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44

主题

其它

1991年梅里山难日方内部检讨(8264独家发布)

查看:24497 | 回复:21
发表于 2018-11-7 15:21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15:23 编辑

看看日本内部专业人士的检讨,就会对这次山难的原因一目了然,也可以矫正所谓山难纪录片造成的困惑和误导,8264论坛首发,转载须说明出处

kawab199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kawab1991_0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kawab1991_0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1-7 18: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8 19:17 编辑

既然得到版主的认可,我就把话题展开说一下,用证据说明一下为什么日方这个总结比较靠谱,日方内部称这次的登山队为日中合同学术登山队,日方已经指出合同登山和学术登山有害,在此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学术登山:

这里借用台湾人对日文概念的翻译:
登山學術化。藉著登山,從橫面空間性的認識到縱向時間性的瞭解,也就是深入地區內的地形水文、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從實實在在的田野見聞中建立知識的基礎。

「登山學術化」指的是將讀書做學問的態度與方法用在登山活動上。
例如阿發對植物與昆蟲頗有涉獵、玉如是野鳥專家,小蜜蜂與仕偉鑽研攝影
等等,都是好例子。從這樣的興趣出發,有人喜歡開攝影隊,有人喜歡走
古道、找遺跡,若能更進一步深入瞭解,上山更能事半功倍。
更進一步,如果能協助學術單位進行基礎性的調查,如林相調查、動物相調查、
地質調查等,就更加有貢獻了。多的是只能關在研究室、無法在山野活動的
有名學者。我們應善用我們的登山能力,協助這些人、協助學術研究。
若自己作出興趣來,說不定山社也會出幾個如鹿野忠雄、大島正滿、佐佐木保雄、
佐佐木舜一、陳玉峰、李壬癸、王穎、楊南郡之類的人物。

然后我们再考查一下日方每名队员的身份和职业,就知道这群人的专业不是登山,他们的专业是做学术的,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借着登山来做学术,做学术为主,登山为辅。所以日方总结里坦承他们缺乏登山经验,尤其缺乏攀登梅里雪山所要求的经验,有些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但有些经验必须依靠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例如路线和营地的考查和选择,以及天候的观察和判断,这往往决定了一次攀登的成败和生死

附梅里山难遇难者名单
日本登山队员11人:
井上治郎(45岁,队长,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助理)
佐佐木哲男(38岁,秘书长)
清水永信(36岁,医生)
近滕裕史(33岁,摄影师)
米谷佳晃(32岁,软件工程师)
宗森行生(32岁,记者)
船原尚武(32岁,大学研究生)
广濑显(27岁,大学研究生)
儿玉裕介(33岁,大学生)
世仓俊一(21岁,大学生)
工藤俊二(21岁,大学生)

另一个版本:
总队长     左右健次   57岁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教授
登山队长   井上治郎   45岁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助手 日本著名气象专家
秘书长     佐佐木哲男 38岁  会计师
医师       清水久信   36岁  医生
队员       近藤裕史   33岁  日本气象协会关西本部
             米谷佳晃   32岁  朝日新闻社
             宗森行生   32岁  共同通讯社横滨支局
             船原尚武   30岁  神户大学大学院自然科学研究生
             广赖显     27岁  京都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生
             儿玉裕介   23岁  京都大学工学部学生
             世仓俊一   21岁  京都大学农学部学生
             工藤俊二   21岁  京都大学文学部学生
发表于 2018-11-7 18:2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18:29 编辑

在讨论合同登山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方队员的情况:

中方30人,其中登山队员6人:
总队长     杨必育     57岁  云南省登山协会
秘书长     李崇礼     55岁  云南省登山协会
联络官     陈尚仁     52岁  中国登山协会

队长       宋志义     40岁  中国登山协会 创造了无数次辉煌登山记录

队员      金俊喜     36岁  中国登山协会
             孙维琦     31岁  中国登山协会
             张俊       33岁  云南省登山协会
             李之云     34岁  云南省登山协会
             王建华     37岁  云南省登山协会

