱上了。
我爱这里清澈得没有一丝云彩的蓝天,就跟这里的信仰一样。
我爱这里纯净得没有一丝杂念的信仰,就跟这里的蓝天一样。
会呼吸的布达拉宫

如果去西藏,绝不可能绕开布达拉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布达拉宫就是西藏的代名词。它生在宗教圣城,长在红山之上,巍峨伫立,俯视众生。

它是雪域高原1300年历史的见证人。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喜欢布达拉宫,可以是出于宗教的虔诚,可以是因为诗人的浪漫,可以是心理学上的人云亦云,亦可仅仅是它独自散发的那种不可抵挡的纯粹的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布达拉宫以史诗作词,以雪域的灵气为曲,是一首流淌在凡间的天籁,可交响,可独奏。

布达拉宫以蓝天为背景,拿雪山做衬托,依山势而建立。红白黄黑四种色彩,鲜明对比,块状分布,错落有致,和谐恢弘。

站在布达拉宫上,可以俯瞰拉萨城。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是藏族古典建筑艺术的最高峰,是一个装满故事的盒子。松赞干布在这里迎娶娇妻,五世达赖在这里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仓央嘉措在这里留下了雪地的足迹。无数高僧活佛念经打坐,几多凡人墨客叩首吟诗。天地灵气聚于此,万物精华藏于斯。此生为你梦起梦碎,来世只管花落花开。

夜晚的布达拉宫最美。它静静地躺在天地间,如一朵圣洁的莲花,恬然绽放。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驻足凝望它时,甚至能感觉到它的一呼一吸。

诗人伊克巴尔说:你一旦能识别出这世界上的美丽,就不再是奴隶。照此说法,夜幕降临时凝望布达拉宫,是你最自由的时候。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没有比围绕布达拉宫转一圈更能获得身心的宁静了。我一边转圈,一边学着信徒们拨弄着转经筒。

像大昭寺一样,布达拉宫外面也有磕长头的虔诚信徒。他们绕寺而行,三步一拜,口诵六字真言,连续不断。经筒声和念咒声,持续从我耳边飘过。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语、意三种方式缺一不可。磕长头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着佛,是为“意”敬。身、语、意三者,在磕长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看到这样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看到“转宫”的这些虔诚面孔,心中总会有想哭的冲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浸染在浓郁的宗教氛围里,在缭绕的青烟中,放佛唤醒了前世的佛缘。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我一边围着布达拉宫行走,一边梳理佛教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观念:因果、无常和当下。

我信因果。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我现在的境遇(果)都是我之前的所作所为(因)导致的,同时,我在现在的处境下的所作所为(因)也会决定我未来的境遇(果)。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种瓜得的是瓜,种豆得的是豆,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生命无常。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才是宇宙实相。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这个道理是永远不变的。生命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亡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你年轻健康、活蹦乱跳,但有一天你会年老色衰、举步蹒跚。现在的你腰缠万贯、美女香车,但有一天你可能会流落街头、穷困潦倒。同时,现在的你就算各方面都不如意,有一天你也可能会万事顺遂、苦尽甘来。这是法则。如果你发现这是法则——这个世界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那你就不会执著于现在,你会在成功时谦卑,在顺利时谨慎,在落寞时淡然,在怀疑时坚定。

花落花开,循环往复,一春又一春。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活在当下。我们要保持对当下的觉知。什么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吃饭,在睡觉的时候睡觉,在洗碗的时候洗碗,在喝茶的时候喝茶。如果在洗碗的时候想着要喝茶,就会敷衍了事、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如果喝茶的时候想着洗碗,就忘了手中的这杯茶,你的“洗碗未来”就把“喝茶现在”给吸走了,你就没有实实在在地活着。同样的道理,后悔是对昨天的后悔,忧虑是对未来的忧虑,都是没有活在当下的缘故。没有活在当下,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本。

生命只在呼吸间,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刹那累积而成的。如果每一个刹那都在后悔和忧虑,你的生命没有任何累积,换句话说,你就没有活过。累积的瞬间越多,你活得就越丰盈。

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者。开悟,渐悟,顿悟,觉悟,终至成佛。在《开悟者的微笑》里,作者写道:人生的第一个开悟是发现自己的天赋。如果我是鱼,深渊便是我的天堂。如果我是鸟,天空才是我的乐园。天堂就是:把自己摆在对的地方。哀莫过于错认自己的角色:鱼自以为自己是鸟,鸟自以为自己是鱼。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不知不觉转了三圈。布达拉宫外围的转经筒,都被我拨弄了一遍,一个没有落下。我停下脚步,再一次凝望布达拉宫,放佛凝望着一个天国。天国就在凡间,红尘即是彼岸。

不管是天国还是红尘,首先我要弄清楚我。

我是鱼是鸟?

