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460

主题

天津

江湖!这才是中国大IP主题乐园该有的样子

[复制链接] 查看:5104 | 回复:13
发表于 2019-8-2 13:3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37 编辑

缘起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什么是江湖?对于每个看武侠小说长大的少年郎来说,有奇人异事的地方,便是江湖。



每每去世界各地的环球影城迪士尼逛得不亦乐乎的的时候,总是心甘情愿的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也甘之如饴,为什么?
看着那些蜂拥而至,又如潮水般退去的各类主题公园,活的愈发捉襟见肘,又因为什么?窃以为国内很多主题乐园只是照抄了环球和迪士尼的各种精巧机关,却没有抄到让游客做“梦”的能力,这便有了东施效颦的结果。








一直很羡慕身在南方的小伙伴。住在珠三角的,可以去 香港 的迪士尼或者 新加坡 的环球影城Happy,近的也有 广州珠海 长隆;就连长三角包邮区的同学现在也有了 上海 迪士尼。
感觉北方一直没有出现一个卓尔不群的主题乐园。




直到最近我在 北京 地铁里看到了“ 吴桥 杂技大世界”的广告,看到那些飞檐走壁的神奇,心向往之,觉得这才是 中国 特色IP主题公园该有的样子啊,所以决定前去一探究竟。毕竟以我以往的经验,亲眼看杂技魔术的爆棚现场感,和电视里所看是完全不同的。
提前打听到“ 吴桥 杂技大世界”占地庞大,要两天时间才能完全看尽,对身在 天津 的我来说,刚好可以完美消耗掉一个周末时间,于是便果断买了周五下午开往 吴桥 站的火车(也可以买到 德州 站),开启了我的闯江湖,寻失落之承的旅行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8-2 13:38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39 编辑

小虾米初涉江湖



每天早上8:40,江湖文化城会准时进行开城仪式。只见城楼上一位古装女子缓缓弹奏着古琴,城门缓慢打开,然后众多武艺高强的好汉们依次走出城门和大家问好。



早年的 吴桥 ,人人从小开始修习奇门遁甲之功,各种奇人异事荟萃,大家都有独门看家的神奇本领和绝招,那就是一个真正的江湖啊。现如今,当地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建了一个恢弘复古的江湖文化城,将这些老艺人们都请了进去。
整个江湖城还原了清末民初的江湖街头,重现当年老 北京 天桥、 天津 三不管、 上海 大世界、 南京 夫子庙等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观。整个城内不仅可以领略各种各样的奇招绝活,还可以漫步城中欣赏江湖街头艺人献艺,像穿越过于一般情景再现;还有古装巡街、绣球招亲,杂技体验,魔术尝试……整个城内多种有意思的互动,还有亲身体验,完全和电视机前的嗑着瓜子看杂技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那种临场感,真有种当江湖人的feel。
江湖城内分不同区域,我就领大家顺着人流小逛一圈。



发表于 2019-8-2 13:40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40 编辑

老鼠提水碾荞麦



一进来的开场戏,就是高福贵的“训白鼠”。这位大师跟从著名驯化大师张凤楼,深得大师真传,绝技惊人。他先后到 北京南京 等地演出,人送绰号“老鼠高”。



在高老师幽默语言的引导下,小白鼠在戏台上的的旅游故事便开始了。白鼠四五只,附会民间故事如刘全进瓜、李三娘坠井、洞房花烛等,演得精彩,说得漂亮,常常逗得游客捧腹大笑,撰联曰:爬上爬下一群鼠辈有悲有欢百态人生。高大师讲得头头是道,观众听得、看得津津有味。
训鼠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可惜目前以频临失传,费尽心思训好的一只老鼠,只能表演几星期,目前该节目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发表于 2019-8-2 13:40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42 编辑

深深小院藏乾坤



在一个不起眼的校园里,看到了我们觉得最舒服的节目。一家老小轮流在农家乐氛围的小院里表演者硬功夫。这一家子的演出不是最惊险刺激的,但演出时从容有爱的氛围真切的传递了出来。
深深小院藏乾坤



老太太气质出众,云散滚桥表演的行云流水,时刻洋溢着自信的神情。



两个小姑娘的顶功也是扎实聊得,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真的是信手拈来。





压轴的小哥嘴喷熊熊烈火,结尾还融入了魔术,引得大家齐声喝彩。据说为了练这门功夫,嘴皮子烫下了不少。




发表于 2019-8-2 13:43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43 编辑

白肚皮上切青菜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
南京 收了 南京 去, 北京 收了 北京 游。
南北二 京都 不收,洮河两岸度春秋。
财主种有千顷地,老子玩耍不侍候。”
这是江湖八大怪之一“小钢炮”高 福州 在表演开场时拿着个破啰为你卖口。他以滑稽的表演形式,来表达杂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他一身硬功夫,只见他运气一声喊,手切红砖,掌劈顽石,砖石横飞,视若等闲,间或加一些幽默逗趣的语言动作,让人看得亦惊亦喜。


老人自幼练铁砂掌,18岁那年曾在一小时内,把三百块砖劈成碎块,如今,人老了,但雄风依在,快乐依在,豁达依在。看看被手劈开的顽石。



除此之外,肚皮切白菜也是其拿手项目之一,人送绰号:“小钢炮”。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8-2 13:43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44 编辑

刀山爬到云霄外



刀山火海,听着就非凡人所及。李亮出身于杂技世家,15岁登台,擅长表演“上刀山”等节目,人送绰号“怪腿李”。
我们在演出间歇还去摸了下这排报道,刀刃个个都是锋利无比。



