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19-10-29 14:57 编辑 10月5日第五日 老贡嘎寺营地—下子梅村—子梅垭口(包车)--下子梅村(住宿) 露营地下子梅村海拔3430米。行程11公里。
住在“老贡嘎寺”的温暖客房大厅里,一直不愿起来,室外淅淅沥沥下了一晚上的小雨,雨水通过屋檐沟缝渗入我的帐篷旁边,打湿了部分装备。 满屋子的鞋臭味令人难受,实在让人避之唯恐不及。而我在此环境下,仍坚强冲泡了奶茶就着饼干给自己填食,我的神经变得有些麻木,啃着难以下咽的饼干闻着难闻的味道,还能吃得下去!在生活细节上,是什么使我变得如此粗俗,变得不再那么挑剔,这一切都是源于热爱的徒步登山运动。
上午9时,南面云层睁开了一只“眼睛”,背包客们兴奋了半天,一个个不愿离去,只等“王的觐见”!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张图片,洁白晶莹的雪山下,云海之上一位“驴友”正重装前行,画面唯美,让人心醉!可现实是主峰半遮琵琶半遮面不愿意露去真容,什么也看不见。我便失去了耐心和饮血狼先行,其他队友随后跟上。 从贡嘎寺去下子梅村大约11公里,海拔从3700多米下降到3200米左右,沿路高大松木树上挂满了长长的白胡须,这些松萝只有在空气质量极好的地方才能生长。有的树叶开始泛黄、着色,变的更加有层次感,透过树叶的光线变得金灿灿的,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一般。 又下到一个三岔路口,往右去上子梅村,往左是去下子梅村,去下子梅村路途要远一些,但山下的农家接待能力要好一些。
又走了3公里,汹涌的河水从大雪山奔涌而下,在中子梅村口拐了一个大弯,当地藏民在河上架起了一座简易木质桥梁,河的对岸一片金黄,秋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越往下,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发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走在这山林峡谷小道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中子梅村的几户人家,也开办了接待驴友的客栈。藏民的民宿外墙就地取材,细石垒就的土坏墙高大厚实,用藏族特有的文化装典的富丽堂皇,内部多用杉木装饰楼面,底下一层住牲口,二楼作为生活起居,阁楼堆放粮食与木柴。这种房屋外观高端大气,内部功能齐备,冬暖夏凉适合起居。 这里太美了!本想临时住在中子梅村,但我们有一队员说,已请同行商业队的领队博弈在下子梅村代为预定了客栈,我们只好赶往下次梅村。在下子梅村,好几伙登山队已经下撤了,村里空余很多床铺,我们担心的没有床铺睡的情况不存在,平时每人80一床位,每人只花了50元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下午三点,我们8人包了一辆面包车,去子梅垭口观景台看贡嘎主峰。从下子梅村3200米的地方直接拨高至4450米的子梅山垭口,途中要拐几十个大弯,坐在国产的长城车上,藏族司机在蜿蜒的大山上,开车如飞舞般的狂飙,吓得我们尖叫连连。 上山时雾气蒙蒙,放眼望去天地间一片混沌。到了4000余米以上的高度,天空开始发亮,远处的景物隐隐约约的,我们觉得有戏。终于到了子梅垭口,而我们继续上行,前往子梅山顶观景台。 下午3:50分,站在子梅山山顶俯瞰大地,以垭口为界左边云雾缭绕,右边山路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点,点缀在白云之上。正前方贡嘎主峰云彩缠绕,阳光下的云海散发出浓浓的耀眼的白光。我哪见过这么漂亮的景,完全被眼前景象所震撼,有种想要跪拜的冲动,甚至觉得坐在这里等上一辈子,直到生命尽头,也无怨无悔。我把手机对着云层上的主峰咔咔不断,而同行西西与自在,竟然在雪山之巅做起了瑜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不要说做高难度的动作,我连走路都喘息厚重,实在是不敢乱动。 下午4:10分,对面雪山变化较大,云雾开始慢慢散去,山顶贡嘎主峰,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这时,正南偏西方向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悬在空中,光彩照人。更让人称奇的是彩虹光环之后,还出现了佛光,那一刻,我心都醉了!在波涛滚滚的云海之上,彩虹和佛光同时出现的绝色美景,连藏族司机也说少之又少,我们是佛的有缘人。这是蜀山之王-贡嘎,对我们远道而来的信徒一次觐见! 有哲人说过,“我们的心,常常被功利和物欲所束缚,当面向辽阔大海时,当面向无垠旷野时,当面向巍峨高山时,会觉得自己曾经追逐的一切,在那一刻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曾经迷失的自我,在那一刻显得那样卑微和渺小”。看山中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我突然悟出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自由——心的自由! 我亲近自然的机会较多,加上年岁的增长,比同行多了一份平淡之心。其他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始终留恋不肯离去,在藏族司机的再三催促之下才肯下山,而我的金山夕照只能留下遗憾!
