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702

主题

杭州

游走独松关

[复制链接] 查看:34479 | 回复:2
发表于 2019-1-13 16:3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一道岩梁自天目山向东北延伸。它连绵起伏,回环百里,来到浙江安吉、余杭两县边界,像铁臂搂抱杭北郊野,构成东南古都的天然屏障。在北离杭州武林门百余华里的山势险要地段,隐藏着一座古代兵家必争的古关。这座古关始建于唐初武德四年(621)。因为关旁有一株奇特的松树而命名为独松关;周围山岭因关得名,被称独松岭。这株独松今已不存,但是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所作的立轴《独松关》中,这株古松还傲然挺拔。


独松关是中国古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西北关隘。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为古代临安经广德通建康(今江苏南京)之咽喉要地,用兵出奇之道。 独松关雄踞在独松岭上,十分峻险。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曰“独松关”。


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千丈,傲雪贞标压众材。岁久根节坚作玉,风生岩壑响成雷。苍颜不改浑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 “独松冬秀”古时是鄣南(安吉)八景之一,古松雄关的景象,想来一定很美。


  游历独松关前顺路游览了釜托寺,釜托寺建于公元912年,198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釜托寺四周竹山环绕,中间为一洼地,形如架锅之托,由此得名。


北宋宰相王安石游历釜托寺作诗:寥寥古寺半遗基,游客经年断履屐。犹是前梁旧堂殿,尘昏金像雨昏碑。朱元璋黎元洪曾在寺内留有墨宝,唐伯虎在寺内作画挂于观音殿,文革被毁。








现存独松关及古驿道是安吉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至余杭区百丈镇独松村段,古驿道风韵犹存,景色秀丽,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至今仍为村间小道。




独松关是古时杭州西北面的天然屏障,只要守住了它,也就挡住了杭州北来的兵患,因此,独松关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自唐至清在独松关发生的战事不下十次。


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为一举灭宋,渡长江追高宗赵构,自江南路入两浙路,直迫钱塘。金兀术循莫干山西麓偷袭独松关,企图抄间道堵截。在过关时他见无宋兵设防,笑顾左右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羸兵数百守备,吾岂能飞渡哉?”一时志得意满,威风十足。其实民族英雄岳飞早已在此布下伏兵,严阵以待。金兵猝遇强敌,仓促应战,丢盔卸甲,乎几杀得全军覆没。金兀术仅带领百余骑北窜。从而留下了今日独松关前“岳征坞”、“穆王城”、“营盘山”、“大败地”等名称。这一仗使得金兵再也无兵力南侵,奠定了南宋偏安的局面。


一百多年后,南宋半壁河山又面临另一个新崛起的游牧民族的铁蹄的蹂躏。南宋德佑元年(1275)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统兵二十万,分三路南下灭宋。右军阿刺罕部自建康经广德急攻独松关。从江西起兵来临安勤王的文天祥奉旨弃守平江,星夜驰援。只是可惜,他未赶到,独松关已被攻破。德祐元年(1275),元军自建康出兵经广德,破独松关,南宋守将战死。文天祥引兵救援不及,扼腕长叹。后元军直取临安,至1279年南宋遂亡。历史往往出现惊人的重复。饮马西湖,血洗临安,把繁华的南宋皇城烧成白地的蒙古兵再也不会想到:仅仅九十三年以后,把他们最终赶回漠北的朱元璋,也是通过先攻下独松关而后进军杭州,进而荡平两浙路的。




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起义军据独松,占安吉,元军自双溪口北上,破独松三关(独松关和其相邻的百丈关、幽岭关合称三关),起义军败。




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进攻天京(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由杭州借独松捷径,迅速北上,与各路太平军大破清军,遂解天京之围。




《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描述此关为“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余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卢俊义带领的宋军在此攻破方腊军的防守




