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40

主题

西南

(8264)那一年,我们一起骑过的滇藏线(四)香格里拉--奔子栏

[复制链接] 查看:28877 | 回复:13
发表于 2018-4-19 22:1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昨天这一觉睡到早上6点,对于跟山东半岛相比有明显时差的西南大地来说,这个点儿醒是不是有点早啊。一大早的是被一屋20个人的起床喧闹声、此起彼伏的上厕所声和屋外瓢泼的雨声吵醒的。迷迷瞪瞪爬起来发现屋外的雨情应该能算的上是中雨,这种天气下的上坡可怎么骑呦,这老胳膊老腿的不是要命么?所以一直到出门都在犹豫,如此恶劣的天候条件下,骑或者不骑这个历史命题。不过,想想这才第三天就开始琢磨搭车,这革命意志是不是有点太不坚定了些,总不能连老虎凳辣椒水都没上就放弃抵抗了嘛。所以,最后还是一边犹豫,一边给自己打气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由于人多,20个人一屋,干啥都挤,洗漱、上厕所、装车,都挺费时间,连烧开水灌水壶都得轮着来。看着屋外不依不饶的雨,一边在心里埋怨着遇天不淑,一边琢磨应对办法。想着身上有冲锋衣和雨衣,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尽管有这两样,问题依然很大),那么关键就是鞋。这阴风冷雨的,再灌一鞋的水那得多难受。想到攻略里有说要带避孕套防雨,难道就是这么用的?于是拿出来实验,开始直接把套套罩在鞋外,结果刚套进半只鞋就破了。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脱了鞋直接上脚试试,这下倒是很顺利的把整只脚都套了进去,不过,还没来得及高兴,从脚后跟处又破了。以上实践证明,避孕套防雨功能只能用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不适用于43码以上的脚部防水。最后,只有使出绝招了,找了两只塑料袋,套在脚上绑紧,当做防雨罩,至于鞋子,直接把它们放进驮包防雨罩里,脚上只穿凉鞋。那感觉,真叫一个透脚凉,果然不愧是凉鞋。

感觉万无一失了才出门(其实后面的事实又证明了,塑料袋的防水效果,也就是个聊胜于无)。出门还是到昨天吃晚饭的地方吃早饭。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就为整个上午的泠雨骑行补充了充足的能量(事实上,还没到中午就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晒一张用完早膳,在小店门口准备出发的靓影,看到地上瓢泼大雨的效果了么?此时已经是起床两个小时以后的8点钟。        

可能是因为瓢泼的大雨影响了对方向的判断,也有可能是这边的破路修的就是这么乱起八糟,出城以后,居然没有看到正确的驶入214国道的岔路口。不知道沿着哪条路翻了个大坡,一口气飚到坡底,结果一看路标,顺着这条路再往前走,就骑回丽江了。没办法,掉头硬着头皮咬牙冒雨又骑上了那个十几分钟前刚冲下来的大坡才算回到了沧桑的人间正道。不过之后的景色倒是也豁然开朗起来,路两旁是仿佛横无际涯的依拉草原。如果是晴天,风高云淡的天气,肯定能拍不少好片,今天这天气就算了。

平路没多久,就又要开始爬坡,半道上可以看到拉帕海草原的美景。简单冒雨偷拍一张给大家观瞻一下。据说这片区域在古生代是被古地中海所覆盖,地中海啊,想想都不明觉厉,跟前天偶遇的那意大利哥们的祖国也就是个隔海相望。当然,隔海相望什么的自然是扯淡,香格里拉是地中海的时候,意大利那只马靴还不知道长成什么鬼样子呢。不过我们一路走来,从丽江的平均海拔2000-2500,到香格里拉盆地底部的3200米,再向西北继续攀爬就是一众雪山皑皑,可以明显感受到在香格里拉地区,地势逐步从我国的第二阶梯云贵高原进入了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我们此时正骑行在祖国两级台阶中间的过渡带上。   