如果我是鱼,就只做鱼,不再仰望别人的天空。

如果我是鸟,就只做鸟,只在自己的天空翱翔。
会呼吸的布达拉宫
如果去西藏,绝不可能绕开布达拉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布达拉宫就是西藏的代名词。它生在宗教圣城,长在红山之上,巍峨伫立,俯视众生。

它是雪域高原1300年历史的见证人。

喜欢布达拉宫,可以是出于宗教的虔诚,可以是因为诗人的浪漫,可以是心理学上的人云亦云,亦可仅仅是它独自散发的那种不可抵挡的纯粹的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布达拉宫以史诗作词,以雪域的灵气为曲,是一首流淌在凡间的天籁,可交响,可独奏。

布达拉宫以蓝天为背景,拿雪山做衬托,依山势而建立。红白黄黑四种色彩,鲜明对比,块状分布,错落有致,和谐恢弘。

站在布达拉宫上,可以俯瞰拉萨城。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是藏族古典建筑艺术的最高峰,是一个装满故事的盒子。松赞干布在这里迎娶娇妻,五世达赖在这里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仓央嘉措在这里留下了雪地的足迹。无数高僧活佛念经打坐,几多凡人墨客叩首吟诗。天地灵气聚于此,万物精华藏于斯。此生为你梦起梦碎,来世只管花落花开。

夜晚的布达拉宫最美。它静静地躺在天地间,如一朵圣洁的莲花,恬然绽放。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驻足凝望它时,甚至能感觉到它的一呼一吸。

诗人伊克巴尔说:你一旦能识别出这世界上的美丽,就不再是奴隶。照此说法,夜幕降临时凝望布达拉宫,是你最自由的时候。

没有比围绕布达拉宫转一圈更能获得身心的宁静了。我一边转圈,一边学着信徒们拨弄着转经筒。

像大昭寺一样,布达拉宫外面也有磕长头的虔诚信徒。他们绕寺而行,三步一拜,口诵六字真言,连续不断。经筒声和念咒声,持续从我耳边飘过。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语、意三种方式缺一不可。磕长头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着佛,是为“意”敬。身、语、意三者,在磕长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看到这样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看到“转宫”的这些虔诚面孔,心中总会有想哭的冲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浸染在浓郁的宗教氛围里,在缭绕的青烟中,放佛唤醒了前世的佛缘。

我一边围着布达拉宫行走,一边梳理佛教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观念:因果、无常和当下。

我信因果。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我现在的境遇(果)都是我之前的所作所为(因)导致的,同时,我在现在的处境下的所作所为(因)也会决定我未来的境遇(果)。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种瓜得的是瓜,种豆得的是豆,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生命无常。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才是宇宙实相。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这个道理是永远不变的。生命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亡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你年轻健康、活蹦乱跳,但有一天你会年老色衰、举步蹒跚。现在的你腰缠万贯、美女香车,但有一天你可能会流落街头、穷困潦倒。同时,现在的你就算各方面都不如意,有一天你也可能会万事顺遂、苦尽甘来。这是法则。如果你发现这是法则——这个世界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那你就不会执著于现在,你会在成功时谦卑,在顺利时谨慎,在落寞时淡然,在怀疑时坚定。

花落花开,循环往复,一春又一春。

活在当下。我们要保持对当下的觉知。什么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吃饭,在睡觉的时候睡觉,在洗碗的时候洗碗,在喝茶的时候喝茶。如果在洗碗的时候想着要喝茶,就会敷衍了事、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如果喝茶的时候想着洗碗,就忘了手中的这杯茶,你的“洗碗未来”就把“喝茶现在”给吸走了,你就没有实实在在地活着。同样的道理,后悔是对昨天的后悔,忧虑是对未来的忧虑,都是没有活在当下的缘故。没有活在当下,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本。