协助员     余新华     21岁  德钦县人
             松吉       22岁  德钦县人
             斯那次里    26岁  德钦县人
             扎史吾堆   26岁   德钦县人
                扎史吉才   25岁  德钦县人
                罗桑多吉   25岁  德钦县人
          林文生     22岁  德钦县人
          拖丁       20岁  德钦县人

运输手      7人

炊事员      段建新     23岁  云南体委
                张开云     29岁  云南体委
                李帆       20岁  云南体委

德钦体委    李世尺    50岁

迪庆州体委  农布    37岁
                舒建华      32岁

梅里山难遇难者名单
中国登山队员6人:
宋志义(40岁,中国登山协会教练)
孙维琦(31岁,中国登山协会教练)
李之云(34岁,云南省体委干部)
王建华(37岁,医生)
林文生(22岁,藏族,德钦县体委干部)
斯那次里(26岁,藏族,德钦县体委干部)
发表于 2018-11-7 18:3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20:11 编辑

那中方人员专不专业呢?专业的,有,但大部分都不专业,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事实
专业的其实就这三个人:
队长       宋志义     40岁  中国登山协会 创造了无数次辉煌登山记录
队员      金俊喜     36岁  中国登山协会
             孙维琦     31岁  中国登山协会

孙维琦的情况没查到,但宋志义、金俊喜的情况基本上可以从下面这段文章看出来:


中国登山大事记
-----------------------
1956年4月25日
成立不久的我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在苏联专家库金诺夫和兹维兹特金的指导下,队长史占春等32人登山了我国东部的最高峰,也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
1956年6月
两国运动员在苏联北卡兹别可山上登山营中训练后,共同攀登了高加索山脉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山。
1956年7月31日
中苏组织混合登山队,攀登了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西南边境。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山
1956年8月15日
攀登了公格尔九别峰。其海拔7530米,临近慕士塔格山,是帕米尔高原的第二高峰。
1957年6月13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登上了四川西部海拔7556米登攀、难度很大的贡嘎山顶峰。这是我国运动员第一次独立组队进行的登攀活动,和首次独立征服7500米以上高峰。这一成功,不仅创造了我国登山运动的新纪录,而且超过了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最好成绩。从攀登贡嘎山的胜利为标志,中国现代登山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58年5月16日
首先成立了隶属于国家体委的行政机构的登山运动处,史占春被任命为处长。
1958年6月
中国登山协会正式成立。栗树彬任主席,漆克昌、陈外欧、张文佑任副主席,史占春任秘书长。登山协会下设科学研究工作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工作委员会,由张文友、许竞分别担任主任。
1958年7月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7格冰雪利用研究队到祁连山去寻找水源,进行冰雪考察。
1958年9月14日
许竞、崔之久、栾学富3人组成侦察组,攀登海拔6305米的疏勒山主峰的路线并且登上了主峰,中国登山活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60年5月25日
诞生仅有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从北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创举,为中国现代登山运动揭开了光辉的一页。从此,中国登山队跨入世界强队行列。
1964年
在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后的第四年1964年,中国登山队再接再励,一举征服了地球上最后一座8000米以上,尚未踏过人类足迹的处女峰---希夏邦马蜂。中国登山队登上希夏邦马蜂,标志着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极高峰,已全部被人类踏足。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的登山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陷入了无组织乃至停止的状态。登山组织被撤销,不少优秀登山运动组织者和教练员被批斗、下放;运动员流散四方。
1972年10月
国家体委重建登山队,恢复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
1975年5月27日
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1977年7月25日和30日
中国登山队两批共28名队员,分别登上了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托木耳峰。
1977年4月至6月
中国登山队的一支侦察分队,完成了对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实地侦察。
1978年
中国、伊朗的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下进行了联合训练。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历史性转折
1979年---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总方针后,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登山结合各国登山届进一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并广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这一新阶段的到来,是以山峰开放位先声的。
1979年8月
由刘大义、曾曙生、尚子平、于良璞等组成的侦察小组,侦察了博格达山。
1980年6月
由曾曙生、于良璞、陈建军及青海登山协会有关人员组成的侦察小组,侦察了阿尼玛卿峰。
1982年4月---5月
曾曙生、于良璞、宋志义、张江援、金俊喜、张西尘等侦察了南迦巴瓦峰。
1983年
中国登山队在侦察南迦巴瓦峰时,登上了7043米的乃彭峰。
1983年2月至4月
中国登山队对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进行正式攀登。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攀登活动未能取得成功。
1983年4月
仁青平措、宋志义、小加布、旺多、次仁多吉、丹增多吉、格桑等再次侦察南迦巴瓦峰。
1983年9月
曾曙生、于良璞2人,对雪保顶进行了侦察。
1983年12月
曾曙生、于良璞2人侦察了玉龙雪山。
1984年
中日联合攀登阿尼玛卿二峰
1984年5月1日
西藏登山队登上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线上。
1984年9月12日至14日
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与日本长野山岳会登山队组成的中日联合登山技术训练队,先后分3批共17人,登上了青海境内海拔6268米的阿尼玛卿二峰。
1985年
中日联合攀登那木那尼峰,揭开了新时期中国登山界开展国际联合登山活动的第一幕。
1985年4月28日
西藏登山队登上处女峰---宁青抗沙峰,海拔7191米,位于西藏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分界线上,是西藏中部地区四名山之一。
1985年8月25日、27日
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的8名队员,先后登上了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峰附近一座海拔5850米的无名峰顶峰。
1986年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与日本长野县山岳协会1981---1990年协议,西藏登山队于日本长野山岳协会登山队组成联合登山队,共同攀登章子峰。
1986年4月30日
中国陕西省、日本国京都府联合登山队共46名队员,登上了陕西境内秦岭山脉主峰,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
1986年8月
四川省登山协会与日本喜马拉雅协会共同攀登了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
1987年10月19日
由西藏登山协会和日本喜马拉雅协会协商确定,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两协会共同组成一支联合登山队,攀登海拔7367米的处女峰---拉不及康峰。
1987年5月5日
中、日、尼联合双跨珠穆朗玛峰
1988年9月24、25日
中国地质大学与日本神户大学共同攀登了被称为“圣山”的雀儿山,海拔6168米。
1988年10月
中国登山协会、云南登山协会和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决定再次联合侦察攀登梅里雪山之路。国家队总教练王振华亲自率队从主峰右侧攀登,但未能登顶。
1988年12月
中美联合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
1989年7月24日
内地与香港联合登山队攀登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1989年8月19日
中国兰州和日本秋天联合登山队11名队员经过顽强努力登上阿尔金山,地处甘肃、新疆、青海交接地带的阿尔金山,主峰海拔5798米。
1989年10月
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突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经过艰苦努力,他们登达5300米处。然而这是一条无法跨越的冰缝横在中日登山队员的面前,他们只好迂回前进,每天行动 12小时以上,先后对大黑山与卡瓦格博峰之间的四条冰川进行了七次侦察,打算找到一条难度较小的登山路线。可惜这次侦察攀登也因山体风化严重,冰川破碎、冰峰难以逾越和气候转为恶劣而最后失败了。
1990年5月17日
中国女登山运动员佟璐随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蜂,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汉族女队员。
1990年5月19日
联合登山队13名队员,登上了藏北处女峰---海拔6460米的藏色冈日峰。
1990年12月
中日联合登山队派出以中方陈尚仁、孙惟琦、金俊喜、宋志义;日方广癞显、工藤俊二、井上治郎、中山茂树等队员组成的侦察队,赴梅里雪山。 1991年1月4日早晨9时,发现距三号营地400米远的支山脊形态发生了变化,山脊表面乱糟糟的,断层出现,平平的一块冰壁已经不复存在---山上在夜间发生了大雪崩。中日牺牲了17位登山运动员。成为空前山难!
1990年5月7日
中苏美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
1990年11月
中日联合侦察南迦巴瓦峰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1-7 18:42 显示全部帖子
中国历次登山活动登顶队员名单  
------------------------------------------

