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465

主题

石家庄

美伦美焕巴山景,亦易亦难蜀道行

查看:11089 | 回复:99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6 08:37 编辑

  一过都江堰,车就进入了山区,都江堰是连接成都和川西北地区,以及甘青等省及整个大西北的哽嗓咽喉,都汶高速是这一哽嗓咽喉上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可四川毕竟地处西南,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所以都汶高速的车没有想象的多,至少比我常走的京珠高速车要少的多。

  公路在青山间盘旋,我们的车在公路上飞驰,此情此景,让人一点也感不到蜀道难的感觉,可我心里却隐约有几分担忧。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6 08:50 编辑

  我担忧的是天,窗外的天阴乎乎的,好象是憋着雨。四川不比华北,四川属南方,雨多。来前查天气,这几天川西北三天两头有雨,今天就报着有雨 ,虽然报的是小雨,可山里有什么准?此时看天空的云,那云虽不至于马上就下,但也不是没有那种可能,我担忧下雨是有原因的,山区最怕下雨了,尤其是川西的山,山势陡峭不说,地表还多松散的砂石,这样的山本身就很松跨,又经历了5.12大地震,那场地震震中就在汶川,地震后这一带的山体更松垮了,一下雨就可能滑坡,在这种情况下我怎能不怕下雨?不仅担心交通,我们的户外活动也一样,雨会给穿越增加很多困难,甚至是很多危险。我真希望天气能好转,更盼着后边能是一连串好天。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5 06:49 编辑

汶川的山,滑坡带随处可见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6 08:53 编辑

  雨没有下,相反还变晴了,越向北走天越睛好。正如我愿,过映秀不远是绵虎,车突然拐下高速,驶向了高速绵虎出口。我有些诧异,“怎么?这么早就要下高速?从地图上看要到了汶川才下高速的。难道去松潘还有别的近路可走?”
  车并没有出高速,而是在收费站前很艰难的调了一个头,又拐回到高速上,原来都汶高速棉虎大桥出了问题,所有上行的车走到这儿都要绕个圈,绕过那座大桥后再重新拐回高速。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5 16:49 编辑

  从汶川始,班车驶上了G213国道。沟更窄了,山更峻了,一条大河的谷中奔流,它就是大名鼎鼎,四川四大河流之一的岷江。从都江堰开始,我们一直在沿着岷江河谷向上走,地图,直到松潘都是这样。其实松潘也不是岷江峡谷的尽头,只是我们到站了。

  说到四川,很多人都以为四川省名的由来源自于四川境内有四条大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其实这是不对的,四川一词出现北宋,源自于唐。四川古称“巴”、“蜀”,秦代设“巴郡”、“蜀郡”,汉魏之后称“益州”、“梁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益州”为“剑南道”(因剑门关而得名),改“梁州”为“山南道”(此处的山指终南山即今秦岭)。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又分“剑南道”为“剑南西川节度”、“剑南东川节度”,这是四川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川”字。宋代,将四川境内诸道合置为“西川路”,后又增设“峡西路”,合称为“川峡路”。1001年,又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词即由此出。

  至于唐时为什么要将剑南道分称为东川、西川、此处的“川”字代表什么也是各有其说,有人说这个川字就是指的大河,也有人说这里的“川”字指的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好象是后一种说法更合理,不过“川”字在字义上的解释却是河的意思。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9-5 17:00 编辑

  汽车在飞驰,后边的同伴兴奋的扯着东南西北,我却专注而的注视着窗外,不时的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画面。我来四川不多,算上重庆,一共只来过两次,巴山蜀水的一切对我来说那么新鲜,如此我怎么能不贪婪?可惜,手机的功能有限,车窗又反光,拍出的画面只能凑和着看,但总算是个记录吧。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发表于 2019-9-4 11:55 显示全部帖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