生命只在呼吸间,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刹那累积而成的。如果每一个刹那都在后悔和忧虑,你的生命没有任何累积,换句话说,你就没有活过。累积的瞬间越多,你活得就越丰盈。

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者。开悟,渐悟,顿悟,觉悟,终至成佛。在《开悟者的微笑》里,作者写道:人生的第一个开悟是发现自己的天赋。如果我是鱼,深渊便是我的天堂。如果我是鸟,天空才是我的乐园。天堂就是:把自己摆在对的地方。哀莫过于错认自己的角色:鱼自以为自己是鸟,鸟自以为自己是鱼。

不知不觉转了三圈。布达拉宫外围的转经筒,都被我拨弄了一遍,一个没有落下。我停下脚步,再一次凝望布达拉宫,放佛凝望着一个天国。天国就在凡间,红尘即是彼岸。

不管是天国还是红尘,首先我要弄清楚我。

我是鱼是鸟?

如果我是鱼,就只做鱼,不再仰望别人的天空。

如果我是鸟,就只做鸟,只在自己的天空翱翔。
玛吉阿米,一个活佛的绯闻故事
每天在八廓街转三圈,是我的功课。
一起转圈儿的,有两鬓斑白皱纹爬满脸庞的老人,有拄着拐杖瘸着腿的汉子,有身体柔弱眼神却无比坚毅的妇女。
老人、汉子、妇女,三步一拜磕长头,整个身体紧贴大地。
似乎那样就可以吸取天地灵光,从此生活无所畏惧。
至少,他们是笑着的。
有神真好。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八廓街有神圣信仰,有平淡生活,有藏人,有游客。
有一个同时遛八条狗的大叔,吸引了整条街的目光。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我喜欢八廓街。
也喜欢八廓街街角的玛吉阿米。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玛吉阿米是一家网红餐厅。
因为是淡季,它并不喧闹。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我和阿丰点了一壶甜茶,坐在靠窗的位置。
靠窗的位置是绝佳的观景点,可以同时看到东街和南街。
傍晚的八廓街行人如织,一到9点40,就只剩下昏黄的灯光了。
而玛吉阿米屋里面,一场藏族歌唱表演正开始。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

听出来了,有一个女高音,一个女中音,一个男低音。
三个声部,很有立体感。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阿丰爱上的,是女高音,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
起初我以为阿丰每天都去玛吉阿米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
每到表演的时候,他就去到前面,在歌声与琴声中伴舞。
他的伴舞是即兴的,有时拍手,有时拍脚,有时拍桌子拍板凳,有时敲敲打打,有时哼哼歪歪……
因为是即兴的,他每天的伴舞都充满了原创性。
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有时动作很滑稽。
这直接影响了姑娘们的发挥,至少那位高个儿女中音唱走了两次音。她是笑着唱走音的。
这个三人小乐队很喜欢他,在两首歌的间隙,还公开感谢了他。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当阿丰向服务员学习怎么用藏语说“我爱你”时,我才知道,促使阿丰每天来玛吉阿米的,不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

但是,如果没有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就不会有玛吉阿米了。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看一家店能不能火,可以从三个维度判断:一个有想法的老板,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个能够广为流传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好是关于爱情的。
这个爱情故事,最好有戏剧冲突,绝对不能平平淡淡,比如妖精爱上了凡人,王子爱上了灰姑娘。
这些,玛吉阿米都具备。

玛吉阿米的爱情故事其实更精彩,这个爱情故事是关于一个和尚的。
确切地说,是一位活佛。
这位活佛,还会写诗。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个诗人叫仓央嘉措,六世达赖。
美男子仓央嘉措才华横溢,却被束缚在一个无爱的寺庙之中。虽贵为活佛,却形如傀儡。他拒受比丘戒,甚至提出还俗,否则宁可自杀。

我想起了爱德华八世。
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
法王仓央嘉措不爱如来爱姑娘。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爱德华八世潇洒地退位了,作为转世灵通的仓央嘉措却不可以。

他的无理取闹被毫无悬念地拒绝了。他只能在月黑风高之夜,大雪纷飞之时,与心爱的人偷偷幽会,一夜一夜,无法自拔。传说他们幽会的地方就在八廓街的一家酒馆,如今我所在的一幢土黄色小楼。

他好纠结啊。毕竟自己是活佛。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他是一个情僧。
他有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他是活佛,也是凡人。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如果不成佛,是否可以和心爱的人过世俗的生活?

