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经过分布在河两岸狭长的若尔盖市区,沿途停车上厕所,顺路买了青苹果,车子就开始驶入了一条狭长又奇异的峡谷。两边满眼是高大翠绿的雪松,清澈的溪水在峡谷间喧哗。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又上到了平坦的青藏高原。 在红原县刷经寺镇吃过中餐,车子继续前进,买票来到瓦切塔林。导游解释,这个塔林不同于少林寺的舍利塔林,几年前有个活佛在这里讲经,信徒便造塔纪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规模也越来越大。 大家在小包的指导下,蹲在地上对准那一小淌水拍摄塔的倒影。 诸暨的影友笑着对我说,如果这里承包给你们温州人经营,肯定会在这里挖一个大的水池,然后拍照收费。我听了哈哈直笑。 我朝左边一个有门台的塔林看了几眼,发现油漆都剥落了,就没有走进去。 又发现左边的草坪上,有一个木头搭的小棚屋,就踩着草丛走了进去,一个粗壮的藏族妇女旁边,一个穿藏袍的老人坐在地上。这个妇女一见我就说,这个老人很可怜的,我来给他送吃的东西。 她弯下腰钻进棚屋朝东南方向的空门,对我说:你也进来看看吧。我第一次碰到这么主动跟我说话的藏族妇女,就不敢跟进去。 妇女出来后,我问这个老人有没有子女。回答是这个老人不会说话,也没有子女。我又问,政府怎么不照顾她呢?她回答,政府不管的。 我拿出钱包,除了那一叠100元钱,还有两张一元和两张五毛的纸币。我心想,还要留一元钱沿途上厕所,就把两张一元钱放在了老人的身边。 我问妇女,我可以拍照吗?妇女答,你拍照吧,不要拍我。 妇女旁边一个大约七八岁脸庞黑里透红的小女孩,也许是她的女儿,外套上映着耐克的标志,下面的英语却写着:hust do it。 回到了那一小滩水旁边,还有几个影友蹲在地上拍倒影,我和两个人提起这个老人的事,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兴趣。我又和高大的上海姑娘说起这事,她轻声细语地说:我身上没零钱。 离出发只剩半个小时了,我一摸钱包,发现一个圆形硬邦邦的东西,就把这两块零钱也拿出来,回到草地中间,放在老人的身边。又进屋用华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现地面乱七八糟放了很多瓶瓶罐罐,废弃的化学药品桶当作水桶,床上的被子也薄的可怜。我真担心,这样岌岌可危的棚房能不能熬得住大雪。 太阳下山之前,我们来到唐克镇,再乘门票六十元的电扶梯来到一个山头,观看黄河九曲十八弯。长沙的小伙子和广东的姑娘提前下车步行上山,左老师悄悄嘀咕:这两人是不是好上了? 晚上回到小镇后,在一个藏族小伙子开的超市,我发现同样的牦牛肉,这里卖60元一斤,比我前几天买的便宜了20块钱;四小盒包装的酥油茶只要42块钱,前次买的是15元一小盒。 我惊讶他流利的汉语,在顾客来来往往的空隙,我们展开了长达两小时的对话。 我问,藏族牧民不是都很富有的吗,为什么还有这样一个孤苦的老人。他的回答是,不管哪里都有富人和穷人。 他感叹,现在生意越难越难做了,很多人都贪便宜,其实便宜的东西最贵,因为你买到的并不是真货。 我惊讶于他敏锐的思维,在没有客人的时候,他才讲述起自己的经历。16岁那年,他在九寨沟打工,认识了张艺谋电影《英雄》的剧组的一个工作人员,在得到父亲的许可后,带着八千块钱偷偷跟随着他们一路辗转来到浙江义乌,并在那里玩了一个月。随后他便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一直坎坎坷坷走到现在。 我请一个游客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又加了微信。离开之前,他老婆终于对我说话了:哎,如果需要冬虫夏草等东西,找我老公啊! (2019年9月3日深夜) |