 1955年8月14日 苏联团体结峰
  1955年8月15日 苏联十月峰

   许 竞(组长) 师 秀 周 正 杨德源
  1956年4月25日 太白山

  史占春(队长) 王凤祥 王宗大 王鉴非 门积武 许 竞 师 秀 刘连满 刘大义 乔君庠 李振环 杨德源 杨绍宗 杨德有 陈荣昌 初摸孔 国德存 周经纬 郑培俭 张 祥 张 祜 张俊岩 胡本铭 段邦富 梁乃钧 翁庆章 温田茂 彭仲穆 蒋正文 魏 民

  1956年7月31日 慕士塔格山

  史占春(中方队长)许 竞 师 秀 胡本铭 陈荣昌 刘连满 国德存 刘大义 彭仲穆 翁庆章 彭淑力 陈德禹

  1956年8月15日 公格尔九别峰

  彭仲穆 陈荣昌

  1957年6月13日

  史占春(队长)刘连满 刘大义 师 秀 彭仲穆 国德存

  1958年5月3日 镜铁山主峰

  许 竞( 队长)刘大义 刘连满 彭淑力 张俊岩 区品端 任福堂 李继荣 沈 杰 杨永辉 杨裕德

  1958年8月10日、11曰 七一冰川主峰

  张俊岩(队长)王振华 刘连满 刘大义等46名男队员和周玉英、周泉英、袁 扬、姚惠君4名女队员。

  1958年9月7日 苏联列宁峰

  中方登顶队员:

  王富洲 王凤桐 王家奎 邓嘉善 石 竞 陈 三 余 和 杨永忠 岳彩文 屈银华

  张景金 胡沐钦 格 朗 阎栋梁 彭淑力 雷耀荣 穆炳锁

  1958年9月8日 苏联无名峰(莫斯科--北京峰)

  中方登顶队员:王凤桐 石 竞 彭淑力 穆炳锁

  1958年9月14日、15日 疏勒山主峰

  14日:许 竞(队长) 崔之久 栾学富

  15曰:王凤祥 万迪 文建国 王喜茂 马文朴 申芝清 沈 杰 张 祥 赵诗信 黄万辉

  1959年2月1日、4曰、5曰 念青唐古拉山东北峰

  陈荣昌 王喜茂 赵国光 石 竞 多 吉 王富洲 马文朴 钟富道 赵诗信 袁 扬 姚慧君 胡本铭 米 马 扎 西 旺 堆 泽 旺 旺堆罗布 拉马才仁 拉 马 加 布 谢武成 西 尧 周玉英 唐邦兴 胡沐钦 李继民 岳彩文 陈 三 熊自敬 屈银华 刘大义 刘启明 夏富才 赵 冲 小夫卜布 邓家善 马来令 胡德明 李振雨 张凯元 刘肇昌 穹 吉 石 觉 加 布 雷耀荣 郭庆伍 崔忠义 朱 杰 赵冲显 张高金 彭错迦博 石 觉等72人

  1959年7月7日 慕士塔格山

  史占春(登山处长)许 竞(队长) 石 竞 阎栋梁 张俊岩 刘大义 屈银华 陈荣昌 王振华 张 祥 王富洲 穆炳锁 胡洒钦 崔之久 赵国光 邵子庆 岳保娃 周信德 衡虎林 谢武成 贡 布 拉八才仁 索南名吉 多 吉 米 马 (以上为男队员)周玉瑛 王义勤 丛 珍 王贵华 西 绕 潘 多 齐 米 查姆金(以上为女队员)

  1960年5月 珠穆朗玛峰

  8882米(登顶队员):王富洲 贡 布 屈银华

  8700米:刘连满

  8695米:史占春(队长兼党委书记) 王凤桐(党委副书记)

  8500米:许 竞(副队长)多 加 石 竞 拉马才仁 邬宗岳 群贝坚赞 索南多吉 米 马 云 登 米马扎西 却 加

  8100米:张俊岩 刘大义 衡虎林 成天亮 张小路 马保昌 多吉甫 谢武成 塔木君

  扎 西 小米马

  1960年6月2日 阿尼玛卿二峰(积石山)

  白进孝 艾顺奉 刘肇昌 何诲之 王洪宝 王文章 周聘谓 丁源宗

  1961年6月17日 公格尔九别峰

  许 竞(队长) 张俊岩 王富洲 邬宗岳 陈 三 索南多吉 成天亮 米马扎西 多 吉

  云 登

  1975年5月17日 珠穆朗玛峰

  8882米(登顶队员):