电影《色戒》里,主人公达西天资聪颖,禀赋极高,是一个年轻有为、有着大好前途的僧人。他三年与世隔绝,闭关苦修,放佛参悟了佛法的真谛。命运无常,给他安排了一个貌美聪慧的少女琶玛。琶玛不惜公然挑战宗教禁忌,只为追求心中所爱。早已舍弃世间一切羁绊的达西,抵挡不住琶玛的诱惑,如电击一般,干柴烈火,一点就燃。他放弃了继续探索佛法的真谛,褪下僧袍,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他种地、贩粮、通奸、斗殴,简直不似一个受过十多年佛法熏陶、教化之人。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
放弃的前提是不是必须曾经拥有?
当你站在放弃的悬崖边,一切是否还能潇洒从容?
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答案是把它放入大海。但是,哪里才有大海?如何让一滴水流入大海?

阿丰的表白被拒了。
当他用操练得已经很熟练的藏语说出“我爱你”时,姑娘先是一愣,然后说了声谢谢。
姑娘懂他。他不懂姑娘。
姑娘是来兼职的,要去考公务员了。

阿丰走了。
因为失业而来,因为失恋而去。
因为失意,所以远行么?
仙女节,藏族人的情人节
在手机被冻关机的大清早,来到大昭寺。天真的很冷,离天亮至少还有两个小时,大昭寺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八廓街就像一个巨大的人潮漩涡,不停地顺时针旋转、旋转……

我被卷入其中,感觉是被推着走。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街上几乎都是藏人,他们是来拉萨朝拜的虔诚信徒。有的人瘸着腿跛着脚,有的拄着拐杖佝偻着背,还有的坐着轮椅……当然,大部分的都是正常人,他们拿着转经筒,时而眼睛微闭,时而口中念念有词,就像在跟神对话。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从家乡千里迢迢来到拉萨,有的人一路磕长头过来,有的人变卖了家里的部分财产,只为完成心中所愿。

人潮漩涡的中心是大昭寺。大昭寺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12岁等身像大有来头,它是释迦牟尼佛祖亲自开过光的,是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的时候带到拉萨的,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见到等身像就像见到佛祖本人,所以藏人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到大昭寺前朝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佛祖等身像的大昭寺比没有活佛的布达拉宫还要神圣。

释迦牟尼生前总共开光加持过三个等身像,分别是8岁等身像、12岁等身像和25岁等身像。8岁等身像由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从尼泊尔带到拉萨,现供奉在拉萨小昭寺内。25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印度菩提伽耶的正觉塔内。菩提伽耶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的地方。

这是一个藏人比游人多的季节。我很幸运,这天是藏历10月15号,藏族人的仙女节。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仙女节是怎么回事?

据说,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了给拉萨城护法,请来了印度女神“吉祥天女”,坐镇大昭寺三楼的护法神殿。如果你对印度教神话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 ,吉祥天女是天神和阿修罗搅拌乳海的时候产生的,她神通广大,大慈大悲,藏族信徒认为供奉她可以去除灾难,使人畜兴旺,还给她娶了个藏族名字:班丹拉姆。

班丹拉姆有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白巴东则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相互爱慕,并私定终身。班丹拉姆知道他们的地下恋之后,非常生气,严令他们分开。盛怒之下,她甚至把赤尊赞赶到了拉萨河南岸,只允许这对小情侣每年藏历10月15日隔河相看一眼。白巴东则是一位慈悲友善的护法神,她的遭遇得到了众人的同情,于是人们就把女神和赤尊赞隔河相望的日子,设立为“仙女节”。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在仙女节的前一天,白巴东则塑像就与松赞干布塑像一同,被迎请到大昭寺外院的天井中,供人朝拜。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仙女节这天,大昭寺里面的摩肩接踵的盛况想必不用我多费笔墨了,总之就跟挤北京上下班地铁一样。人们扶老携幼,捧着哈达,带着青稞酒,在回转的法号声中,在袅袅的青烟里,双手合十,虔诚祈福。人实在太多,挤不到前面的人只能将哈达握成团状,然后投掷到女神和松赞干布身上。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则被倒入天井中央的大肚马头容器中。酒会从马头嘴中流出,壶底流出的酒被认为是经过女神加持,会带来幸福和吉祥。