大家看到的风景照片是上图这样的山雨欲来景色宜人,可身处实地的我们却是这个熊样,一点都不酷好不好。

看完了美景在雨中简单的稍事休息以后,咱们继续爬坡。不过接下来的一段爬坡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行走在美军轰炸之后的伊拉克国道上。有图有真相,要不是路边持续不断的冒出标示国道里程的小白桩子,我还以为走到哪条泥石流的航道上了。看吧,后面的背景就是前图的美丽拉帕海,照片的焦点却是一个无比渺小的蓝衣人无助的推着整支车队最重的一辆车,塑料袋包裹的双脚踩着打滑的凉鞋,行走在泥石流一样的国道上。拍这张图的时候,小强已经推上了这段泥石流,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拿出他的手机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个珍贵的瞬间。我是有多么喜欢拍照啊,就是为了给你们看看哥有多么的不容易。好吧好吧,书归正传,这段推行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点小故障,我那全车队最贵的驮包的一根绑带松了,缠在车轮里最后也没摆脱断掉的命运,原来再贵的东西也扛不住这么折腾。

推过那段泥石流之后,就是爽歪歪的柏油路。因为下雨,我们好像是在云中穿行,人生头一次有这样的骑行体验,从山下看,这就是云端,可从我的视角看,我们却是在云中穿行,虽然云中骑行的感觉并不是一段多么舒适的体验。经过这么一段雨水的考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个,我的雨衣基本是摆设,虽然穿着雨衣,但里面的衣服照样哗哗的滴水,可能是跟我只图轻便性,携带的雨衣太薄如蝉翼有关。第二,如果在雨季长途骑行的话,还是应该携带那种分体式雨衣比较靠谱,像我这次选择的这种车衣,在这样的天气里,下半身与不设防无异。第三,我的冲锋衣也是个摆设,说什么防水防风透气,完全就是扯淡,穿着雨衣,再加冲锋衣,里面照样淋的透透的,当然,这一点跟本冲锋衣已经有长达4年的服役年限也多少有点关系。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湿身诱惑了,脚上的塑料袋里也充满了雨水,那真叫一个冷,好在现在是上坡,发力蹬车的过程中冷的感觉还不明显,但过了垭口之后的下坡对我这种畏冷怕寒体质的人来说可真是有点小折磨。明显能通过骨传导听见自己的牙齿不受控制的高频咬合碰撞的声音,通过咬轮匝肌和面部肌肉的快速抖动瞬间产生的大量热量供给面部肌体后又迅速消散在耳旁风中。与此同时,身上的肌颤也在同步进行,我柔弱的小内心又开始例行悲观,这要是在高原感一小冒,剩下的路也甭玩了,直接回家吧。

大家随便看看在云中穿行的感觉,需要强调的是周围这种像雨像云又像雾的存在,真的是普通意义上的云而不是大家常见的雾。可能是身处仙境的缘故,车子也陶醉了,经过一段下坡的时候,哥的V刹没了反应,可这是下坡,速度已经飙上30,耳边就是呼呼的风声,不得已只好用最原始的脚刹,探路者的凉鞋跟柏油路亲密的一次又一次结实的碰撞增加接触压力,尽可能的全脚掌着地增加接触面积,不顾磨损的加长接触时间,使鞋底与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大于重力在下坡前进方向的分力,为我与自行车这个整体施以一个向后的加速度,最终使向前的速度减为零(原谅我赤裸裸的炫耀自己理工科的背景)。当时的心跳声现在想起来仿佛依然在耳中回响,这种道路条件下,速度要是减不下来,不是撞到路右侧的山壁,就是掉到左侧的山下,不管哪一种结局都会很惨烈。不过好在到最后车子还是顽强的停了下来,小强同学帮我整了整刹车,让我免于裸刹才继续上路。由此又得出一个结论,在这种复杂天候和复杂路况条件下作战,碟刹终究还是比V刹稳定一些。