  潘 多 索南罗布 罗 则 侯生福 桑 珠 大平措 次仁多吉 贡嘎马桑 阿布钦

  8600米:

  桂 桑 扎 桑 昌 措 尼玛扎西 洛桑坚赞 王洪宝 成天亮 仁青平措 边马次仁

  次旺多吉 旦真多吉 米马战斗 小次仁 马桑次仁 拉 旺 夏伯瑜 邸贵元

  8500米:邬宗岳 江 才

  8300米:曲 尼

  8200米:次仁马仲 加 力 旺 姆 张俊岩 嘎 久 尚子平 嘎 玛 嘎 亚 多布吉

  宋子义 大次仁 罗 桑 晋 美 杨久辉 罗 朗 许 科 金俊喜 刘福德 陈建军

  彭淑力 刘永恩

  8100米:王振华

  1977年7月25日、30日 托木尔峰

  刘大义(副政委)贡嘎马桑 王洪宝 达 穷 边 巴 罗桑德庆 昌 措(女) 多布吉

  玉 珍(女) 陆家胜 史学增 (以上为25曰登顶队员)

  陈荣昌 多吉甫 桂 桑(女) 桑 珠 买买提齐拉 金俊喜 樊永宁(女) 徐 新(女)

  扎 西(女) 曾曙生 晋 美 张希桂 洛 桑 宋志义 杨久辉 任进喜(以上为30曰登

  顶队员)

  1983年4月21日 乃彭峰

  仁青平措 宋志义 小加布 旺 多 次仁多吉 丹增多吉 格 桑

  1984年4月11日 乃彭峰

  仁青平措 次仁多吉

  1984年9月12日、14日 阿尼玛卿二峰

  曾曙生(中方副领队) 陈建军 包德卿 王勇峰 刘 强 熊健平

  1985年5月1日 卓奥友峰

  次 仁 仁青平措 旺 加 格 桑 小多布加 大多布吉 边 巴 旦真多吉 拉 旺

  1985年5月26日、28日 纳木那尼峰

  金俊喜 宋志义 次仁多吉 加 布(以上为26日登顶队员)

  28日:杨久辉 齐 米 陈建军 曹 安 包德卿

  1985年10月21日 木孜塔格峰

  胡峰岭 张宝华 马木提 邬前星 阿尔达西

  1986年4月28日 宁青抗沙峰

  桑 珠 加 布 旦真多吉 小格桑 边 巴 拉 旺 旦 增 旺 多 加 措 边巴扎西

  小次仁 普 布

  1986年4月30日 太白山

  巨志峰 党君珂 徐清祥 李 辉 宋国琦 肖举乐 祝一志 宋建军(女) 安亚丽(女)

  何晓朗 王凤歧 张梦林 刘锐军

  1986年5月10日、11曰 章子峰

  仁青平措 旺 加 次仁多吉 桂 桑(女) 大其米 小其米 仁 娜 拉 巴(以上为5月

  10日登顶队员)

  嘎亚 大次仁 多布杰 加 拉 达 穷 开 村 洛 泽 扎西次仁(以上为5月11日登顶

  队员)

  1986年8月5日、6日 雪宝顶

  张江援 杨久辉 王马特 李 庆 王华山

  1987年9月24日、25日 拉布及康峰

  旺 加 阿克布 拉 吉(女) 佟 璐(女) 达 穷 普 布 拉 巴 加 拉

  1988年5月5日 珠穆朗玛峰

  次仁多吉 大次仁 仁青平措 李致新

  1988年9月24日、25日 雀儿山

  董 范 郑 超 张志坚 张 伟 马欣祥 孟宪国 张 军

  1988年12月2日 南极文森峰

  李致新 王勇峰

  1989年7月24日 章子峰

  王勇峰 罗 申 孙维奇(以上内地队)

  曾 洛 湛易佳 吴嘉炜(以上为香港队)