女人们喜欢这个节日,仙女节甚至被称作藏族的“情人节”,有些青年男女会在节日这天表达爱意。据说藏族姑娘们还会三五成群,以供奉女神为名在八廓街上找男性讨要红包。我没有遇到讨要红包的仙女,尽管我是“有备而来”的。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大昭寺拥挤人潮的另一边,几拨藏族人围成几个圈儿,载歌载舞,一派欢腾景象,好不热闹。唱了一曲又一曲,舞了一支又一支,跳的人尽兴,看的人高兴。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除了看唱歌跳舞的人,更多人面朝神女塑像,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在大人背上的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这一切。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有一个小孩子格外吸引我的目光。他看起来有三四岁,母亲将他抱在怀里。他双手并拢,面向神女,学着大人的动作朝拜。他将并拢的小手举过头顶,接着放到鼻子前面,随后小脑袋随着双手的动作俯下去,做得有模有样。他这样循环往复了好多次。这个虔诚的小信徒脸上浅浅的微笑,自然得就像一道佛光。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我真羡慕他。从出生就知道,世界上有一些比自己更强大的存在。知道这点很重要。这可以让我们保持谦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妄人。

我站在拥挤的人潮中央,看着来来去去的人。不管是有皱纹的还是没皱纹的,长得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目光坚定。目光坚定的人,内心一定有笃信的东西。

他们的一生,只为完成一个虔诚的目标,一个简单的心愿。

对他们来说,佛国无边,哪有红尘?红尘即佛国,佛国即红尘。

拉萨那些人儿,那些事儿
长这么大第一次去西藏。去西藏只在拉萨待着,没有去圣湖纳木错,没有去“西藏的江南”林芝,没有去转山,没有去徒步墨脱——尽管这些都曾在我的“To-to-list”里,现在它们依然躺在里面,留待时机再蠢蠢欲动。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我的第一次拉萨之旅,没有故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我每天看书、写字、去八廓街转经。去转经并不是出于信仰,而是觉得那是整个拉萨最有宗教人文气息的地方,能很好地感受那份赤诚。对于喜欢摄影的自己来说,八廓街是源源不断的素材之地。何况,吃完午饭、晚餐,在八廓街转几圈,也就权当散步、促进消化了。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虽然是这样一个可怜的“无神论者”,但看到大昭寺广场前那些匍匐在地的虔诚身影,还是不由得起了几身鸡皮疙瘩。这样虔诚的面孔,我只在瓦拉纳西的河畔看到过,在伊斯兰世界里看到过,在佛陀参悟的大树底下看到过。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2 16:55 2 只看该作者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虽然是这样一个可怜的“无神论者”,但看到大昭寺广场前那些匍匐在地的虔诚身影,还是不由得起了几身鸡皮疙瘩。这样虔诚的面孔,我只在瓦拉纳西的河畔看到过,在伊斯兰世界里看到过,在佛陀参悟的大树底下看到过。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这些信徒中,有的一路磕长头从家乡来到拉萨,我们觉得很苦,但他们心里可能唱着歌。“头磕破了会长疤,只要身体还活着,灵魂一直快乐。至于渴了饿了病了,都会过去,神佛保佑……”

我们汉人信佛只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健康、儿女……反正世间所有俗事,都要求佛,都要许愿还愿。

对于藏族人而言,没有人会为了自己求得更多的金钱或是家庭更好来求拜,而是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成千上万次顶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修持自身,更是为了普度众生。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他们把金银珠宝都献给寺庙,把最聪明最有出息的孩子送去侍奉佛。

这是扎西告诉我的。扎西是我在一家藏餐馆认识的藏族朋友。他四十来岁,在全国各地做虫草和藏香的生意。

他会说基本的汉语,但并不熟练,我连猜带蒙才能明白他的意思。这样的交流很吃力,我们索性用英文交谈。扎西做过几年的当地导游,带的都是外国人。我们的沟通顺畅了很多。

扎西问我:你是一个人旅行吗?
我:是的。
扎西:一个人旅行很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是的,我很享受一个人旅行。
扎西:你很幸运。年纪轻轻,受过教育,去过很多地方。
我:嗯,可是我想学做生意。
扎西:旅行要一个人,做生意要一群人。做生意你得有很多朋友。当你有一百个好朋友时,做生意就会容易很多。

