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0-2-8 21:42 编辑 日子过得很快,岳母大人已经可以单独外出打麻将,虽然腿脚大趔趄,但是麻将馆距离家里就隔着两栋楼,这边下电梯,那边上电梯,每次俺跟老婆大人站在窗台边目测她顺利进入棋牌室,才能放下心来。 于是乎,俺提议周末前去分水古镇走一遭。 早就有前去泸州分水岭看油纸伞的念头, 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生产制作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油纸伞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而分水岭子民皆以此为生。 从泸州市区前往分水没有直达车,必须搭乘公交到蓝田客运站,然后再转乘到分水的专线公交,在路上有一位大婶不愿意买票,其实票价不贵,才4块大洋而已,这位大婶的逻辑就是前些日子她亲眼瞥见售票员给自家亲戚免票,于是乎抓着这个由头在车上耍泼,一路上骂骂咧咧,喋喋不休。 按理说,售票员有过错,可是她的亲戚到底买没买票,谁也不敢挂保证,自然全车乘客并未支持这位大婶,大家的逻辑:乘车买票天经地义,又不是大家不买票,专门盯着你一个人买票,何况售票员偶尔为之的人情,大可不必过于较真,再者说,你看见了,又没有当场拍照取证,让我们如何信服,退一万步讲,你要是处在买票人位置上,偶尔一次顺水人情,也不算太过分,太过较真完全没有意义。 离开蓝田,公交车老牛拉车般穿行于乡野之间,那位大婶毫无息怒的场面,激起了全车乘客的众怒,群起而攻之,不得已,这位大婶掏钱买票,可惜嘴巴一直没有闲着,就这样直达终点,算是此次分水之行小插曲。。。 |
大哥也跟着辛苦,这边审核挺严的,刚才发了一贴,说是有敏感字,需要审核,估计没那么快,今晚不更新了,等它审核完毕,明天再说,反正不在帖子里扯闲篇,只写旅途见闻,自己身边的家常里短,现在每个网站都抠得紧,你懂的。 感谢大哥这么多年一路追随,真心令俺感动,原本是想歇一个月再写的,看到天涯那边留言,还是有些类似大哥这样的热心人,所以今天开贴了,大家都不容易,握爪,祝大哥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分水油纸伞产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该镇位于四川盆地内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至今保留着清代古镇风貌。闻名遐迩的分水油纸伞在此已走过了400多年的历程。 民G《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在鼎盛时期,分水岭伞业匠人超过1000人,“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 初始生产的油纸伞为单一红色伞,逐步发展为手工绘画伞,至19世纪中叶有了石印油纸伞。油纸伞由开始的直径一尺六寸单品,逐步发展到直径8寸到12米、共2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 |