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154

主题

茂名

甜园子与望天塘

查看:6509 | 回复:10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甜园子与望天塘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两个重要地名符号。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记忆中的甜园子就在我家屋后,面积不外两三亩。叫它园子,有些牵强,因为它既没有围墙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只不过是连接村庄与田野的一个缓冲地带。靠近村庄的一端,东面长有一丛茂盛的土刺竹,旁边一株高大的凤凰树。土刺竹跟凤凰树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绿荫。绿荫底下,总被大人们扫得干干净净。茶余饭后,炎炎夏日,这里就是大人们谈天说地,小孩子玩耍娱乐的好去处。靠近田野的一端,东边蔢蔢莎莎地长着几株海麻树,这海麻树学名叫黄槿,容易种,长势快,树荫浓,是海边乡村最常见的树种。每株海麻树下几乎都搭着个简陋厕所,供村人方便。每个厕所有一个老人家打理,我奶奶便是其中一个。园子的西边有几行高大的马尾松,因为是几行,在我们小孩子看来,那就是一片小树林了。小树林里,树与树之间常常绑有一些网兜,这网兜就是我们小孩子的摇篮。初夏时节,睡在网兜里晃荡,陪伴我们进入梦乡的,常常是铺天盖地的蝉鸣。树林尽头与田野相接处,记得还有一口井,井不深,井壁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大人们不小心把水桶掉下去了,我们小孩子便自告奋勇地撑着井壁下去捞。井外沿有一条不大的水沟。水沟那边便是广袤的田野了。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我不知道甜园子名字的由来,但在我的记忆中,只要翻开甜园子这一页,心里便满是甜甜的滋味。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记得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农村物质生活非常贫乏,普通人家要几天才能吃上一顿米饭,平常一般吃粥。每个人的家里都没有象样的厨房,更别说餐厅了。于是每当天气晴好,大家都喜欢把餐桌摆到树荫底下。甜园子的绿荫最大,我们邻近的几家都选择把餐桌摆到那里。说是餐桌,其实每家都只是张可折叠的小木桌,勉强放得下二三个菜,饭锅就只能放地上了。大家的饭菜都不丰盛,你到我家夹点菜,我到你家盛碗粥,那是常有的事。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现在回想起来还倍感温馨。夏天,甜园子更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海麻树开花了,硕大的花朵象一个个铃铛缀在枝头,黄得耀你的眼。凤凰树也开花了,一簇簇,一层层,像一片片红云压在枝头。凤凰花虽美,可树太高了,我们小孩子爬不上,只有流口水的份。海麻树不高,易爬,那黄黄的、铃铛似的花朵便遭了殃。我们常常把摘下的花朵排列起来,比谁摘的多,比谁摘的大。比完摘花,我们又去比捉蝉,西边的马尾松林蝉声最响,是我们捉蝉的好地方。捉蝉可得讲技巧。我们有时用网兜,有时用树脂。网兜是用来罩的,树脂发挥的是粘的功能。但不管是罩还是粘都要讲技巧,都得找来一条长长的竹竿,绑上小网兜或粘上树脂,看准目标,屏住呼吸慢慢靠近,等到蝉儿觉察,已被粘住或一头钻进网兜里了。捉来的蝉我们一般都会把两个翅膀掐断一半,它就再也飞不了,只能乖乖唱歌给我们听。玩累了,我们便找来一块凉席,往树荫底下一放,挤着睡下去,听大人们“讲古”(讲稀奇事)。最难忘的一次“讲古”是隔壁三叔公讲的。记得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一些港台片子通过录像机放映的形式传到了村北的小城。那天,三叔公刚从城里回来,还离树荫几十米就边脱帽子边喊:“告诉大家一件稀奇事,现在城里人都兴录像了,‘录像’是什么,‘录像’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快乐’了,在到处‘撞’!(土话跟‘像’同音,意思是跑或跳)”。乐得整个树荫底下的人们都哄堂大笑。夏天,我们这沿海地区多台风。每当台风过后,甜园子里的树木总要被刮断一些枝条树干,台风一走,我们小孩子便抢着出去捡,我们谓之"捡台风柴"。别小看这"台风柴",在物质贫乏的那个年代,这台风柴一晒干,就又能应付一段日子的柴火了。当然,台风过后,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一件事是玩风车。台风虽走,但它的余威往往持续一两天,这时候就是玩风车的最佳时间。我们到园边釆来些露兜麻刺叶,小心地用刀片切除中间及两边的刺,再用叶子折叠成有四个风叶的"风车",中间留一个小洞,插上一根小竹条,迎风一推,风车便呼呼地转了起来。要让风车转得猛,就得举着风车迎着风跑,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得越猛。