扎西向我谈起了他的生意经,还给我讲了一个穷小子在拉萨开了好几家店的励志故事。他说他全国各地到处跑,他的藏香和虫草品质好不掺假。他说做生意要做长远的生意。

去了很多家藏餐馆,直到走进大昭寺东门那家,才没再去别家。实践证明,要让人记住你的一个秘诀就是你要去做一些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比如,我就一连五个晚上在快打烊的时候去这家藏餐馆吃同一碗牛肉面,以至于第六次去的时候,刚说“我要一碗牛肉面”,前台和所有服务人员都哄然大笑。我觉得,下次再去的时候,他们都要叫我“牛肉面”了。这确实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牛肉面——味道特别香,牛肉放得多。可以说,一碗牛肉面打破了我对藏餐的偏见。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晚上吃藏餐,中午去川菜馆。拉萨号称“小四川”,川菜馆特别多,但是价格不便宜。一份普通的青椒肉丝盖饭,在北京卖15块,在这里要卖18块到20块,而且有些炒得还很敷衍了事,完全砸了川菜的招牌。我虽多年没有下过厨房,但让我临时操刀,也比他们做得好吃一万倍。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在这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川菜馆中,有一家大娘开的特别好。大娘是宜宾人,一个人来拉萨开店四年了,店开在一个小巷子里。我去了两次,就跟她熟了。她给我讲天zang的场景,讲自己老家农村三层小洋楼的幸福生活,讲自己的奋斗经历。她说自己16岁就去珠三角打工了,在那边干了16年,32岁才回去结婚。她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珠三角。“我为自己的梦想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她说。

从大娘那里了解到了色拉寺的一些情况,临时决定吃完午饭就去色拉寺转转。那天是星期天,到了才知道,色拉寺周日没有辩经。于是又坐公交车返回,第二天同一时间又去。

色拉寺的辩经很好玩。几十个喇嘛分为很多组,或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一,有站着的,有席地而坐的。站着的是发问方,席地而坐的是答辩方。答辩的话题涉及藏传佛教的各种问题。问题一出,答辩方必须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或者反驳。只见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一群喇嘛在激烈地指手画脚、搔首弄姿,或严肃,或戏谑,好不热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手势和肢体动作,或怒目而视,或手挥念珠,或大力击掌,或金鸡独立,或低念高唱,或短诵长吟……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修行的认识。修行怎么能是吵吵嚷嚷的呢?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啊。


辩经是对佛教理论的辩论,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理解,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反馈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佛经也不例外。事实上,在佛教的起源地古印度就已经确立了辩经制度,辩经是古印度寺院教育中获取佛教知识、检验所学深浅,以至获得佛教学位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历史上,最著名的辩经当属玄奘龟兹(qiu ci,阴平,阳平)辩经。当年的玄奘同学舌战群僧,无人可敌,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虽然不是旅游旺季,在拉萨依然结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阿丰、楷阳、Ajay……阿丰,我刚到拉萨那会儿,你带我转八廓街,去玛吉阿米喝茶听歌看姑娘,我最初对拉萨的印象就是你帮我建立的。楷阳同学研究生刚毕业,在上班报道的一个月间隙时间里,从南京一直玩过来。你给我讲了一路的见闻,在青海一个人“包”一座山玩的经历我真的也想体验一下。Ajay,你回香港的那个中午,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美味的西藏火锅,虽然你跟我一样没有吃饱,但那味道好怀念。下次去香港找你徒步麦理浩径——这也在我的to do list里,新加上的。
西藏,雪域高原的呼唤
拉萨再见!还会来,还会来……
关于作者
图/文:鲈鱼正美(深夜特急)
版权信息:本文的所有文字和照片,均为作者原创,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转载或用于商业目的。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5 19:04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学习了支持学习了
发表于 2018-1-5 19:17 4 只看该作者
支持学习了支持学习了
发表于 2018-1-6 12:16 5 只看该作者
顶贴支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