《水浒传》第115回中有记载:“卢先锋自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余丈,望得诸处皆见。”当年梁山好汉攻打独松关时,没羽箭张清打先锋,那守将眼看打不过张清,便往独松旁躲去,张清一枪刺去,守将一避,张清枪刺在了独松上。由于用力过猛,枪拔不出来了,张清被守将一刀劈为两断……据说梁山上108条好汉有董平、张清、周通3人把命丢在了独松关。




更令人扼腕不忘的是独松关在近代遭受的民族灾难。1937年12月16日,日本侵略军分精兵一股,从南京出发,日夜兼程,循元兵和太平军走过的老路奔袭杭州,妄图一举拿下浙江。但是侵略者面临的是誓死抗战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在抗日将领陈宝安的指挥下,又多次地在独松关和附近的百丈关、幽岭关等地,抗击从杭州出发向浙西扫荡的日军。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3 16:37 2 只看该作者
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后,新四军三纵十六旅在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领下,冲决日、伪、顽军的层层围堵,挺近浙西天目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独松关地区,新四军指战员以锥形突击的战术,前仆后继的冲杀,夺关越岭,痛歼顽军62师。先烈们的殷殷血迹,如燎原的烈火,燃遍苏浙皖边。独松关成为革命的丰碑,是新四军英雄为创建新中国立功的见证。




在中国命运发生伟大转折的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三野七兵团二十一军从安徽省贵池县以北强渡长江后,立即分兵一部,以昼夜行军160华里的高速度,过皖南,入浙西,急趋独松关。任务是抢占这座进军路上第一险隘,不让狼奔豕突的残敌据关喘息。在我军席卷江南的军威震慑下,丧魂丢魂的守敌弃关溃逃。独松关上响起我军前卫营嘹亮的进军号,召唤后续部队前进。这座吴越名关首次敞开胸怀,迎接人民子弟兵踏关南进,去解放受苦受难的浙江人民。


现存安吉县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至余杭区百丈镇独松村段约1200余米。《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宝历二年(826)余杭县令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广径直百余里,行旅无山水之患。”《元和郡县图志》载,杭宣驿道从杭州北至宣州共496里,明代前设有驿站。独松关即为宋、元时期的驿站之一。清光绪版《孝丰县志》记载:“独松关在独松岭上,自天目而北,重岗结涧,回环数百里,独松岭杰峙其中。岭路险狭,东南侧直走临安,西北则道安吉趋广德,为江浙境步骑争逐之交”。


独松关的地理形势险要,关后是高峻的独松岭,满山翠竹。两条从独松岭上前伸出来的山梁,一直延伸到双溪口村,如同两条巨人的臂膊,将独松关抱在其中。关墙全由大石砌成。据清人编的安吉县志上说:关墙之上原有箭楼,关内有兵营6间。关墙长约60米,厚10米。关墙横跨湍急的独松涧,衔联左右两条高峻的山脉。沿山涧右侧是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直通关门(此即宋、元古驿道)。关门如洞,深十米,高约三米,宽不足一米,只能容一人通过。洞顶中部开有两米长、一米宽的天窗。


设想往昔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中,仰攻展不开兵力,迂回又难攀绝壁,此关虽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却非等闲。其建筑独特,还在于关门里的过关甬道。它幽深似山洞,两旁石龛内还积存有古代守关者掌灯用火的炭痕。甬道是敞顶的,沿壁垂挂的藤萝半遮住狭长的空隙。这样,即使敌人攻破关门,拥入甬道,埋伏在关顶的守关将士还来得及向甬道内掷石投枪,歼灭敌人


独松关,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抵御北方敌兵的重要关隘。同治版《安吉县志·古迹》载:“独松关,宋建炎间(1127-1130)兵起,垒石为关,名曰独松关。”“独松关,雍正九年(1731)知州申梦玺建讯兵房六间,咸丰九年(1859)奉抚宪重修,十一年(1861)毁。”古驿道,实为临安(今杭州)至建康(今南京)陆路捷径之要道。