  1989年8月19日 阿尔金山

  冯政权 金俊喜 陈建军

  1990年5月7日、9日、10日 珠穆朗玛峰

  加 布 大齐米 达 穷 桂 桑(女) 洛 则 仁 娜 旺 加

  1990年5月17日 希夏马邦峰

  佟 璐(女)

  1990年5月19日 藏色岗日

  桑 珠 次仁多吉 旦真多吉 阿克布 扎西次仁 拉 巴
发表于 2018-11-7 18:4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18:48 编辑

提炼一下,在攀登梅里之前金俊喜 宋志义经历过的最有挑战的攀登就是这个:

 1985年5月26日、28日 纳木那尼峰
  金俊喜 宋志义 次仁多吉 加 布(以上为26日登顶队员)
  28日:杨久辉 齐 米 陈建军 曹 安 包德卿

宋志义的简历实在查不到,媒体说他创造了无数次辉煌的登山记录,不知从何说起,从经验的多寡而言似乎金俊喜的情况要比宋志义好,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否就是那时中国水平最高的登山家,但经验和专业肯定比日方人员要好太多
发表于 2018-11-7 18:5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19:04 编辑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再来说合同登山的坏处,对于前面这种特定的中日人员结构来说,合同登山有两大害处:

(1)由于日方出钱,所以决定了日方人员主导登山,中方人员辅助登山,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个害处就是势必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后面我再用事实说明此点
(2)日方的钱从哪来,来自赞助,拿了赞助就必须做出结果,否则就没法拿到下一次的赞助,所以这势必导致日方求胜心切,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打死不退,这就很危险了,这也可以和事实相印证

合同我找不到,但基本情况如下:
日方提供50万登山特许费、包揽中方在内的数百万登山费用、3次攀登累计赠送15台车辆,以交换梅里雪山5年首登权


发表于 2018-11-7 19:0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20:14 编辑

下面是外行领导内行的证据:

面对险峻未登峰,宋志义觉得最好是短期、迅速攀登。怕出事的日方却更倾向谨慎上行,很少加班修路。然而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他们不仅浪费了梅里罕有的持续晴日,更在3号营地选址上,又僵持休整近5天

日本队员高海拔适应性偏弱。他们倾向于“开门见山”,营地离要登的山脊越近越好,以节省体力。中方却感到,靠近山脊有雪崩风险,坚持越远越好。

争论之下,中日一度在各自选的位置搭起帐篷,谁也不听谁的。脾气火爆的宋志义向大本营表态:“在这个问题上,我绝不让步!”却最终不得不让步,毕竟这一场耗资几百万的联合登山,日方出资。从一开始,就已约定:中方负责大本营及以下安排,大本营以上由日方为主进行决策。

最终结果是,各让一步——中日各前移、后移数百米,3号营地建在距离山脊400米左右。对此,宋志义依旧不甘,撂下一句赌气话:“反正要死也不是我一个。”


突击队行进速度很快,28日上午11时30分,他们已接近了主峰背后的山脊,登达6200米的高度。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转坏,天空中云量变多,风也开始刮起来了。身在大本营的金俊喜通过对讲机了解突击队的情况,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宋志义和井上治郎的一段对话:“宋志义与井上队长联系,询问天气情况,井上队长回答说:‘没问题,天气很快会转好的!’宋志义又报告说:‘已登达6470米了,坡度有点陡,但问题不大。从我这里看,东南方向好像有云层向我们这里压过来了,天气究竟怎么样?’井上队长说:‘这片云很快就会过去,不要紧!’”

船原尚武在日记中写道:“可是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脸躲在一大块很厚的云层中。宋(志义)沉不住气了,对孙(维琦)说:‘撤!’两人卷起帐篷,跟我们用手势比划了一阵,示意下山。我们也坚持不住了,便也同意下撤。”可是在漫天风雪中,这5个人彻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上来时的路。

从这段内容可知宋志义的确是老司机,可是被新司机给带沟里去了

00239d5fa63e4b0194a36a8b4cd2a60a.jpeg

下载积分: 驴币 -1


5a51c9be5ce64ab28be62f34a45d96a7.jpe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8-11-7 19:3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19:57 编辑

下面是登山队日方人员缺乏经验的证据:

(1)营地问题:
崔之久说,在世界登山史上,全军覆没的事例绝不多见。十几个人要吃要睡,需要的帐篷自然不在少数。这么多的帐篷之所以能够被雪崩一下子全部吞没,没有一个人来得及打开对讲机求救,肯定是扎帐篷扎得很集中。这就表明3号营地应该是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而在卡瓦格博峰被冰川严重切割、刮削的山坡上,相对平缓处意味着那里很可能就是雪崩堆积区。“这些年来,我心里一直有疑问,难道这些年轻人把3号营地不偏不歪地正好安扎在雪崩堆积区?”崔之久至今还是不能相信,1/3的成员拥有海拔8000米以上登山记录的联合登山队会犯下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崔之久是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冰川学专家,有过从雪崩中幸免于难的惊险体验。中日联合登山队飞赴卡瓦格博峰之前特意拜访过他。“他们几乎坐满了整个临湖轩会议室,在我的面前不停地提问,雪崩的形成,发生前的迹象。17个人呐!”70高龄的崔之久教授回忆起那次座谈会,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2)路线问题:
他们选择的路线根本就不对!”1991年1月17日,仁青平措曾奉命率队搜索在卡瓦格博峰遇难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员,在体力几乎耗尽不得不下撤的时候,望着漫天大雪,他说的正是这句话。

发表于 2018-11-7 19:4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18-11-7 20:07 编辑

下面是一些比较特别的观察,首先看看遇难者都做了什么事,说了哪些话:

i. 1990年岁末,井上治郎教授临行前将一封信交给他老友的女儿,并嘱:“元旦后启封。”或因新年假日欢娱之故,她忘了。直到5日猛然记起开封:一份遗嘱赫然在目。此际,中国登山协会的一份电传也跨海而至──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中日友好梅里登山队井上治郎等十七人,于1991年1月3日深夜起失踪。据说,多次登山的井上治郎唯独这次留下了遗嘱


ii. 啊,这么美啊。我在这里长大,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山,我都不想回去了”。
站在离3号营地不远处的藏族队友斯那次里,面向盼望已久的卡瓦格博峰,禁不住喊了出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越过永久雪线以上真正地登山。没想到的是,一语成谶,他果真没有回去。那一年,他只有28岁。这个在梅里雪山脚下长大的小伙子生前似乎连一张清晰的照片也没有,追悼会上的遗像模糊不堪,但依稀可辨出一派年轻和纯真。他的遗骸后来在明永冰川中被找到时,90%左右的肌肉已经消失,只保留了腰部的一小块。


iii. 联合登山队遗留下来的资料显示,中日双方队员因3号营地的选址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分歧,甚至争吵得面红耳赤。日方队员要求将3号营地建在三条支脊的一条之上,距离2号营地两个小时的路程,未来登顶的时候可以节省体力。中方队长宋志义却反对这种做法,他坚持3号营地一定要往后移,离横贯支脊的悬冰川越远越好。金俊喜事后回忆道:“当时没有专业翻译,听不明白对方的意思,谁也说服不了谁。一向快人快语的宋志义恼火地说:‘要死也不是我一个!’他干脆下令让孙维琦和自己在原地搭帐篷。

iv. “登山17年,我还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雪山。”朝着对讲机,中日联合登山队队长井上治郎忍不住赞叹:“老弟,你无论如何也要上来看看!”一席话勾起日方秘书长佐佐木哲男无限向往,破例上山。因为井上队长的赞叹,临时上山的佐佐木,终于见识到壮美黄昏,又为协调中日语言不通的障碍,就此永远滞留……

v. 和斯那次里一样,山上的年轻人无不为雪山壮丽所感染。段建新眼里,日本人不像拿登山当唯一目标,更经常在享受自然特地带了7个镜头的近滕裕史,作为职业摄影师,陶醉于拍摄雪山风光,每晚在星空下给家人孩子写明信片

vi. 首次接触登山的云南成员,更是充满新奇。本该下山的云南体委干部李之云,爱好运动,怎舍得错过这个学习机会?不止一次说:“不,我暂时不下去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五仁月饼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