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098

主题

淮南

江西婺源李坑,走访“小桥流水人家”

查看:38646 | 回复:124
发表于 2019-1-31 22:04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22:48 编辑

       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素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的秋口李坑,一直想去走走看看。这次来婺源探路,必然把李坑做为我的行程之一,这天午后我来到了久就向往的李坑。
4P2C5151(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之所以叫李坑,是因为有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坑”在当地就是小溪的意思,这里又是李姓居住地,李坑村名因此由来。
4P2C5151(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0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2 21:34 编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怪石景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4P2C5152(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景区以徽派建筑和村镇街景为主要欣赏景观,村落群山环抱,清澈的溪水、蜿蜒的街巷,以及等数十座连接两岸的溪桥,都是李坑令人难忘的美景。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12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果赶上的油菜花,更是美上加美。
4P2C5152(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0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17:42 编辑

         走进李坑景区的进口非常独特,先是凉亭、小桥、牌坊,旁边是青山、小河流水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首先看到的是李坑村头潺潺溪水边,有一新建的村名水泥牌坊,寓示着旅游业已成为村里的新兴行业。
4P2C5153(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村口清澈的河水边游船码头,有几支竹筏等待着游人的到来坐长长的竹筏漫游古村。

4P2C5153(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河边的田野里盛开的婺源特产金丝黄菊在阳光下格外的耀眼。
4P2C5153(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村口三层的文昌阁。文昌阁由理田(李坑)十一世祖李侃始建于北宋末年,它不仅是旧日文人吟诗作赋的地方,也是书香门第保佑子孙金榜题名而供奉文曲星君的庙宇,也暗示着这里曾经文人辈出。而李坑确实是自古文风鼎盛,人才济济。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还出了武状元李知诚。
4P2C5153(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9-1-31 22:0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12:01 编辑

           我来到李坑主街道留个影。
4P2C5154(5).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青石板小路,估计和古村年龄一样大。弯弯曲曲的小河上,是形态各异的桥。两岸徽派小院鳞次栉比,真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当然著名景区嘛,主路两边店铺、餐厅密密麻麻是必须的了!河边有女在洗衣,有男在涮菜,更有小鸭游来游去,好一派江南风光。
4P2C5154(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昔日的商贾、缙绅们留下一座座古老的宅院。这些古宅的每一根梁、栋、斗、拱,每一扇门、窗经过徽州的能工巧匠的仔细琢磨、精雕细刻,变成一幅幅精美、逼真的画卷,细节之生动、完美堪称一绝。几百年后今天看上去还是栩栩如生,不失往日的风采,好像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4P2C5154(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
4P2C5154(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4P2C5154(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太Dann★Ja阳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0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2 23:27 编辑

             这座临水而建,设计考究,气势不凡的徽式建筑,就是徽商李瑞才故居。 4P2C5155(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这是座典型的徽式垂花门楼,古朴中透着几分气派,小八字院门朝西而开。过去,由于封建社会营造法规的限制,商人尽管富裕,但富而不贵,所以住宅不能建得与官邸王府那样宏大豪华,门下只能设一步台阶,而且不能开面朝街道的八字大门,只好另辟途径了。正门石库门枋,最上方是砖瓦构筑的拔檐式的门罩,门罩两边的飞檐翘角。门罩下是以雕刻精美的砖雕形式装饰的“井”字枋。门枋不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更主要的是与内门厅一道,在雨天供主人进出大门时避雨之用。

4P2C5155(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故居面积并不大,也没有人们想象中徽商住宅的奢华气息,不过气质高雅、木雕精致。因为有钱财,故居里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艺术的画廊 。李瑞材故居正堂,建于清朝初年的“丁余堂”。堂前中堂上悬挂这块堂匾,取名“丁馀堂”,“丁”就是“人丁”或“家人”的意思,“馀”就是“馀庆”指吉样平安的意思,连在一起指家中人丁吉祥平安,也可以解释成人兴旺的意思
4P2C5155(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0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23:07 编辑

        走到村中心地段,我看到一座“大夫第”进入眼帘。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位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靠给清政府捐款捐了个五品官,这个官是虚职但享有特权,就象现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样。
      大门这座石库门枋,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展现出官家的气势。门前的三步台阶,按照明清时期营造法规制,只有官宅才允许在门前造三步台阶,有着“连升三级”的寓意。

4P2C5157(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大夫第的主厅叫“春霭堂”,堂内木构件上雕刻的精美程度和“丁余堂”不相上下。堂名“春蔼堂”,烘托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也蕴含着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和期许。
4P2C5157(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二楼是跑马楼式“小姐闺楼(绣楼)”,右侧有个窄小的木梯通往小姐闺楼。绣楼二层有面向主街的“美人靠”,是这个小姐闺楼的一部分。
4P2C5157(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再上方屋顶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另外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
4P2C5157(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4P2C5157(2).jpg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23:02 编辑

