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雀金钟大厅 204 这个大厅有两层空间,所以又称阁楼厅(The Pavilion Hall)。二楼是回形走廊。空间设计融合古俄罗斯、文艺复兴及中东阿拉伯三种风格。分享到: ![]() 地面是马赛克拼花,每片石头不到一厘米大小。俄罗斯的马赛克技术是非常高超的,不只是建筑装饰,甚至可以拼贴出媲美油画效果的作品,这点不仅在冬宫,在圣彼得堡各大教堂,常可见到马赛克画作、雕塑。分享到: ![]() 厅中央还有堪称镇馆之宝的孔雀钟。1781年以散装的方式从英国运到圣彼得堡,随后安装就花了10多年,直到1794年,这个著名的时钟才开始运转。 上发条后,座钟会演奏音乐,钟上的各种动物便会开始表演,先是猫头鹰伴随着音乐眨眼、转动小脑袋;接着孔雀开屏,缓慢转动,展现雀屏金色的正面和银色的背面;最后是公鸡摇头并发出“啼明”的叫声,下面的小松鼠会翻跟头。非常有趣!分享到: ![]() 为最大限度延长它的寿命,这个金孔雀钟每个星期只表演一次。藏品边上还设置了视频播放器,解释它的工作状态和结构原理。 从孔雀大厅到长廊(259 ),展出着中世纪欧洲艺术藏品。分享到: ![]() |
![]() 圣乔治厅(198) 也被称为Georgievsky(大王座)大厅。这是冬宫的心脏地带,沙俄所有正式的庆典仪式都在这举行。分享到: ![]() 正中有沙皇的宝座。在苏联时期,1930年的王位被拆除,并于1948年在王座上安装了一个大型苏联物理地图。1989年地图被拆除。到了2000年,王座和树冠一起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分享到: ![]() 这座大厅里的地板是美丽的拼花木地板也是艺术品,整个地板上的花纹,都是铺满地板后,按花样的形状挖掉,再用其它不同颜色材质的木料填进去。共有16种天然木料。分享到: ![]() 地板与吊顶图案保持对应,唯一的区别就是地板上没有双头鹰和圣乔治的形象。因为他们是最高荣誉的象征,不能被踩在脚下。分享到: ![]() |
1812年战争画廊(197) 对于1826年为庆祝拿破仑战争胜利所设计。墙上挂着323幅参与俄法将士的画像(那时候没有照片,共花了10年之久用油画绘就。)分享到: ![]() 你们有没发现,有一些相框中并没有画像,只有在框底边写有俄文名字。这些将军或已战死疆场,没有留下肖像画作。人们以象征生命的绿色来代替,并以此深深地缅怀他们。 长廊的尽头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巨型画像。 在展厅里你会听到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的乐曲声,它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专门为俄法战争所做,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乐曲中的炮声来自于真实的大炮。 武器大厅(195) 又名徽章大厅,1000 多平方米,双排黄金廊柱十分抢眼。天花板上垂下来几盏巨大的金色吊灯。吊灯上有各省的方形徽章金牌饰,从每个牌饰下生出一组枝形灯。分享到: ![]() 大厅中央是一尊1842年制的沙金石宝石盘,这是夏天放置冰块降温的。 这里曾是于礼仪接待和沙皇宴请官员的地方。二战期间,炸弹直接落到大厅严重损坏了这里,一直到1946年大厅才全部修复完毕。分享到: ![]() 彼得大帝室(小王座大厅) 194 也称小金銮殿,这个大厅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于1837年建造的。也是沙皇接见亲密客人的地方。 中间是女皇的金銮椅,这件精美华丽的稀世宝座的木座框上附有厚实的镀金银,椅背则以银线绣有俄罗斯帝国的国徽。分享到: ![]() 座后墙上悬挂着《彼得一世与弥涅尔瓦》画像,即彼得大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力量自由女神在一起的全身油画像。分享到: ![]() |
冬宫三楼 — 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 网上对冬宫三楼攻略的介绍少之又少,一般国内旅游团也不会来这里,但,非常值得看! 三楼主要为中东、中亚、东南亚、东方各国的文化遗产。 这层很多展厅都不能拍照的,所以照片不多。有拍也只是用手机简单记录下。分享到: ![]() 实际开放的展厅会比上图多些,还有一些各国的钱币(日本、北欧、欧洲各国、中国、东南亚各国等)现场是可以拍照的,但是VR上并没有介绍显示。分享到: ![]() 分享到: ![]() 要说这一层真是让我情绪复杂的一层阿,自己国家的东西,不用看解说,一眼也能认出来。 一方面是这些藏品如果一直在中国,到现在未必能保存这么好。另一方面,到底俄方是非法途径偷盗来骗抢来的。文物本身是固化的历史和传统.这种东西只有在它属于的文化土壤上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 我还是认真看展品吧。分享到: ![]() 附上俄方相关的纪录片(俄语中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853664/分享到: ![]() 17至18世纪中国藏品(357) 巨大的屏风、大型景泰蓝、瓷器、珐琅、漆器、仕女图、福禄寿、琉璃瓦……分享到: ![]() |