李印怀与李亮是父子俩,李亮在表演这个节目时,父亲在下擂鼓助阵,并从语言上密切配合,不时还咛嘱几句。李亮的这个节目很危险,在刀山上,还要做很多高难动作,让下面观者也不禁要为其捏一把汗。





发表于 2019-8-2 13:49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50 编辑

眼里扎出骨针来



一个露天的场地,一个沧桑的老艺人,拿着两个骨针,从鼻孔而入,然后从两眼而出,此情此景,我似乎看到了那个艰难的年代,而今,我只能说,这也许是“特异功能”吧。
在天桥把式演艺场,我也见识了这辈子都闻所未闻的惊险把戏。刚才在一旁敲锣的老人,在节目间歇时突然跑上台来插科打诨。大家开玩笑让他来一手,他见推辞不掉,就只得“逼上梁山”。
他随手从桌上拿起一个铁蛋子,说要吞下去。大家鼓起眼睛,生怕老人家一时负气出意外。他将铁蛋子放入口中,只见铁蛋将他的嘴撑得老大,吞了几次都没有下去。大家正说算了时,老人一仰脖子,“嗝儿!”滚下去了。
老人表情十分痛苦,蹲下,想把铁蛋吐出来。随着一声低吼,铁蛋子“咚”地一声滚到地面,记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老人在同时吞吐完2个铁蛋子后问,要不要同时吞3个?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要”。
老人感动,说要表演一个绝活给大家看,报答大家的厚爱。他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两根约2寸长的骨针,将他们送入鼻孔,然后用纸将鼻孔塞住。当他用手在自己脸部揉了几圈后,骨针居然从眼睛里冒出来一厘米!大家一片惊呼!都说快点弄出来,不难为老人家了。老人随后又从鼻子里将骨针给取了出来。
真相大白后,记者们才知道老人家原来是8岁学徒,15岁就登台的民间绝技大家李印怀老人。他擅长表演:吞铁球、吞宝剑、二龙吐须等节目,人送绰号“皮包骨”。



发表于 2019-8-2 13:50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52 编辑

鼻奏唢呐震中外



何树森,出生五代吹奏世家,10岁随父学艺,15岁开始练习鼻奏唢呐,人送绰号“吹破天”。
口中吐烟雾,鼻子还能吹出声乐来,这种鼻口齐用的绝活,极是少见。


连茶壶都能吹出声响。



这么大个唢呐,足够吹破天了吧?



用耳朵抽烟,这招你见过了吗?



同时吹两支唢呐。





这位也是整个园区里综艺感最爆棚的一位。





发表于 2019-8-2 13:5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53 编辑

红牡丹剧场



牡丹 剧场是传统杂技的大舞台,有种大马戏的feel。各种上天入地的节目轮番上阵,这也是一个检验杂技演员基本功的地方。











发表于 2019-8-2 13:53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少Edward 于 2019-8-2 13:53 编辑

压轴大戏鬼手王



整个 吴桥 杂技世界最令人惊叹的表演,绝对是鬼手剧场里的这位天下第一快手了,就连 吴桥 当地人也是觉得此乃第一神人。
鬼手王名叫王宝合,5岁学艺,7岁登台,擅长表演:三仙归洞、口中吃针引线、软功缩骨,人送绰号“快手王”,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杂技大世界景区专门为他建了一个剧院,面积不算小,这就是“鬼手居”。两个瓷花碗、三个小红布包,一张铺着毯子的平台。一位老人已年过六旬,坐在正中,有点仙风道骨之感,他的右边摆着一张桌子,一杯清茶放在上面。
这是 吴桥 的传统节目“三仙归洞”,表演者是 吴桥 杂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艺术家王宝合。王宝合已年过六旬,他3岁丧母、6岁跟着父亲王福春(著名老艺人,五十年代曾任 吴桥 县群艺联合会主任)早年在 北京 天桥卖艺。五十多个艺术春秋不但使王宝合学会了一套杂技绝活,还练就了超人的表演功力。表演“三仙归洞”,不同于大台节目,它与观众近在咫尺,且由观众参与进来,重在“卖口儿”(即语言表达),难在“救戏”(即收回无意或故意露出的马脚)。它要求表演者手法运用灵活,头脑反应迅速,语言表达机智。节目看似小戏法,实则真功夫。但这对王宝合来说似乎驾轻就熟,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2002年他应邀到 香港 演出,被 香港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誉为“鬼手”。
王宝合是位多面手,他的缩骨功夫也非同寻常,节目《穿小袄》是他的保留节目,《口中穿针引线》更是令人叫绝称奇,年长后也很少表演,估计缩骨功也会就此失传。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王宝合带着他心爱的“三仙归洞”,走过了很多地方,1951年,他随父亲赴 朝鲜 战场进行慰问演出;1953年,去革命圣地 延安 慰问演出;1955年,成立“杂技二十团”,赴云、贵、川、桂演出……回忆当年场景,王宝合至今记忆犹新,心潮难平。在去往 拉萨 的途中,当地藏 民和 哨卡军人看到是来自杂技之乡的艺人们,常常手拉手挡成人墙,不让前行,渴求演员为他们表演。在一些藏族村落,虔诚的藏民看了他们表演的魔术后欣喜若狂,对演员们敬若神明,纷纷向演员们敬献哈达,还要求演员为他们摸顶“赐福”。
王宝合就是这样带着“三仙归洞”走过了几十年,也走遍了大 江南 北,但他对 吴桥 杂技的爱始终如一,如今也多了更多的期望,希望 吴桥 杂技走向世界,希望 吴桥 杂技旅游能日渐兴旺,希望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后继有人,“祖辈留下的传统艺术不能失传,我要一直把它传下去。”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想拜王宝合为师,王宝合目前还在认真挑选适合的传人。据说他目前的弟子,公布都还不及他的一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