晚上,找客栈老板炒了几个菜,大家AA吃的尽兴,这是自登山以来最好的一顿美味,我和头疼还喝了几杯小酒,大家话语也多了起来,兴奋之情始终不愿散去。 |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19-11-18 13:38 编辑 10月5日第五日 下子梅村—巴王海—烂碉房(包车)—草科乡(住酒店)草科乡2230米。徒步16公里。
早晨6:30分醒来,周边几处客栈沸腾起来,赶马的藏族老哥在给马匹喂食,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马的嘴巴套上一个布袋,布袋内装有玉米或大豆,这样马儿们不争不抢各自安静的用食。
清晨的高原,经夜间秋雨的洗礼,迷人而忧郁。炊烟从各家的烟囱升起,像纱幔般弥漫在乡间大地上,藏式民居在晨雾里若隐若现。这一切似梦境一般,美的那么不真实,那么的幻。 我和大帅及老海8点准时出发,老海是昨天从贡嘎寺路上偶遇的独行者。这有一段简易公路可直通巴王海,路的尽头被山阻隔,车辆再也无法翻越,只能马帮或徒步穿行。其他队友因伤病选择包车前往,而我们三人继续选择徒步。去巴王海先走8公里的山间公路,过了巴王海再走8公里的山路到烂碉房,这样此次贡嘎转山才算圆满结束。
我们计划用4-5个小时走完16公里,一路上森林植被变得更加茂盛,放眼望去,两旁全是巍巍的群山。一条小溪像黑丝带一样延伸至远方,在晨曦的照耀下很有诗意。
到了巴王海,有人从前方反穿过来旅游,“巴王海”这种川西人口中大山里的海子,实际上是典型的堰塞湖,是因峡谷两边石头塌方阻塞而形成的水面,汹涌的大雪山融化后的河水在此变得平静,低洼地处的树木,被水浸泡后又形成新的景观。
中午12:30分,我和大帅终于走出巴王海,到达烂碉房。烂碉房后通了公路,这是整个贡嘎穿越的终点线。6天行程走下来,累计行走96公里,全程重装8人,小队下撤一人,后又在贡嘎寺路上捡到大海,还是八人。大家一路上不离不弃,相互加油鼓劲,结下深厚的友谊。这番友谊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后记:这次贡嘎穿越之旅,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高原重装徒步。从3300米的老榆林电站始,到2700米的草科乡烂碉房终,最高点达到4950米。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士也算上是高危路线,一路上,其他队友不同程度出现状况,有的及时下撤。虽然我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还是超出我的体能极限,高估了自己力量,背的东西既多也沉。说明作为一名老户外挑选装备和补给的经验仍存在不足,希望在下次出行更好一些。 感谢成都驴途畅享想户外运动公司的领队 博奕 感谢成都驴途畅享想户外运动公司的领队 心之所向
这次出行感谢家人的鼓励,特别是要感谢爱人的默默支持,我知道每次出行家人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诗和远方是每个户外人的终极梦想,作为家人不反对就是最好的支持,何况每次爱人都说我的回程定下来,她第一时间开车去接我。其实,她才是我心目中的圣山! 贡嘎之行短短几日里,一路走来,高耸的雪山,浩瀚的星空,茵绿的草甸,皑皑的垭口,湛蓝的海子。总让我欲罢不能,选择毅行,磨砺自己,只是为了在路上遇见最美好的“你”! 2019年10月25日于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