甘南行记14 扎尕那收了小徒弟 离开花湖,车队在柏油路上等到12点钟才放行。 由平原转入山谷,经过一个狭窄的通路,前面豁然开朗,像是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两人合抱的大柳树下,毛驴在静静的吃草,小溪在哗哗地流淌着。时而见到左边的一排寺庙,金色的屋顶在太阳光下放光,时而又看到河对岸那一排黄土的夯墙,古朴宁静。 车子开到三岔路口,只见前面靠山边一排大型的广告牌,印着各种漂亮的景点照片。导游站起来,背靠着坐垫,拿着话筒给我们解释,80年前一个叫洛克的探险家来到了这里,在藏族吐司的帮助下,坐着轿子游玩了这里的山水,并第一次把这里推荐给全世界,他就叫扎尕那。 进入扎尕那,只见前面三面环山,山顶是直插云霄的白色岩石,点缀着一株株锥形的雪松,山腰是一片藏族民居,南面则是一片平缓的山坡,铺满了绿油油的草坪。 民宿的主人开来皮卡车,把行李运上去。我们则要顶着烈日,迎着路上的扬尘,徒步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到他家——藏家大酒店。 休息到五点,一些影友跟着小包,去那个固定的点拍村庄的落日了。我独自抄小路往下走,在一片梯田看到一个藏族妇女,弯着九十度的腰背着两大袋土豆往村寨里走,她的前面则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我不禁把镜头对准他们。也许听到了快门声,她转身对我说:拍照给我十元钱! 很多年前,永嘉摄影界前辈李昌贤强烈反对用钱去打通被拍摄对象。因为一旦有人开了头,就会养成习惯。 我不假思索地满足了她的要求。她也就任我追随其后,由我拍照。有些事情,就怕用钱都解决不了。 我在村子里游游荡荡,拍拍挂成一排的青稞杆子,看拍那些吃草的高头大马,不知不觉太阳就躲到大山后面了。 在一个十字路口,有好多人坐在矮墙上聊天。突然,两个小男孩说着说着就在路当中摔起跤来。他们拉着对方的衣服,有一个从后面一脚撂过去,把另一个摔倒在地上,被按在下面的挣扎几下就松了手,一场竞赛结束了。他们又并肩坐到了矮墙上喘气。我拍了几张照,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再比一次?还是这个九岁的小男孩赢了。 我把照片回放给那个十岁的小男孩,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背对对方,两脚落空,身体失去重心了,我并告诉了他一些摔跤的技巧。 这个九岁的小男孩对我的尼康D810照相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请求能不能给他玩一下。于是我就把带子套在他脖子上,教了他拍照、看片和删除的基本操作。 夜幕降临,我想回到民宿,他说自己家就在隔壁,可以带我回去。于是,我在后面,他在前面,一路地拍到他的家里。沿途,同行的上海姑娘对准他拍照,还娇声对我说:你走开啊! 到了他家,他妈妈出来对他说了一些什么话。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对我说:他妈妈叫你给他钱。 我反驳:我教他拍照,他妈妈应该给我钱。 分手之际,他说:叔叔,明天早上我们再去拍照吧? 次日早晨,我走出大门,没有看到那个小男孩,就往后山上走去,一个藏族老汉叫我跟他去一个很好的拍摄点,到了有一个转经卡,一个老太婆在转经。他对我说,这个老太婆很穷的,你给他一点钱吧,于是我就给了她十块钱。没想到她转到我坐的位置的时候,右手转经桶,左手朝我竖起大拇指。第二圈转过来,还是这样冲我竖起大拇指,弄得我赶紧起身走开。那个老汉从怀里掏出一串项链,问我要不要收。我回答说,家里很多了,不需要。在四周拍了几张照片回到民宿,今天早上是团队餐,不凑齐八个人是不开放的,没想到还有几个来的比我更迟。 吃了早饭,我背着行李出门,导游规定九点钟出发。走出大门,看到那个小男孩已站着他家一层土屋的门口等我了,我又把相机套在他的脖子上,一路慢慢往下走,他看到什么都拍。 到了昨天我已经选好的一个油菜花田。我叫他站在花丛中,以大山为背景,拍了照片。然后又反过来叫他给我也拍张照片,没想到他居然说靠近点、靠后点,笑一笑。小孩子模仿能力真是很强啊,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他错误的东西,那他就很难改正了。 一路上,他问我照相机要多少钱,附近的县城能不能买到。我告诉他好好读书,长大后赚了钱,就可以去省城里买一把了。他送我上了汽车,站在路边依依不舍的看着我们离去。 以后如果有人来到扎尕那,请你帮助这个叫帕帕让才的小男孩。 20190904分享到: ![]()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