强忍着寒冷,一路下坡到尼西乡的尼西村,开始打尖吃饭。不过对于此时的我来说,吃饭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图中的那一炉旺火。高原湿身腹中空的人忍着寒风一路下坡终于看到火炉的感觉,只能说午餐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火,没体会过的人不会明了。团坐在火炉周围的小伙伴们好像还都比较文明和矜持,或者说体内的火力都比较旺,但哥实在是不撑,赶紧的把身上的湿衣服、湿袜子脱下来在炉火上烤烤干,虽然到最后也没烤的太干,不过好歹算是缓过来点劲(哥穿的不是号称速干衣么?怎么在火炉边干的也还是不够快?)。在这个暖心的小店隔壁简单喝了点热腾腾的米粥就继续上路,温热的米粥一下肚,就感觉一股名为幸福的感觉顺着奇经八脉往周身散开,顿时又充满了力量。事实又一次证明,其实冒也不是那么容易感的,就这么个折腾法还如此龙精虎猛,以后的路上也尽量少自己吓唬自己。

在尼西村简单补充一下继续上路,幸福的感觉其实并没有持续太久,上路之后依然是浓云与寒战齐飞,夏雨共长天一色。出尼西村不久有个岔路口,当时应该是刚修通的路,所以还没有标示,如果有以后再去的同志们可以参考一下,图中从我身后那个岔路口向右前方行驶到我所站的位置这条路是老路要绕道尼西乡,往左前行驶到图中右侧下方那条是刚修通的新路,可不绕行直奔德钦。就在我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中,老马同志已经做出了英明的决断,带领我们落在后面骑得比较慢的一组人选择了新路,具体比在前面领骑的一组节省了多少公里的路不太清楚,但至少是省了一个大上坡,后面我们直接30公里的大下坡杀到金沙江边。这下坡下的那叫一个爽,从海拔3500一直冲到海拔2000不到,这也是此行第一个如此拉轰的下坡。不过同样也由于路上过于拉风,头盔都被吹掉了,等我惊觉脑袋上已经没有了头盔防护的时候,车已经冲下去了好远。用我刚恢复功能不久的v刹艰难的停车茫然回顾,目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经看不到头盔的影踪,当时我的内心犹豫挣扎纠结斗争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回去把头盔捡回来这个历史性课题,因为下坡下的太爽,再哼哧哼哧的掉头爬这个还不知道要多长的坡回去捡头盔,心理上着实有点接受不了这种神转折。不过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惰性,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骑回去把头盔捡了继续往下冲。

冲到已经可以看见金沙江奔腾的江水时,得空抬头一看上午还在其间穿行徜徉的云端已经又变成山峰间遥不可及的缥缈虚无,身上才感觉没有冷的那么的冰肌玉骨,海拔也又一次的降了下来。               

下午14点45分左右,冲到了今天的最低海拔处金沙江大桥,留影纪念一下,大家可以看看哥身上一路风干却依旧没有干的冲锋衣,还有一裤子的泥点,当然还有当时已经灌满水的脚套。

过了金沙江大桥,继续前行,就是各种慢刀杀人一般的小上坡、平坡、小上坡、平坡···,16点左右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奔子栏乡。这一小段要命的上坡之所以骑得这么崩溃其实跟车况不佳有很大关系,淋雨加上溅泥,后拨消极怠工态势明显,低速档已经完全失去功能,只有高速四档好用,用中高速档爬坡简直是对我体力的严峻考验,结果在考验中我不出意外的败下阵来,到奔子栏后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想动了。

进入奔子栏乡之前有一所很漂亮的学校,在学校对面的小店里吃喝休息的时候,发现藏族老板居然还顺带卖一些自己制作的藏式手工品。一时手痒,收了一套如图所示价值80元的五角枫木做的藏式饭碗,一只50元的山茶花树疙瘩做的藏式茶碗,另外还有一只图中没有显示的价值80元的红豆杉木茶杯。对,你没看错,就是红豆杉。当时我对80块能买到红豆杉的茶杯并不报什么太大希望,只觉得做的挺有特点,倒水进去还能把水泡成红色,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原理,买来当个纪念硬是不错。不过如果卖碗的藏族大叔没有忽悠人这杯子真的是红豆杉制成的话,按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理论,我无意中也成了砍伐红豆杉的帮凶之一。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已经如此恶劣的今天,一向自诩以绿色环保为己任的我居然因为一时的猎奇心理购买了这么一个杯子,对这一恶劣的行径我无法为自己找到开脱的借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红豆杉无罪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也不应该是它的原罪,有罪的只能是人类的贪欲。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感到内疚,所以这里就不臭显摆的上红豆杉水杯图了。