        相片中二楼突出的象现在木阳台的建筑,就是上面所说的“大夫第”二层的绣楼临街一侧精美的“美人靠”雕栏。
4P2C5156(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古代有钱人家的小姐养在深闺,足不出户,只能通过这个木阳台了解外面的世界,无聊孤寂时就靠在木栏杆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所以此木阳台就有了“美人靠”的美称。“美人靠”还有一个作用:大户人家小姐招亲时抛绣球用。可惜我来这天不是小姐招亲日!
4P2C5156(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1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2 22:46 编辑

        在大夫第不远处,河边青石板路上有一座亭名叫“申明亭”。 写有“申明亭”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亭上,两旁对联云:“亭号申明就此聚议公断,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
4P2C5158(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有史料称: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申明亭,用于宣讲王朝法制与政令,调处民间纠纷的埸所。亭上榜示恶人恶事﹐以示惩劝。里长在申明亭召集村民,讲读朱元璋手定的《大诰》与《大明律》;凡遇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调解,由里长及年高德昭者,在此对纠纷双方晓之以利害,说服双方让步,妥善解决,少数经调解无效者,才移送官府。该亭为防止矛盾的扩大化,申明亭在当时发挥了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4P2C5158(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在申明亭的旁边有座石拱桥叫“通济桥”,跨度约5米,桥西面的龙门石上,刻有“乾隆丙寅永公支孙重修”字样。乾隆丙寅为公元1746年,看来,通济桥最后一次维修,距今也有250多年了。桥东面,两溪汇合,这就是过去李坑村“十二景”之一“两涧流清”。同时两支水流,加上桥及其倒影,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
4P2C5158(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31 22: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00:16 编辑

            走过“通济桥”,又是小桥、流水、人家和石板路“的古巷,大红灯笼高度高挂。
4P2C5159(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来到有着350年的“铜绿坊”是李坑徽派建筑的代表。“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因建造此屋的主人李聘如是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称为铜绿坊。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看着“铜绿”二字,一头雾水。好在老宅里面,对铜绿做了详细的介绍。铜绿是由醋酸和空气作用于铜而产生的绿色晶体,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表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而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再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就是铜绿的杀虫药品了。
    从外形看,这幢老屋显得比一般民居气派多了,而门前的三步台阶,又显示着主人尊贵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商宅可比。

4P2C5159(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铜绿坊”中堂“谷善堂”。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中大厅上陈列着祖上遗留下来的有着几百年的金字功名御牌。儒学正堂的头衔,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
     铜绿坊的第一代主人李有诚在芜湖经营铜绿影响较大。李有诚之孙李聘如游手好闲,吸食大烟,结果将祖产铜绿坊典给村中两户人家。李聘如的儿子李进善励精图治,志在振兴家业。他在江西丰开办商行经营烟草,最后将李聘如典出去的祖产铜绿坊,分两年全部又重新典回来。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铜绿坊的这次劫难,同时教育后辈要学好、守业。因此特在家中的中堂上,书题了一幅联文,上联是“读书好为善好见好学好”,下联是“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4P2C5159(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9-1-31 22:1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9-2-3 22:33 编辑

         古戏台广场边上的半圆形长廊和风雨亭。
4P2C534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4P2C5160(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村里的古戏台,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古朴的浓郁气息。昔日戏台上的情景早已远去,古戏台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戏曲曾经承载着文化传播,教育后人的作用,观看婺剧应该是当时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只可惜现在这个戏台已经成为了景观。
4P2C5160(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志善堂 建于清朝中晚期,距今约200多年,枕水而居,清新幽雅,交通便捷。以木制结构为主体,粉壁、黛瓦、马头墙,是典型徽派建筑,现经修缮装饰为特色精品民宿客栈,
4P2C5160(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4P2C5160(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坑名气最大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古宅,在李坑村的最后面,为一处花园式的庭院。
1.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李知诚少时家贫,但不为生活所难,仍苦学不倦。后因乡里常出虎患,就兼学武艺,籍以保民平安。经乡友的指点,他又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经乡试后,考中武举人。于公元1166年,时值金兵南侵,朝廷为此不安,李知诚进京应试武进士,在会试中考中武进士。后经孝宗皇帝亲试,被拔为第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授抚谕使。随即孝宗皇帝命他代表朝廷向地方宣扬朝廷旨意,安抚百姓,并巡察官吏,采访民情,伸民冤屈,以及措置营田等事务。
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庭院的最后一进是花园,内有一方清澈的水池,池角有一株不算很高的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树龄已有八百余年。看似衰老不堪,树干、树枝几乎枯萎,只靠树皮吸收养分,但至今仍旧开花,且花期长达九十天。有诗赞叹:“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三月久。”
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