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601

主题

乌鲁木齐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复制链接] 查看:2274 | 回复:1
发表于 2018-12-6 15:2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zoumaxingjiang 于 2020-2-12 16:38 编辑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吐峪沟,地名, 维吾尔语,意为“绝路、不通”。新疆有很多同音甚至是同字的维吾尔语地名,但打开百度搜索,翻开辞海查考, 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叫吐峪沟。


吐峪沟在吐鲁番市鄯善县境内。从吐鲁番出发,沿312国道或G30高速向东46公里后,折向南行3公里,就进入了火焰山的一条峡谷——吐峪沟大峡谷。


在吐鲁番高昌旧址以东约十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峡谷。峡谷上部很开阔,谷底却又深又窄,整个峡谷遍布怪石荒滩,两边的山脉高大陡峭,荒凉死寂。峡谷先是向北延伸,然后急剧拐向西,然后再向北,后来连一辆马车通过都很困难,最后就仅剩冲刷而成的河床那 么宽了。


这一地区被称为吐峪沟,意思为“到处有洞的山谷"。这真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峡谷的边缘部分,小溪被分成无数的地下小渠道,在这些水的浇灌下,这里的黄土变得不可思议的肥 沃。


吐峪沟附近村庄的农夫大多靠他们的葡萄园生活。他们种的葡萄,果实虽比较小,但无籽且极甜,把它们晾干,就可制成世界上最好吃的葡萄干。这种葡萄干在当时的北京也是一种非常 奢侈的食品,价格很贵,因为从这到北京要走一百一十五天。


   ------- [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


穿行在这条大峡谷中,东西两侧的绝世风光,南北谷口的神话传说,满目充盈的神秘色彩,迎面而来的历史烟云,恍若带你穿越了吐峪沟的三生三世。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01

神踪仙影吐峪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提到火焰山,第一个有名的神仙当是孙悟空了,是他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才有了火焰山。他一路护送着唐僧西行取经途经此山时,三借芭蕉扇,才熄灭了经年不息的熊熊大火。新疆著名音乐人安明亮创作的西部神曲《神仙都在吐鲁番》,情景再现了神仙们在火焰山上的神踪仙影,其中的吐峪沟则是神仙们东南西北,上天入地,腾云驾雾的必经之地。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吐峪沟是火焰山最长、最宽的一条山沟,这条山沟的形成,传说是托塔天王的宝剑所致。很久以前, 东天山上有一条顽皮的小龙,平时桀骜不驯,恣意妄为,后来竟然在西王母大宴周穆公的宴席上酒醉失态,被罚做全身赤红的赤龙, 在龙的家族中成了异类。


郁闷的赤龙性格变得古怪,脾气暴躁,行为乖张。有时走出水宫, 在陆地上一待就是几年,还常喜欢用身体挡住水流,使身外的大片草原遭受旱灾 ;然后突然起身,看大水流向低地,使生活在吐鲁番绿洲上的人们深受灾害。


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就派遣托塔天王前来问罪。此时赤龙正好在天山下晒太阳,巨大的身体几乎挡住了吐鲁番盆地从北到南的所有水流, 盆地内热浪滚滚, 万物枯焦。天王见了,怒斥赤龙的不是。赤龙不但不理他,反而高昂起头,口吐滚滚浓烟,尾搅漫天黄沙,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天日。天王拔出宝剑,照红光闪耀处连砍五剑。红光消失了,赤龙的身体变成了火焰山。


据说天王的五剑,斩出了火焰山的五条沟——树柏沟、连木沁沟、吐峪沟、木头沟、桃儿沟。火焰山上寸草不生,沟内却绿草缠绕, 流水叮咚,那是赤龙流淌着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02

历史烟尘吐峪沟


人类目前探知自身历史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是文字,二是考古。吐峪沟的历史最早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史册中的是洋海”。在西汉时期, 洋海为班勇屯田戍边所建的柳中城所辖,一片戈壁荒滩的洋海之地是军士战殁、民众老死的埋骨之所,而这一墓地的确定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唐代,吐峪沟被称作“丁谷口”,是高昌国的佛教重地和王室的私家别院。元明之后,当地人始称“吐峪沟”。

