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复制链接] 查看:39418 | 回复:183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6:59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越过小沟的父亲露出一丝微笑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7:02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再给三美女拍一张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7:03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东方长城墩台和西方圣经故事融为一体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5:03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左云县历史悠久,据国内史学界对境内出土石器考证,早在10万年前,已有 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且是历代屯兵的边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我国北方在历史上战争频繁,本土归属政区、城邑及人口也频繁更变,在商周时代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时为北狄牧地,名白羊地。战国时属赵国,置武州塞。秦代属雁门郡。汉代始设县,改为武州县。晋永嘉四年(310)归代国。北魏时隶桓州(今大同),为京都平城畿内之地。北周时地属北朔州。隋开皇元年(581)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地属马邑郡云内县。唐贞观十四年(640)于故云内县置定襄县,兼云州治,地属云州定襄县。五代时属后唐,隶河东道。清泰三年(936)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燕云16州割让契丹,地属辽。元朝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永乐元年(1403)置大同左卫。清雍正三年(1725)九月,以北西路九堡并入,改称左云县。所以从清朝入关的角度(从关外看)来看,正好是右玉左云。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7:13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基督耶稣教主被扒光衣裳,准备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4:47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烽火台也称烟墩、烽燧、烽堠、墩台、亭等,是一种白天燃烟,夜间明火以传递军情的建筑物。多建于长城内、外的高山顶,易于嘹望的丘阜或道路折转处。烽火台形式是一座孤立的夯土或砖石砌高台,台上有守望房屋和燃放烟火的柴草,报警的号炮、硫磺、硝石。台下有用围墙圈成的守军住房、羊马圈、仓房。烽火台的设置有四种:一是紧靠长城两侧,称为 “沿边墩台”;二是向长城以外延伸的,称为“腹外接火墩”:三是向内地州府城伸展联系的,称为“腹里接火墩台”;四是沿交通线排列的,称为“加道墩台”。山西境内的明长城因防御性质分为内、外长城。外长城为边境防御,内长城为京畿拱卫。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4:45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山西境内的明长城隶属于大同、山西二镇。明长城是一个由城墙、关、城堡,敌台,马面、烟墩(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和以集军事、行政于一身的卫所军事组织及以军垦屯田为后勤保障的诸方面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墙是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主体,墙体依材料区分为砖墙、石墙、夯土墙、砖石土混筑墙、劈山墙、山险墙、壕堑等类型,随地形平险、取材难易而异。除蓟镇长城的墙身全部用条石、青砖砌筑,其余诸镇长城多采用夯土墙或砖、土、石混筑,仅关门、敌楼包砖。劈山墙指将天然山体劈削成陡壁;山险墙一般指利用自然山体峭壁。长城墙体断面下大上小呈梯形,高厚尺寸亦随形势需要而异。城墙顶面,外设垛口,内砌女墙,垛口开有隙望孑旧口射孔。墙体顶面用方砖铺砌,两侧设有排水沟和出水石咀。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夯土墙。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6 14:38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长城墩台,是长城上的防御体系之一,它早在东周列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被称作“烽燧”台,为当时的军情报警设施。每当遇到敌情,便利用它通过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以及上级报警:白天燃烟,称作“烽”,晚上点火,称作“燧”。《史记·索隐》引《纂要》云:“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立昼,燧立夜。”又据《史记·正义》记载:“昼日燃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烽,土橹也;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则举之”。到了战国时期有了真正的长城以后,烽火台便成了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烽火台只是长城墩台的其中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长城墩台实际上最后发展成了烽火台、墻台和敌台三种。
发表于 2018-3-14 11:23 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4 15:12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在八台子村明长城外端,有座傲立孤峰的坟土堆,当地人称“总兵坟”,此坟多年前被盗。具村民讲,墓中穹顶,有精美壁画。不知是为了怕人们再破坏,还是确有其事,村民常讲,墓中有碗口粗大蛇,常咬羊群。
发表于 2018-3-14 11:23 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8-3-16 14:24 编辑

左云“摩天岭”长城行
长城上的空心敌楼
   明长城70%是夯土长城。版筑夯土墙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它们有的是用粘土和砂,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的。也有的地方是用土、砂、石灰加以碎石夯筑的。版筑夯土墙高度一般是底厚的一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所以城墙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冷兵器(刀,抢,箭等)的袭击,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便。只是这样的长城很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我们现在可以看出这个土夯烽火台的层层土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