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餐之后返回仙足岛驻地,刚踏进蓝天家门槛,只见一楼客厅人头攒动,难道又有驴友入住?受到聊天气氛的感染,我们决定来到现场一探究竟,女主人蓝天赶紧邀请我们在一旁落座,然后娴熟地泡着功夫茶,淡淡的芳香,开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我们俩就这么安静地一边品茶,一边聆听来自另一个朋友圈的声音。 坐在沙发中间一位头戴红五星遮阳帽的朋友似是今晚刚从北京飞来,似曾相识的面孔,在幽暗的灯光下又不敢确定,忽然间想起那本《北方的空地》。 我问:“您是杨柳松么?” 那人俏皮地回道:“我是他弟弟”。 众人不禁哈哈大笑…… 我窘迫地耷拉着头,有个长满络腮胡的汉子赶紧数落着他为我解围,大家环视一笑。从他们聊天中得知,就在昨天晚上,《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一书作者“西藏假想敌”李翀在文部南村因车祸去世,这位西藏户外圈第一人,专注藏地深度旅行十年资深玩家——神的孩子却永远留在了西藏。噩耗传来,众人不禁为之惋惜、缅怀。文部南村正是我们此次藏北骑行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坏消息正在悄无声息给我们的前路蒙上一层阴影,然而,对于即将上路的我们,似有不祥预感发生。 夜色已深,我们起身告别回到房间,简单洗漱后安寝,一宿无话。 |
次日一早退房,按计划找到前年在大昭寺附近住过廉价的卓吉客栈,因为这里更靠近拉萨核心闹市区,出入更方便,计划在此逗留两晚。 将单车行李安排好之后,上午在拉萨街头闲逛,购买路上所需的气罐,然后围绕布达拉宫徒步一圈,下午再到拉萨人民出版社为自己两本游记《天堂雨》、《那一月》寻找出版机会。汉语编辑部计美旺扎主任热情接待了我,因有从前出版过“孤独骑者”李聪明先生的游记,计美主任让我把书稿留下,年底内部选题会待定。希望总是有的,虽然我时常碰壁。 次日已是六月底,早上睡到自然醒,九点钟前往仓姑寺体验藏式早茶。孰料仓姑寺早市如寒夜一样冷清,不知是换了地方,还是旺季的汹涌人潮没有到来,这里是紧邻大昭寺旁边唯一尼姑修行寺院,照例一壶甜茶,一碗凉面,牦牛肉包子要到十点钟后方可供应,阔别两年,还是那个味儿! ![]() |
本帖最后由 crldesign 于 2019-5-7 16:13 编辑 刚到拉萨那晚,偶遇一位的士司机,那人吹嘘说微信群里有越野车可连人带单车及行李一起帮我们捎到阿里,我们将信将疑,果然夜长梦多,事情一变再变,谈好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总之不靠谱,好在两手准备。 从仓姑寺回到卓吉客栈,按计划骑上单车轻装前往北郊客运站打探去往阿里的客运班车。自当年6月起,拉萨至狮泉河班车由大巴转为中巴,由于中巴车顶没有货运架,下层行李仓空间有限,自行车托运成了一件棘手事情,这在以前真不是一件事。欣慰的是,车站工作人员尽力帮助解决,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事情有了转机。办法总是有的,两辆单车被搬到二楼,然后放置到中巴车顶,并找些填充物、纸箱皮隔开,路上起到缓冲作用,但愿两辆单车一路顺遂平安。 然而,我们的众多驮包行李还躺在大昭寺附近的卓吉客栈,车站里一位藏族胖叔马上安排一辆小货车载着我们心急火燎疾速返回,并约定在拉萨西郊柳梧立交桥附近上车。预定的两晚房费只好舍弃,纯朴善良的小货车司机耐心地在巷子口等待,等到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出现,终于可以放心地驱车离开,后来提前抵达城西柳梧立交桥上车地点。 如何将自行车拖运?车站工作人员自有妙计 这是自行车装车后,在出发行驶途中于路边歇息 |
每年六、七月份,正是外出读书的藏族孩子返乡之际,他们享受免费的教育优待同时,就连车票旅程费用统一由学校解决。我们乘坐的这趟车即是学生包车,21个学生亦是21个烟民,在有限的车内狭窄空间喷云吐雾,他们乐此不疲。车厢里卫生环境每况愈下,垃圾筒填满后,地上满是孩子们随手丢弃的纸皮果壳,污浊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司机的多番警告置若罔闻,这是一群被宠坏的一代。 下午,一步步接近目的地,不断有孩子招手下车,继续前行的我们如释重负。当翻过狮泉河达坂,狮泉河镇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狮泉河,我们又回来了! 按照预期时间,班车准时停靠在狮泉河车站院内。司机从车窗里爬上车顶,小心翼翼取下单车,除了发现队友的单车刹把断裂以外,其它部位基本完好。后来才发现,队友的保温杯遗落在客车内,时过境迁,取回已不可能。 骑上自行车找到临街一家宾馆入住,计划待两晚,剩下的有限时光则用来打发,尽快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寒冷干燥,零距离体验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队友在一家自行车铺子终于更换被震断的前刹把,在这个遥远偏僻的高原小城,难得还能找到解决方案。 唯一的哈尔滨队友 来自广东的作者本人 |
本帖最后由 crldesign 于 2019-5-7 16:40 编辑 狮泉河镇街道上行人稀少,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城市改扩建工程已近尾声,与前些年尘土飞扬的印象形成鲜明对照。一排排新建筑拔地而起,全新笔直的柏油马路贯穿全城。在这里,小商贩多来自内地,他们不辞劳苦数千公里长途奔波,大多是为了谋求生计,很少是像我们单纯为了诗和远方。 藏北阿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雪山、湖泊、草地、沙漠、白云、蓝天…… 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与保护,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这样潜在的美丽张力。穿越四季,在路上,我们即将参与到传奇背后人与自然最真实的故事。 藏北延时摄影片段,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赏。 不定时持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