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20-9-16 11:49 编辑 若干说明(引自本人某国外长线游记): 1)为什么用垃圾相机? ------相机虽垃圾,但用得顺手。随手就来,可伸可举、可左可右、可上可下,行进中照拍不误;电池是通用5号,可以6-7对备用,没有无电之忧;光线好时也能拍出清晰可人的图片;像素设置可以较低(500K以下),同样存储卡,拍的张数多,便于一机一卡一拍到底。 2)为什么拍这么多? -----本人出游拍照,一是记录过程、记录所见所闻;二是拍照必须捕捉靓点,这就形成观赏景致的有效动力,无形中,就产生出大量照片,虽然车上所拍大部分反光或模糊,但欣赏一路景致就是收获所在。 3)为什么照片没别人好看? ----- 这当然有相机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本人照片一律由存储卡直接上传,没做任何修饰也没有广角,所以是最为真实的反映(除部分因车速或光线模糊外)。自己走过看过,才知道很多很“漂亮”的照片是有水份的。 4)为什么发这么多照片? ----- 照片虽多,但确实是一路所见较为典型的景致,对多数人而言,即便亲自出行也不可能都看到。足不出户,花不多时间能感受大部分景致,真不吃亏。至于你是否不屑,那就不是本人能左右的了,右上角轻点一下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没有8264提供的平台和一键上传功能,想多发图也是不可能的。 5)为什么文字这么少? ----- 本人文字功底较差,也只喜欢简洁明了的叙说。至于多愁善感无病呻吟,非本人所能为也!提供实实在在的干货,所见即所得为主,关键节点简要说明,窃以为足矣。 6)为什么有不少重复的照片? ----- 确实如此,这主要由于不同站位、不同时点所得,看似重复实则有别。不过,就当是在现场多看了两眼吧! 行程中总是企图尽可能全方位多层面记录视野所及,因此也企图尽可能保持信息的完整性,筛选时往往不够彻底,但快速翻篇一下不就OK了? 当然,如果网速和配置不足,就另当别论了。一些看似非常垃圾的图片,也许恰恰是得来不易或弥足珍贵不忍剔除的。 到家第一时间筛选发帖,基本上是本人看到什么观帖者也看到什么。对本人,是所见即所得,观帖者当然同样如此。每一幅画面都要给个交代显然不切实际,无病呻吟更不是本人风格。 相机属于没有广角的垃圾级自动模式,图片全部由存储卡直接上传,没有任何修饰,所以观帖者看到的应该是最真实的场景。 本人发帖,遵循的原则从来都是:记录看点优先(即便施工工地、垃圾污秽、破屋烂瓦等,都有讲究,是记录历史)、愉悦自身其次(拍照风格与内容是尽可能最好的)、供人分享再次(无兴趣者,自然无缘)。 |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20-9-4 12:01 编辑 福州规划馆扫描与会展中心工艺品展。 请点击:http://bbs.8264.com/thread-5518739-1-1.html 规划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彩大大出乎意料! 对于规划馆,本人自然情有独钟。最近3-5年户外出行的重要内容,就是记录规划馆中环境整治优化项目实施前(部分)、实施中(部分)、实施后的各阶段影像。包括但不限于,沿河、沿江、沿海(少量)、各类步道栈道福道、串珠公园、各区县生态公园、旧街巷与古建老宅等等。 为什么喜欢拍摄破败老宅、古建以及待建或在建各类工地? -----理由很简单,这类场景转瞬即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影像,你在意或不在意甚至鄙夷,消逝了就不复存在! 事实上,若干年后回头看,确实弥足珍贵! 至于荒山野岭的破败老宅,自生自灭者居多,但作为曾经的存在,记录一下又何妨? 改造了、重建了或竣工了,就相对稳定了,这也是一旦改造完成或竣工后,本人不愿再度涉足的原因。 简单说,不存在悬念或未知(哪怕少许),就没有出行动力。 单纯健身,鳝溪步道(左:1-2-3-4环可选,右:小中大环可选)、白云洞或者鼓山勇敢者之路足矣。 正是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未知,形成本人出行的强大动力。 而且,也是本人在几乎穷尽福州及周边200公里范围山山水水之后,“走投无路”的最佳选择! 完全未知的初次探访总是最诱人的。 (介入户外不算早,但有幸经历了福州户外活动"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期。02年~05年游击阶段:福州户外风起云涌时期,因线路选择模式;05~08年野人队阶段:疯狂模式;08年~13年野人二队阶段:溯溪穿越探路模式,不二选择;近几年:福州周边山水拾遗补缺模式。) 须知,福州各区县的市政建设红利,被超前、被优先尽情享受!愉悦了身心,同时又记录了历史! 友情提示:由于市政建设变化太快,公交出行的公交站牌也快速变更中,但地名是基本不变的。 本人总是感叹,赶上有福之州户外活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期,可以断言: 绝无可能再现了!天时地利比较客观,人和就是有极为热心极为投入极有天份极愿付出的领头核心,有 一帮志同道合友爱互助的铁杆成员。 能搭上这趟顺风车真是三生有幸啊! ----------------------------------------------------------------------------------------------- 发表于 2014-3-13 11:05
