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680

主题

温州

浸染山水的灵性,蕴含人文的渊源-泰顺岭下古道行

查看:4511 | 回复:0
发表于 2019-3-21 10:28 显示全部帖子

文&图 丨 叶望庆


       泰顺虽然古道众多,只因尚未通高速离市区太远,双休日很少安排去泰顺走古道。出差到泰顺,机会难得一定要利用清晨晨练的机会去走一走,经泰顺同仁推荐去仙居桥登状元岭是最佳选择。

      一方面离县城近,另一方面山不高常人半个多小时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这条古道是泰顺最早通温州的官道,被称为“温州大路”。沿途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我们几个早起的六点钟就抵达仙居桥,开始我们登山晨练。


仙居桥




仙居桥,位于泰顺罗阳镇东北的仙稔社区仙居村,童东线旁。是一座虹桥式木拱桥,木制桥板,交错纵横的木制梁柱,桥屋十八间。桥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

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水患,并多次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系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如此气势恢宏的木质建筑,在数百年前绝对难以想象。

离桥几里之外的仙居村是千年古村,至今仍然保留宋代村落的布局。“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松林隐隐隔烟村,此中应有高人住”。是清代文人张天树,描绘仙居桥与仙居村的美丽诗句。

昔日这里是扼住“温州大路”的要冲,是古官道上一座无可替代的“津梁”。如今却因为公路的开通而落寞于旁。清晨,山色迷蒙,烟雾笼罩,廊桥更显得仙气十足,涧溪在桥下成了碧潭。

       走近一看只见一条青黛色屋脊,与棕红色桥身的木拱廊桥飞架涧溪的上空,如同镶嵌在青谷秀水之上的一道飞虹,气势雄伟。“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的神韵不减当年。

       离桥不远的山谷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的公路桥,还算是没有毁坏整体的景观。因仙居桥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成为了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里阿雨去意大利的时候,周万顺一家人送阿雨上车的拍摄地。

状元岭古道


岭下古道,又名状元岭古道。位于泰顺县城东,是泰顺古代“温州大路”的首段,起于罗阳镇石龟背岭脚宫,经三垟村、岭下村、水尾石板桥至仙居古村落。是古代县城前往百丈、温州等地的要道。呈东西走向,用不规则的块石构筑铺砌而成,至今保存完好。全长约6千米,宽1.5米,最高海拔585.5米。

古泰顺的交通以山路为主,自唐代起逐渐建造山道桥梁。“温州大路”就是始建于唐代,修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县治罗阳到温州的古道。也是第一条古官道。另外一条沟通浙闽两省的称“桐山大路”。在罗阳东门街旁现还保留着一块石碑,上刻“温州大路”四字,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路标。我们走的这段沿途也有类似的标志。

状元岭作为第一条古官道的一段,相传因宋代温州首位状元徐奭曾多次往返于此岭而得名。

悠悠古道情,几度夕阳红。状元岭古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浸染着山水的灵性,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意味。沿途可见许多文物,人文景观较多,现仍存有石亭、状元井、状元墓、石板古桥、仙居桥等古迹。

泰顺清代文人张天树曾作长诗《仙陵古意》描绘古道:“罗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门接仙源路。三阳过处是石亭,杨柳湾深锁烟雾。”

我们去登的这段是从仙居桥开始,止于罗阳石亭与观景平台的这段,长约3公里。据一起去的泰顺同事介绍,这条古道原来还是红枫古道,古树众多,古木参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大炼钢铁”等,古树被毁,古枫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马尾松。

现在这些树木也已经非常高大。我们是凌晨六点来钟去登古道的,匆匆忙忙光线又不好,又是手机拍摄,照片难免不尽人意。

罗阳石亭

罗阳石亭。位于泰顺罗阳镇三垟村菖蒲垄自然村,是古代泰顺通往温州驿道岭下古道旁,供人歇脚休息之所。石亭伫立在山间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它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由仙居张姓先祖张瑄捐资,其婿林俊集资共建。石亭坐西朝东,平面纵长形(进深大于面宽),东面开敞,其余三面均用蛮石砌墙围护,屋顶歇山式。平面柱网分布颇有特色,前檐减柱为一开间,利于路人进入;室内分作三间。

进深梁架为四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脊檩下刻有“大明正德十年乙亥岁伍月拾陆日壬寅吉旦立”题记。

石亭除椽瓦外,其他构件均系石质,主体由10根石柱、10个磉子和数十根横梁构成,石亭建筑构架仿木构形式,石材粗大但加工精细,制作规整,形象逼真,柱、梁、檩以卯榫相连,时代特征明显,堪称石构建筑的佳作,是研究古代交通史和古驿亭的重要实物例证。

       梁上刻“温州府泰顺县知县典吏解真儒学训导喻秉衡建造”、“岭下信士林俊捨财经营”、“仙居信士张瑄捐资兴造”等记载。该石亭2005年3月16日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亭外故道旁有一眼石井,被当地人誉为罗阳镇水质最佳的洌泉,炎夏憩亭取饮,沁人心脾。相传温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徐奭在往返古道时,曾饮此井水后,赞不绝口,故后人命名为“状元井”。该井井口长0.96米,宽0.48米,井水四季喷涌,冬暖夏凉,甘甜可口,清澈见底,是泰顺城关最受人们欢迎的一口井。

       近年来,泰顺县有关部门先后修造了井体、井道,使该井环境更加优美、卫生。用此井水泡泰顺“三杯香”,入口绵柔,回味甘甜,因此现在每天取水的居民仍络绎不绝。

“罗阳石亭”旁立有“状元路”与“状元井”两块石碑。同去的同事介绍说,这是与温州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状元徐奭有关。

       徐奭(985—1030),字武卿,生于浙江永嘉郡安固县百丈木棉村(今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溪口村),他在泰顺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后跟随其父游学于福建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并从瓯宁开始走上仕途。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28岁的徐奭中状元及第。他是温州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因他以瓯宁籍考上状元,世人多以为徐奭为福建人,以至于温州典籍记录不详。

       徐奭继省试夺魁后,于大中祥符五年参加殿试,一举夺得状元,连中两元。他学识渊博,善于写诗作赋。他在廷试时所作的《铸鼎象物赋》,深得欧阳修的称赞与赏识。其《归田录》中有记载。称其为“形神磊落者”,用瑞安话讲,这里的“形神磊落者”应该就是“生起清水相,眙着当官相”的人。

        徐奭高中状元后,宋真宗给他下了一道圣旨,还曾被封为晋宁侯,是宋代119位状元中唯一被封侯的人。据传,当年秦桧见其才华横溢,欲招其为婿,找到拒绝,足见其为人。卒后归葬故里,墓在泰顺岭下沙墩。70多年后,宋徽宗赐其号“冲晦先生”。

石峰亭观景台



石峰亭观景台。位于泰顺童东线公路罗阳石亭50米处,是温州市级绿道5号线提升工程项目,采用仿古风格设计。

一道石制凤凰鼓台约有十多米长,一对凤凰石鼓分置两边,凤凰鼓上方打制是诸如廊桥等当地胜景。

这里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适合露营。如若天气晴朗,站在平台上向外眺望,群山苍翠,山岚缥缈,云卷云舒。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中的云雾,雪中的雾松,山道蜿蜒曲折,民居淳朴古老。

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绿荫环绕的惬意,还可以饱览泰顺独有的乡间风情。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经过罗阳石亭后,再走一段路就到了这个新建的观景平台,由于时间关系到这个平台后就不再登古道而返回了。

岭下古道我们只走了一半,是从仙居桥起点到罗阳石亭为止。没有去观赏千年古村仙居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