玩风车的地点我们一般选择在园子与田野交界处的水井边。这里面向田野,无所遮拦,风车容易转,再说也有空地供大家跑。玩膩了风车,往往就会有小伙伴指着不远处的望天塘提议——到望天塘钓鱼去!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望天塘就在田野中间,与甜园子隔着几块稻田,沿田垌直走,不外百多米距离。望天塘东西走向,中间宽两头尖,样子犹如镶嵌在田野里的一个橄榄。塘不大,中间最宽处不外十来米,两个尖端的最长处也不外三四十米。两个尖端都连着一条水沟,东边水沟地势较高,连接着村里的另一口大水塘,是望天塘的进水口。西边水沟地势较低,连接着村边的海尾尖,是望天塘的出水口。每当雨季到来,田野里多余的水便通过望天塘排入大海。而每当旱季来临,望天塘里囤积的水又为周边的稻田提供灌溉。那时村里还没有抽水机,村民们取水灌溉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桶两边各绑着根绳子,由两个人一人拿着一根,在塘边分开距离站定,然后一上一下有节奏地甩动水桶,把塘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到田里去。塘边常常是几户人家一起灌溉,于是,这里就像在上演一场劳动竞赛,场面很是壮观。当然,结果是塘水很快减少、干涸,这又要把希望寄托于下一场雨的来临。这也许就是望天塘名字的来由。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望天塘由于面积小,且常常干涸,因此没有人承包来养鱼。这里便成为我们小孩子钓鱼玩耍的天堂。虽然没人养鱼,并不代表塘里没鱼。每当台风或大雨过后,上游大水塘满了,便会有鱼随水沟游到望天塘。这时,便是钓鱼的好时机。我们的钓具很简单,一根竹竿一条胶丝一个钓钩子,要用浮子的话,就随便折根干木条。钓饵有时用蚯蚓,有时用煮熟的番薯。钓到鱼,我们便在塘边拔根大水草,从鱼的腮部穿进,从口里出来,再打个结,放到旁边稻田里,这样鱼儿就跑不了了。钓不到鱼,我们也无所谓,把钓杆往塘边一放,把衣服脱个精光,扑通一声,钻进水里玩去了。记得那时在水里玩的花样特别多,什么打水仗呀,捉迷藏呀,赛水性呀,玩得可开心了。记忆最深的是比"放排"。"放排"就是肚皮朝上,通过双手往下摇水,尽量使身体平躺在水面,看谁支持的时间最长。这一项是我的长项,每次躺在水面上,望着瓦蓝瓦蓝的天空,听着小伙伴们的欢呼,那种骄傲的感觉至今难忘。到了秋天,塘边的水稻都收割了,这时,水沟边、稻田里到处是螃蜞(一种淡水小螃蟹)。"秋风起,螃蜞肥",这个季节的螃蜞最好吃。我们便拎着小水桶去捉。捉螃蜞是件很有趣的事。螃蜞是横着行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来回在你眼前晃动,你得看准时机,合拢双掌,猛一扑,便能把它罩住。螃蜞不像其它螃蟹有大钳子,因此不必担心被它钳了。有的螃蜞反应迅速,钻进洞里了,就得挽起袖子,伸手进去掏。有时掏出来的是螃蜞,有时掏出来却是长长的大水蛇,把你吓个半死。我就曾给吓过一次,地点就在望天塘边。当我从洞里抽出一条两尺多长的水蛇时,吓得手麻脚颤,呼爹喊娘,从此再不敢掏螃蜞洞。捉到螃蜞,我们一般拿来捣酱。捣碎螃蜞加上调料蒸熟,就成了香喷喷的螃蜞酱,拿它来送粥送饭,总要被撑个半死。可惜这样的口福不长久,记得我读书以后,田里的螃蜞就渐渐没了踪迹,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终于明白,当稻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后,哪还有螃蜞的生存空间!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令人遗憾的是,甜园子也在几年以后遭遇了与螃蜞同样的命运。绑着摇篮的小树林消失了,铺天盖地的蝉鸣消失了,开着红云一样花儿的凤凰树消失了,缀满铃铛一样黄花的海麻树消失了,撑着大片绿荫的土刺竹消失了,绿荫下的欢声笑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又一幢新建的楼房。这些年来,村庄在慢慢扩大,村外的田野在渐渐地减少。现在,望天塘的四周都建起了楼房,没有了稻田拥抱的望天塘,就只剩死水一潭了。前些日子我特意去塘边走了一圈,塘边杂草丛生,蚊虫乱叫,黑黑的塘水散发着阵阵恶臭,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听说,望天塘这块地皮也早已有了买家,它彻底消失的日子也不远了。我不知道这村庄的扩大、田园的消失意味着的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当我翻开这些儿时的记忆,品味甜园子与望天塘带给我的无穷乐趣时,总不禁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感到深深的惋惜——他们是再也品尝不到,这种田园所带给我们的那种乐趣了。

(本贴部分图片选自乡野拍客阿牛哥作品)

发表于 2019-8-29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9-8-29 16:50 显示全部帖子
支持精彩分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