“洋海”这个地名,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亿万年前,吐鲁番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水草丰盈,海产富足。但在3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这片大海变成了戈壁荒滩。据史料记载,吐峪沟早在史前时期就有了人类活动,而公元前1 000多年前,欧亚大陆开始的一次人种大迁徙,一群头戴高高的尖顶帽、白皮肤深眼窝的白种人占据了洋海,洋海成为他们最东方的家园。他们把这片新的家园取名为“洋海”,以此怀念那已相距万里的海洋。


5.4 万平方米的洋海墓地的考古发现,保存了这次人类大迁徙、文明大冲撞的完美证据。墓地不仅出土了陶杯、陶罐、铁器、铜器、玉器、文书,更是发现了“萨满巫师”,还有大麻、葡萄藤、箜篌等稀世文物,直接改写了吐峪沟乃至吐鲁番人类活动的历史。为此,洋海墓地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萨满巫师的头部饰品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洋海居民的服饰复原图


   早在洋海古墓发现之前,吐峪沟北沟口的苏贝希是新疆考古界逢考必谈的一处古墓群。


墓群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使苏贝希被冠以苏贝希文化时代”的美誉。在洋海古墓发现之前,苏贝希文化被认为是早期铁器时代,随着洋海古墓的发掘,苏贝希文化被推前到青铜时代,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 000年到公元前后。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1 000年,吐峪沟就开创了一个叫“苏贝希文化时代”的人类文明。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苏贝希文化彩陶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苏贝希文化青铜


两汉之后,除了洋海墓地的不断发现之外,有关吐峪沟的文字资料难以找寻。因为在楼兰、柳中、交河、车师以及西域三十六国的耀眼光环中,吐峪沟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她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似乎与近在咫尺的柳中可以一笔记载,一纸同录。一直到了唐代,随着高昌王国的崛起和佛教的日渐弥盛,吐峪沟——丁谷口才再次进入史料典籍。但尽管如此,我们今天能轻易看到的还仅是敦煌遗书《西州图经》中对丁谷口所建的丁谷寺的记载:“佛院重重、雁塔林立、高梁横跨、绿荫纷纷、香火缭绕、梵呗齐鸣”。


由此可见,盛唐时期的吐峪沟,其繁华鼎盛也达到了她历史上的顶峰。到13世纪中叶,察合台的后裔秃黑鲁帖木儿继位为高昌王,却没有能力扩疆拓土。这位高昌王自己信奉了伊斯兰教之后,用严厉的措施和手段强迫他的臣民全部信仰伊斯兰教。大批不愿改变信仰的人逃离高昌,大部分的佛教寺庙被拆毁,僧堂被破坏,壁画被剥落,丽日艳阳的高昌开始风物萧条,梵音渺渺的吐峪沟变得破败零落。


1897年,俄国植物学家雷格尔来到了吐峪沟,回国后在他的一篇考察报告中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了介绍。根据这一线索,罗洛夫斯基、科兹洛夫、科列门兹三人不远千里专程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旅游观光”,然后,他们“顺便”带走了不少佛教文物的资料和精美的壁画。


紧跟而来的是德国人勒柯克。他在吐峪沟发现了被村民们视为废物的陶罐、木杯、铜钱和一些纸件,发现了山洞里存留的经书和壁画,然后他写出了这段历史,展示出了他窃走的文物。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德国人勒柯克一行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继勒柯克之后,是日本人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1903年,他们到吐峪沟进行发掘,得到了一些佛经;1908年,他们再次来到吐峪沟,雇用了30多名农民,对20多个洞窟进行了相当“干净”的搜掠,窃走了古代文书、写经、铜佛像、刻花砖等珍贵文物。


当然还有英国人斯坦因,他于1907、1914年先后两次在吐峪沟进行绘图、测量、盗掘,“找到了不少好看的壁画和塑像残片”,运到了印度


03

旅游复兴吐峪沟

历经劫难的吐峪沟变得千疮百孔,凋零破败,却也从此一举成名。可是,这个“名”是在国外,得“名”的是外国人。吐峪沟的人,先是在战乱中竭力避祸,在危难中苟存生命,后是在贫困中暂求温饱。西域的这个小山沟,吐峪沟的生死存亡,兴衰荣辱,谁都无暇顾及。这种状况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直到一条贯通南北的“连心路”的修通。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1975年,火焰山北的苏贝希村划归火焰山南的吐峪沟乡管辖,山南山北仍然是“不通”,村民们相互往来,需要绕道40多公里。1992年,从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出发,由驻军部队历时一年,开山凿石,搭桥铺路,修建了一条军民“连心路”。从此,山南山北才真正变成了通途,吐峪沟由此走上了复兴之路。