还有高3米左右的清朝嘉庆时期的香炉,炉身有“天后宫”、“姑苏甘宪成铸造”等刻款。回来查了资料,这么大型的清朝铜香炉,在我国好像是绝版了。。所以冬宫这个应该是仅存孤品。分享到: ![]() 之前有听过中国最早的针灸铜人“明代正统铜人”现存于冬宫,但是这次没有看到,只有看到一本很厚的针灸书籍。由于展厅不让拍摄,就没有拍照片了。。。 藏区与蒙古佛教(364 - 367) 这间藏品大多数都是我们西藏的。有儿童绘画的布达拉宫。藏传佛教的唐卡!分享到: ![]() 千手观音分享到: ![]() 藏传佛塔分享到: ![]() 藏族面具 面具在藏语中称作“巴”,有活鬼神之意,主要有三种:即宗教面具、藏戏面具和民间歌舞说唱面具。看到这个就想起了还珠格格蒙丹作法时带的那个面具。分享到: ![]() |
重点来说两间“千佛厅”,和冬宫现存的中国佛教藏品相比,只是谓凤毛麟角。 它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西方列强侵占长江南北的大片领土的时候,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帝国主义国家也开始了一场掠夺、瓜分中国古物的竞争。 1、新疆地区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佛像分享到: ![]() 前几年去过新疆的库车克孜尔克石窟,但是都没有见到保存得如此完整的大型壁画。所以当看到如此复原的如此栩栩如生的整面《文殊菩萨出行图》时,内心只有两个字“卧槽”。。。分享到: ![]() 壁画高232厘米,长339厘米,根据介绍是从石窟中最大的洞里切割而来,经过大量的翻新工作,才恢复成这样的。 但是介绍里没有提到的一段历史,也是事实。 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西方各大博物馆。 展厅里藏品还有和田、库车等地区的一些文物:兵马俑船,雕塑、建筑装饰、小件青铜器、木雕、和一些藏书。 2、敦煌地图 藏品主要有雕塑、壁画、幡画绢画、以及丝织品等。 还有这对堪称极品的唐代雕塑:敦煌莫高窟321窟唐代泥塑护法兽。虽然同为不同兽类的重新组合,但以极具写实的造型手法,真实再现兽类各个局部特征,狮身、犬脸、鹰爪,双耳竖起,鬣须卷曲,并完美地统一于一体。分享到: ![]() 分享到: ![]() 1914年5月沙俄的奥登堡带领的考察团沿塔城、奇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到敦煌。此时当瑞典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已经捷足先登,奥登堡作为最后一个来藏经洞的人,也运走了2万多件藏书、文物。 3、黑水城 冬宫西夏展厅有两间,一间是西夏与藏区文明;另一间是西夏与汉族文明。 重点展品有西夏黑水城“双头佛”。分享到: ![]() 分享到: ![]() 十一面八臂观音唐卡。分享到: ![]() 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如今被称为额济纳城。 小说《鬼吹灯》、电影《龙门飞甲》都把黑水城作为故事发生地。现实中的黑水城,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西夏文明的古城遗迹. 1908年3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率领探险队来到黑水城。经过数次疯狂挖掘,从这里运走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铁器、唐卡织品等文物。 |
黑水城的文献被曝光前,留存于世的西夏文如同天书。比如在甘肃等地出土的西夏钱币,上面刻有零星的西夏文字,没有人能够辨认。 当科兹洛夫从黑水城搬出的西夏文献展示在全世界面前时,俄罗斯汉学家尹凤阁在文物中发现了《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本书籍就是我们所说的字典,有西夏文与汉文词语的对照)兴奋地说:“这本字典能帮助我们看懂700册书。”分享到: ![]() 那是继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陈寅恪说过,“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黑水城。 18-19世纪的日本藏品(358 -376)分享到: ![]() 分享到: ![]() 分享到: ![]() 拜占庭藏品(381) 木质表壳,天鹅绒包裹,里面是摩西五经的卷轴。全经用犹太人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写成。又称为律法书。分享到: ![]()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