独松关杰峙于深谷入口处,控制着古代吴越两地的交通要冲。关前关后,“重岗叠涧、岩嶂深高、山岫邃密、仅通单步、路不容轨”,历来是“步骑争逐、兵家必争”的险地(引自嘉靖《余杭县志》)。从安吉县城往东南走15华里到独松岭下,再傍双溪(古名谷水)上行里许,仰首轰起一列巨石砌成的山寨。寨墙依托山势鼎立,巧妙地利用削壁夹峙深涧的地形,紧扼向上蜿蜒的狭窄而崎岖的山道。半颓的墙基,深邃的关门,依然显示出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势。关侧悬崖下的涧水,似白龙出岫,从嶙峋怪石间急泻而下,波声激越,震山惊谷,成为不可逾越的天然堑壕。


独松关横跨东西两山,关墙块石垒筑,原长约80米。现存山溪以西部分,长23.5米,宽13米,高6.6米。南北向瓮城式构筑,原有箭楼,箭楼瓮口南北长4.75米、东西宽3米。


拱券式关门,面北拱券门式,高3.2米、面南拱门有两道拱券,其中内拱高4.06米,外拱高3.2米。墙体内用黄土杂石子夯筑而成。关上的古松和箭楼早已不在,关内的兵营遗址也已湮没无踪,大石堆砌的关墙在修独松岭公路时被拆除了一半,现只剩独松涧右边的一半了。昔日的雄关峻岭,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已没有了以往的磅礴气势。


独松关的关门还在,后人补刻的“独松关”三字依稀可见。只有当了解安吉历史或熟读《水浒传》的游人登上断关残墙,当山风掠过独松关时,听着竹浪声声、松涛阵阵,才会联想到此地曾是南宋忠勇的将士殊死抵御外敌入侵的古战场,能依稀想见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大好河山被蹂躏而无力回天的志士之悲呛。


关城边就是安吉的关上村,小村落的村民现已陆续搬出大山,现仅余四十多户人家,但小村风景如画






古驿道,实为临安(今杭州)至建康(今南京)陆路捷径之要道,至今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漫步古驿道,倾听山涧水声,欣赏万顷翠竹,令人流连忘返。




关上村的奉宪禁碑,碑立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l808年),碑高150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碑文阴刻856字,记载清代安吉知县,上司命令,勒石永禁“盗挖冬笋和私设笋行”的一项保护竹林的措施。据《奉宪禁碑》碑文记载:由杭州府知府奉浙江提刑按察使转来的“余杭县通详士民张衡等呈请勒石永禁开设冬笋行一案。”湖州府将两案合行,在余杭、临安、武康、安吉、孝丰等县交界处所,勒石永禁。据了解,在各县界处所立石碑也多数已毁,唯安吉与余杭交界处双溪口村的碑尚存。所以,l98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松关即位于安吉县双溪口关上村,从余杭百丈镇半山村走二十分钟就是独松村,从独松村沿古道走一个小时就是独松关了。


这是安吉关上村的老谷仓,走在小村落里突然出现一个圆形建筑很是奇怪,问了当地村民才知道是原生产队时的集体谷仓。




交通:乘车路线:杭州汽车北站乘坐到百丈镇的中巴,在釜托寺风景区路口下车,再转小巴,到半山村有到独松关的标志。      公交车路线:杭州汽车北站坐313/K313路公交车到瓶窑,再转K499路到百丈。      自驾游路线:从杭州上绕城高速,转往长兴、安吉、芜湖方向,到百丈出口下来左转,看到釜托寺景区指示牌,按景区指示牌开。到半山村直行是独松关,右转是釜托寺。        从安吉县城导航到独松关约二十分钟时间。




第一次去独松古道,查了很多攻略但都不是很详细,自己估计半天时间差不多,连续下雨,周六在家一天没动窝,4月24日周日中午看天气渐渐转晴,实在是难受,十二点半出发,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到釜托寺,再走独松古道,四点十分从百丈独松村回程,五点二十分回家。


发表于 2019-1-14 15:08 3 只看该作者
很幽静的小道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