正如上示 2014-3-13 发帖所言,是8264发帖的快速和便捷燃起了本人的发帖热情! 使得本人消逝于图海相册的 09-13年将近4年的10余万张(主要是纯户外照片),得以在8264平台重生。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类出行老帖主要集中于2014年上传。2014年几乎一整年,所有可能挤出来的时间全都用于处理和上传此类照片。由于纯户外帖地域性极强,通常只适合于感兴趣者或户外发烧友,开始发帖很久都基本是纯图片(纯相册形式)。 后来,由于回顾与共享的需要,逐渐对关键节点进行了简要说明。 至于为何陈年老帖(尤其绝大部分都曾在野人队网站以图海相册外链方式发表分享过)仍不忍割舍,再度耗费极大时间和精力上传发帖。本人曾在 2014年6月12日 回复山友疑问时(见下)说道: “手上积累的10来年的户外影像资料,不夸张地说,很难再现了!因为,估计不会再有第二个野人队的巅峰了;更不会再有第二个山水这样既有天赋又极热衷还乐于付出的领队了;还有,10来年勤于多视角全程记录的人也很难重现!所以,作为资料、提供分享,都不无裨益。 当然,只对感兴趣者而言。” 回首重发过往出行记录所带来的一个额外好处,就是可以对所走线路融汇贯通、通盘审视,进行比较与评议、尤其对线路设计的独到之处也能有切身体会。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8264平台所给予的便利与包容! 14年之后,本人主要福州周边拾遗补缺,乃至后来跟随城市建设的步伐,主打历史变迁的记录。这一阶段,发帖已不再呈爆炸形态,因而可以较为细致地进行必要说明甚至评论。 发表于 2014-6-12 08:43
|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9-10-1 17:47 编辑 福山福道或各类景观设施,毫无疑问,完工之初观感最佳,原因何在? 很简单,设计者以及建设者,无论景观造型或外围景致通常都以当时环境为依据加以考虑,并且建造之初尽可能以最佳效果示人(有之后不断改进的例外)。 完工后一个阶段能够基本维持,但随着时间推移,环境草木逐渐旺盛,绿意盎然当然不能说是坏事,但当初耗费财力物力设计与建造的各种景观造型或外围景致却被疯涨的草木所淹没,呈现视野的除了绿色植被,其余就化为乌有了。 打个比方,原本一个婀娜窈窕、曲线优美的女子又或者一个阳刚帅气、肌群凸显的男儿,硬生生裹上一套厚重冬装会是怎样一种观感! 此外,由于时间的磨砺,设施老化或维护欠缺,游历的感觉就更是每况日下。不少地方,估计运营、维护费用难以为继,干脆不断清除或简化原有景观(不排除有的属于简洁化清理),使得维护费用最小化。 福山福道一二期为例:早期,一路走来各种看点络绎不绝,个性鲜明的场景容易获取。现如今似乎更接近林荫道中的漫步,原先的造型与外围景观几乎看不到了。加上时间磨砺造成的老化荒芜甚至关闭,单调性不言而喻。 当然,只在乎绿意盎然的氛围而不在乎早期投入的埋没,也是无可厚非的。 事实上,这也是本人乐于对即将或新近竣工的各类景观设施率先尝鲜的原因之一。 |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20-5-16 09:43 编辑 引自 By:2016/7/4 11:13:00 出游感言---------------- 南非、北欧,地球最南端与最北端的宜居之地,在2个月之内被涉足,似乎有不小偶然性。 北欧诸国处于全球最富有、幸福指数最高国家之列,南非也在发达国家范围,虽然对于这些国家仅仅属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但大体上对于发达国家有了比较明确的体会,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向往与羡慕已降到较低程度。 富有的北欧,人们普遍崇尚简洁实用、绿色环保、健康户外、做好自己(这些和本人理念完全一致)。多数人家拥有别墅、房车、游艇,就是说工作之余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而这些,在咱们有福之州完全不是问题。 福州,江河湖海、山峰密林、人文古迹,都在咫尺之间。户外而言,只要有足够兴致,10里范围之内,每周一游,一年内完全不必重复。况且,一元公交四通八达、空气水质属于良好、公益设施遍地开花、等等等等。 虽然存在污染与拥堵的困扰,但这都只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终将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