就在这处小店外小休整的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今天的骑行有点难以为继,于是我们落在后边的9个人一致决定今天不按计划前行,直接住宿奔子栏。择店不如撞店,很随性就在小店边上的一间大车店住了下来,三个人一间屋,一人20元。房间相比之前的住宿点算是比较干净的,更让人心花怒放的主要还是有场地和时间供我们洗车,简直是救我的车子于泥水之中。洗干净上点油,再让小强同学把后拨调整一下,明天又是一辆可以驮着最重的负荷爬坡的牛车。车车收拾停当之后开始等待享用期待已久的晚餐,今天早餐的两根油条之后,一天时间就没正儿八经的用过正餐,早就饿成了头重脚轻腹中空。

要说这晚餐的用餐环境还真是没的说,推开饭桌背后的窗户就能看到奔腾的金沙江。暮霭中的金沙江大拐弯景色端的是霸气侧漏,只是江边随意堆放的建筑材料一招就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破了功。这种不和谐的搭配简直让人不忍直视,直视一眼断人场,直视两眼费思量,直视三眼风波起,暮霭深处水茫茫。所以尽管单反就在手边却只让小米出场草草拍照取证了事。

   上图是今天丰盛的晚餐,哥后面的窗户就是刚才让人不忍直视的金沙江大拐弯的拍摄地。大家看看吧,就是这9个人没有选择继续前行(之后的旅途中,这些都是经常出现在第二梯队的熟面孔),剩下的11个猛男选择了继续杀奔今日计划的终点书松村。真的是一群我见犹怜的猛男,哥真陪不了你们,男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像这样在精力体力均告罄的地方惬意的洗个澡,收拾收拾车,吃个可口的饭菜,我觉得才是旅行真正动人之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大概从今天开始,20个人的队伍好像就再也没有聚齐过。还是说说晚饭,今天是真的把我饿着了,晚饭吃的很爽,梅菜扣肉和凉拌猪肉是我印象中非常赞的两个菜,大概可能是传说中的藏香猪为原料做成的。其实想想这种可能性还真不小,这种地方,如果大老远的运输饲料猪过来,也许成本反而比在本地喂养藏香猪要高。吃完了这顿让人印象深刻的晚饭,又是洗澡又是收拾东西,折腾到快12点才睡,这么早就落脚却还是睡的如此之晚,我们的拖沓也真的是没谁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8-4-20 11:19 2 只看该作者
骑行天下!
发表于 2018-4-20 13:40 3 只看该作者
身体真不错,越骑越健康
发表于 2018-4-20 14:01 4 只看该作者
健康为本,精彩户外
发表于 2018-4-20 14:50 5 只看该作者
为你们一群年青人加油。
发表于 2018-4-20 18:48 6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一大纪念
发表于 2018-4-20 22:25 7 只看该作者
酒井留香 发表于 2018-04-19 22:19

昨天这一觉睡到早上6点,对于跟山东半岛相比有明显时差的西南大地来 ...


精彩的游记,我渴望有朝一日能像作者一样来这么一次骑行
发表于 2018-4-20 22:26 8 只看该作者
期待第五篇,太精彩的游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8-4-22 13:18 9 只看该作者
无语,别人的游记都在一个帖子里续完、、、、、、一下子把阅览的兴趣灭了。。。。。。
发表于 2018-4-23 12:16 10 只看该作者
Alanglory 发表于 2018-4-20 22:26 期待第五篇,太精彩的游记

我尽力加速,写东西比骑车难多了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