“连心路”的贯通,首先让人惊叹不已的是火焰山断裂带的绝世风光。随着火焰山科考研究的不断发现,吐峪沟大峡谷被定位于火焰山地质地貌的博物馆,火焰山景观的精华浓缩。峡谷的沟底,小溪潺潺,绿水漾漾自然是有的,奇妙的是沟底的水流,从北向南一路蜿蜒过来,穿透几个世纪以来不断变化的山体岩石,穿行于横断的山岩之下。


穿过峡谷,站在最后一个观景台上,向南,是火焰山的吐峪沟冲积扇平原;北望,半山腰间,几十个洞窟星罗密布,这就是当年那个佛院重重、雁塔林立、高梁横跨的丁谷寺,现在叫“吐峪沟千佛洞”,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德国人勒柯克发现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日本人大谷光瑞发现


在被专家公认为具有摩尼教风格的42号洞窟内,壁画上绘有生命树图样,还有油灯、花草等生活图案,保存完好。在一孔残窟内,有一处“开觉寺”的题铭,残存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物图像,自顶而下,一半为血肉之躯,生命在搏动;一半却是森森白骨,让人毛骨悚然。


2009年,吐峪沟峡谷南端的麻扎村被命名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新疆第一个获此称号的民俗文化村。


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村庄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黄粘土建筑的民居保存了几百年。仅有的70多户人家,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静坐闲谈的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的幸福神情,整个小村淳朴、悠静、与世无争。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徘徊在峡谷底处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令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繁杂。那渠边穿着鲜亮的民族服饰洗衣的妇女,那坐在古老的桑树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乘凉的白胡子老人,那在如时光隧道的卷顶窑房下散步的蒙纱老妪,那跟着游客追逐嬉闹的天真无邪的维吾尔族小孩,只要进入视野,就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人类,在自身衍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宗教。纵观吐峪沟几千年的兴衰演变,每个时期,几乎都有一个宗教在此传播、发展、兴盛、消亡,然后,另一种宗教又悄然浸入,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在佛教传入之前,吐峪沟先后更替,并存了萨满教、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而这些宗教在今天的吐峪沟多多少少都留下了印迹。吐峪沟这种多民族融合、多种文化汇聚、多种宗教并存的显赫历史,使得吐峪沟成为了吐鲁番地区世界四大文化交汇的实际落脚点。


在吐峪沟,伊斯兰教中六人一犬修行成圣的传说,仍然给霍加木麻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这个麻扎现在仍被称为“东方的小麦加”,是伊斯兰教徒顶礼膜拜、净化心灵的圣地。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霍加木麻扎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霍加木麻扎


含大峡谷、千佛洞、麻扎村、麻扎墓为一体的吐峪沟,现在已成为吐鲁番东线旅游的一处胜地,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学者、信徒近20万人次。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原先的麻扎村,依然保留最原始的建筑风格,依旧安居在此的居民们仍像以往那样恬静、自然地生活、生息。新疆摄影家协会、新疆美术家协会先后把这里设定为创作基地。鄯善县每年在此举办打馕比赛、杏花节、桑葚节、千人纳格手鼓、万人麦西来甫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来这里的各方人士逐年增多。无论是和风通畅的春夏,还是瑞雪飘飞的寒冬,吐峪沟,以愈发迷人的风姿,正在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作者:李保民

来源:《新疆人文地理》2017 年第 04 期


走马行疆每年的春秋北疆线路都会带您去看一看吐鲁番-吐峪沟。请随时咨询领队或客服。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如有边疆精品旅行和订制需求请联系我们。


大马手机/微信:13667557366

QQ/微信:274253260

客服手机:16699212824


大马微信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客服微信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走马行疆旅行致力于

探索边疆地区极致的自然风光与背后的人文历史地理

打造“新边疆”深度游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三生三世 吐峪沟 I 吐鲁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1 15:47 2 只看该作者
zoumaxingjiang 发表于 2018-12-6 15:22 [

[s ...


滥用的三生三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